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西域焚心寺:业火中的记忆试炼-《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

  黄沙漫卷的西域古道尽头,焚心寺的飞檐在残阳下泛着诡异的红光。这座始建于魏晋的古刹曾以琉璃佛闻名,如今却被一群身披赤红僧袍的僧人占据,当地人称之为“业火僧”。萧夭和萧逸辰并肩而立,静静地站在山门前。萧逸辰显得十分淡定,他的目光越过山门,投向远处的山峦。那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他似乎对这座山门早已司空见惯,没有过多的关注。檐角铜铃正发出嘶哑的颤音,像极了濒死者的呜咽。

  “进去之后,不管听到什么声音,不管看到什么景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能轻易松开我的手,知道吗?”萧逸辰一脸严肃地看着萧夭,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萧夭点点头,将焚魔砂攥在掌心,那粒暗金色的砂粒正随着她的心跳微微发烫。百里苏苏的魂魄碎片感应着寺内的气息,透明的指尖泛起细碎的光粒,像被风吹散的星子。

  穿过刻满梵文的照壁,庭院里弥漫着奇异的甜香。数十名香客盘膝坐在青石板上,双目紧闭,头顶悬浮着淡紫色的光团——那是被剥离的情感记忆。业火僧手持鎏金法杖,杖端红莲状的火焰正一点点舔舐着那些光团,每当光团缩小一分,香客们的眼神便会空洞一分。

  “执念如毒,当以业火焚之。”为首的业火僧转过身,他的僧袍上绣满火焰纹路,面容被青铜面具遮挡,只露出一双毫无波澜的眼睛。“施主所求之物,已在琉璃座下炼化百年。”

  大雄宝殿内,千年古佛的金身早已斑驳,唯有琉璃座依然流光溢彩。佛座中央悬浮着一枚鸽卵大小的舍利,通体莹白,却散发着刺骨的寒意——正是百里苏苏的魂魄碎片,被业火僧称为“无情舍利”。

  “此物已剔除七情六欲,方能镇压寺底魔渊。”业火僧举起法杖,红莲业火骤然腾起,在佛座周围织成密不透风的火网,“若要强取,需亲入火中。但切记,业火灼烧之处,与碎片相关的记忆将化为飞灰。”

  百里苏苏的虚影在火网前剧烈颤抖,透明的脸颊上滑下两行光泪:“夭儿,别去……那些和母亲有关的记忆,比我魂魄碎片更重要。”萧夭咬了咬牙,眼神坚定,“不,娘亲,我不能放弃你。”说罢,她毅然决然地朝着那火网走去。萧逸辰在身后紧紧跟随,双手紧紧握住萧夭的手。业火瞬间将他们包裹,炽热的温度让萧夭几乎窒息,那些与母亲有关的记忆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又被业火一点点吞噬。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从角落里窜出,竟是一个潜伏的刺客。他趁着众人注意力都在业火上,朝着萧夭刺去。萧逸辰眼疾手快,侧身挡在萧夭身前,刺客的匕首刺入了他的肩膀。萧逸辰闷哼一声,但他没有松开萧夭的手,反手抽出腰间软剑,与刺客激烈交锋。刺客攻势凌厉,招招致命,萧逸辰虽肩部受伤,却依旧沉着应对,剑影闪烁,护住萧夭周全。而萧夭也没闲着,她强忍着业火的灼烧,集中精力去突破面前的火网。

  萧夭望着火网后那枚冰冷的舍利,忽然想起十一岁那年的雪夜。母亲将初代焚魔砂塞进她手心,指尖的温度透过粗布手套传来:“这砂能引动血脉灵力,但若非生死关头,万不可用。”那时母亲鬓边尚未染霜,眼角的细纹里还盛着温柔,可后来在玄门大比时和幽冥战斗上,那双眼睛只剩下决绝。

  萧夭终于想到方法了,突然扯下腰间的玉佩,那是在忆魂渊那得来的寻魄佩,此刻正泛着温润的光泽。她将玉佩按在眉心,焚魔砂顺着血脉游走,丹田处的灵力如海啸般翻涌。当业火僧的法杖再次落下时,萧夭已跃入火网。

  红莲业火瞬间包裹了她,像是有无数根烧红的针钻进骨髓。萧夭的意识开始模糊,眼前闪过无数画面:母亲教她辨认草药时的耐心,替她包扎伤口时的心疼,最后在玄门大比上转身时那句没说完的“保重”。这些记忆像淬火的钢钉,狠狠扎进她的神魂。

  “忘了吧……忘了就不痛了……”业火僧的声音在火中回荡,带着蛊惑人心的魔力。

  萧夭猛地咬破舌尖,剧痛让她清醒了几分。她看见佛座下的琉璃砖上刻着细密的符文,正是母亲当年封印魔魂时用的阵法。原来业火僧所谓的“炼化”,不过是借魂魄碎片加固封印。她将焚魔砂按在琉璃座上,暗金色的砂粒渗入砖缝,与符文产生共鸣,原本灼烧神魂的业火竟开始温顺地绕着她流转。

  “以我灵力为引,承母遗泽,破!”萧夭指尖结印,母亲封印魔魂时的诀法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当她的指尖触碰到无情舍利的瞬间,舍利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白光,业火如潮水般退去,露出佛座底部刻着的一行小字。

  萧夭握着失而复得的魂魄碎片,发现碎片边缘多了一道淡金色的佛偈:“三魂归处,非在三界。”百里苏苏的虚影此刻已凝实了许多,她望着那行字,突然想起母亲曾在藏经阁抄写的佛经,其中一页被泪水浸透,恰好遮住了这两句。

  离开焚心寺院时,萧夭回头望了一眼。那些被剥离记忆的香客仍在庭院中静坐,他们的脸上带着诡异的平静,仿佛从未有过悲欢。业火僧站在山门高处,青铜面具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轻轻抚摸着法杖上的红莲纹路,低声呢喃:“执念未除,终会再来。”

  萧夭将魂魄碎片纳入玉匣,焚魔砂在掌心残留着灼热的温度。她忽然明白,母亲留下的不仅是对抗魔魂的力量,更是面对痛苦的勇气——有些记忆哪怕灼烧骨髓,也必须牢牢攥在手心,因为那是支撑灵魂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