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梁迹惊疑的追问,简曲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杯,开始条理清晰地陈述他的推理。
“从你在图书馆附近故意引起牧莹注意时,我就开始怀疑了。”他条理清晰地说道,“你的行为,不像单纯想摆脱麻烦。”
“后来我查了你的公开信息。你明明和洛诗蝶牵扯已深,却还主动招惹牧莹这种‘麻烦’……”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你想利用她,把她当成搅局的变量。”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直接命中了梁迹计划的本质。
梁迹听完,脸上露出一个带着自嘲的苦笑。他摇了摇头,坦诚道:
“确实,你说得没错。”
简曲并没有因为猜对而得意,他的表情反而更冷,带着审视:
“所以我说过,不看好这个计划。”
“让牧莹成为插入你和洛诗蝶之间的变量,这个思路从策略角度看,是成立的。”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你好像太小看洛诗蝶了。”
“牧莹性格冲动、手段直接、情绪化严重。”
“她根本没办法和洛诗蝶那种级别的对手相提并论。”
“你引入的这个变量,能量级差得太远,非但达不到搅局的效果,反而可能……”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明显:可能引火烧身,让局面更危险。
梁迹深深叹气,脸上写满无奈和疲惫。他看向简曲,眼神里没有不服,只有清醒:
“我比谁都清楚洛诗蝶的厉害。她的洞察力、预判力,还有那种……不动声色把人逼到墙角的能力。”
“但是……”他苦笑一下,语气近乎绝望,“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了。”
他承认了简曲的判断,也承认了自己的困境。
并非低估洛诗蝶,而是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这风险极高的下策。
茶水间陷入短暂沉默。
简曲短暂深思,手指轻敲桌面,片刻后他抬头,目光恢复清明:
“我认为,你是当局者迷。”
“被洛诗蝶步步紧逼,让你只看到最直接的对抗路径。你需要跳出困局,客观看待全局。”
梁迹闻言,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呆滞表情。
“难道……还有别的方法?”
他实在想不出,在洛诗蝶如此强势的掌控下,除了引入外力搅局,还能有什么破局之道。
简曲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随性的笑意。
“方法当然有。”
他端起茶杯,用讨论天气般的随意口吻,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比如……”
“让洛诗蝶也加入逻辑社。”
“噗——咳咳!”
梁迹差点呛到,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简曲却像没看见他的震惊,继续随意阐述:
“我可以给你们安排,需要合作或独立的社团任务。”
“这样,在逻辑社这个中立平台上,你们就有了新的、可控的互动模式。”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掉她在私人关系上对你那种……强势推进。”
这个提议,彻底颠覆了梁迹“对抗-搅局”的思路,转而将洛诗蝶纳入有规则的“合作”框架!
梁迹从震惊中回神,大脑飞转。
“这方法……听起来确实好!”
他眼中闪过了亮光,露出赞同。
起码能暂缓她步步紧逼、想快速固化关系的节奏。
以社团任务的名义互动,比现在纯粹的私人纠缠可控多了!
他看到了喘息之机。
这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设想过的门——从对抗逃避,转向规则下的共存博弈。
茶水间的气氛,瞬间从沉闷绝望转向充满可能。
“其实……”
简曲嘴角几不可查地一弯,露出一丝暗笑。
“我早代表逻辑社正式邀请过洛诗蝶。”
“不过她当时没兴趣,直接拒绝了。”
他放下茶杯,目光玩味地看向梁迹:
“但如果是你……以‘希望她加入’的名义去邀请……”
“她大概率,会同意。”
这个信息,让梁迹敏锐地捕捉到了异样。
他微微眯起眼,看着简曲,语气怀疑:
“我怎么感觉……你出这主意,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洛诗蝶入社?”
面对质疑,简曲没有否认,反而坦然点头:
“这难道不是双赢吗?”
“对你,是缓冲地带;对逻辑社,吸纳了两位顶尖人才。”
“一举两得。”
逻辑清晰,理由充分,让人难以反驳。
梁迹却没有立刻被说服,他皱起眉头,脸上浮现出犹豫和担忧:
“但是……洛诗蝶那么聪明,她肯定会一眼就看穿,我邀请她加入逻辑社的动机不纯。”
“她不会轻易让我得逞的……”
“说不定,在同意加入之前,她会先想办法让我付出点什么‘代价’。”
他太了解洛诗蝶了,她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拿捏”他的机会。
“嗯,你说得对,非常有可能。”
简曲对此表示赞同,甚至点了点头:
“洛诗蝶本身就是这么难缠。和她打交道,每一步都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这番“赞同”,没让梁迹退缩,反而让他更清晰认识到:这不是捷径,而是一场需要精心计算的新博弈。
但至少,有了新棋盘和规则,总好过在洛诗蝶单方面制造的亲密泥潭里挣扎。
梁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坚定:
“好吧,我知道了。我会去试试。”
茶水间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说起来……”
简曲像是无意间瞥见墙上的挂钟,眉头轻轻一皱,脸上浮起一丝疑惑:
“牧莹下去接你,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分钟了吧?”
“怎么还没回来?”
从逻辑社活动室到楼下,就算加上等电梯,来回最多十分钟。
梁迹一听,也立刻察觉时间不对。他点点头,并补充了一个关键细节:
“按她的性格,如果在楼下没找到我,肯定早就打电话来质问了。”
“但到现在,我通讯一直没响。”
这个细节,让整件事显得更不寻常。
简曲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冷静得近乎冷酷:
“看来……牧莹出事了。”
“从你在图书馆附近故意引起牧莹注意时,我就开始怀疑了。”他条理清晰地说道,“你的行为,不像单纯想摆脱麻烦。”
“后来我查了你的公开信息。你明明和洛诗蝶牵扯已深,却还主动招惹牧莹这种‘麻烦’……”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你想利用她,把她当成搅局的变量。”
他的分析一针见血,直接命中了梁迹计划的本质。
梁迹听完,脸上露出一个带着自嘲的苦笑。他摇了摇头,坦诚道:
“确实,你说得没错。”
简曲并没有因为猜对而得意,他的表情反而更冷,带着审视:
“所以我说过,不看好这个计划。”
“让牧莹成为插入你和洛诗蝶之间的变量,这个思路从策略角度看,是成立的。”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你好像太小看洛诗蝶了。”
“牧莹性格冲动、手段直接、情绪化严重。”
“她根本没办法和洛诗蝶那种级别的对手相提并论。”
“你引入的这个变量,能量级差得太远,非但达不到搅局的效果,反而可能……”
他话没说完,但意思明显:可能引火烧身,让局面更危险。
梁迹深深叹气,脸上写满无奈和疲惫。他看向简曲,眼神里没有不服,只有清醒:
“我比谁都清楚洛诗蝶的厉害。她的洞察力、预判力,还有那种……不动声色把人逼到墙角的能力。”
“但是……”他苦笑一下,语气近乎绝望,“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了。”
他承认了简曲的判断,也承认了自己的困境。
并非低估洛诗蝶,而是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这风险极高的下策。
茶水间陷入短暂沉默。
简曲短暂深思,手指轻敲桌面,片刻后他抬头,目光恢复清明:
“我认为,你是当局者迷。”
“被洛诗蝶步步紧逼,让你只看到最直接的对抗路径。你需要跳出困局,客观看待全局。”
梁迹闻言,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呆滞表情。
“难道……还有别的方法?”
他实在想不出,在洛诗蝶如此强势的掌控下,除了引入外力搅局,还能有什么破局之道。
简曲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随性的笑意。
“方法当然有。”
他端起茶杯,用讨论天气般的随意口吻,抛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比如……”
“让洛诗蝶也加入逻辑社。”
“噗——咳咳!”
梁迹差点呛到,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简曲却像没看见他的震惊,继续随意阐述:
“我可以给你们安排,需要合作或独立的社团任务。”
“这样,在逻辑社这个中立平台上,你们就有了新的、可控的互动模式。”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掉她在私人关系上对你那种……强势推进。”
这个提议,彻底颠覆了梁迹“对抗-搅局”的思路,转而将洛诗蝶纳入有规则的“合作”框架!
梁迹从震惊中回神,大脑飞转。
“这方法……听起来确实好!”
他眼中闪过了亮光,露出赞同。
起码能暂缓她步步紧逼、想快速固化关系的节奏。
以社团任务的名义互动,比现在纯粹的私人纠缠可控多了!
他看到了喘息之机。
这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设想过的门——从对抗逃避,转向规则下的共存博弈。
茶水间的气氛,瞬间从沉闷绝望转向充满可能。
“其实……”
简曲嘴角几不可查地一弯,露出一丝暗笑。
“我早代表逻辑社正式邀请过洛诗蝶。”
“不过她当时没兴趣,直接拒绝了。”
他放下茶杯,目光玩味地看向梁迹:
“但如果是你……以‘希望她加入’的名义去邀请……”
“她大概率,会同意。”
这个信息,让梁迹敏锐地捕捉到了异样。
他微微眯起眼,看着简曲,语气怀疑:
“我怎么感觉……你出这主意,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洛诗蝶入社?”
面对质疑,简曲没有否认,反而坦然点头:
“这难道不是双赢吗?”
“对你,是缓冲地带;对逻辑社,吸纳了两位顶尖人才。”
“一举两得。”
逻辑清晰,理由充分,让人难以反驳。
梁迹却没有立刻被说服,他皱起眉头,脸上浮现出犹豫和担忧:
“但是……洛诗蝶那么聪明,她肯定会一眼就看穿,我邀请她加入逻辑社的动机不纯。”
“她不会轻易让我得逞的……”
“说不定,在同意加入之前,她会先想办法让我付出点什么‘代价’。”
他太了解洛诗蝶了,她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拿捏”他的机会。
“嗯,你说得对,非常有可能。”
简曲对此表示赞同,甚至点了点头:
“洛诗蝶本身就是这么难缠。和她打交道,每一步都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这番“赞同”,没让梁迹退缩,反而让他更清晰认识到:这不是捷径,而是一场需要精心计算的新博弈。
但至少,有了新棋盘和规则,总好过在洛诗蝶单方面制造的亲密泥潭里挣扎。
梁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坚定:
“好吧,我知道了。我会去试试。”
茶水间的讨论暂告一段落。
“说起来……”
简曲像是无意间瞥见墙上的挂钟,眉头轻轻一皱,脸上浮起一丝疑惑:
“牧莹下去接你,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分钟了吧?”
“怎么还没回来?”
从逻辑社活动室到楼下,就算加上等电梯,来回最多十分钟。
梁迹一听,也立刻察觉时间不对。他点点头,并补充了一个关键细节:
“按她的性格,如果在楼下没找到我,肯定早就打电话来质问了。”
“但到现在,我通讯一直没响。”
这个细节,让整件事显得更不寻常。
简曲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冷静得近乎冷酷:
“看来……牧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