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兴致勃勃地讲述着父母离开后的生活:“他们回去后,我确实低落了两天。但后来想通了,总不能一直消沉下去吧?就约了几个华人同学一起聚餐,每人做一道拿手菜。”
说到这里他笑起来:“结果你猜怎么着?一桌菜全是辣的!川菜、湘菜、贵州菜,盐也放了不少...吃完集体找水喝。”
他的眼睛弯成月牙,“不过真的很过瘾,就像在国内下馆子似的。”
最让他开心的是去唐人街的经历。虽然波士顿的唐人街规模不如加州,但年味一点也不少。
“超市里循环播放着《恭喜发财》和《新年好》,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还有舞狮表演呢!”
洛锦川描述得绘声绘色,“我买副了小春联贴在宿舍柜门上,虽然室友看不懂,但说很喜庆。”
他在华人超市里逛得不亦乐乎,不仅买了各种调味料和零食,还发现了不少宝贝,兴奋地和晓艺说到:“居然有卖速冻汤圆和粽子的!虽然价格是国内的五倍,但我还是买了一堆。想家的时候就煮几个吃。”
刘晓艺听着,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他要在异国他乡自己摸索着生活,欣慰的是他学会了苦中作乐,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现在学校放个小短假,”洛锦川吸溜着面条说,“正好可以喘口气。之前的感冒确实耽误了些功课,得抓紧补上。”
但他很快又笑起来:“不过没关系,我发现心情好了学习效率也高。最近在做的传媒实践项目进展很顺利,教授还夸我有'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呢。”
听到这里,刘晓艺终于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那个...我过年的时候跟我爸妈说了我们的事。”
屏幕那端的洛锦川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起来:“真的?他们怎么说?”
“其实他们早就猜到了,”刘晓艺不好意思地笑笑,“妈妈说你之前在超市看我的眼神不一样,早就发现了。”
洛锦川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他们同意吗?对我印象怎么样?”
看着他紧张又期待的表情,刘晓艺心里暖暖的:“妈妈说你这孩子靠谱,爸爸说...要是你敢欺负我,他就买机票去美国找你算账。”
洛锦川立刻坐直身子,一本正经地说:“告诉叔叔,让他放一百个心,我绝对不敢!我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洛锦川的情绪明显更加高涨了,他开始兴奋地规划起来:“等下学期,我要更努力才行。文化传媒这个专业,实践真的很重要。我导师已经在联系当地的本土媒体,看看能不能实习...”
刘晓艺静静地听着,为他感到骄傲。眼前的少年虽然身在异国,但心始终向着东方。
他用老干妈安抚中国胃,用春联装点思乡情,用专业知识搭建着未来的桥梁。
“对了,”洛锦川突然想起什么,“我室友现在也被我带着吃中餐了。昨天还让我教他用筷子呢!”他得意地眨眨眼,“看来中华美食的魅力无人能挡。”
视频通话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刘晓艺久久地微笑着。
她知道,距离不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紧紧相连。那个在异国他乡学会苦中作乐的少年,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走向他们的未来。
刘晓艺在小洋房里又待了一会儿。她抚过书房里洛锦川常用的书桌,想象着他在这里学习的样子;翻开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书页间还夹着他常用的书签。
晚霞漫天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刘晓艺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
知道洛锦川被父母照顾得很好,又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她感到无比安心。
而她自己,也要继续努力才行。为了那个共同期待的未来,为了能够真正与他并肩前行。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带来早春的气息。刘晓艺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窗外月色正好,仿佛也在为这份跨越重洋的牵挂而温柔。
正月十六的清晨,刘晓艺带着一只被刘妈妈塞得满满当当的大行李箱,踏上了返回北京的航班。
行李箱里不仅有她精心准备的各色家乡小吃和腊味,还有刘爸爸特意放进去的一套新文具——虽然她早已用不上这些,但那份心意让她心里暖暖的。
背包里,她的新笔记本电脑沉甸甸的,旁边是仔细装订好的新学期规划书,以及从洛锦川书房借来的几本英文原版名着。
飞机起飞时,她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家乡,心中既有不舍,更充满了对新学期的期待。
大一下学期的规划早已在她心中清晰呈现:首要任务是拿下英语四级考试,这是申请交换生项目的硬性指标;同时要保持在专业课程上的优势,特别是“校园之声”的实践机会绝不能放松。
舞蹈社、刺绣、晨练和宿舍活动则像调色板上的色彩,穿插在繁忙的课业中,让生活不至于单调。
飞机落地,北京的早春还带着寒意,但校园里已经热闹起来。拖着行李箱走进熟悉的宿舍楼,刘晓艺惊讶地发现自己是第二个到的。
“晓艺!新年好!”苏晴正踩着凳子擦衣柜顶,见到她立刻欢快地打招呼。
“新年好!你怎么来这么早?”刘晓艺放下行李,打量着已经收拾得七七八八的宿舍。
苏晴跳下凳子,拍拍手上的灰:“我家开车就一小时,爸妈今天没事,就直接送我过来了。倒是你,从东省飞来,累了吧?”
两人正说着,楚文静也拖着箱子进来了,一见面就嚷嚷:“哎呀你们都在啦!我妈非要塞那么多东西,重死我了!”
三个女孩相视而笑,互相拜年后开始一起打扫宿舍。
近一个月没住人的房间积了薄薄一层灰,她们分工合作,擦窗的擦窗,拖地的拖地,很快就让宿舍恢复了明亮整洁。
“仙亚还没到吗?”刘晓艺问道。
楚文静看了看手机:“她说买了明天的票,从新疆过来得三十多个小时呢。已经跟辅导员报备过了,可能会晚一天到。”
苏晴立即说:“那我们先帮她把铺位和书桌擦干净吧,等她来了就能直接收拾。”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赞同。三个女孩细心地为远方的室友打扫好位置,还在桌上放了包家乡带来的特产作为新年礼物。
说到这里他笑起来:“结果你猜怎么着?一桌菜全是辣的!川菜、湘菜、贵州菜,盐也放了不少...吃完集体找水喝。”
他的眼睛弯成月牙,“不过真的很过瘾,就像在国内下馆子似的。”
最让他开心的是去唐人街的经历。虽然波士顿的唐人街规模不如加州,但年味一点也不少。
“超市里循环播放着《恭喜发财》和《新年好》,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还有舞狮表演呢!”
洛锦川描述得绘声绘色,“我买副了小春联贴在宿舍柜门上,虽然室友看不懂,但说很喜庆。”
他在华人超市里逛得不亦乐乎,不仅买了各种调味料和零食,还发现了不少宝贝,兴奋地和晓艺说到:“居然有卖速冻汤圆和粽子的!虽然价格是国内的五倍,但我还是买了一堆。想家的时候就煮几个吃。”
刘晓艺听着,既心疼又欣慰。心疼的是他要在异国他乡自己摸索着生活,欣慰的是他学会了苦中作乐,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现在学校放个小短假,”洛锦川吸溜着面条说,“正好可以喘口气。之前的感冒确实耽误了些功课,得抓紧补上。”
但他很快又笑起来:“不过没关系,我发现心情好了学习效率也高。最近在做的传媒实践项目进展很顺利,教授还夸我有'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呢。”
听到这里,刘晓艺终于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那个...我过年的时候跟我爸妈说了我们的事。”
屏幕那端的洛锦川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起来:“真的?他们怎么说?”
“其实他们早就猜到了,”刘晓艺不好意思地笑笑,“妈妈说你之前在超市看我的眼神不一样,早就发现了。”
洛锦川开心得像个孩子:“那...他们同意吗?对我印象怎么样?”
看着他紧张又期待的表情,刘晓艺心里暖暖的:“妈妈说你这孩子靠谱,爸爸说...要是你敢欺负我,他就买机票去美国找你算账。”
洛锦川立刻坐直身子,一本正经地说:“告诉叔叔,让他放一百个心,我绝对不敢!我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两人相视而笑,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洛锦川的情绪明显更加高涨了,他开始兴奋地规划起来:“等下学期,我要更努力才行。文化传媒这个专业,实践真的很重要。我导师已经在联系当地的本土媒体,看看能不能实习...”
刘晓艺静静地听着,为他感到骄傲。眼前的少年虽然身在异国,但心始终向着东方。
他用老干妈安抚中国胃,用春联装点思乡情,用专业知识搭建着未来的桥梁。
“对了,”洛锦川突然想起什么,“我室友现在也被我带着吃中餐了。昨天还让我教他用筷子呢!”他得意地眨眨眼,“看来中华美食的魅力无人能挡。”
视频通话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刘晓艺久久地微笑着。
她知道,距离不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心紧紧相连。那个在异国他乡学会苦中作乐的少年,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走向他们的未来。
刘晓艺在小洋房里又待了一会儿。她抚过书房里洛锦川常用的书桌,想象着他在这里学习的样子;翻开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书页间还夹着他常用的书签。
晚霞漫天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刘晓艺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
知道洛锦川被父母照顾得很好,又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她感到无比安心。
而她自己,也要继续努力才行。为了那个共同期待的未来,为了能够真正与他并肩前行。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带来早春的气息。刘晓艺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窗外月色正好,仿佛也在为这份跨越重洋的牵挂而温柔。
正月十六的清晨,刘晓艺带着一只被刘妈妈塞得满满当当的大行李箱,踏上了返回北京的航班。
行李箱里不仅有她精心准备的各色家乡小吃和腊味,还有刘爸爸特意放进去的一套新文具——虽然她早已用不上这些,但那份心意让她心里暖暖的。
背包里,她的新笔记本电脑沉甸甸的,旁边是仔细装订好的新学期规划书,以及从洛锦川书房借来的几本英文原版名着。
飞机起飞时,她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家乡,心中既有不舍,更充满了对新学期的期待。
大一下学期的规划早已在她心中清晰呈现:首要任务是拿下英语四级考试,这是申请交换生项目的硬性指标;同时要保持在专业课程上的优势,特别是“校园之声”的实践机会绝不能放松。
舞蹈社、刺绣、晨练和宿舍活动则像调色板上的色彩,穿插在繁忙的课业中,让生活不至于单调。
飞机落地,北京的早春还带着寒意,但校园里已经热闹起来。拖着行李箱走进熟悉的宿舍楼,刘晓艺惊讶地发现自己是第二个到的。
“晓艺!新年好!”苏晴正踩着凳子擦衣柜顶,见到她立刻欢快地打招呼。
“新年好!你怎么来这么早?”刘晓艺放下行李,打量着已经收拾得七七八八的宿舍。
苏晴跳下凳子,拍拍手上的灰:“我家开车就一小时,爸妈今天没事,就直接送我过来了。倒是你,从东省飞来,累了吧?”
两人正说着,楚文静也拖着箱子进来了,一见面就嚷嚷:“哎呀你们都在啦!我妈非要塞那么多东西,重死我了!”
三个女孩相视而笑,互相拜年后开始一起打扫宿舍。
近一个月没住人的房间积了薄薄一层灰,她们分工合作,擦窗的擦窗,拖地的拖地,很快就让宿舍恢复了明亮整洁。
“仙亚还没到吗?”刘晓艺问道。
楚文静看了看手机:“她说买了明天的票,从新疆过来得三十多个小时呢。已经跟辅导员报备过了,可能会晚一天到。”
苏晴立即说:“那我们先帮她把铺位和书桌擦干净吧,等她来了就能直接收拾。”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赞同。三个女孩细心地为远方的室友打扫好位置,还在桌上放了包家乡带来的特产作为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