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技术壁垒与对策-《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忽必烈发起的的经济封锁和技术窃取攻势,确实击中了夔州乃至整个四川同盟的软肋。失去了能源矩阵的强大支撑,许多超越时代的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本就依赖外部输入的关键原料一旦断绝,军工生产和民生保障立刻陷入困境。

  冶炼工坊因缺乏优质焦炭和铁料,炉火日渐微弱;化工坊的硫酸、硝酸产量因硫磺、硝石短缺而锐减,直接影响了硝化棉火药的量产;“元勋”步枪的生产线几乎完全停滞,因为无论是钢材还是发射药都难以为继。甚至连普通的箭矢制造,都因羽毛、胶漆的短缺而受到影响。

  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和盐价。尽管凌岳采取了严格的配给制和价格管制,但黑市猖獗,人心惶惶。苏婉清管理的内政部门压力巨大,疲于应付。

  更令人担忧的是技术泄露的风险。蒙古细作开出的价码极高,确实诱惑了一些利欲熏心的工匠和败类。虽然凌八破获了几起试图窃取火药配方和弩机制造图的案件,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面对如此困局,凌岳深知,必须采取非常规对策,打破技术壁垒和资源瓶颈。

  他首先加大了内部挖潜和替代研发的力度。

  “没有焦炭,就试验用本地煤炭炼制土焦,或者改进炉具,提高热效率!”

  “没有硝石,就加大刮硝土、挖厕所墙角收集硝的力度,并研究从牲畜粪便中提硝的方法!”

  “没有优质钢材,就集中工匠,用土法精炼,百锻成钢,优先保障刺刀和关键部件的生产!”

  “无线电设备要继续简化,争取用最普通的材料也能实现短距离通讯!”

  这是一场倒退中的前进,是逼不得已的“山寨”和“土法上马”。工程师和工匠们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本地替代材料,改进工艺。虽然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产量也无法与以往相比,但至少维持了最低限度的运转,尤其是保障了前线部队最基本的武器需求。

  其次,凌岳决定冒险启用更多的“山海界”储备。他再次从空间中取出了一批紧要的物资:高纯度的硫磺和硝石、少量高性能合金钢材、以及一套小型的、可用于精密加工的台式机床和配套工具。这些物资被严格保密,用于最关键环节,如高级军官的佩刀、狙击弩的核心部件、无线电元件的加工等,力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同时,他派出的南路商队也传回了些许好消息。他们历尽艰辛,通过滇黔山区,与广南西路(广西)的一些南宋残存官员和土司建立了联系,用带来的货物换回了一些珍贵的粮食和盐巴。虽然数量有限,但证明了这条通道的可行性。凌岳立刻加派人手,扩大这条生命线的运输能力。

  对于技术保密,凌岳采取了最严酷的手段。实行“工匠军事化管理”,关键技术的掌握者及其家眷被集中安置和保护,同时实行连坐制度,一旦发现泄密,严惩不贷。另一方面,他也授意冉琎,对外散布假情报,如夸大“妖火”的制作难度和危险性,宣称需“童男童女精血祭炉”方能成功等迷信说法,以迷惑和吓阻蒙古细作。

  这些非常规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勉强维持着局面,但凌岳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资源在持续消耗,而忽必烈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大。

  就在他为此殚精竭虑之时,凌八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他们在清剿一伙与蒙古细作勾结的山匪时,发现其巢穴中竟然藏有一名金发碧眼的异域工匠,自称来自极西之地,擅长机械和火器制作,是被蒙古人掳掠而来,后趁乱逃脱。

  凌岳心中一动。或许,这是打破技术壁垒的另一个契机?他立刻下令:“将那人带来见我,要好生看待,不得无礼。”

  新的变量,似乎开始介入这场生死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