第76章 为了国际友谊-《【王俊凯】玫瑰与E弦》

  周六清晨,姜时愿的ins提示音响起时,纽约的寒风正卷着碎雪拍打窗棂。david发来的消息带着三个火焰emoji:“今天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三人约定好在茱莉亚正门的青铜雕像前碰面。tina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像个移动的雪球,姜时愿同样穿着羽绒服,看起来人都圆了一圈。

  只有david坚持只穿皮衣,冻得通红的鼻尖让他看起来像只麋鹿,却还倔强地抱着手臂说“完全不冷”。

  tina哈了口气鼻尖冻得通红:“我查了攻略,要点最正宗的重庆火锅!”

  david开心的说:“还等什么,出发吧!”

  到达唐人街的火锅店。店里玻璃窗上凝结着水雾,推门进去的瞬间,麻辣香气扑面而来。

  三人跟随着服务员刚在桌子坐下,david就兴奋的指着邻桌翻滚的红油锅:“我们就要那个!最辣的!”

  姜时愿看了一眼隔壁桌红得发亮的锅底,花椒和辣椒在沸腾的油面上跳舞。出于对国际友人的友好,她转向服务员:“请给我们鸳鸯锅。”

  她在两人抗议前举起手:“相信我,你们需要这个白汤。”她的指甲在菜单上轻轻一点,“微辣锅底,这是最后的让步。”

  锅底上桌时,白汤如雪,红汤似火。

  当锅底沸腾时 ,david已经迫不及待地涮了片毛肚,学着姜时愿数到八下。红油裹挟着花椒的毛肚刚入口,他的蓝眼睛瞬间瞪大,金发似乎都要竖起来——

  他张着嘴,像离水的鱼一样无声地开合,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

  “嘶哈──哦天呐,好辣!”

  tina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栗色的卷发黏在通红的脸颊上,正疯狂往嘴里灌冰镇酸梅汤。

  “我的舌头在着火!”

  david和tina被辣得眼泪汪汪,却仍不死心。两人像在进行某种极限挑战,在白锅和红锅之间反复横跳。

  “再来一片!就一片!”david嘶嘶吸着气,额前的金发已经被汗水浸透,却还是颤巍巍地伸筷子去夹红汤里的牛肉。

  tina更夸张,每吃一口红锅就要灌半杯酸梅汤,嘴唇辣得通红,却还倔强地指着菜单:“那个......黄喉是什么?太好吃了!我们再点一份!”

  姜时愿看着两人又菜又爱玩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招手叫来服务员:“三碗冰粉,多加红糖。”

  当晶莹剔透的冰粉端上桌时,david好奇的捧起碗,“这个是什么?好漂亮的甜品……”

  姜时愿解释:“冰粉,可以解辣的,但是……”

  没等她说完,david就一把捧起碗,勺子都来不及用,直接仰头灌了下去——

  冰凉的甜品滑过火辣的喉咙,红糖的甜香瞬间抚平了辣椒带来的灼烧感。david长舒一口气,“哇哦,这个冰粉,太好吃了!”

  “慢点吃,”姜时愿提醒道,“不然待会儿……”

  话还没说完,david已经干掉一碗。他满足地舔了舔嘴角的红糖,突然脸色一变——

  “呃...我好像有点奇怪...”他捂住肚子,蓝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恐,“冰火两重天……”

  tina已经学聪明了,小口小口地吃着白锅里的蔬菜,偶尔用筷子尖沾一点红汤,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试炼。

  她的鼻尖上还挂着汗珠,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加拿大人的倔强:“下次...我一定要征服这个红锅...”

  一顿火锅下来,david干掉了三碗冰粉,tina则发现新大陆似的迷上了红糖糍粑。“这个红糖糍粑好好吃,中国的美食都很好。”

  两人直到最后辣得满头大汗,却还是坚持用蹩脚的中文跟服务员加菜:“毛——肚——再——来——一——份!”

  离开火锅店时,纽约的雪已经停了。

  回到宿舍,姜时愿换下满是火锅味的毛衣,发梢还残留着花椒的香气。

  她将今天拍的火锅照片发了ins和朋友圈——david对着红锅视死如归的表情,tina被辣哭还坚持比耶的手势,还有那三碗见证历史的冰粉空碗。

  等她洗漱完出来,朋友圈炸开了锅。

  李云明评论:岁岁,你不行啊,重庆人怎么能吃鸳鸯锅?!!后面跟着三个辣椒表情。

  林小满跟着评论:国外的火锅不正宗!配了个嫌弃的表情包。

  姜时愿笑着回复:为了国际友谊,我这是拯救他们的胃。

  手机屏幕继续闪烁,新的点赞和评论不断弹出。

  林文茵:看着就香!下次妈妈来纽约,咱们一起去吃(爱心)

  姜明远:注意别上火,爸爸给你寄了菊花茶。

  再往下翻,一个熟悉的头像默默点了个赞——王俊凯的头像框出现在点赞列表里,没有任何评论,却让姜时愿的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一秒。

  紧接着,王源在评论区发了个流口水的表情:看着好馋!回重庆我们再一起去吃火锅!

  易烊千玺的评论简洁有力:冰粉不错。

  姜时愿抱着手机窝进沙发,窗外的纽约灯火阑珊。

  她轻轻点开那个默默点赞的头像,朋友圈里最新一条是王俊凯半个月前发的军训合照——他站在最后一排,帽檐下的眼睛微微弯着,嘴角挂着熟悉的弧度,阳光在他迷彩服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放下手机,拿起靠在沙发边的小提琴,松香的气息在指尖萦绕。

  琴弓轻触E弦的瞬间,《致爱丽丝》的旋律如清泉般流淌。她拉得随性,左手揉弦时故意加重了力道,让每个音符都裹着火锅般的热烈。

  她放下琴弓后,拿起一颗草莓糖,甜味在舌尖融化,好像突然和记忆中某个琴房午后的滋味重叠。

  宿舍里空荡荡的,琴声过后一片寂静,姜时愿注视着窗外,纽约的夜晚灯火通明,看了不知道多久。

  夜风掀起乐谱一角,那页正好是《恰空》的变奏段落。姜时愿伸手抚平纸页,指尖触到一行铅笔小字:“E弦最细却最耀眼”。

  窗外,一片雪花落在窗棂上。在这个横跨太平洋的夜晚,重庆的火锅,纽约的冰粉,茱莉亚的琴房,朋友圈的点赞,都化作琴弦上的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