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熟悉的战场-《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回到熟悉的北广校园,距离志愿者集合还有一天时间。她先回了趟宿舍放下东西,便直奔广播站的社团活动室。

  推开门,里面依旧是那番熟悉而忙碌的景象。

  控制台上的指示灯明明灭灭,师姐正戴着耳机,对着麦克风用清晰流畅的语速播报着午间新闻快讯:

  “……今日上午,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我国选手林单直落两局战胜对手,顺利晋级……”师兄则在旁边飞快地编辑着下一时段的稿件。

  看到刘晓艺进来,两人眼中都闪过惊喜,但手上的工作没停,只是用眼神和口型向她打招呼。

  刘晓艺会意,安静地走到一旁的休息区坐下,随手拿起桌上最新的播出单和稿件翻阅着。

  直到师姐播报完毕,摘下耳机,才长舒一口气,笑着走过来:“晓艺回来啦!家里怎么样?新家漂亮吧?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你的引导视频了,真棒!”

  “师姐你就别取笑我了,”刘晓艺不好意思地笑笑,“家里都挺好的。你们辛苦了,我看播出单排得这么满。”

  “可不是嘛!”师兄也凑了过来,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亚运期间,校方要求我们增加赛事快讯和特别节目的播出频次,同学们也反馈说想及时听到赛况和我们学校的动态。咱们站里人手本来就紧张,这几天真是轮轴转。”

  虽然嘴上说着辛苦,但两人的神情中却带着广播人特有的成就感。能为这样一场盛事贡献声音的力量,再累也值得。

  这时,广播站的其他几位成员也陆续到了活动室。大家看到刘晓艺,都很高兴。

  有人提议:“晓艺明天就要去志愿队了吧?正好今天人还算齐,咱们聚个餐吧!算是给晓艺妹妹接个风,也慰劳一下我们自己!”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晚上,一行七八人来到了学校后门那家生意永远火爆的“东北铁锅炖”。

  巨大的铁锅里炖着喷香的排骨豆角土豆,边上贴着金黄的玉米饼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暖。

  围坐在土炕式的大桌旁,吃着热乎的炖菜,聊着最近的趣事,气氛格外热烈。

  大家聊着亚运会的精彩赛事,聊着广播站遇到的奇葩投稿,聊着未来的实习打算,也聊着刘晓艺做志愿者的经历。

  “晓艺,你那个引导视频现在可是咱们站的骄傲了!好多外校同学都跑来问,那个解说员是不是咱们北广的!”

  “下次再有这种好机会,也得带上师兄师姐们啊!”

  “对了,晓艺,你那些可爱的小徽章,还有没有存货?也送我一个留念呗?”

  刘晓艺笑着应承下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几个徽章分给大家,又绘声绘色地讲起开幕式那天遇到的趣事和各国运动员的反应,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这顿铁锅炖,不仅温暖了肠胃,更增进了社团成员之间的情谊。虽然学业繁忙,但广播站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是大学时光里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

  第二天一早,刘晓艺便和班长赵卫国、孙薇等几位同校志愿者汇合,一起前往指定的志愿者集合点。

  再次拖着行李入住志愿者宿舍,心情已与初次来时大不相同,少了几分陌生和忐忑,多了几分熟悉和从容。

  简单的安顿和情况说明会后,当天傍晚,他们这批经过休整的第一批核心志愿者,正式接替了第二批同学的工作岗位。

  相比于开幕式前的紧张和喧嚣,赛会期间的“鸟巢”及周边各场馆区域,呈现出另一种忙碌而有序的节奏。

  比赛日,他们需要分散到各场馆入口,协助观众安检、引导座位、解答咨询;

  在运动员村和生活区,则需要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交通信息、语言翻译等服务;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应对赛会方临时指派的其他任务。

  刘晓艺和她的老搭档——北大的陈浩,再次被分配在一起,主要负责东南亚代表团集中区域的引导和协调工作。

  有了开幕式的经验,两人配合更加默契,处理各种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

  “刘晓艺,泰国代表团询问下午去购物中心的班车时间表!”

  “收到,我这里有最新的时刻表,马上拿给他们。”

  “陈浩,有位印尼记者需要去混合采访区,麻烦你带他过去一下,他英语口音比较重。”

  “明白,交给我。”

  由于开幕式引导视频的广泛播放,刘晓艺那张带着独特胎记的清新面孔和标准流畅的解说,给许多运动员和赛会工作人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在场馆里,时常会有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认出她,友好地用英语或生硬的中文跟她打招呼:“hi! Guide Video Girl!”(嗨!引导视频女孩!)或者“你好!电视!”,让她有些不好意思,又倍感荣幸。

  她也因此受到了志愿者队伍管理层的更多关注和重视,有时会被叫去参与一些临时的小型协调会议,或者协助翻译一些紧急通知。

  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休息间隙,她会拿出假期里赶制的新一批徽章,送给那些交流愉快的运动员、志愿者同伴,甚至是一位因为语言不通而显得有些焦急、最终在她帮助下解决了问题的日本代表团老教练。

  这份小小的、充满心意的礼物,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也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友谊。

  在志愿者这个大集体里,她也结识了更多来自其他高校的朋友。

  有清华计算机系却跑来当技术支援志愿者的“大神”,有人大新闻学院对未来充满想法的“准记者”,还有北外精通五六门语言的“语言天才”……

  大家因为共同的使命相聚于此,在忙碌的间隙交流着彼此的专业、见闻和梦想,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鸟巢”再次亮起璀璨的灯光。

  站在熟悉的岗位上,看着有序退场的人群和远处依然在拼搏的赛场,刘晓艺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依然会忙碌而辛苦,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她要和这些优秀的伙伴们一起,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这场亚洲体育盛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自己这段难忘的志愿者经历,书写下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