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草莓糖-《【王俊凯】玫瑰与E弦》

  林小满迅速跟上:啊啊啊这不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取景地吗!

  王俊凯:纽约现在几点?

  姜时愿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晚上十一点半。

  王俊凯的回复很快,字里行间似乎带着一丝不赞同 :这么晚还在练琴?

  姜时愿揉了揉又开始发酸的手腕回复:“嗯,下周要回课。”她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你们军训也注意休息。”

  姜时愿正准备去洗漱,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王俊凯的私聊框跳出一条新消息:

  “练琴别太晚,注意手指休息。”

  她指尖悬在屏幕上方,对话框又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一条新消息紧接着跳出来:

  “纽约有草莓糖吗?”

  姜时愿愣在原地,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她微微睁大的眼睛。窗外,帝国大厦的灯光正好变成粉红色,在玻璃上投下暧昧的光晕。

  对话框再次闪烁: “我记得你很喜欢小卖部的那款草莓糖。纽约有吗?”

  姜时愿抿嘴笑着打字,指尖在屏幕上投下细小的阴影:“好像是国内特有,我打算假期回国多带些。”

  “我寄给你,下个星期就能到。”消息回得很快,又补了一句,“我是说买太多了。”

  宿舍的暖气发出轻微的嗡鸣。姜时愿看着那句欲盖弥彰的解释,突然想起高中时少年来音乐教室避难总会带一包草莓糖。

  她慢慢输入:“好。那就谢谢了。”

  “我要军训了,下次再聊。”

  屏幕暗下去的瞬间,帝国大厦的灯光也切换成了 tiffany 蓝。

  姜时愿把手机放在床头,发现窗台上那片从重庆带来的黄桷树叶,在纽约的夜风里轻轻颤动,叶脉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如琴弦。

  一周后的傍晚,姜时愿刚结束室内乐排练回到宿舍楼,就被宿管玛莎女士叫住。

  “亲爱的,你有个从中国来的包裹!”玛莎推了推老花镜,从柜台后搬出个纸箱,纸箱上贴满了海关标签,最上面那张快递单的寄件人栏龙飞凤舞地签着“Karry。”

  纸箱比想象中沉。刷卡进屋后,她小心地拆开封口——

  满满一箱草莓糖整齐地排列着,粉红色的包装在暮色中泛着温柔的光。每一袋都被仔细地用气泡纸包裹,边角处塞着防撞的泡沫粒。

  姜时愿拆开一颗放入口中,熟悉的甜味在舌尖化开。她拍下整齐排列的草莓糖,暮色为粉红色的包装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糖果收到了。”

  北京,军训场的树荫下,王俊凯仰头灌了半瓶矿泉水,喉结滚动间,水珠顺着下颌滑落,洇湿了迷彩服的领口。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他掏出来时,屏幕还沾着掌心的薄汗。

  照片里,整齐排列的草莓糖在纽约的暮色中泛着柔光,包装袋上的褶皱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像是被人反复整理过。

  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拇指轻轻摩挲着屏幕上那抹熟悉的粉红色。远处传来教官集合的哨声,尖锐的声响划破燥热的空气。

  他快速打字:“嗯,吃完了,我再寄给你。”

  肩膀突然被重重一拍,他条件反射地锁屏。室友的脸凑得太近,迷彩帽檐下是促狭的笑:“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行程安排。”他把手机塞回口袋,起身时带落几片白杨树叶。

  茱莉亚的琴房里,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金色的琴键光影。姜时愿正调试着琴弦,指尖沾着的松香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粉。

  门被猛地推开,david风风火火地闯进来,金发被汗水黏在额头上:“抱歉迟到了!钢琴系那台施坦威调音调了整整一小时。”他随手把乐谱扔在钢琴上,纸页哗啦啦地散开。

  tina跟在他身后,大提琴琴盒上还挂着未化的雪粒:“外面开始下雪了。”她呵了口气,“纽约的冬天好冷。”

  排练进行得很顺利。当最后一个和弦余韵消散时,david突然伸长脖子:“等等,那是什么?”他指着谱架旁露出的一角粉红色包装。

  姜时愿还没来得及说话,tina已经好奇地拿起来,她转动着包装袋:“草莓糖?中国字?tsuki,你在中国带来的吗?”

  “嗯,”姜时愿轻轻点头,琴弦上的余震还未完全平息,“一个朋友寄来的。”

  david 已经拆开包装,粉红色的糖果在他掌心显得格外小巧,草莓的甜香立刻在琴房里弥漫开来。他夸张地闭上眼睛:“哇,这让我想起奶奶做的草莓派。”

  tina小心地含着一颗糖,眼睛突然亮起来:“好甜的草莓味!比加拿大超市卖的软糖好吃多了。”

  三人围坐在钢琴旁,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纽约的喧嚣隔绝在外。

  david靠在钢琴边,手指无意识地按着无声的琴键,他的蓝眼睛里浮现出怀念:“我奶奶的草莓派会在表面撒一层糖霜,烤得微微焦脆......”

  tina笑着开口:“蒙特利尔的冬天,我们会把热枫糖浆浇在雪上,等它凝固成糖片。”她比划着,“又脆又甜,像吃一片阳光。”

  david突然转向姜时愿,“tsuki,你们冬天吃什么特别的?”

  姜时愿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琴弦:“重庆不太下雪。但我们有火锅,滚烫的红油里涮毛肚,七上八下就够脆。”

  “哦──火锅,我知道!很好吃!”tina兴奋的附和,“毛肚是什么?”

  “是牛的胃,”姜时愿放下琴弓,双手比划着,“切成这样薄薄的片,在红汤里涮八下就熟。”

  david瞪大眼睛:“牛的胃?美国人只吃牛排,其他部位都不尝试。”

  “加拿大也是,”tina皱起鼻子,“但听起来很酷!像冒险!”

  姜时愿笑着从琴盒侧袋掏出手机,翻出相册里去年寒假的全家火锅照:“看,就是这样——”

  两个脑袋立刻凑过来。照片里,红油锅底咕嘟咕嘟冒着泡,青花瓷盘上摆着花瓣似的毛肚片,各种各样的食材摆放的盘子里。

  “哇!”david指着照片角落的调料碗,“那碟红红的是什么?”

  “油碟,”姜时愿放大图片,“蒜泥、香油和香菜,可以降温解辣。”

  “那我下次也要试试!”david看着照片兴奋的说,“唐人街应该也有火锅吧?”

  tina已经掏出手机:“让我查查...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吃了!”

  姜时愿看着两人凑在一起雀跃的样子,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你们能吃辣吗?”

  两人同时抬头,蓝眼睛和棕眼睛里的期待如出一辙的清澈又自信。

  david自信地拍拍胸口:“我可是吃过墨西哥辣椒酱的人!”

  tina不甘示弱:“蒙特利尔有种辣肉酱——”

  姜时愿看着两人清澈的眼神,琴弓轻轻敲了敲谱架:“重庆火锅的辣度...…”她斟酌着用词,“大概是墨西哥辣椒酱的十倍。”

  “不可能!”david跳起来,金发在空调出风口飞扬,“除非让我亲眼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