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队的日子进入倒计时,苏七月忙得像只旋转的陀螺。
卫生队的交接工作、小院手续的办理、各种关系的转接……事情千头万绪。
幸好,她有空间这个最大的依仗。
这些年来,家里不少用不着又舍不得扔的旧物,以及她陆续购置的许多好东西,都被她悄无声息地转移进了空间。
此刻,顾家小院外表看去依旧整洁如常,并无多少打包的狼藉,一家人的行李最终只会是几个轻便的箱包,这无疑是空间带来的、旁人无法企及的便利和踏实。
这日,苏七月抽空去了趟王慧霞家。
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王慧霞标志性的大嗓门,夹杂着翻箱倒柜的动静。
“哎呀!我明明记得那件厚毛衣塞在这个包袱里的!怎么不见了?”
“小瑞!看见你爸那双旧胶鞋没?不是说好了刷干净带走的吗?”
“这爷仨,没一个让人省心的!东西乱放,临走了净给我添乱!”
苏七月推门进去,只见屋里简直像个小型货运现场。
大包小包、捆扎好的被褥、摞起来的锅碗瓢盆几乎占满了空地。
王慧霞头发有些散乱,额上带着汗珠,正叉着腰在一个打开的旧木箱前翻找,脸色焦躁。
“慧霞姐。”苏七月唤了一声。
王慧霞抬头见是她,像是看到了救星,又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当即抱怨起来:“七月你可来了!你看看这一家子!离队通知一下来,我这心就没踏实过!”
“能吃的紧着吃,能用的赶紧用,这带不走的东西,打包打得我头都大了!刚才还发现好几样东西不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她嘴上抱怨着,但苏七月细看之下,发现她脸色红润,眼神有光,显然日子比以前宽裕了不少,只是这爱操心、爱念叨的习惯是改不掉了。
“慢慢收拾,别急。”苏七月笑着安抚,“等安顿下来,一切都好了。到时候咱们可要经常联系,写信,打电话都行。”
“那肯定!”王慧霞用力点头,语气坚定,“不管我家那个分到哪,我指定第一个给你去信!”
苏七月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王慧霞:“慧霞姐,这个给你,留着做个纪念。”
王慧霞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彩色照片。
有大年初一那天,雪地上大家围着那个憨态可掬的雪人,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合影;
有夏日傍晚,一群军嫂在空地上跳广场舞时,被定格下的欢快瞬间;
还有几张是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或是趴在桌边认真写作业的可爱模样。
每一张,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王慧霞一张张翻看着,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上熟悉的笑脸,眼眶迅速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七月,这太珍贵了……你啥时候照的呀……拍得真好……”
她爱不释手,仿佛捧着无价之宝。
“想着总要留点念想。”苏七月温声道。
王慧霞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收好,抹了把眼角,看着苏七月,又是感动又是无措:“你看你……总是想着我们。我都不知道拿什么谢你才好……”
苏七月握住她的手,笑容温暖而真诚:“说什么谢不谢的。看到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手艺越来越精,能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了。”
王慧霞重重点头,泪水还是没忍住滚落下来。
她紧紧回握住苏七月的手,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握之中。
……
团部的保密室,窗帘紧闭,光线幽暗。
墙壁上悬挂的作战地图,勾勒出西南边境熟悉的脉络。
顾荆野站在地图前,正与接任的李参谋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交接。
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几个坐标,“……三号哨所往东五百米,这个废弃的护林屋,是山鹰残党曾经试图启用的备用联络点,需要不定期巡查。”
“还有,老码头区域,虽然上次行动端掉了主要窝点,但上下游五公里内的船只往来,仍需保持警惕,这是监控记录……”
他翻开厚重的卷宗,里面记录着数月来的布控细节和情报分析。
当翻到某一页时,他的指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李参谋,关于白家残余势力的动向,特别是这条隐藏在地方运输线里的暗线……”
“这条线索,来源非常特殊,是我爱人……通过她个人的渠道,付出了很大代价才获取的。后续跟进,务必慎之又慎,既要保证效果,更要绝对保证信息提供者的安全。”
他没有明说苏七月具体做了什么,但这句郑重的托付,已然将她的功劳与风险,铭刻在这份即将移交的军事档案之中。
回到家时,暮色渐沉。
小院里,轩轩和苏苏正专注地准备着送给小伙伴的离别礼物。
苏苏拿着她最心爱的铁皮小青蛙,小心翼翼地用红丝带系上一个歪歪扭扭的蝴蝶结,嘴里念念有词:“这个给小瑞哥哥好了,等他什么时候想哭了,拿出来看看会好点。”
另一边,轩轩正将一沓手绘的书签仔细分叠。
书签是用硬卡纸做的,上面用工整又带着稚气的笔触,画着各种中草药的图案,旁边还标注了名称和简单的性味功效:鱼腥草、夏枯草、灯芯草……
他将自己对草药的热爱与认知,浓缩在这方寸之间,作为给同学和老师最独特的纪念。
顾荆野和苏七月看着孩子们忙碌而认真的小身影,相视一笑,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慨。
“孩子们好像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苏七月轻声道。
“嗯。”顾荆野揽住她的肩,“明天,我们去学校给他们办转学手续。”
翌日,给孩子们办完转学,拿到了那张薄薄的学籍证明后,顾荆野和苏七月抱着厚厚的文件袋,开始了在团部各办公室之间的穿梭。
军务股、干部股、财务股、营房科……
一个个熟悉的门牌,一道道必要的程序。
在每一个办公室,都需要签字、确认、盖章。
那一个个盖在文件末尾的鲜红的公章,每一次落下,都像一声沉重的鼓点,敲在顾荆野的心上。
这不仅仅是行政流程,这更像是在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十二年,一页一页地合上,打上“完结”的印记。
        卫生队的交接工作、小院手续的办理、各种关系的转接……事情千头万绪。
幸好,她有空间这个最大的依仗。
这些年来,家里不少用不着又舍不得扔的旧物,以及她陆续购置的许多好东西,都被她悄无声息地转移进了空间。
此刻,顾家小院外表看去依旧整洁如常,并无多少打包的狼藉,一家人的行李最终只会是几个轻便的箱包,这无疑是空间带来的、旁人无法企及的便利和踏实。
这日,苏七月抽空去了趟王慧霞家。
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王慧霞标志性的大嗓门,夹杂着翻箱倒柜的动静。
“哎呀!我明明记得那件厚毛衣塞在这个包袱里的!怎么不见了?”
“小瑞!看见你爸那双旧胶鞋没?不是说好了刷干净带走的吗?”
“这爷仨,没一个让人省心的!东西乱放,临走了净给我添乱!”
苏七月推门进去,只见屋里简直像个小型货运现场。
大包小包、捆扎好的被褥、摞起来的锅碗瓢盆几乎占满了空地。
王慧霞头发有些散乱,额上带着汗珠,正叉着腰在一个打开的旧木箱前翻找,脸色焦躁。
“慧霞姐。”苏七月唤了一声。
王慧霞抬头见是她,像是看到了救星,又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当即抱怨起来:“七月你可来了!你看看这一家子!离队通知一下来,我这心就没踏实过!”
“能吃的紧着吃,能用的赶紧用,这带不走的东西,打包打得我头都大了!刚才还发现好几样东西不知道塞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她嘴上抱怨着,但苏七月细看之下,发现她脸色红润,眼神有光,显然日子比以前宽裕了不少,只是这爱操心、爱念叨的习惯是改不掉了。
“慢慢收拾,别急。”苏七月笑着安抚,“等安顿下来,一切都好了。到时候咱们可要经常联系,写信,打电话都行。”
“那肯定!”王慧霞用力点头,语气坚定,“不管我家那个分到哪,我指定第一个给你去信!”
苏七月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王慧霞:“慧霞姐,这个给你,留着做个纪念。”
王慧霞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彩色照片。
有大年初一那天,雪地上大家围着那个憨态可掬的雪人,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合影;
有夏日傍晚,一群军嫂在空地上跳广场舞时,被定格下的欢快瞬间;
还有几张是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或是趴在桌边认真写作业的可爱模样。
每一张,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王慧霞一张张翻看着,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上熟悉的笑脸,眼眶迅速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七月,这太珍贵了……你啥时候照的呀……拍得真好……”
她爱不释手,仿佛捧着无价之宝。
“想着总要留点念想。”苏七月温声道。
王慧霞小心翼翼地把照片收好,抹了把眼角,看着苏七月,又是感动又是无措:“你看你……总是想着我们。我都不知道拿什么谢你才好……”
苏七月握住她的手,笑容温暖而真诚:“说什么谢不谢的。看到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手艺越来越精,能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了。”
王慧霞重重点头,泪水还是没忍住滚落下来。
她紧紧回握住苏七月的手,千言万语都在这一握之中。
……
团部的保密室,窗帘紧闭,光线幽暗。
墙壁上悬挂的作战地图,勾勒出西南边境熟悉的脉络。
顾荆野站在地图前,正与接任的李参谋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交接。
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地图上的几个坐标,“……三号哨所往东五百米,这个废弃的护林屋,是山鹰残党曾经试图启用的备用联络点,需要不定期巡查。”
“还有,老码头区域,虽然上次行动端掉了主要窝点,但上下游五公里内的船只往来,仍需保持警惕,这是监控记录……”
他翻开厚重的卷宗,里面记录着数月来的布控细节和情报分析。
当翻到某一页时,他的指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李参谋,关于白家残余势力的动向,特别是这条隐藏在地方运输线里的暗线……”
“这条线索,来源非常特殊,是我爱人……通过她个人的渠道,付出了很大代价才获取的。后续跟进,务必慎之又慎,既要保证效果,更要绝对保证信息提供者的安全。”
他没有明说苏七月具体做了什么,但这句郑重的托付,已然将她的功劳与风险,铭刻在这份即将移交的军事档案之中。
回到家时,暮色渐沉。
小院里,轩轩和苏苏正专注地准备着送给小伙伴的离别礼物。
苏苏拿着她最心爱的铁皮小青蛙,小心翼翼地用红丝带系上一个歪歪扭扭的蝴蝶结,嘴里念念有词:“这个给小瑞哥哥好了,等他什么时候想哭了,拿出来看看会好点。”
另一边,轩轩正将一沓手绘的书签仔细分叠。
书签是用硬卡纸做的,上面用工整又带着稚气的笔触,画着各种中草药的图案,旁边还标注了名称和简单的性味功效:鱼腥草、夏枯草、灯芯草……
他将自己对草药的热爱与认知,浓缩在这方寸之间,作为给同学和老师最独特的纪念。
顾荆野和苏七月看着孩子们忙碌而认真的小身影,相视一笑,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慨。
“孩子们好像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苏七月轻声道。
“嗯。”顾荆野揽住她的肩,“明天,我们去学校给他们办转学手续。”
翌日,给孩子们办完转学,拿到了那张薄薄的学籍证明后,顾荆野和苏七月抱着厚厚的文件袋,开始了在团部各办公室之间的穿梭。
军务股、干部股、财务股、营房科……
一个个熟悉的门牌,一道道必要的程序。
在每一个办公室,都需要签字、确认、盖章。
那一个个盖在文件末尾的鲜红的公章,每一次落下,都像一声沉重的鼓点,敲在顾荆野的心上。
这不仅仅是行政流程,这更像是在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十二年,一页一页地合上,打上“完结”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