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陈仓败北后,王国遭韩遂、马腾废黜,改立原信都令阎忠为首领。不久阎忠病逝,叛军内部 ** 为三大势力:金城韩遂部、渭谷马腾部、枹罕宋建部。至此,叛军主导权由羌胡转入本土汉人叛军之手,战局再度陷入胶着。

  时值洛阳朝会,灵帝刘宏收到幽州刺史刘焉呈递的奏章:

  "陛下容禀:黄巾之乱虽暂告平息,然四方匪患未靖。前朝逆贼刘天麒之所以能穿越州郡返回玄菟,正因于此。今盗贼蜂起,各州郡 ** 不力,究其根源,在于各自为战,反被叛军各个击破。

  臣以为欲扭转局势,必须集中各州军政大权,方能统一调遣州郡兵马平定叛乱。改制刺史为州牧势在必行。臣虽不才,愿请任益州牧,为陛下镇守边疆。此议关系重大,望陛下慎思。"

  刘宏览奏后召集群臣商议,朝臣意见分歧,深谋远虑者皆对此议持反对态度。

  朝堂之上,关于改制刺史为州牧的争议愈演愈烈。支持者认为此举能有效整合地方军事力量,反对派则担忧这将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坐大。

  "陛下,"何进把握时机进言道,"若设幽州牧一职,便可全面调动当地驻军,彻底剿灭盘踞玄菟国的叛逆刘天麒。"

  这番话正中皇帝下怀。刘宏当即拍板:"即日起,各州改设州牧,赋予统兵平叛之权。着刘焉任益州牧,刘表任荆州牧,刘虞出任幽州牧,务必全力剿灭玄菟叛军。"

  诏令颁布后,文武百官反应各异。以卢植为代表的忠直之臣暗自叹息,预见到此举必将助长军阀势力;而野心勃勃者则摩拳擦掌,等待机遇。

  在幽州交接时,即将赴任益州的刘焉对公孙瓒坦言:"幽州局势复杂,非刘虞兄不能胜任。这里就拜托将军了。"公孙瓒抱拳应诺,目送这位前任长官带领亲卫绝尘而去。

  刘虞带着圣旨来到幽州上任

  作为新任州牧,他满怀壮志要为朝廷效力

  他此次赴任还有个重要使命,就是消灭盘踞在玄菟的势力

  到任后,他立即着手调集幽州兵马准备讨伐玄菟

  但此时公孙瓒已通过平定张举等人的叛乱控制了幽州大部

  除少数几个郡之外,整个幽州尽在公孙瓒掌控之中

  没有公孙瓒的首肯,根本无人理会刘虞的调令

  面对这种局面,刘虞深受打击

  他没想到幽州的形势会如此棘手

  除了棘手的玄菟问题外

  这位白马将军公孙瓒也明显不服从朝廷管束

  一位幕僚进言:"大人不妨设下鸿门宴除掉公孙瓒

  否则我们永远调动不了军队,更无法完成剿灭玄菟的使命"

  刘虞眉头紧锁:"公孙瓒毕竟是朝廷命官

  没有陛下旨意,本官怎能擅 ** 害

  此事必须先行请示皇上"

  幕僚继续劝说:"等陛下批复至少需要半个月

  此事刻不容缓,迟则生变啊"

  但固执的刘虞坚持道:"此事不必再议,必须等待圣命"

  他们的密谈很快就被公孙瓒的耳目获知

  "好个刘虞,竟敢图谋害我

  那就休怪我无情了"

  次日深夜,一队伪装成异族的士兵突袭州府

  刘虞当场遇害

  随后,公孙瓒率军赶到,将刘虞的 ** 安葬,并宣称要为刘虞 ** 。

  他立即率领白马义从杀入鲜卑, ** 数千鲜卑士兵后,这才撤军返回。

  至此,幽州西部诸郡中,除啄郡外,其余均落入公孙瓒掌控。

  然而,他并未对辽西郡和辽东属国动手。

  若攻占此二郡,便要与玄菟国接壤,这是公孙瓒不愿看到的结果。

  尽管他行事隐秘,但 ** 终难掩盖。

  事情败露后,朝野震动。

  刘宏当即下令并州牧与冀州牧出兵讨伐公孙瓒。

  然而,两家州牧均未全力进攻,皆想保存自身实力,最终被公孙瓒击退。

  玄菟国,刘玄遥望洛阳方向,淡淡道:“时机已至。”

  改刺史为州牧,使地方军阀权力更加集中,为日后群雄割据埋下伏笔。

  如今,正是彻底撼动汉室根基的最佳时机。

  他已派人向洛阳皇宫内的小邓子传信。

  成败,在此一举。

  数日后,洛阳皇宫内,小邓子将密信烧毁。

  他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转为坚定。

  深吸一口气后,他转身离去。

  如今的小邓子如同当年的张让,深受刘宏宠信,并接管了张让的一切事务。

  张让曾为满足刘宏的需求,备有许多西域奇药,服之可令刘宏精力倍增。

  过去由张让负责,如今则由小邓子接手。

  此药少量服用尚可助兴,但若过量,必生祸端。

  小邓子原本不知其中危害,但张让曾在药上注明警示,反倒为他提供了便利。

  当夜,小邓子端着一壶水走入刘宏寝宫。

  刘宏皱眉道:“小邓子,朕的药呢?”

  小邓子垂首道:"皇上,小的听西域商人说过,这药辅以清水同服,效力更佳。不知您可要试试?"

  刘宏挑眉:"倒是有趣,张让从未提及此事。"

  小邓子低眉顺眼:"这是西域秘法,常人不知其中关窍。若皇上不试,奴才这就去换一副来。"

  "既如此,朕且一试。"

  刘宏接过药碗却未急着饮用,先命宫女以银针验毒,又细细嗅闻。虽觉气味较往日浓烈,终归是熟悉的味道,心中疑虑渐消。

  药汤入腹不久,刘宏倏然起身奔向寝殿,兴奋之声遥遥传来:"果然需以水送服!小邓子,你立下大功,待朕出来定当厚赏!"

  小邓子唇角勾起冷笑:"怕是...没这个机会了。"

  第三日拂晓,大将军何进见天子迟迟未临朝,遂请何皇后前往查看。凤驾至寝宫外,见小邓子仍守候在侧。

  "陛下还未起身?"何皇后蹙眉相询。

  小邓子躬身回应:"启禀娘娘,陛下彻夜未眠。"

  "彻夜?"何皇后先是一怔,待听得殿内隐约声响,霎时涨红了脸。天子竟荒唐至斯,白昼宣淫至此!

  就在这时,寝宫内忽然陷入一片死寂。

  小邓子赶紧在门外禀报:"陛下,皇后娘娘驾到。"

  见无人应答,他又提高了嗓音,结果依然寂静无声。

  他暗自窃喜,看来大事已成。

  表面却故作困惑地对何皇后说:"娘娘,陛下可能是累得睡着了,要不要奴婢去唤醒?"

  何皇后强压怒火:"文武百官都在等着早朝,不能让人看笑话,本宫亲自去看看。"

  她哪是真在意早朝,分明是要揪出那些迷惑圣心的狐狸精。

  等记下这些贱婢的面容,非得一个个收拾不可。

  何皇后推门而入,不多时突然传出一声惊恐的尖叫。

  "娘娘怎么了?"小邓子一个箭步冲进去。

  "陛下...驾崩了。"何皇后面如死灰,浑身发抖。

  不仅刘宏断了气,连陪侍的宫女也都死状狰狞。

  小邓子心中狂喜,脸上却露出骇然之色:"陛下龙驭宾天?奴才这就去通报百官,昭告天下。"

  "站住!"何皇后厉声喝止,阴沉着脸道:"陛下这般死法传出去,皇室颜面何存?"

  小邓子故作迟疑:"娘娘的意思是?"

  何皇后厉声道:"此事天知地知。陛下是遇刺身亡,明白吗?"

  小邓子立即会意:"奴才这就去安排替罪羊。"

  "难怪陛下重用你,果然机灵。"何皇后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速去办妥。"

  她不是没想过灭口,但转念一想,这事光靠她空口白牙难以服众。

  她需要个见证人。

  **501**

  他为了保命,想必也不敢轻举妄动。

  “陛下啊陛下,你终究还是因女人丧命。”

  何皇后冷冷说道。

  对于刘宏之死,她毫不怀疑。

  毕竟,她是亲耳听闻的。

  况且,刘宏过去也常有此状,只是这次更为失控罢了。

  很快,小邓子找来替罪之人,并将刘宏驾崩的消息传了出去。

  正在嘉德殿等候上朝的百官听闻噩耗,如遭雷击,震惊万分。

  陛下,竟驾崩了?

  群臣惊惶,纷纷赶往后宫。

  然而,后宫严禁大臣入内,无人敢擅自闯入。

  良久,何皇后与小邓子现身。

  “皇后娘娘,陛下他……”

  卢植急切上前询问。

  何皇后神情哀戚:“陛下遭人 ** 谋害,凶手已被本宫当场擒杀。”

  “但其主谋,必须尽快查出!”

  “ ** ?!”

  群臣震骇,竟有人敢在皇宫内弑君?

  此人必是胆大包天,定要查清,诛其九族!

  卢植悲声道:“皇后娘娘,能否允臣等见陛下最后一面?”

  何皇后略作迟疑:“后宫本禁大臣入内,但今日事出非常,尔等可选几人随本宫进入。”

  百 ** 议后,决定由卢植、何进、袁隗三人入内。

  卢植代表中立派,何进属皇后一派,袁隗为董太后一脉。

  三人同行,最为妥帖。

  他们随何皇后与邓公公进入寝宫,见刘宏已气绝身亡,当即跪地悲泣。

  良久,卢植沉声道:“欲查真凶,需太医验明陛下所中何毒。”

  何进与袁隗皆颔首赞同。

  何皇后见三人意见相同,心中顿感不安。她苦思无果,突然跪倒在地,含泪说道:"三位卿家,此事断不可行。"

  卢植等人见状大惊,连忙侧身避让。何进上前问道:"娘娘何故如此?"

  何皇后只得吐露实情:"陛下并非遭遇不测,而是......"话至嘴边,却难以启齿。

  最终由小邓子道出 ** 。

  "荒谬!简直荒谬至极!"卢植三人震惊万分。

  何皇后起身解释:"本宫实属无奈,才出此下策。若此事传扬出去,朝廷颜面何存?"

  卢植三人闻言默然。确实,此事若传开,必使汉室沦为天下笑柄。思及此,三人终于默许了何皇后的做法。

  卢植随即提议:"陛下驾崩之事务必保密,至少需等到皇甫将军平定凉州之乱。"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皇帝驾崩却秘不发丧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举国震惊。

  汉灵帝的猝死令众人措手不及——前日还在调兵平叛,怎会突然驾崩?

  这一变故却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凉州叛军首领马腾、韩遂、宋建,以及心怀不轨的董卓等人,都开始暗中谋划。

  皇甫嵩听闻大汉天子驾崩的噩耗,心中震动不已,却依然恪尽职守,亲自坐镇长安城防。

  他深知凉州叛军闻讯后必将更加猖獗。

  果然,马腾、韩遂与宋建再度纠集贼众,合兵进犯长安,攻势如潮。

  多亏皇甫嵩率众殊死抵御,才一次次击退叛军的猛攻。

  奉命协防长安的董卓却按兵不动,始终未参与守城之战。

  趁皇甫嵩与凉州叛军激战之际,董卓竟暗中调集亲信部队撤离长安。

  “皇甫嵩,你就在此等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