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襄樊攻城遇坚壁 庞德抬棺战关公-《梦动三国》

  (旁白):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沔阳的黄土垒起了称王的坛台,荆州的战船扬起了北伐的旌旗。刘备的王冠承载着匡扶汉室的雄心,关羽的大刀闪耀着威震华夏的锋芒。当曹仁在樊城的城楼上紧握剑柄,当庞德的棺材在军营前昭示决绝,当汉水的波涛在暴雨中酝酿杀机——三国的战场,从汉中的山地转向了荆襄的水网,而每一场厮杀的背后,都是英雄的执念与命运的暗线。

  一、沔阳筑坛:九层土台承汉统 三巡献礼定基业

  沔阳城外的空地上,一座九层土坛拔地而起,成为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核心场所。坛体由黄土夯实,每层高九尺,直径递减,最底层宽三丈六,象征“三十六路诸侯”;顶层宽九尺,立着一面绣有“汉”字的黄龙旗,随风飘扬。坛的四面各有一条砖石阶梯,阶梯两侧立着手持戈矛的士兵,甲胄鲜明,气势威严。

  坛下分设三列:左列是文官,身着朝服,手持笏板;右列是武将,身披铠甲,腰佩兵器;中间是蜀汉宗室及各地使者,阵容庞大。坛的东南西北四角,分别摆放着青、赤、黄、白四色祭器,盛放着牛羊豕三牲,以备祭祀天地。

  吉时一到,诸葛亮高声唱喏:“请汉中王登坛!”

  刘备身着绛红色王袍,头戴十二旒王冠,在赵云、黄忠的护卫下,缓步走上坛顶。他先祭拜天地,宣读表文:“臣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今承天意,暂代汉中王,誓灭曹贼,还于旧都,复我汉室……”

  表文宣读完毕,诸葛亮捧上王玺,张飞献上宝剑,马超奉上印绶,完成“三巡献礼”。坛下群臣齐呼:“汉中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震四野。

  随后便是封赏仪式。刘备立于坛顶,朗声道:“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州事;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守巴西;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守武都;黄忠为后将军,守汉中;赵云为翊军将军,随朕还成都;魏延为汉中太守,镇汉中……”

  当使者带着关羽的印绶前往荆州时,刘备特意嘱咐:“转告云长,固守荆州,切勿轻动,待朕整顿兵马,再图北伐。”他深知关羽傲气,却也盼着这位二弟能为汉室再立奇功——这份矛盾的心思,为后来的荆州之变埋下隐患。

  二、云长受封:赤兔踏破荆襄路 青龙欲指许昌城

  荆州的江陵城内,关羽接到刘备的封赏诏书及“假节钺”的特权后,抚着青龙偃月刀,哈哈大笑:“大哥进位汉中王,我关某定要再立奇功,助大哥早日平定天下!”

  使者急忙转达刘备“固守荆州”的嘱咐,关羽却摆手道:“我知大哥心意,但曹操新败于汉中,襄樊空虚,正是北伐良机——若能拿下襄樊,便可直逼许昌,匡扶汉室指日可待!”

  主簿廖化劝阻:“将军,孙权在江东虎视眈眈,若贸然北伐,恐荆州有失。”

  关羽瞪眼:“孙权小儿,何足惧哉!我已命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足以防备江东;且蒋欲川在淮南与吕莫言对峙,孙权不敢轻举妄动!”

  他当即下令:“集结三万精兵,随我北伐襄樊!”

  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得知关羽出兵,心中担忧,对诸葛亮道:“云长不听劝阻,贸然北伐,如何是好?”

  诸葛亮道:“主公放心,关羽勇猛,曹仁未必是其对手;且可派刘封、孟达从上庸出兵相助,若能拿下襄樊,也是好事。”

  刘备点头:“便依孔明之计,速令刘封、孟达驰援关羽。”

  三、襄樊对峙:曹仁固城拒关公 云长攻城遇硬茬

  七月下旬,关羽率三万大军抵达樊城城下。樊城是荆州北部的重镇,城高池深,曹仁早已率五千精兵在此布防,加固城墙,囤积粮草。

  “关羽小儿,竟敢犯我樊城!”曹仁站在城楼上,对着关羽大喊。

  关羽勒马横刀,朗声道:“曹仁,速速投降,可保你性命;若敢抵抗,定踏平樊城!”

  曹仁冷笑:“有本事便来攻!”

  关羽下令攻城:“廖化率一千士兵架云梯攻城,关平率一千士兵攻打城门!”

  蜀军士兵蜂拥而上,却被城上的滚石、檑木砸得纷纷后退。曹仁亲自指挥射箭,箭矢如雨,蜀军死伤惨重。关平率军冲击城门,却因城门坚固,久攻不下。

  “可恶!”关羽见状,亲自率军冲锋,青龙偃月刀挥舞,劈碎了城上扔下的火油桶,却被一支冷箭射中左臂,虽不致命,却也血流不止。

  “父亲!”关平急忙上前护持。

  关羽咬牙道:“无妨!暂且撤军,再做计较。”

  当晚,蜀军大营内,关羽查看伤势,对廖化道:“樊城坚固,硬攻难克,你带人去巡察周边地理,看看有无破城之法。”

  廖化领命而去,次日回报:“将军,樊城紧邻汉水,如今正值雨季,汉水水位渐涨,若能利用水势,或许可破城。”

  关羽点头:“好!密切关注汉水水位,同时多备船只,以备不时之需。”他深知水战之利——早年在江夏练兵时,便曾利用水势击败过黄巾军,如今樊城临汉水,正是用武之地。

  四、曹魏求援:曹仁告急送长安 孟德议援召诸将

  樊城被围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正在养病——连日的焦虑与奔波,让他患上了头风病,时常头痛欲裂。他捏着曹仁的求援信,对司马懿道:“关羽勇猛,曹仁恐难支撑,需派大军驰援。”

  司马懿道:“魏王,蒋欲川在淮南与吕莫言对峙,不可轻调;可派于禁为帅,率七军驰援樊城。”

  曹操点头:“于禁沉稳,可当此任。但关羽武艺高强,需派一猛将为副将,助于禁破敌。”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一声朗喝:“末将愿往!”

  众人转头,见庞德手持大刀,大步走入帐中。庞德原为马超部将,后归降曹操,武艺高强,却因兄长庞柔在蜀为官,一直未得重用。

  曹操犹豫道:“令兄在蜀,你若前往,恐有不便。”

  一旁的满宠也道:“魏王所言极是,庞德若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庞德急道:“魏王,臣虽兄长在蜀,却一心向魏,愿以死明志!若不能击败关羽,臣甘受军法!”

  曹操见他言辞恳切,便应允:“好!命你为副将,随于禁率七军驰援樊城——若立战功,定有重赏。”

  庞德谢恩,心中却暗下决心:定要斩杀关羽,证明自己的忠心。

  五、庞德抬棺:赤心昭昭立军令 棺木森森表决绝

  于禁、庞德率七军(约三万兵力)从长安出发,行至樊城附近的罾口川,扎下营寨。庞德回到自己的营中,召来亲兵:“去打造一口棺材,明日抬到营前!”

  亲兵大惊:“将军,您这是……”

  庞德道:“我与关羽决战,若胜,便用此棺盛关羽首级;若败,便用此棺盛我尸体——此战,不死不休!”

  次日清晨,一口黑漆棺材被抬到营前,庞德身着重铠,手持大刀,站在棺前,对全军将士道:“我庞德今日出征,若不能斩杀关羽,便死于此棺之中!诸位若有怯战者,可即刻离去!”

  将士们见他如此决绝,皆大呼:“愿随将军死战!”

  于禁得知消息,来到营前,对庞德道:“将军何必如此?关羽虽勇,却也可智取,不必以死相拼。”

  庞德道:“于将军,我受魏王厚恩,却因兄长在蜀而遭人猜忌,今日定要以死明志!”

  于禁叹息道:“既然如此,我便率军为你接应。”

  消息传到蜀军大营,关羽听闻庞德抬棺来战,不禁大怒:“庞德匹夫,竟敢如此狂妄!明日我定要斩了他,以泄心头之恨!”

  关平劝道:“父亲,庞德既然敢抬棺而来,必有死战之心,需多加小心。”

  关羽道:“我纵横沙场数十年,何惧一个庞德?明日便与他决战!”

  六、阵前交锋:关公挥刀战庞德 流矢中额染征袍

  次日,樊城城外的空地上,两军列阵对峙。关羽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立于阵前;庞德骑着白马,手持截头大刀,身后跟着抬棺的士兵,气势汹汹。

  “关羽,拿命来!”庞德大喝一声,拍马直冲过来。

  关羽也拍马迎上:“庞德匹夫,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两人刀刀相撞,火星四溅,战至五十回合,难分胜负。关羽心中暗惊:“庞德刀法果然厉害,若不速胜,恐生变数。”他使出“拖刀计”,假装不敌,拨马便走。

  庞德不知是计,拍马追赶:“哪里跑!”

  眼看就要追上,关羽突然转身,青龙偃月刀横扫,庞德仓促格挡,却被刀势震得虎口开裂,大刀险些脱手。“好一招拖刀计!”庞德大惊,拨马便退。

  关羽率军追击,却不料庞德回身一箭,正中关羽的前额——箭头带毒,瞬间红肿起来。

  “父亲!”关平率军冲上前,护住关羽,退回本阵。

  庞德见射中关羽,大笑道:“关羽中我毒箭,不出三日,定当毒发身亡!”率军退回营中。

  七、割骨疗毒:华佗刮骨医云长 英雄谈笑若等闲

  蜀军大营内,关羽的前额红肿疼痛,军医诊治后道:“将军,箭头带毒,已侵入骨中,需刮骨疗毒,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关羽道:“但刮无妨!”

  此时,恰好华佗云游至此,听闻关羽中箭,前来求见:“将军,某可为您刮骨疗毒。”

  关羽请华佗入座,命人摆上酒肉,笑道:“先生尽管医治,我饮酒下棋,两不误。”

  华佗取出尖刀,在火上消毒后,对关羽道:“将军,得罪了。”他切开关羽前额的皮肉,露出骨头,见骨头已发黑,便用尖刀刮去骨上的毒素,发出“滋滋”的声响。

  关羽一边与马良下棋,一边饮酒,谈笑风生,仿佛刮骨的疼痛与自己无关。帐内的士兵见了,无不心惊胆战,马良也吓得面色苍白,不敢直视。

  半个时辰后,华佗敷上药膏,包扎完毕:“将军,毒已除尽,只需静养数日,便可痊愈。”

  关羽大笑道:“多谢先生,我已无大碍!”他起身活动,虽仍有痛感,却已无大碍。

  此时,廖化前来汇报:“将军,汉水因连日暴雨,水位暴涨,已快漫到曹军的营寨了!”

  关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天助我也!传令下去,多备船只、沙袋,明日便水淹七军!”

  八、风雨欲来:于禁屯兵犯水忌 云长布网待收渔

  罾口川的曹军大营内,于禁得知关羽中箭,心中大喜,却对庞德道:“将军虽射中关羽,却未伤其性命,需多加防备。且近日暴雨,汉水水位暴涨,我们的营寨地势低洼,恐遭水淹,不如移营到高处。”

  庞德道:“于将军多虑了,关羽中箭,自顾不暇,怎会来攻?且移营会动摇军心,不可轻动。”

  于禁犹豫再三,最终采纳了庞德的建议——他不知,这一决定将导致七军覆没。

  而蜀军大营内,关羽已做好了水淹七军的准备:他命人在汉水上游筑起堤坝,积蓄水量;又命关平率五千士兵,乘战船埋伏在曹军大营两侧;自己则率主力,待堤坝决口后,率军冲锋。

  “父亲,一切准备就绪,只待明日决堤!”关平道。

  关羽点头:“庞德抬棺来战,我便以汉水为棺,葬他七军!明日一战,定要威震华夏!”

  当晚,暴雨倾盆,汉水波涛汹涌,仿佛在为明日的血战奏响序曲。曹仁站在樊城的城楼上,望着曹军大营的方向,心中隐隐不安;于禁在营中辗转难眠,总觉得有大事要发生;庞德则对着棺材静坐,等待着与关羽的最终决战——而他们都不知道,一场灭顶之灾,已在暴雨中悄然逼近。

  (旁白):樊城的灯火在暴雨中摇曳,罾口川的营寨在水波中飘摇,关羽的大刀在灯下泛着冷光。庞德的棺材尚未染血,于禁的七军已在水网中注定覆灭;曹操的头风病还在作祟,长安的朝堂已开始讨论迁都。当堤坝的裂痕在黎明前蔓延,当蜀军的战船在洪水中穿梭,三国的格局,将在“水淹七军”的巨浪中,被彻底改写。

  接下来,关羽如何决堤淹七军?于禁为何投降?庞德如何死战?曹操又会做出怎样的应对?这些疑问,都将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吕蒙袭荆”的故事里一一揭晓——乱世的英雄,终究要在天意与人心的交织中,书写自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