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老两口便给京市的苏七月去了电话。
电话那头,林秀兰说得有些含糊,只道家里还有些事没处理完,暂时走不开,想再多请一段时间的假。
苏七月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了一会儿,随即痛快地应道:“行,妈,家里有事你们就先忙着,店里有我呢,不着急。”
“你们在家,有什么事需要跑腿出力的,尽管使唤我哥和我嫂子,他们生了儿子,这会儿正是该他们顶门立户、孝顺你们的时候。”
她语气平和,仿佛早已看穿了父母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挂断电话,老两口握着话筒,心里都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但滋味各不相同。
林秀兰满面愧色,喃喃道:“七月这孩子……她肯定是猜到了。咱们这么突然留下,店里肯定忙不过来,她还得重新找人,给她添了麻烦……”
苏大强却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儿子身上,他闷声道:“麻烦啥?七月不是说了嘛,有事让茂文他们去办!这说明她也觉得咱们留在老家让儿子养老是正理!”
“茂文两口子这次能把咱们请回来,说明他们知道爹妈的重要性了!咱们就给他们个机会,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那块料!”
他心里对儿子儿媳还残存着幻想,那股想要扎根故土、享受传统天伦之乐的欲望,远比林秀兰要强烈得多。
京市,济安堂总店。
苏七月放下电话,轻轻揉了揉眉心。
虽然痛快准了假,但实际困难摆在眼前。
京市三家济安堂生意都很好,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原本父母负责的那一摊事,眼下并没有现成的人手可以顶替。
她不得不将杜仲叫来,吩咐道:“杜仲,我父母老家那边临时有事,短期内回不来。你尽快贴出告示,招聘两个踏实肯干的伙计,一个帮着抓药,一个负责药房管理和一些杂务。要求写得清楚些,要懂些药材基础,人品首要。”
杜仲有些担忧:“这……要是招了新人,万一叔和婶后面又回来了,这人手不就富余了吗?”
苏七月神色平静,答道:“店里生意越来越好,多储备一两个人手也是应该的,总比忙不过来强。”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已做好了父母不会再回来的准备。
以她对苏茂文和刘双喜的了解,他们既然处心积虑把父母骗回去,就绝不会轻易放人。
后续的发展,无非是各种亲情绑架、软磨硬泡,直到将父母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榨干为止。
这不是她能够,也不想去强行干涉的。
对于父母的选择,她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坦荡。
如何度过晚年,是父母的自由。
她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生活,却无法替代他们内心深处对故土和血缘亲情的眷恋。
如果这番波折,真的能让父母与哥嫂的关系得到改善,哪怕只是表面的和谐,能让父母在熟悉的土地上找到归属感和价值,她反倒乐见其成。
她苏七月,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依附家族、渴望所有人认可的弱者。
她有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广阔的天地。
任何人的来去,她都会尊重,但绝不会因此彷徨失措。
她不怕失去,也不惧离别,因为她足够强大,足以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变迁,并继续将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这份底气与淡然,源于她自身的实力与通透。
……
这天下午,苏七月回到顾家小院的时间比往常早了不少。
杜念勤正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择菜,见她进门,有些惊讶地抬头:“七月?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店里不忙吗?”
苏七月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走过去拿起另一把小凳子坐下,帮着一起择菜:“妈,店里前几天不是招人嘛,今天新来的小伙计已经能上手了,杜仲也能完全盯得住,我总算能偷个懒,早点回来陪陪您和孩子们。”
杜念勤闻言,脸上露出欣慰又心疼的神色:“那就好,那就好。你呀,就是太要强,什么事都恨不得亲力亲为。”
“妈知道你本事大,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该歇就得歇。”
她絮絮叨叨地叮嘱着,眼里满是关怀。
听着婆婆这充满烟火气的唠叨,苏七月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杜念勤时的场景。
那时杜念勤还是研究所的领导,穿着利落的列宁装,言谈举止干练又带着距离感。
如今退休在家,围着儿孙灶台转,整个人都变得柔软温和了许多。
人年纪大了,似乎都会不自觉地更依赖子女,渴望陪伴。
这么一想,她对自己父母选择留在老家的那份执念,忽然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是深植于血脉中对故土和传统家庭模式的眷恋,并非对她这个女儿的爱有所减少。
她心里暖融融的,笑着回应杜念勤,话语熨帖:“妈,您就放心吧!我现在可是有婆婆天天盯着吃饭、催着休息的人,想不顾身体都不行!再说了,我还得留着好身体,好多陪您些年,等着苏苏、轩轩他们都成家立业,咱们五世同堂呢!”
这话可算是说到了杜念勤的心坎里,她顿时眉开眼笑,假意嗔怪道:“就你嘴甜!就会哄我开心!”
但那眼角的笑纹藏也藏不住。
婆媳俩相视而笑,气氛融洽温馨。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从未红过脸,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婆媳,更似母女。
笑过之后,杜念勤像是想起什么,说:“对了,七月,今天下午你妈给我来电话了。”
苏七月择菜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婆婆。
杜念勤斟酌着词句:“她在电话里说了好些,那意思……是想在老家多待些日子,帮衬着你哥嫂看看能不能把诊所开起来……短时间内,怕是回不来了。”
她观察着苏七月的脸色,柔声劝慰,“七月啊,你也别往心里去,老人嘛,总有老人的想法,故土难离,儿孙绕膝……”
苏七月听完,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满或失落,反而露出一抹释然的浅笑:“妈,谢谢您告诉我。这事,我已经想明白了。”
“当初我坚持接他们来,是怕他们在老家被哥嫂算计,受了委屈没处说。现在,是他们自己做的选择,无论是出于落叶归根的想法,还是对儿子孙子的期盼,我都尊重。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开心、顺心,觉得那样的日子是他们想要的,我就支持。”
她顿了顿,看向杜念勤,眼神清澈而真诚:“妈,下次我妈再给您打电话,您帮我跟她说,让她安心在老家待着,我这边一切都好,让她千万别有负担。就一样,让他们一定照顾好自己,别太劳累。”
        电话那头,林秀兰说得有些含糊,只道家里还有些事没处理完,暂时走不开,想再多请一段时间的假。
苏七月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了一会儿,随即痛快地应道:“行,妈,家里有事你们就先忙着,店里有我呢,不着急。”
“你们在家,有什么事需要跑腿出力的,尽管使唤我哥和我嫂子,他们生了儿子,这会儿正是该他们顶门立户、孝顺你们的时候。”
她语气平和,仿佛早已看穿了父母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挂断电话,老两口握着话筒,心里都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但滋味各不相同。
林秀兰满面愧色,喃喃道:“七月这孩子……她肯定是猜到了。咱们这么突然留下,店里肯定忙不过来,她还得重新找人,给她添了麻烦……”
苏大强却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儿子身上,他闷声道:“麻烦啥?七月不是说了嘛,有事让茂文他们去办!这说明她也觉得咱们留在老家让儿子养老是正理!”
“茂文两口子这次能把咱们请回来,说明他们知道爹妈的重要性了!咱们就给他们个机会,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那块料!”
他心里对儿子儿媳还残存着幻想,那股想要扎根故土、享受传统天伦之乐的欲望,远比林秀兰要强烈得多。
京市,济安堂总店。
苏七月放下电话,轻轻揉了揉眉心。
虽然痛快准了假,但实际困难摆在眼前。
京市三家济安堂生意都很好,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原本父母负责的那一摊事,眼下并没有现成的人手可以顶替。
她不得不将杜仲叫来,吩咐道:“杜仲,我父母老家那边临时有事,短期内回不来。你尽快贴出告示,招聘两个踏实肯干的伙计,一个帮着抓药,一个负责药房管理和一些杂务。要求写得清楚些,要懂些药材基础,人品首要。”
杜仲有些担忧:“这……要是招了新人,万一叔和婶后面又回来了,这人手不就富余了吗?”
苏七月神色平静,答道:“店里生意越来越好,多储备一两个人手也是应该的,总比忙不过来强。”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已做好了父母不会再回来的准备。
以她对苏茂文和刘双喜的了解,他们既然处心积虑把父母骗回去,就绝不会轻易放人。
后续的发展,无非是各种亲情绑架、软磨硬泡,直到将父母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榨干为止。
这不是她能够,也不想去强行干涉的。
对于父母的选择,她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坦荡。
如何度过晚年,是父母的自由。
她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生活,却无法替代他们内心深处对故土和血缘亲情的眷恋。
如果这番波折,真的能让父母与哥嫂的关系得到改善,哪怕只是表面的和谐,能让父母在熟悉的土地上找到归属感和价值,她反倒乐见其成。
她苏七月,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依附家族、渴望所有人认可的弱者。
她有自己的事业、家庭和广阔的天地。
任何人的来去,她都会尊重,但绝不会因此彷徨失措。
她不怕失去,也不惧离别,因为她足够强大,足以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变迁,并继续将自己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这份底气与淡然,源于她自身的实力与通透。
……
这天下午,苏七月回到顾家小院的时间比往常早了不少。
杜念勤正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择菜,见她进门,有些惊讶地抬头:“七月?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店里不忙吗?”
苏七月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走过去拿起另一把小凳子坐下,帮着一起择菜:“妈,店里前几天不是招人嘛,今天新来的小伙计已经能上手了,杜仲也能完全盯得住,我总算能偷个懒,早点回来陪陪您和孩子们。”
杜念勤闻言,脸上露出欣慰又心疼的神色:“那就好,那就好。你呀,就是太要强,什么事都恨不得亲力亲为。”
“妈知道你本事大,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仗着年轻就不当回事,该歇就得歇。”
她絮絮叨叨地叮嘱着,眼里满是关怀。
听着婆婆这充满烟火气的唠叨,苏七月忽然想起第一次见杜念勤时的场景。
那时杜念勤还是研究所的领导,穿着利落的列宁装,言谈举止干练又带着距离感。
如今退休在家,围着儿孙灶台转,整个人都变得柔软温和了许多。
人年纪大了,似乎都会不自觉地更依赖子女,渴望陪伴。
这么一想,她对自己父母选择留在老家的那份执念,忽然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是深植于血脉中对故土和传统家庭模式的眷恋,并非对她这个女儿的爱有所减少。
她心里暖融融的,笑着回应杜念勤,话语熨帖:“妈,您就放心吧!我现在可是有婆婆天天盯着吃饭、催着休息的人,想不顾身体都不行!再说了,我还得留着好身体,好多陪您些年,等着苏苏、轩轩他们都成家立业,咱们五世同堂呢!”
这话可算是说到了杜念勤的心坎里,她顿时眉开眼笑,假意嗔怪道:“就你嘴甜!就会哄我开心!”
但那眼角的笑纹藏也藏不住。
婆媳俩相视而笑,气氛融洽温馨。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从未红过脸,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婆媳,更似母女。
笑过之后,杜念勤像是想起什么,说:“对了,七月,今天下午你妈给我来电话了。”
苏七月择菜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婆婆。
杜念勤斟酌着词句:“她在电话里说了好些,那意思……是想在老家多待些日子,帮衬着你哥嫂看看能不能把诊所开起来……短时间内,怕是回不来了。”
她观察着苏七月的脸色,柔声劝慰,“七月啊,你也别往心里去,老人嘛,总有老人的想法,故土难离,儿孙绕膝……”
苏七月听完,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满或失落,反而露出一抹释然的浅笑:“妈,谢谢您告诉我。这事,我已经想明白了。”
“当初我坚持接他们来,是怕他们在老家被哥嫂算计,受了委屈没处说。现在,是他们自己做的选择,无论是出于落叶归根的想法,还是对儿子孙子的期盼,我都尊重。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开心、顺心,觉得那样的日子是他们想要的,我就支持。”
她顿了顿,看向杜念勤,眼神清澈而真诚:“妈,下次我妈再给您打电话,您帮我跟她说,让她安心在老家待着,我这边一切都好,让她千万别有负担。就一样,让他们一定照顾好自己,别太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