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异域匠人与技术曙光-《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那名被从山匪巢穴中救出的异域工匠,被秘密带到了鹰嘴岩基地。他约莫三十多岁,高鼻深目,头发是罕见的亚麻色,虽然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一双蓝色的眼睛里却闪烁着警惕和聪慧的光芒。通过凌八找来的、略通几句大食(阿拉伯)语的商人进行磕磕绊绊的翻译,凌岳大致了解了他的来历。

  此人名叫尼古拉,来自一个叫做“弗兰基”(可能指法兰西或泛指欧洲)的遥远国度,家族世代以打造盔甲和武器为生。他自称在一次战乱中被俘,后被辗转贩卖,最终被一支蒙古商队带往东方。途中商队遭遇马贼(可能就是那伙山匪),他趁乱逃脱,却被山匪囚禁,被迫为其修理器械。

  尼古拉展示了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皮囊,里面是一些奇特的工具和几张绘有复杂机械结构的羊皮纸草图,上面有齿轮、杠杆、弹簧等结构,虽然粗糙,但思路与中原技艺迥异。

  凌岳心中暗喜。这或许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他并没有立刻要求尼古拉交出什么秘方,而是先让人带他下去沐浴更衣,饱餐一顿,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礼遇。

  次日,凌岳亲自带着尼古拉参观了基地内那些仍在艰难运转的工坊——水力锻锤(因能源问题已大幅减少使用)、手工打磨步枪零件的车间、甚至还有那台从山海界取出、正在秘密运作的小型精密机床。

  尼古拉的眼睛瞬间瞪大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奇。他从未见过如此高效的水力机械(虽然现在半瘫痪),更没见过“元勋”步枪那些精巧的零件和那台超越时代的机床。他时而趴在水力锻锤的传动结构前仔细观摩,时而对着一个步枪的击发机构发呆,嘴里不停地用母语嘀咕着什么,神情无比专注和兴奋。

  通过翻译,他激动地表示,凌岳这里掌握的技艺,远超他的故乡,尤其是金属的加工精度和那种能爆炸的“粉末”(黑火药)的威力。他原本的那点傲气瞬间消失无踪,转而变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的渴望。

  凌岳看出此人是真心痴迷于技术,便顺势提出,希望他能留下来,将自己的知识与夔州的技艺相结合,共同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如何在水力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工具和武器的制造效率与质量。

  尼古拉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他而言,这里简直就是工匠的天堂,尽管这个“天堂”正面临着巨大的麻烦。

  尼古拉的加入,确实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他擅长利用齿轮、曲柄和弹簧机构来设计省力工具和简易机械。在他的帮助下,工匠们改进了几款手动钻孔、打磨和压制的工具,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动力机械,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密加工人手不足的问题。

  他还根据凌岳提供的概念(来自现代知识),尝试设计一种利用扭力发射的重型弩炮,试图在缺乏黑火药的情况下,增强远程打击能力。虽然初期设计问题很多,但这种跨文化的思维碰撞,确实给陷入瓶颈的技术团队注入了一丝活力。

  然而,凌岳也保持着清醒。尼古拉的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欧洲中世纪晚期,并不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技术视角和解决思路,以及在材料有限情况下“穷折腾”的经验。真正的突破,还是要依赖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山海界的底蕴。

  但他善待尼古拉的消息悄然传开,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凌将军求贤若渴,无论中外,有才者皆可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些流落各方的技术人才开始向夔州汇聚。

  就在凌岳忙于整合内部技术力量,试图点亮新的科技曙光时,外部的压力没有丝毫减缓。刘整在川北重整旗鼓,得到了阿术从荆襄方向派来的部分援军和补给,再次变得活跃起来,开始试探性地向同盟的边境州府发动进攻。

  无线电波频繁往来于夔州与合州及各前沿要塞之间,传递着敌情与指令。一场新的风雨,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