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轻抿杯中酒,悠然道:"辽西、辽东属国、东莱、乐浪四郡来犯,只需固守不攻。"
"其一可借机操练新兵;"
"其二以四郡联军为掩护,争取时间壮大玄菟;"
"其三借四郡兵马牵制,暂避朝廷大军锋芒。"
"欲成霸业,当稳扎稳打。张举、北宫伯玉之流虽席卷三州,终是根基浅薄,难逃覆灭。"
"以赤血军之勇,荡平幽州易如反掌。然疆土易得,隐患难消。届时鲜卑、并冀青诸州联军压境,内忧外患并起,恐有倾覆之危。"
"今仅四郡疲兵来犯,既练兵又固本,岂非两全?"
刘玄拊掌赞叹:"奉孝高见!便依此计。"
郭嘉执壶自斟,忽掩唇轻咳。
刘玄劝道:"少饮些,保重身体要紧。"
郭嘉笑道:"无酒不成郭奉孝。琼浆入喉,方有运筹帷幄之力。"
正言语间,赤血龙骑飞马来报:"洛阳急件到!"
刘玄眼神一动,接过信件,挥手示意赤血龙骑退下。
他缓缓拆开信封,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视线下移,他眼中惊色渐浓。
看完后,他合上信纸,深深吸气,良久才平复心潮起伏。
"主公,洛阳出了大事?"
郭嘉好奇询问。能让主公如此失态,必是非同小可之事。
刘玄摇头:"洛阳无事,此事与本王相关。"
他看向郭嘉,眼中犹带震撼:"奉孝,你果然料中了。"
"哦?"
郭嘉手中酒盏微顿,竟真被自己说中。
"一切 ** 大白。"
刘玄将信投入香炉焚毁,淡然问道:"奉孝如今有何打算?"
郭嘉沉吟片刻:"既证实猜测,反倒少了许多顾虑。"
"汉室天子必不会放过主公。"
"不如就此倾覆汉室,破而后立,方能开创太平盛世。"
"倾覆汉室?"
刘玄眯起眼睛:"奉孝是说...弑君?"
郭嘉饮了口酒,环顾四周确认无人,低声道:"这只是第一步。以主公英明,想必能不动声色完成此事。"
"何以见得?"
刘玄不置可否。
郭嘉笑道:"主公当朝斩杀张让,世人只道是鲁莽之举。"
"但我明白,这必是另有深意。"
"这封密信恰验证了我的猜测。"
"主公杀张让,不仅是为玄菟军民出气,震慑朝堂。"
"更是要在天子身边安插心腹。"
张让若在,主公心腹便难以安**位。
因此,张让必须消失。
这或许才是主公除掉张让的真正用意。
刘玄朗声笑道:"奉孝真乃吾知己。"
没想到这般隐秘的安排,竟被郭嘉轻易识破......
不过既然他连自己非刘宏之子都能洞察,看穿这个计划倒也不足为奇。
郭嘉浅笑续道:"不仅完成首步棋,更能让那个秘密永远尘封,再无人知晓主公身世。"
刘玄颔首,追问道:"接下来该如何布局?"
郭嘉轻啜杯酒:"第二步,便是搅乱汉室根基。
天子陨落,洛阳必生动荡。
届时需使主公的人暗中挑动,最好是说服何皇后 ** 或董太后阵营的官员,出面召集外镇兵马入京护驾。
所选之人必须心怀异志,绝非汉室忠臣。
具体人选,嘉尚未定夺。"
刘玄暗自心惊,几乎要怀疑郭嘉是否来自后世。
此计分明就是引董卓进京,祸乱朝纲。
想到这里他嘴角微扬:"先生妙计深远。说到入京人选,本王倒有个绝佳之选。"
"愿闻其详?"
郭嘉露出询问之色。
刘玄笑道:"河东太守董卓,此人野心昭着,若入京师定会掀起滔天巨浪,让汉室威信扫地。"
"董卓?"
郭嘉略作思忖,眼中精光闪现:"此人确实合适,主公慧识英才,嘉心服。"
刘玄摆手道:"少说这些虚言,速讲第三步。"
郭嘉从容道:"最后一步,先拥立皇长子刘辩登基,再唆使董卓行废立之事,改立刘协为帝。
新君遭废又另立幼主,
既可令何、董两派自相残杀,更能彻底粉碎汉室威信。"
若能使董卓除掉刘辩,再借何皇后之手除去刘协,汉室基业必将土崩瓦解。
届时在世人眼中,唯有主公身为皇室血脉。
届时定有群臣请主公入京执掌朝政。
这大汉江山,终将归于主公囊中。
听完郭嘉扰乱汉室的三步谋划,刘玄由衷叹服:"幸而非与奉孝为敌,否则必将夜不能寐。"
郭嘉的连环计谋,与史书记载的董卓祸乱朝纲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之处在于,史上董卓进京乃何进昏招所致。
而今次,却是出自郭嘉的精心布局。
郭嘉浅笑不语,饮尽杯中烈酒,细细品味后赞叹:"主公酿造的男儿烈酒,果然够劲。
尝过此等佳酿,他酒皆成寡淡之水。
定要让文若与志才也尝尝主公的手艺,比文若家中珍藏不知醇厚几何。"
"此酒性烈,每日限饮一壶,不得贪杯。"
刘玄正色告诫。若换作他人,他断不会如此约束。
但郭嘉素有顽疾,这般烈酒常饮恐伤根本。
"主公何其忍心?"
郭嘉故作哀怨:"方才献上良策,转眼便过河拆桥。"
"此事不容商量。"
刘玄斩钉截铁,起身道:"已传令玄菟境内,所有酒肆不得售你此酒。
若发现偷饮,终生禁酒。"
言罢拂袖而去。
"主公这是要我的命啊。"
郭嘉在身后夸张哀叹,眼中却闪过一丝动容。
他心知主公强硬姿态下,藏着对臣子身体的牵挂。
"得遇明主,夫复何求?"
郭嘉展颜而笑,提着酒壶哼着小曲,摇摇晃晃没入暮色。
**烽烟四起**
刘玄走出军帐,即刻传令关羽、太史慈、张飞等人只需抵挡敌军攻势,不必急于歼灭。同时调遣玄菟兵马分批轮换上阵,借实战锤炼麾下将士。
无论是普通士卒还是精锐的赤血军与蓝星军,皆需沙场磨砺。尤其新编练的赤血、蓝星新兵,更需亲历战阵以熟悉全新战力。
刘玄则坐镇后方,潜心发展玄菟国力——锻造兵戈、囤积粮秣、兴建学宫。甄家暗中代售的"英雄酿"依旧源源不断运往无极县,此酒早已成为天下武将追捧的佳酿,利润丰厚。
甄家分得两成收益已赚得钵满盆盈,而掌握大头的刘玄更是财源广进。这些银钱化作粮草战马、精良兵甲,以及珍贵的荣耀点数。一切井然有序,蒸蒸日上。
当外界烽火连天时,刘玄却过着闲适日子:或与甄宓品茗论道,或听蔡琰抚琴,时而同蔡邕切磋文墨。
然天下大势却风起云涌——右北平公孙瓒奉诏讨逆,与刺史刘焉合兵征讨张举、张纯叛军。即便无天子诏令,白马将军亦不容贼寇威胁辖境。铁骑所至,叛军溃不成军,白马义从的锋芒无人可挡。
幽州战事记
公孙瓒率部增援后,官军战力陡增,张举、张纯部众屡战屡败。郭嘉早有预见,此二人虽短期内攻占幽州数郡,甚至波及冀州,实则外强中干。
果然,遭遇正规军阻击后,叛军顷刻瓦解。公孙瓒指挥铁骑半月间横扫敌阵,将残部围困于上谷。石门决战中,张纯伏诛,张举溃逃塞外,自此销声匿迹。朝廷特颁诏令,嘉奖公孙瓒平叛之功。
凉州方面战况迥异。北宫伯玉、李文侯拥立边章为帅,叛军攻势凌厉,大半个凉州陷落。边章率部东进司隶,兵锋直指长安。张温督率董卓、周慎等将驻守美阳,苦战两月未分胜负。
转机现于天象异变——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军心大乱。董卓抓住战机突袭得手,迫敌退守金城榆中。张温欲乘胜追击,却因周慎不听孙坚谏言致粮道被断,三万大军溃败。董卓部在望垣遭围,巧施筑堤疑兵之计方得脱身。此役诸将唯有董卓保全建制而归。
凉州战局接连受挫,张温初战失利后转为守势。双方鏖战数月呈胶着状态,朝廷遂调张温回防长安,改派凉州刺史耿鄙统领诸郡平叛。
中平二年八月,叛军首领边章病逝,北宫伯玉与李文侯亦因内斗殒命。耿鄙见机欲速战速决,汉阳太守傅燮谏言:"凉州军民尚未归心,士气低迷,此时出兵恐难取胜。"耿鄙执意进兵,终在九月行军至狄道城时遭遇 ** ,被王国所杀。叛军收编其部,合围汉阳。
傅燮素得民心,叛军屡劝其降未果,最终战死殉国。原耿鄙部将马腾投奔韩遂,共推王国为叛军新主,其势更盛往年,甚至再度威胁长安。洛阳朝堂上,司徒崔烈竟奏请弃守凉州以息战事,刘宏闻言色变——割让疆土,实乃折损大汉天威之举。
(
卢植从队列中跨步上前,朗声道:"圣上,微臣对司徒大人的见解持有异议。若放任羌族叛军盘踞凉州,待其兵强马壮再起祸端,必将比现今更为棘手。"
汉灵帝刘宏将目光投向卢植,蹙眉道:"卢卿有何高见?"
卢植拱手道:"启禀陛下,司空张温缺乏实战阅历,与叛军周旋终显力不从心。当务之急,唯有委任皇甫将军亲赴前线,方能彻底平定叛乱。"
"皇甫嵩?"刘宏眯起双眼。他本不愿启用这位已被革除官职、贬为庶民并软禁在洛阳的将领。若让其平叛立功,先前的处置岂非徒劳?
然局势紧迫,除却皇甫嵩似乎别无选择。思忖片刻,刘宏决然道:"准奏。即命皇甫嵩速赴长安接管张温兵权,全权负责平叛事宜。若战事失利,立斩不赦。"
卢植闻言暗惊。他本意是让皇甫嵩戴罪立功重返朝堂,但凉州叛军势如燎原,胜负实难预料。如今诏令已下,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
领旨后的皇甫嵩火速赶赴长安接手防务。恰逢叛军首领王国率部进犯长安东大门陈仓,皇甫嵩与董卓联军进驻城防。董卓建言:"将军,敌军初至立足未稳,当即刻出击。"
皇甫嵩断然否决:"不可。我军士气低迷,贸然出击风险太大。陈仓城防坚固,只需固守待援。待叛军久攻不下士气衰竭时,再行反击方为上策。"
董卓闻言暗自愠怒,却也不敢再多言语。
事实正如皇甫嵩预料,王国率军猛攻陈仓却始终无法破城,将士疲惫不堪,军心涣散,最终放弃了对陈仓的围困。
当敌军休整之际,皇甫嵩果断下令全军出击。
董卓对此提出异议:"皇甫将军,兵法有云:穷寇勿追。若敌军作困兽之斗,恐我军将遭遇惨败,徒劳无功。"
皇甫嵩不以为然:"不然。我观王国部队撤退时阵型散乱,士气全无,已丧失斗志。此刻出击,必能大破敌军。"
"既然如此,末将便在陈仓恭候将军捷报。"董卓拒绝随军出战,依然坚持己见。
皇甫嵩未再勉强,亲率本部兵马发动进攻。战况果如其所料,敌军毫无招架之力,顷刻溃败,被斩首万余,残部仓皇逃窜。
"其一可借机操练新兵;"
"其二以四郡联军为掩护,争取时间壮大玄菟;"
"其三借四郡兵马牵制,暂避朝廷大军锋芒。"
"欲成霸业,当稳扎稳打。张举、北宫伯玉之流虽席卷三州,终是根基浅薄,难逃覆灭。"
"以赤血军之勇,荡平幽州易如反掌。然疆土易得,隐患难消。届时鲜卑、并冀青诸州联军压境,内忧外患并起,恐有倾覆之危。"
"今仅四郡疲兵来犯,既练兵又固本,岂非两全?"
刘玄拊掌赞叹:"奉孝高见!便依此计。"
郭嘉执壶自斟,忽掩唇轻咳。
刘玄劝道:"少饮些,保重身体要紧。"
郭嘉笑道:"无酒不成郭奉孝。琼浆入喉,方有运筹帷幄之力。"
正言语间,赤血龙骑飞马来报:"洛阳急件到!"
刘玄眼神一动,接过信件,挥手示意赤血龙骑退下。
他缓缓拆开信封,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视线下移,他眼中惊色渐浓。
看完后,他合上信纸,深深吸气,良久才平复心潮起伏。
"主公,洛阳出了大事?"
郭嘉好奇询问。能让主公如此失态,必是非同小可之事。
刘玄摇头:"洛阳无事,此事与本王相关。"
他看向郭嘉,眼中犹带震撼:"奉孝,你果然料中了。"
"哦?"
郭嘉手中酒盏微顿,竟真被自己说中。
"一切 ** 大白。"
刘玄将信投入香炉焚毁,淡然问道:"奉孝如今有何打算?"
郭嘉沉吟片刻:"既证实猜测,反倒少了许多顾虑。"
"汉室天子必不会放过主公。"
"不如就此倾覆汉室,破而后立,方能开创太平盛世。"
"倾覆汉室?"
刘玄眯起眼睛:"奉孝是说...弑君?"
郭嘉饮了口酒,环顾四周确认无人,低声道:"这只是第一步。以主公英明,想必能不动声色完成此事。"
"何以见得?"
刘玄不置可否。
郭嘉笑道:"主公当朝斩杀张让,世人只道是鲁莽之举。"
"但我明白,这必是另有深意。"
"这封密信恰验证了我的猜测。"
"主公杀张让,不仅是为玄菟军民出气,震慑朝堂。"
"更是要在天子身边安插心腹。"
张让若在,主公心腹便难以安**位。
因此,张让必须消失。
这或许才是主公除掉张让的真正用意。
刘玄朗声笑道:"奉孝真乃吾知己。"
没想到这般隐秘的安排,竟被郭嘉轻易识破......
不过既然他连自己非刘宏之子都能洞察,看穿这个计划倒也不足为奇。
郭嘉浅笑续道:"不仅完成首步棋,更能让那个秘密永远尘封,再无人知晓主公身世。"
刘玄颔首,追问道:"接下来该如何布局?"
郭嘉轻啜杯酒:"第二步,便是搅乱汉室根基。
天子陨落,洛阳必生动荡。
届时需使主公的人暗中挑动,最好是说服何皇后 ** 或董太后阵营的官员,出面召集外镇兵马入京护驾。
所选之人必须心怀异志,绝非汉室忠臣。
具体人选,嘉尚未定夺。"
刘玄暗自心惊,几乎要怀疑郭嘉是否来自后世。
此计分明就是引董卓进京,祸乱朝纲。
想到这里他嘴角微扬:"先生妙计深远。说到入京人选,本王倒有个绝佳之选。"
"愿闻其详?"
郭嘉露出询问之色。
刘玄笑道:"河东太守董卓,此人野心昭着,若入京师定会掀起滔天巨浪,让汉室威信扫地。"
"董卓?"
郭嘉略作思忖,眼中精光闪现:"此人确实合适,主公慧识英才,嘉心服。"
刘玄摆手道:"少说这些虚言,速讲第三步。"
郭嘉从容道:"最后一步,先拥立皇长子刘辩登基,再唆使董卓行废立之事,改立刘协为帝。
新君遭废又另立幼主,
既可令何、董两派自相残杀,更能彻底粉碎汉室威信。"
若能使董卓除掉刘辩,再借何皇后之手除去刘协,汉室基业必将土崩瓦解。
届时在世人眼中,唯有主公身为皇室血脉。
届时定有群臣请主公入京执掌朝政。
这大汉江山,终将归于主公囊中。
听完郭嘉扰乱汉室的三步谋划,刘玄由衷叹服:"幸而非与奉孝为敌,否则必将夜不能寐。"
郭嘉的连环计谋,与史书记载的董卓祸乱朝纲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之处在于,史上董卓进京乃何进昏招所致。
而今次,却是出自郭嘉的精心布局。
郭嘉浅笑不语,饮尽杯中烈酒,细细品味后赞叹:"主公酿造的男儿烈酒,果然够劲。
尝过此等佳酿,他酒皆成寡淡之水。
定要让文若与志才也尝尝主公的手艺,比文若家中珍藏不知醇厚几何。"
"此酒性烈,每日限饮一壶,不得贪杯。"
刘玄正色告诫。若换作他人,他断不会如此约束。
但郭嘉素有顽疾,这般烈酒常饮恐伤根本。
"主公何其忍心?"
郭嘉故作哀怨:"方才献上良策,转眼便过河拆桥。"
"此事不容商量。"
刘玄斩钉截铁,起身道:"已传令玄菟境内,所有酒肆不得售你此酒。
若发现偷饮,终生禁酒。"
言罢拂袖而去。
"主公这是要我的命啊。"
郭嘉在身后夸张哀叹,眼中却闪过一丝动容。
他心知主公强硬姿态下,藏着对臣子身体的牵挂。
"得遇明主,夫复何求?"
郭嘉展颜而笑,提着酒壶哼着小曲,摇摇晃晃没入暮色。
**烽烟四起**
刘玄走出军帐,即刻传令关羽、太史慈、张飞等人只需抵挡敌军攻势,不必急于歼灭。同时调遣玄菟兵马分批轮换上阵,借实战锤炼麾下将士。
无论是普通士卒还是精锐的赤血军与蓝星军,皆需沙场磨砺。尤其新编练的赤血、蓝星新兵,更需亲历战阵以熟悉全新战力。
刘玄则坐镇后方,潜心发展玄菟国力——锻造兵戈、囤积粮秣、兴建学宫。甄家暗中代售的"英雄酿"依旧源源不断运往无极县,此酒早已成为天下武将追捧的佳酿,利润丰厚。
甄家分得两成收益已赚得钵满盆盈,而掌握大头的刘玄更是财源广进。这些银钱化作粮草战马、精良兵甲,以及珍贵的荣耀点数。一切井然有序,蒸蒸日上。
当外界烽火连天时,刘玄却过着闲适日子:或与甄宓品茗论道,或听蔡琰抚琴,时而同蔡邕切磋文墨。
然天下大势却风起云涌——右北平公孙瓒奉诏讨逆,与刺史刘焉合兵征讨张举、张纯叛军。即便无天子诏令,白马将军亦不容贼寇威胁辖境。铁骑所至,叛军溃不成军,白马义从的锋芒无人可挡。
幽州战事记
公孙瓒率部增援后,官军战力陡增,张举、张纯部众屡战屡败。郭嘉早有预见,此二人虽短期内攻占幽州数郡,甚至波及冀州,实则外强中干。
果然,遭遇正规军阻击后,叛军顷刻瓦解。公孙瓒指挥铁骑半月间横扫敌阵,将残部围困于上谷。石门决战中,张纯伏诛,张举溃逃塞外,自此销声匿迹。朝廷特颁诏令,嘉奖公孙瓒平叛之功。
凉州方面战况迥异。北宫伯玉、李文侯拥立边章为帅,叛军攻势凌厉,大半个凉州陷落。边章率部东进司隶,兵锋直指长安。张温督率董卓、周慎等将驻守美阳,苦战两月未分胜负。
转机现于天象异变——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军心大乱。董卓抓住战机突袭得手,迫敌退守金城榆中。张温欲乘胜追击,却因周慎不听孙坚谏言致粮道被断,三万大军溃败。董卓部在望垣遭围,巧施筑堤疑兵之计方得脱身。此役诸将唯有董卓保全建制而归。
凉州战局接连受挫,张温初战失利后转为守势。双方鏖战数月呈胶着状态,朝廷遂调张温回防长安,改派凉州刺史耿鄙统领诸郡平叛。
中平二年八月,叛军首领边章病逝,北宫伯玉与李文侯亦因内斗殒命。耿鄙见机欲速战速决,汉阳太守傅燮谏言:"凉州军民尚未归心,士气低迷,此时出兵恐难取胜。"耿鄙执意进兵,终在九月行军至狄道城时遭遇 ** ,被王国所杀。叛军收编其部,合围汉阳。
傅燮素得民心,叛军屡劝其降未果,最终战死殉国。原耿鄙部将马腾投奔韩遂,共推王国为叛军新主,其势更盛往年,甚至再度威胁长安。洛阳朝堂上,司徒崔烈竟奏请弃守凉州以息战事,刘宏闻言色变——割让疆土,实乃折损大汉天威之举。
(
卢植从队列中跨步上前,朗声道:"圣上,微臣对司徒大人的见解持有异议。若放任羌族叛军盘踞凉州,待其兵强马壮再起祸端,必将比现今更为棘手。"
汉灵帝刘宏将目光投向卢植,蹙眉道:"卢卿有何高见?"
卢植拱手道:"启禀陛下,司空张温缺乏实战阅历,与叛军周旋终显力不从心。当务之急,唯有委任皇甫将军亲赴前线,方能彻底平定叛乱。"
"皇甫嵩?"刘宏眯起双眼。他本不愿启用这位已被革除官职、贬为庶民并软禁在洛阳的将领。若让其平叛立功,先前的处置岂非徒劳?
然局势紧迫,除却皇甫嵩似乎别无选择。思忖片刻,刘宏决然道:"准奏。即命皇甫嵩速赴长安接管张温兵权,全权负责平叛事宜。若战事失利,立斩不赦。"
卢植闻言暗惊。他本意是让皇甫嵩戴罪立功重返朝堂,但凉州叛军势如燎原,胜负实难预料。如今诏令已下,只得躬身道:"陛下圣明。"
领旨后的皇甫嵩火速赶赴长安接手防务。恰逢叛军首领王国率部进犯长安东大门陈仓,皇甫嵩与董卓联军进驻城防。董卓建言:"将军,敌军初至立足未稳,当即刻出击。"
皇甫嵩断然否决:"不可。我军士气低迷,贸然出击风险太大。陈仓城防坚固,只需固守待援。待叛军久攻不下士气衰竭时,再行反击方为上策。"
董卓闻言暗自愠怒,却也不敢再多言语。
事实正如皇甫嵩预料,王国率军猛攻陈仓却始终无法破城,将士疲惫不堪,军心涣散,最终放弃了对陈仓的围困。
当敌军休整之际,皇甫嵩果断下令全军出击。
董卓对此提出异议:"皇甫将军,兵法有云:穷寇勿追。若敌军作困兽之斗,恐我军将遭遇惨败,徒劳无功。"
皇甫嵩不以为然:"不然。我观王国部队撤退时阵型散乱,士气全无,已丧失斗志。此刻出击,必能大破敌军。"
"既然如此,末将便在陈仓恭候将军捷报。"董卓拒绝随军出战,依然坚持己见。
皇甫嵩未再勉强,亲率本部兵马发动进攻。战况果如其所料,敌军毫无招架之力,顷刻溃败,被斩首万余,残部仓皇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