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父刘明达的心思,早已不全在这一方小小的超市上了。他那个筹划了许久、与超市一墙之隔的五金店,终于迎来了实质性进展。
原本的隔墙被打通,露出了一个宽敞的门洞。足足五十个平方的空间被清理出来,显得格外亮堂。
装修工人进进出出,敲击声、电钻声、搬运材料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超市那边的热闹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创业交响乐”。
刘明达几乎整天都泡在正在装修的店里,手里拿着卷尺和设计图纸,事无巨细地亲自盯着。他脸上沾着灰,却目光炯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师傅,这个货架再往左边挪五公分,对,就这儿,将来这边要放重型工具的,承重挂杆一定要给我焊结实了!”
“老王,玻璃柜台的面儿什么时候能送过来?对,要那种加厚的,下面打上灯带,摆精密仪器和小零件,得显档次!”
“操作间这里,对,就这面墙,给我多预留几个不同电压的插座,维修电器用得着!”
他指挥若定,每一个细节都考量到位。那七平米的维修操作间是他的“宝贝”,他特意要求做了隔音处理,工具墙、工作台、检测仪器一应俱全,规划得井井有条。
这是他事业的延伸,更是他手艺和经验的安放之处。看着粗糙的毛坯房逐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刘明达觉得,自己的人生仿佛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店里的活儿忙,家里的“大事”也没落下。
郊区那栋心心念念、翻新扩建了快一年的农家院,终于彻底完工,通风散味也差不多了,随时可以入住。
刘明达和妻子一合计,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来城里。
电话打回老家,刘明达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爹,妈!我这边店要开业了,忙得脚打后脑勺,实在盯不过来装修,您二老过来帮衬我几天呗?爹您就帮我坐镇超市,顺带眼瞅着隔壁那帮装修工人别偷懒就成!”
“妈,家里新院子弄好了,空荡荡的,后院那么大一块地荒着可惜了,您来帮我们种点小菜?顺便也帮我们看看家,新买的电视、冰箱,还有那一屋子新家具,没个人看着,我们不放心!”
爷爷奶奶在电话那头听得直乐。老爷子笑骂:“你个臭小子,是想让我们去给你当免费长工吧?”话是这么说,语气里却满是欣慰。
老太太则惦记着孙女:“晓艺快放寒假了吧?等晓艺回来,咱们一家子就能在新房子里团聚了!”
就这样,爷爷奶奶被“连哄带骗”地接到了城里。一开始,二老还惦记着老家的鸡鸭和那几分菜地,有些放不下。
可一到地方,就被儿子儿媳的安排弄得心里暖烘烘的。
刘明达根本没让二老去挤宿舍区三楼那间老房子的临时住处,直接就把他们接到了崭新的农家院里。
一进院门,青砖铺地,窗明几净,宽敞的堂屋(客厅)里,摆着一套看着就柔软舒适的布艺沙发,旁边还放着一张老榆木做的摇椅,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老爷子一眼就相中了那张摇椅。
“爸,妈,你看这电视,大不大?说是液晶的,清楚着呢!以后您二老就在这儿看新闻,看戏曲频道!”
刘明达得意地指着墙上挂着的50寸大彩电。“这几天亚运会我们家晓艺都上电视了,你们也看看呀!”
老太太啧啧称奇:“哎哟,这比咱老家那黑白电视强到天上去了!囡囡真棒呀!”
刘妈妈笑着拉开西门子双开门冰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水果、牛奶、鱼肉:“妈,你看,这冰箱够大吧?以后想吃什么喝什么,随时拿,别省着!”
最让二老惊喜的是,每个卧室都安装了空调。
“这……这夏天得费多少电啊?”奶奶一辈子节俭,下意识地担心。
“妈,现在日子好了,该享受就得享受。冬天有暖气,夏天开空调,不受罪。”
王安梅挽着婆婆的胳膊,“这间一楼朝阳的大卧室是给您和爸准备的,床垫我都挑的不容易变形的,你们腰不好,睡着舒服。”
刘明达则塞给老爷子一沓钱:“爹,这是您这段时间‘监工’的工资!没事就去隔壁建材市场溜达溜达,看到啥好用的新工具,咱就进点!”
又偷偷塞给老太太一个红包:“妈,这是您的‘种菜基金’和‘看家费’,想买什么种子、肥料,或者去集市上买点好吃的,别舍不得花!”
爷爷奶奶拿着钱,看着儿子儿媳用心布置的一切,眼眶都有些发热。
他们哪里不明白,什么“看店”、“种菜”、“看家”都是借口,儿子这是变着法儿地孝顺他们,让他们来城里享福呢。
老爷子于是每天都乐呵呵地搬个马扎,坐在超市门口,一边和熟客们聊天,一边时不时瞥一眼隔壁装修的动静,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奶奶则很快适应了新房子的生活,每天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始琢磨着在后院种点韭菜、小葱、西红柿,还指挥着刘明达去买了几个大花盆,说要种点花草。
种完菜放了羊毛线还在家里给家里织毛毯和毛衣,还把电视开开来,看到孙女解说视频播的时候还看了好一会。
刘明达夫妇看着二老安稳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们忙里忙外,超市的生意、五金店的装修、新家的最后整理,一样都不落下。
虽然辛苦,但眼看着生活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心里充满了干劲和盼头。
闲暇时,刘妈妈会拉着奶奶一起看电视,故意调到重播亚运会宣传片的频道。
“妈,你看,囡囡又出来了!这丫头,上了电视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哈!”
奶奶戴着老花镜,凑近了看,笑得合不拢嘴:“像!真像!随她爸,大气!”
刘明达在一旁听着,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硬:“随我啥,随我在这儿吭哧吭哧搞装修呢?”
他们悄悄地把刘晓艺的房间也布置好了。崭新的书桌、衣柜,床上铺着印着小碎花的干净床单,窗帘是她喜欢的淡蓝色。刘母还特意去买了一个漂亮的台灯。
“等晓艺放假回来,看到这新家,肯定吓一跳!”刘母对丈夫说,眼神里满是期待。
“那可不,咱闺女以后回来,就有自己宽敞的大房间了,爹妈来再也不用和我们挤在那间小房间里了。”刘明达语气里满是骄傲和对女儿的爱。
这个新家,倾注了刘明达夫妇全部的心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它不仅仅是一处房子,更是他们奋斗的成果,是孝顺父母的体现,是给予女儿更好成长环境的承诺。
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惊喜,只等女儿学成归来,共同开启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院子里,奶奶种下的菜籽刚刚冒出新芽,嫩绿的一片,生机勃勃,正如这个家一样,充满了希望。
原本的隔墙被打通,露出了一个宽敞的门洞。足足五十个平方的空间被清理出来,显得格外亮堂。
装修工人进进出出,敲击声、电钻声、搬运材料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超市那边的热闹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创业交响乐”。
刘明达几乎整天都泡在正在装修的店里,手里拿着卷尺和设计图纸,事无巨细地亲自盯着。他脸上沾着灰,却目光炯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师傅,这个货架再往左边挪五公分,对,就这儿,将来这边要放重型工具的,承重挂杆一定要给我焊结实了!”
“老王,玻璃柜台的面儿什么时候能送过来?对,要那种加厚的,下面打上灯带,摆精密仪器和小零件,得显档次!”
“操作间这里,对,就这面墙,给我多预留几个不同电压的插座,维修电器用得着!”
他指挥若定,每一个细节都考量到位。那七平米的维修操作间是他的“宝贝”,他特意要求做了隔音处理,工具墙、工作台、检测仪器一应俱全,规划得井井有条。
这是他事业的延伸,更是他手艺和经验的安放之处。看着粗糙的毛坯房逐渐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刘明达觉得,自己的人生仿佛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店里的活儿忙,家里的“大事”也没落下。
郊区那栋心心念念、翻新扩建了快一年的农家院,终于彻底完工,通风散味也差不多了,随时可以入住。
刘明达和妻子一合计,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来城里。
电话打回老家,刘明达说得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爹,妈!我这边店要开业了,忙得脚打后脑勺,实在盯不过来装修,您二老过来帮衬我几天呗?爹您就帮我坐镇超市,顺带眼瞅着隔壁那帮装修工人别偷懒就成!”
“妈,家里新院子弄好了,空荡荡的,后院那么大一块地荒着可惜了,您来帮我们种点小菜?顺便也帮我们看看家,新买的电视、冰箱,还有那一屋子新家具,没个人看着,我们不放心!”
爷爷奶奶在电话那头听得直乐。老爷子笑骂:“你个臭小子,是想让我们去给你当免费长工吧?”话是这么说,语气里却满是欣慰。
老太太则惦记着孙女:“晓艺快放寒假了吧?等晓艺回来,咱们一家子就能在新房子里团聚了!”
就这样,爷爷奶奶被“连哄带骗”地接到了城里。一开始,二老还惦记着老家的鸡鸭和那几分菜地,有些放不下。
可一到地方,就被儿子儿媳的安排弄得心里暖烘烘的。
刘明达根本没让二老去挤宿舍区三楼那间老房子的临时住处,直接就把他们接到了崭新的农家院里。
一进院门,青砖铺地,窗明几净,宽敞的堂屋(客厅)里,摆着一套看着就柔软舒适的布艺沙发,旁边还放着一张老榆木做的摇椅,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老爷子一眼就相中了那张摇椅。
“爸,妈,你看这电视,大不大?说是液晶的,清楚着呢!以后您二老就在这儿看新闻,看戏曲频道!”
刘明达得意地指着墙上挂着的50寸大彩电。“这几天亚运会我们家晓艺都上电视了,你们也看看呀!”
老太太啧啧称奇:“哎哟,这比咱老家那黑白电视强到天上去了!囡囡真棒呀!”
刘妈妈笑着拉开西门子双开门冰箱,里面塞满了各种水果、牛奶、鱼肉:“妈,你看,这冰箱够大吧?以后想吃什么喝什么,随时拿,别省着!”
最让二老惊喜的是,每个卧室都安装了空调。
“这……这夏天得费多少电啊?”奶奶一辈子节俭,下意识地担心。
“妈,现在日子好了,该享受就得享受。冬天有暖气,夏天开空调,不受罪。”
王安梅挽着婆婆的胳膊,“这间一楼朝阳的大卧室是给您和爸准备的,床垫我都挑的不容易变形的,你们腰不好,睡着舒服。”
刘明达则塞给老爷子一沓钱:“爹,这是您这段时间‘监工’的工资!没事就去隔壁建材市场溜达溜达,看到啥好用的新工具,咱就进点!”
又偷偷塞给老太太一个红包:“妈,这是您的‘种菜基金’和‘看家费’,想买什么种子、肥料,或者去集市上买点好吃的,别舍不得花!”
爷爷奶奶拿着钱,看着儿子儿媳用心布置的一切,眼眶都有些发热。
他们哪里不明白,什么“看店”、“种菜”、“看家”都是借口,儿子这是变着法儿地孝顺他们,让他们来城里享福呢。
老爷子于是每天都乐呵呵地搬个马扎,坐在超市门口,一边和熟客们聊天,一边时不时瞥一眼隔壁装修的动静,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奶奶则很快适应了新房子的生活,每天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始琢磨着在后院种点韭菜、小葱、西红柿,还指挥着刘明达去买了几个大花盆,说要种点花草。
种完菜放了羊毛线还在家里给家里织毛毯和毛衣,还把电视开开来,看到孙女解说视频播的时候还看了好一会。
刘明达夫妇看着二老安稳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他们忙里忙外,超市的生意、五金店的装修、新家的最后整理,一样都不落下。
虽然辛苦,但眼看着生活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心里充满了干劲和盼头。
闲暇时,刘妈妈会拉着奶奶一起看电视,故意调到重播亚运会宣传片的频道。
“妈,你看,囡囡又出来了!这丫头,上了电视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哈!”
奶奶戴着老花镜,凑近了看,笑得合不拢嘴:“像!真像!随她爸,大气!”
刘明达在一旁听着,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硬:“随我啥,随我在这儿吭哧吭哧搞装修呢?”
他们悄悄地把刘晓艺的房间也布置好了。崭新的书桌、衣柜,床上铺着印着小碎花的干净床单,窗帘是她喜欢的淡蓝色。刘母还特意去买了一个漂亮的台灯。
“等晓艺放假回来,看到这新家,肯定吓一跳!”刘母对丈夫说,眼神里满是期待。
“那可不,咱闺女以后回来,就有自己宽敞的大房间了,爹妈来再也不用和我们挤在那间小房间里了。”刘明达语气里满是骄傲和对女儿的爱。
这个新家,倾注了刘明达夫妇全部的心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它不仅仅是一处房子,更是他们奋斗的成果,是孝顺父母的体现,是给予女儿更好成长环境的承诺。
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份惊喜,只等女儿学成归来,共同开启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院子里,奶奶种下的菜籽刚刚冒出新芽,嫩绿的一片,生机勃勃,正如这个家一样,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