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行驶在初春的原野上。
苏七月看着窗外的景色,心情明媚。
她对眼前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和满意。
公婆明事理,处处为她着想;
学业顺利,事业起步;
远在驻地的丈夫虽不能相伴左右,但每晚雷打不动的电话粥里,那份浓浓的思念和默契的支持,让她倍感温暖。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安享晚年。
她开始计划更远的未来:等空了,要去学开车,以后自己开着车,想去哪儿都方便;
还要留意合适的四合院,买下来,以后就给父母常住;
等到暑假,一定要带着孩子去驻地住一段时间,在省城开一家分店,让轩轩和苏苏好好跟爸爸亲热亲热……
车子一路平稳行驶,很快驶入了熟悉的苏家村。
村子比记忆中富裕了些,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而其中最气派的,当属村东头那五间敞亮崭新的红砖大瓦房,院墙高大,铁门气派。
这正是苏七月和顾荆野年前寄钱回来,让父母盖的新家。
车子刚在门口停稳,苏七月就看到了等待多时的林秀兰和苏大强。
“七月,回来了。快让妈看看!”林秀兰红着眼眶一把拉住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着,“路上累不累?这俩孩子长大了好多……”
苏大强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嘴角明显上扬着,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两个小家伙身上。
“轩轩,苏苏,叫姥姥姥爷。”
“姥!姥~”轩轩和苏苏吐字还不甚清晰,但一点都不怕生。
“哎哟!我的大外孙,大外孙女哟!长得真快啊,都这么高了……”林秀兰喜极而泣,满脸宠爱。
苏大强也凑过去,笨拙又小心地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眼里是藏不住的慈爱和欢喜。
冯姐和司机则忙着搬运大包小包的礼物和行李。
左邻右舍听到动静,纷纷出来看热闹。
看到此情此景,无不羡慕地夸赞:“秀兰,大强,你们可真是好福气啊!养出这么有出息的闺女!”
“瞧瞧这俩孩子,长得真好,俊的哟!”
林秀兰和苏大强脸上笑开了花,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一家人簇拥着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屋里烧得暖烘烘的,桌上早已摆满了瓜果点心和热茶。
其乐融融的团圆气氛,弥漫着整个小院。
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个妇人围坐在一起,纳着鞋底,嘴里啧啧称奇。
“看见没?秀兰家七月回来了。好家伙,那小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可不是嘛!大包小包往下拿东西,光是那点心盒子我就看见好几个!还有那布料,一看就是城里货!”
“哎,我瞅着开车那男同志挺精神,是她新找的男人?”
“啥呀,你可别瞎说!”一个知情的妇人立刻反驳,“那是人家婆家安排的司机。人家七月现在嫁的那才叫好呢,是个部队里的大军官。听说长得那叫一个俊,比电影明星还精神,对七月更是没得说。”
“我的老天爷,二婚还能找到这样的?真是走了大运了!”
“啥二婚不二婚的,人家现在可是大学生,在京市念最好的大学。”
“没看见吗?回来探亲都带着保姆。这派头,咱们县领导夫人估计都比不上!”
“啧啧,秀兰和大强可算享到闺女福了。去年盖那大瓦房,听说就是七月出的钱,瞧瞧人家的孩子多孝顺!”
“那俩孩子也是真稀罕人,白白胖胖的!”
闲聊之余,不少妇人心里都酸溜溜地琢磨:这苏七月,一个二婚的,怎么就成了香饽饽,越过越好了呢?这世道真是变了!
这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苏七月哥哥苏茂文和嫂子刘双喜的耳朵里。
苏茂文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当初父亲苏大强想教他学医,他坐不住也没兴趣,就没学成,如今只会埋头种地,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媳妇刘双喜拿主意。
刘双喜是个势利眼,精明算计,只进不出,把持着家里的一切,生怕公婆私下贴补了嫁出去的小姑子。
听到小姑子风风光光回来了,刘双喜心里像有只猫在抓,又酸又痒。
她推了把正在编筐的丈夫:“哎,听见没?你妹子回来了,现在可了不得了。”
“你快去看看啊,说不定能拿点好东西回来,给红星和闪闪甜甜嘴!”
苏茂文闷着头,手里的活没停,嘟囔了一句:“去看啥?上次妹夫来,你不是说人家二婚的晦气,嫌丢人,不让往前凑吗?自打她给爹妈盖了房,你早坐不住了吧?”
刘双喜被噎了一下,脸上挂不住,强辩道:“你少放屁!”
“咱就说,现在她发达了,回娘家,难道不该先来拜会你这个当哥的?还得我们当哥嫂的上赶着去贴她?”
苏茂文点头,“你说的也是,要来也是她自己来,我才不去呢。”
“那就等她来。”刘双喜叮嘱丈夫,“这刚过完年,她带俩孩子回来,是想要压岁钱来了。我跟你说,不要给她孩子钱听到没?”
“真是会挑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咱爹妈给她俩孩子多少钱……”
……
与此同时,苏家热闹非凡。
听说苏七月回来过娘家了,关系好的邻居、本家的叔伯婶娘们都过来串门,屋里坐得满满当当。
林秀兰和苏大强脸上洋溢着骄傲,忙前忙后地给大家倒水拿瓜子花生。
等人陆续离去,林秀兰开始安排住宿。
现在不比以前,家里房子多,都能安排得下。只是,林秀兰总怕怠慢了其他人。
苏七月笑着打断:“妈,不用麻烦。司机家就在邻镇,他正好回去办点事,过几天再来接我们。”
“把我和冯姐安排一屋,方便晚上照看孩子。”
安顿好一切,苏七月给京市的婆婆打了个电话报平安。
山里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偶尔的风声和遥远的虫鸣鸟啼。
这夜,苏七月睡在自己家,觉得分外心安。
有冯姐和母亲帮着照料孩子,她难得地睡了一个安稳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自然醒。
起床后,神清气爽。
林秀兰早已做好了早饭,冯姐正喂着轩轩和苏苏吃鸡蛋羹。
苏七月决定,今天就抽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她感觉,说服他们有点难度,不过,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苏七月看着窗外的景色,心情明媚。
她对眼前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和满意。
公婆明事理,处处为她着想;
学业顺利,事业起步;
远在驻地的丈夫虽不能相伴左右,但每晚雷打不动的电话粥里,那份浓浓的思念和默契的支持,让她倍感温暖。
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父母接到身边,让他们安享晚年。
她开始计划更远的未来:等空了,要去学开车,以后自己开着车,想去哪儿都方便;
还要留意合适的四合院,买下来,以后就给父母常住;
等到暑假,一定要带着孩子去驻地住一段时间,在省城开一家分店,让轩轩和苏苏好好跟爸爸亲热亲热……
车子一路平稳行驶,很快驶入了熟悉的苏家村。
村子比记忆中富裕了些,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房。而其中最气派的,当属村东头那五间敞亮崭新的红砖大瓦房,院墙高大,铁门气派。
这正是苏七月和顾荆野年前寄钱回来,让父母盖的新家。
车子刚在门口停稳,苏七月就看到了等待多时的林秀兰和苏大强。
“七月,回来了。快让妈看看!”林秀兰红着眼眶一把拉住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着,“路上累不累?这俩孩子长大了好多……”
苏大强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但嘴角明显上扬着,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了两个小家伙身上。
“轩轩,苏苏,叫姥姥姥爷。”
“姥!姥~”轩轩和苏苏吐字还不甚清晰,但一点都不怕生。
“哎哟!我的大外孙,大外孙女哟!长得真快啊,都这么高了……”林秀兰喜极而泣,满脸宠爱。
苏大强也凑过去,笨拙又小心地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眼里是藏不住的慈爱和欢喜。
冯姐和司机则忙着搬运大包小包的礼物和行李。
左邻右舍听到动静,纷纷出来看热闹。
看到此情此景,无不羡慕地夸赞:“秀兰,大强,你们可真是好福气啊!养出这么有出息的闺女!”
“瞧瞧这俩孩子,长得真好,俊的哟!”
林秀兰和苏大强脸上笑开了花,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一家人簇拥着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屋里烧得暖烘烘的,桌上早已摆满了瓜果点心和热茶。
其乐融融的团圆气氛,弥漫着整个小院。
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个妇人围坐在一起,纳着鞋底,嘴里啧啧称奇。
“看见没?秀兰家七月回来了。好家伙,那小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可不是嘛!大包小包往下拿东西,光是那点心盒子我就看见好几个!还有那布料,一看就是城里货!”
“哎,我瞅着开车那男同志挺精神,是她新找的男人?”
“啥呀,你可别瞎说!”一个知情的妇人立刻反驳,“那是人家婆家安排的司机。人家七月现在嫁的那才叫好呢,是个部队里的大军官。听说长得那叫一个俊,比电影明星还精神,对七月更是没得说。”
“我的老天爷,二婚还能找到这样的?真是走了大运了!”
“啥二婚不二婚的,人家现在可是大学生,在京市念最好的大学。”
“没看见吗?回来探亲都带着保姆。这派头,咱们县领导夫人估计都比不上!”
“啧啧,秀兰和大强可算享到闺女福了。去年盖那大瓦房,听说就是七月出的钱,瞧瞧人家的孩子多孝顺!”
“那俩孩子也是真稀罕人,白白胖胖的!”
闲聊之余,不少妇人心里都酸溜溜地琢磨:这苏七月,一个二婚的,怎么就成了香饽饽,越过越好了呢?这世道真是变了!
这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苏七月哥哥苏茂文和嫂子刘双喜的耳朵里。
苏茂文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当初父亲苏大强想教他学医,他坐不住也没兴趣,就没学成,如今只会埋头种地,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媳妇刘双喜拿主意。
刘双喜是个势利眼,精明算计,只进不出,把持着家里的一切,生怕公婆私下贴补了嫁出去的小姑子。
听到小姑子风风光光回来了,刘双喜心里像有只猫在抓,又酸又痒。
她推了把正在编筐的丈夫:“哎,听见没?你妹子回来了,现在可了不得了。”
“你快去看看啊,说不定能拿点好东西回来,给红星和闪闪甜甜嘴!”
苏茂文闷着头,手里的活没停,嘟囔了一句:“去看啥?上次妹夫来,你不是说人家二婚的晦气,嫌丢人,不让往前凑吗?自打她给爹妈盖了房,你早坐不住了吧?”
刘双喜被噎了一下,脸上挂不住,强辩道:“你少放屁!”
“咱就说,现在她发达了,回娘家,难道不该先来拜会你这个当哥的?还得我们当哥嫂的上赶着去贴她?”
苏茂文点头,“你说的也是,要来也是她自己来,我才不去呢。”
“那就等她来。”刘双喜叮嘱丈夫,“这刚过完年,她带俩孩子回来,是想要压岁钱来了。我跟你说,不要给她孩子钱听到没?”
“真是会挑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咱爹妈给她俩孩子多少钱……”
……
与此同时,苏家热闹非凡。
听说苏七月回来过娘家了,关系好的邻居、本家的叔伯婶娘们都过来串门,屋里坐得满满当当。
林秀兰和苏大强脸上洋溢着骄傲,忙前忙后地给大家倒水拿瓜子花生。
等人陆续离去,林秀兰开始安排住宿。
现在不比以前,家里房子多,都能安排得下。只是,林秀兰总怕怠慢了其他人。
苏七月笑着打断:“妈,不用麻烦。司机家就在邻镇,他正好回去办点事,过几天再来接我们。”
“把我和冯姐安排一屋,方便晚上照看孩子。”
安顿好一切,苏七月给京市的婆婆打了个电话报平安。
山里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偶尔的风声和遥远的虫鸣鸟啼。
这夜,苏七月睡在自己家,觉得分外心安。
有冯姐和母亲帮着照料孩子,她难得地睡了一个安稳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自然醒。
起床后,神清气爽。
林秀兰早已做好了早饭,冯姐正喂着轩轩和苏苏吃鸡蛋羹。
苏七月决定,今天就抽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她感觉,说服他们有点难度,不过,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