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双李2-《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渭水的风卷着沙粒,扑在人脸上生疼,滩上的火把被吹得猎猎作响,映着满地残戈与收敛遗骸的兵士身影。李念正蹲在一堆干草旁,身前围着三个伤兵 —— 最左边的闯营兵断了腿,伤口化脓发黑,眼看就要烂到骨头;中间的岳家小兵胸口中箭,箭头卡在肋骨缝里,呼吸都带着血沫;最右边的老农被流矢擦伤了脖颈,血还在顺着衣领往下渗。

  他手里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银刀,先俯身看了眼闯营兵的腿,指尖在化脓处轻轻按了按,那兵疼得龇牙咧嘴,却硬是没哼一声。李念从药箱里取出个陶瓶,倒出些黄色药粉洒在伤口上,又摸出一卷浸了药汁的麻布,三两下缠得紧实:“忍忍,这‘金疮散’是用子午道的黄芩、柴胡炼的,明日这脓就消了,过几日我再给你换骨夹板。”

  说完转向那胸口中箭的小兵,他让两个兵士轻轻按住小兵的肩,自己则捏着银刀,顺着箭头入肉的方向轻轻一挑,手腕微转,那枚带着倒钩的箭头竟稳稳挑了出来,连血都没溅出多少。他立刻撒上药粉,用纱布层层裹住,又从药箱里摸出个小瓷瓶,倒出三粒黑色药丸塞进小兵嘴里:“这是‘护心丹’,含着,能保你心口不发闷。”

  最后走到老农身边,他只看了一眼伤口,便从药箱底层翻出片新鲜的艾草叶,在火上烤得发蔫,往伤口上一贴,再用布条一缠:“不打紧,艾草能止血,明日就结痂了。”

  前后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三个轻重不一的伤兵竟都被他处置得妥妥帖帖。朱由检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底满是赞许,等李念收拾完药箱,便上前一步,声音里带着真心赞叹:“李先生好医术!方才见你处置那胸口中箭的兵士,挑箭时连手都没抖一下,这份稳当,便是太医院的院判也未必有。”

  李念连忙擦了擦手上的血污,局促拱手:“陛下谬赞,只是常年在民间行医,练出点笨功夫罢了。”

  “笨功夫救了活生生的人,便是真本事。” 朱由检话锋一转,眼底泛起憧憬,“朕想着,等北方平定,在京师建一座医学院,不看出身,谁肯学、肯救人就收谁。先生来做院士,把这挑箭止血、药粉治脓的本事传下去,让各州府都有会治病的人 —— 这比开一座本草堂,能救更多百姓。”

  李念眼睛骤亮,指尖发颤,猛地屈膝跪地:“陛下既有此宏愿,草民愿随陛下!愿把一身医术传于世人,让天下再无缺医少药之痛!”

  朱由检连忙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衣袖:“西安医棚还需先生牵头,等医学院建成,朕亲自接你北上。”

  李念含泪点头,转头看向一旁的李清,却见他把酒葫芦往腰间一塞,朝自己拱手笑道:“李兄既得此高远之志,那清便继续游历四方。他日若再相见,你我再把酒言欢,细说医学院的热闹。”

  说罢转身就要走,朱由检连忙上前半步拦住他:“先生留步!方才听先生与李念先生谈及子午道药材,还说要保采挖之路通畅,为伤兵筹药 —— 观先生言语,定是有学之士,何不效力朝廷,共扶大明?”

  李清脚步一顿,回头时眼底带着几分疏离:“陛下有所不知,草民在江南见惯了东林党人勾心斗角,朝堂上多是蝇营狗苟之辈,我辈不屑与之为伍。倒不如做个江湖游侠,看遍人间山水,自在得很。”

  “先生错了!” 一旁的岳承嗣忽然上前,他虽身着常服,却挺直了脊梁,声音掷地有声,“西安经此一战,四万将士只剩两千,百姓流离失所,渭水两岸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岳某能领兵打仗,却不懂如何让百姓有粮吃、有衣穿 —— 先生既有经世之才,若肯留下相助,让渭河、黄河两岸种满粮食,来年西安自给自足,这便是救万民生路的不世之功!”

  话音落时,岳承嗣竟对着李清屈膝下拜,双手抱拳抵在地上:“承嗣求先生留下!西安的百姓、剩下的将士,都等着有人给他们指一条活路啊!”

  李清猛地愣住了,他望着岳承嗣挺直的背影 —— 这背影和滩上哼着《满江红》的小兵一样,带着岳武穆传下来的忠勇与赤诚。他在江南见惯了官员作威作福,却从未见过一个领兵的将军,肯为百姓向一个布衣屈膝。

  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李清攥着酒葫芦的手紧了又松,忽然长叹了口气,上前扶起岳承嗣:“岳将军快起!将军能练出这般忠勇的岳家军,清佩服不已。既将军有此为民之心,清便不再推辞。”

  他转头看向朱由检,眼底的疏离淡了些:“草民不愿入朝堂,但若能在岳将军帐下做一主簿,替将军管理民生、主持春耕垦荒,让西安百姓早日安稳,便也算不负这滩上的忠骨了。”

  岳承嗣大喜,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李先生肯留,是西安之福!你要调兵、要物资,岳某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