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楼梯,红毯引路,丝竹之声与推杯换盏的喧响交织成一片浮华乐章。绕过屏风,厅内烛火煌煌,一道淡黄幔帐将大厅悄然分隔。
幔后隐约人影晃动,萧皇后带着女眷在内赏月;幔前,数名红袖女子正翩跹起舞——正是范离所属礼乐坊的妙音等人。
众女子见范离上楼,纷纷报以盈盈浅笑。
幔前两侧排开十数张桌案,金银器皿盛满珍馐美酒。上首两个主位,大皇子刘直与二皇子刘哲相对而坐。
刘项懒洋洋地歪在刘直身边,眼皮打架,瞥见范离,顿时来了精神,冲他挤眉弄眼。
刘项对面坐着位老者,捋须含笑望着范离——正是白日里一起吃面、借给他银两的“老差官”。能与皇子对坐于右侧上首,此人身份不言而喻:当朝丞相谢真。
范离恨得牙根直痒,暗道这也是只老狐狸,他定然早已知晓自己身份,一路与自己调侃,着实可恶,但心中却生不出半点恨意,反而有些发虚,毕竟今天当着这位相国的面,撒了谎不说,还将大汉国皇帝与国舅爷周半城编排得‘穿不起裤子’,传出去必被人笑掉大牙。范离心中暗想,这老东西背地里肯定已经乐疯了。
谢真下首的两张桌案,右边坐着礼部尚书高子贺,左边坐着刑部尚书赵万源。再往下是吏部尚书马应年,对面坐着文华殿大学士童洛,二人之后便是一些九寺三院五监的大臣,这些人平时虽身在朝廷,却都是当时文坛大家,如谢真是汉国公认的文坛泰斗,赵万源的书法被称作千金帖,马应年也是一代文豪,童洛以诗词而着称。九寺诸卿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有建树者比比皆是。官员之后的座位坐着些文人举子及富商雅士,这些人既能上得楼来说明都不简单。
范离上楼,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从某些眼神里,他感觉到不怀好意的目光,却也丝毫没放在心上,找了个下首靠后的位置悄悄坐下,抄起筷子便开始大快朵颐,桌上熊掌鹿唇、鱼翅燕窝,皆是平生未见之珍馐,不吃白不吃。
此时一曲舞罢,礼乐坊众女子退下。
幔帐后传来萧皇后温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适才听闻平阳选的准驸马到了。李公公,将这壶碧露琼浆,赏予驸马范离。”
太监李德禄应声而出,手托金盘,上置一玲珑玉壶,高声宣道:“皇后娘娘赐碧露琼浆一壶,赏——驸马范离!”声音在稍歇的乐音中格外清晰,引得众人侧目。
李德禄径直走向范离席前。
范离正在闷头大吃,闻言心头一喜。碧露琼浆!这可是皇室贡品,千金难求!他忙不迭起身欲接。手刚伸出——
“皇后娘娘且慢!”一个清朗却带着明显挑衅的声音陡然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离席而出,身姿挺拔如松,面容瘦削冷峻,一双豹眼精光四射,正是新科状元、吏部员外郎郑知恩。
李德禄端着金盘的手顿在半空,嘴角勾起一丝看好戏的弧度。
范离伸出的手停在半途,眉梢微挑,索性又坐了回去,顺手给自己斟了杯普通酒水,饶有兴致地看向郑知恩,又瞥了眼依旧老神在在、仿佛入定的谢真——老狐狸!
幔帐之后传来萧皇后的声音:“发话者何人?”
郑知恩用眼角冷冷瞥了范离一眼,走出席位,虽然二人官位只差一品,但是地位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郑知恩的五品是真正的要害部门,举足轻重,朝野上下一堆人上赶着巴结,而范离却只是个无足轻重的闲职。
闻听皇后发话,郑知恩对着幔帐躬身行了一礼道:“回娘娘话,在下郑知恩,现任吏部员外郎。”
“噢!”
萧皇后似是感到很意外,微微皱眉不悦道:“原来是新科状元!我倒要听听,准驸马为何不能饮我赐的美酒?”
郑知恩道:“禀皇后娘娘,据微臣所知,往年文坛盛会,只有夺魁者方能饮得您所赐佳酿。今日在场众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若是直接将碧露琼浆赐予准驸马,岂不是让人误认为范大人拿了魁首之名,恐怕大家会有微词。此其一。”
郑知恩踱着方步,竖起一根手指,侃侃而谈:“其二,范大人身为主办方太常寺掌司使,理应避嫌。”他扫了眼周围交头接耳的人,提高声调说:“众目睽睽,范大人若不露出些真本事,旁人只会道,范大人能登此楼,全是凭借职务之便。”
“其三!”郑知恩目光若有似无地瞟向幔帐后,声音陡然拔高,眼神中露出一丝不屑,看着范离道:“平阳公主乃金枝玉叶,德容俱佳,引得无数俊秀仰慕,只是……公主此次投绣球之举略显草率,若是投中之人乃是酒囊饭袋之流,岂不误了公主一生……”
最后一句,字字诛心。
无数目光聚焦在范离身上,探究、怀疑、幸灾乐祸。
范离坐在席上面不改色,一边不停往嘴里忙活,一边面带笑意看着郑知恩。
萧皇后沉思半晌,方缓缓道:“新科状元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你即提出异议,那……依你之意又当如何?”
郑知恩道:“臣郑知恩不才,出生在习武世家,自幼随家父练过几年拳脚,也读过几年圣贤之书,蒙陛下赏识,钦点为状元。臣以为……公主之才貌须得文武双全之才方能与之举案齐眉,在下对公主倾慕已久……”
说着,郑知恩便跪了下来,俯首一拜道:“求皇后娘娘作主,臣想与准驸马在文治武功上做一次公正的比试……”
皇后尚未答复,幔帐之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郑大人,我的终身大事,不需要外人多做口舌……”刘朵终于按捺不住,厉声道:“再者,我已投中驸马,这便是命数,也关系皇家威信,岂能说改便改,请郑大人不要再搬弄口舌。”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凉意,厅内的气氛陡然变冷,无一人上前插嘴。
(诸位书友,再往下该是‘文抄公’环节了,给点意见,可以把你们
幔后隐约人影晃动,萧皇后带着女眷在内赏月;幔前,数名红袖女子正翩跹起舞——正是范离所属礼乐坊的妙音等人。
众女子见范离上楼,纷纷报以盈盈浅笑。
幔前两侧排开十数张桌案,金银器皿盛满珍馐美酒。上首两个主位,大皇子刘直与二皇子刘哲相对而坐。
刘项懒洋洋地歪在刘直身边,眼皮打架,瞥见范离,顿时来了精神,冲他挤眉弄眼。
刘项对面坐着位老者,捋须含笑望着范离——正是白日里一起吃面、借给他银两的“老差官”。能与皇子对坐于右侧上首,此人身份不言而喻:当朝丞相谢真。
范离恨得牙根直痒,暗道这也是只老狐狸,他定然早已知晓自己身份,一路与自己调侃,着实可恶,但心中却生不出半点恨意,反而有些发虚,毕竟今天当着这位相国的面,撒了谎不说,还将大汉国皇帝与国舅爷周半城编排得‘穿不起裤子’,传出去必被人笑掉大牙。范离心中暗想,这老东西背地里肯定已经乐疯了。
谢真下首的两张桌案,右边坐着礼部尚书高子贺,左边坐着刑部尚书赵万源。再往下是吏部尚书马应年,对面坐着文华殿大学士童洛,二人之后便是一些九寺三院五监的大臣,这些人平时虽身在朝廷,却都是当时文坛大家,如谢真是汉国公认的文坛泰斗,赵万源的书法被称作千金帖,马应年也是一代文豪,童洛以诗词而着称。九寺诸卿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有建树者比比皆是。官员之后的座位坐着些文人举子及富商雅士,这些人既能上得楼来说明都不简单。
范离上楼,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从某些眼神里,他感觉到不怀好意的目光,却也丝毫没放在心上,找了个下首靠后的位置悄悄坐下,抄起筷子便开始大快朵颐,桌上熊掌鹿唇、鱼翅燕窝,皆是平生未见之珍馐,不吃白不吃。
此时一曲舞罢,礼乐坊众女子退下。
幔帐后传来萧皇后温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适才听闻平阳选的准驸马到了。李公公,将这壶碧露琼浆,赏予驸马范离。”
太监李德禄应声而出,手托金盘,上置一玲珑玉壶,高声宣道:“皇后娘娘赐碧露琼浆一壶,赏——驸马范离!”声音在稍歇的乐音中格外清晰,引得众人侧目。
李德禄径直走向范离席前。
范离正在闷头大吃,闻言心头一喜。碧露琼浆!这可是皇室贡品,千金难求!他忙不迭起身欲接。手刚伸出——
“皇后娘娘且慢!”一个清朗却带着明显挑衅的声音陡然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寂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离席而出,身姿挺拔如松,面容瘦削冷峻,一双豹眼精光四射,正是新科状元、吏部员外郎郑知恩。
李德禄端着金盘的手顿在半空,嘴角勾起一丝看好戏的弧度。
范离伸出的手停在半途,眉梢微挑,索性又坐了回去,顺手给自己斟了杯普通酒水,饶有兴致地看向郑知恩,又瞥了眼依旧老神在在、仿佛入定的谢真——老狐狸!
幔帐之后传来萧皇后的声音:“发话者何人?”
郑知恩用眼角冷冷瞥了范离一眼,走出席位,虽然二人官位只差一品,但是地位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郑知恩的五品是真正的要害部门,举足轻重,朝野上下一堆人上赶着巴结,而范离却只是个无足轻重的闲职。
闻听皇后发话,郑知恩对着幔帐躬身行了一礼道:“回娘娘话,在下郑知恩,现任吏部员外郎。”
“噢!”
萧皇后似是感到很意外,微微皱眉不悦道:“原来是新科状元!我倒要听听,准驸马为何不能饮我赐的美酒?”
郑知恩道:“禀皇后娘娘,据微臣所知,往年文坛盛会,只有夺魁者方能饮得您所赐佳酿。今日在场众人无一不是才华横溢,若是直接将碧露琼浆赐予准驸马,岂不是让人误认为范大人拿了魁首之名,恐怕大家会有微词。此其一。”
郑知恩踱着方步,竖起一根手指,侃侃而谈:“其二,范大人身为主办方太常寺掌司使,理应避嫌。”他扫了眼周围交头接耳的人,提高声调说:“众目睽睽,范大人若不露出些真本事,旁人只会道,范大人能登此楼,全是凭借职务之便。”
“其三!”郑知恩目光若有似无地瞟向幔帐后,声音陡然拔高,眼神中露出一丝不屑,看着范离道:“平阳公主乃金枝玉叶,德容俱佳,引得无数俊秀仰慕,只是……公主此次投绣球之举略显草率,若是投中之人乃是酒囊饭袋之流,岂不误了公主一生……”
最后一句,字字诛心。
无数目光聚焦在范离身上,探究、怀疑、幸灾乐祸。
范离坐在席上面不改色,一边不停往嘴里忙活,一边面带笑意看着郑知恩。
萧皇后沉思半晌,方缓缓道:“新科状元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你即提出异议,那……依你之意又当如何?”
郑知恩道:“臣郑知恩不才,出生在习武世家,自幼随家父练过几年拳脚,也读过几年圣贤之书,蒙陛下赏识,钦点为状元。臣以为……公主之才貌须得文武双全之才方能与之举案齐眉,在下对公主倾慕已久……”
说着,郑知恩便跪了下来,俯首一拜道:“求皇后娘娘作主,臣想与准驸马在文治武功上做一次公正的比试……”
皇后尚未答复,幔帐之后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郑大人,我的终身大事,不需要外人多做口舌……”刘朵终于按捺不住,厉声道:“再者,我已投中驸马,这便是命数,也关系皇家威信,岂能说改便改,请郑大人不要再搬弄口舌。”
微风拂过,带来一阵凉意,厅内的气氛陡然变冷,无一人上前插嘴。
(诸位书友,再往下该是‘文抄公’环节了,给点意见,可以把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