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进发和粮食问题-《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

  清晨,阳光驱散了黑风隘口的血腥气,人民军各中队经过一夜休整,精神抖擞,开始了新的征程。

  按照陆鸣的命令,赵二狗和石磊率领四中队,率先开拔,目标直指中窖村、大许庄、老占集等大王庄周边的村庄。队伍行进在乡间土路上,赵二狗骑在马上,再次向战士们强调:

  “同志们!都给我记住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咱们是人民军!不是土匪!进了村,对老百姓要和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谁要是敢犯纪律,别怪我赵二狗不讲情面!”

  石磊也在一旁补充道:“二狗队长说得对!咱们这次去,是帮乡亲们翻身做主人的!不是去当老爷的!政治宣传队的同志要带头!要用咱们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明白,咱们人民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是来帮他们过上好日子的!”

  战士们齐声应和,士气高昂。他们知道,这次任务意义重大,是真正将革命火种播撒到更广阔农村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陆鸣安排孙强带领二中队前往溪涧村、大旗集;周铁柱的一中队则兵分两路,一部分精锐返回黑林沟,重建这个革命的摇篮,另一部分则前往小王庄和青村。

  部署完毕,陆鸣自己先行返回八义集大本营,准备统筹全局,并处理一些积压的事务。

  ......

  八义集村口,一些早起劳作的村民远远看到陆鸣只带着寥寥几人回来,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咦?那不是陆大队长吗?怎么就他一个人回来了?”

  “是啊...他带出去那么多人呢...”

  “不会是...打败仗了吧?”

  “天爷!可别啊!刚过几天安生日子...”

  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村民中蔓延。他们刚刚摆脱了张老财的压迫,分到了田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如果人民军打了败仗...那一切岂不是又要回到从前?甚至更糟?

  当陆鸣骑马走近村口时,早就等在那里的周老拐立刻迎了上去,一把拉住陆鸣的马缰绳,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担忧,声音都带着颤音:

  “鸣哥儿!你...你可算回来了!咋...咋就你一个人啊?你带出去的队伍呢?是不是...是不是打败了?啊?”

  陆鸣被问得一愣,看着周老拐和周围村民那惶恐不安的眼神,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周叔?您这是...怎么了?什么打败了?”

  周老拐急得直跺脚:“还怎么了?!你一个人回来!队伍没影了!这...这能不让人多想吗?!大伙儿都以为...都以为咱们的队伍...没了啊!”

  陆鸣这才恍然大悟,一拍脑门,哭笑不得:“哎呀!周叔!误会了!天大的误会!我们打胜仗了!大胜仗!”

  他连忙跳下马,拉着周老拐的手,大声对围过来的村民们解释道:“乡亲们!别慌!我们打赢了!县令和地主老财的联军,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地逃回县城了!”

  “我这次一个人先回来,是因为各中队的同志们都忙着去接收周围的村子,帮那里的乡亲们翻身解放呢!赵二狗队长去了中窖村,孙强队长去了溪涧村...咱们的队伍,不但没少,还要壮大呢!”

  听到陆鸣的解释,村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纷纷拍着胸口:

  “哎呀!吓死我了!”

  “原来是打赢了啊!陆队长你可吓死我们了!”

  “就是!下次可别一个人回来了!太吓人了!”

  【哈哈哈!笑死我了!】

  【村民们的反应太真实了!】

  【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可经不起吓啊!】

  【主播这波操作,属实是没想到...】

  弹幕也被这戏剧性的一幕逗乐了。

  金色弹幕缓缓飘过,带着一丝深意:

  【此非玩笑。】【人民群众刚脱离苦海,犹如惊弓之鸟。】【他们对任何可能意味着失去现有生活的迹象都极度敏感。】【领袖孤身返回,极易引发‘主力溃散’的恐慌联想。】【此乃执政者需时刻注意之细节。】【民心如水,载舟覆舟。】

  看到这条弹幕,陆鸣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心中凛然。他意识到,自己确实疏忽了。作为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群众过度解读,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这次是虚惊一场,但如果真的打了败仗呢?后果不堪设想!

  他郑重地对周老拐和村民们拱手道:“周叔,各位乡亲!是我考虑不周,让大家受惊了!我向大家保证,我们人民军一定会打胜仗!一定会保护好咱们的胜利果实!以后我回来,一定提前派人通知,绝不再让大家担惊受怕!”

  “好!好!”村民们纷纷笑着应和,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对陆鸣和人民军的信任,反而因为这个小插曲而更加深厚了。

  陆鸣暗暗告诫自己:革命工作,无小事。越是胜利的时候,越要谨慎细致,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感受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八义集,农会大院。

  陆鸣风尘仆仆地赶回来,立刻召集了农会的干部们开会,了解根据地这几天的情况。

  “同志们,这几天我不在,村里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陆鸣开门见山地问道。

  农会主任老王连忙汇报:“大队长,村里一切都好!乡亲们照常下地干活,民兵队巡逻也没停。就是...就是您一个人骑马回来那会儿,可把大家吓得不轻,还以为...”

  陆鸣尴尬地摆摆手:“咳...这事怪我,考虑不周。现在误会解除了就好。既然局势稳定了,那就解除战时条令吧,让乡亲们恢复正常生活。”

  “是!”老王点头应下。

  陆鸣接着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老王,咱们现在粮仓里,还有多少存粮?够吃多久?”

  老王拿出账本,仔细算了算,回道:“大队长,咱们现在缴获的,加上乡亲们交的公粮,还有咱们自己种的,加起来...省着点吃,支撑到明年夏收,问题不大。但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色:“但是,如果咱们要继续扩充队伍,招兵买马,这人吃马嚼的,消耗可就大了去了!恐怕...恐怕就撑不到那时候了。”

  陆鸣的眉头皱了起来。粮食问题,始终是悬在根据地头上的一把利剑。这次战役虽然缴获了不少,但毕竟只是无源之水,坐吃山空。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必须解决粮食的自给自足问题。

  【粮食是根本啊!】

  【主播!种土豆!种番薯(地瓜)啊!】

  【对啊!穿越者必备神器!高产作物!】

  【我看小说里都是这么解决的!】

  弹幕里,立刻有网友提出了“经典方案”。

  然而,很快就有更了解历史的网友出来反驳:

  【楼上的别想当然了!】【土豆番薯在明清时期确实引进了,但推广率很低!原因很复杂!】

  【首先,古代的土豆番薯品种跟现代经过几百年培育的高产杂交品种完全不是一回事!产量没你们想的那么夸张!】

  【其次,番薯(地瓜)这东西,非常消耗地力!种一季番薯,那块地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古代没有化肥,全靠土地轮休恢复肥力,大规模种番薯根本不现实!】

  【再者,土豆番薯不能当主食长期吃!营养单一,吃多了烧心、胀气,甚至可能中毒(古代品种龙葵素含量高)。古代老百姓主要还是靠小米、小麦、水稻活命。】

  【最典型的例子,建国后三年困难时期,土豆红薯也没起多大作用,最后还是靠后来的农业科技和水利建设解决的粮食问题。】

  【归根结底,农业问题的核心是技术和投入!与其指望一种‘神器’,不如脚踏实地改良农具,兴修水利,精耕细作,提高现有主粮的亩产量!这才是正道!】

  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让陆鸣频频点头。他确实在根据地的田地里没见过土豆和番薯的影子,倒是在一些地主家的菜园子里见过花生。

  “这位同志说得有道理。”陆鸣对农会干部们说道,“指望一种新奇作物解决所有问题,不现实。咱们还是得立足当下,把现有的田地种好!”

  他想了想,下令道:“老王,你组织农会的技术骨干,还有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成立一个‘农业生产技术小组’!”

  “第一,总结推广咱们本地最有效的耕种经验,比如怎么选种、怎么施肥(积肥)、怎么轮作。”

  “第二,想办法改良现有的农具!看看能不能打造更省力、效率更高的犁、耙、水车什么的!”

  “第三,等秋收后,组织乡亲们兴修水利!挖水渠,修塘坝,保证灌溉!旱涝保收才是根本!”

  “第四,鼓励乡亲们在田边地头、荒山坡地多种些豆子、花生这类既能肥地又能补充营养的作物。”

  “是!大队长!我们马上就去办!”老王和其他农会干部听了,觉得这些办法虽然慢,但扎实可行,都充满了干劲。

  陆鸣看着他们,心中稍安。他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建设根据地更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粮食问题,必须用最务实、最艰苦的办法去解决。指望什么“穿越神器”,那是投机取巧,最终会害了根据地的。

  至于为什么这里有花生却没有土豆番薯...陆鸣也只能归结于这个世界的作物传播路径可能有所不同。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把手头拥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吧...”陆鸣望着窗外绿油油的田地,心中充满了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