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成员们听完这番解释,恍然大悟,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震撼。
他们终于明白,社长说的“真正的测试不流露于表面”是什么意思。
测试内容,根本不是什么逻辑题。而是价值观的共鸣,是行为模式的本能趋同。
梁迹和简曲,这两个初次正式见面的人,用一场几分钟的“戏”,完成了对彼此核心价值的确认。
他们以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达成了共识。
“欢迎加入逻辑社,梁迹。”
简曲神色郑重,他伸出手,语气正式。
“逻辑社确实是我感兴趣的社团。”
梁迹也收敛了随意,神情凝重地伸手与他相握:“能加入,是我的荣幸。”
但简曲却微微摇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认真纠正道:
“不,你弄错了因果。”
“是我通过牧莹,先向你发出了邀请。”
“所以正确的逻辑是——逻辑社庆幸你的加入。”
他强调是社团的“邀请”在先,导致了梁迹的“加入”在后。
梁迹眉头一挑,认真反驳:
“这说法不全面。”
“我对逻辑社本身就有兴趣。”
“就算没有牧莹邀请,我迟早也会申请加入。”
他坚持“兴趣”才是根本原因。
简曲对这类争论格外执着,立刻回应:
“你的‘兴趣’是潜在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正因为逻辑社采取了让牧莹邀请你的行动,才把你的兴趣转化为了实际行动。”
“这条因果链不会错。”
梁迹毫不退让:
“逻辑社的行动是外因,我的兴趣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是因为我有兴趣,你的邀请才有效。”
“所以,兴趣才是根本原因。”
两人站在活动室中央,围绕“谁先想加入谁”这个问题,展开严谨到近乎钻牛角尖的辩论。
语速平稳,逻辑清晰,谁也不让。
周围的社团成员早已目瞪口呆。看着两位大佬为一件事的因果争得一丝不苟,他们感觉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就是大佬的交流方式吗?连加入社团都能辩出一套逻辑链?
就在辩论僵持不下时,梁迹和简曲几乎同时,从对方那执着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光芒。
这丝熟悉感,让两人同时顿了一下。
他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那笑容里有无奈,有释然,更有一种棋逢对手的默契。
“呵…”简曲先轻笑出声,摇头,“根本没必要争!”
“因为,”梁迹接口,语气轻松下来,“我们之间的因果,本就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
他们瞬间就懂了对方的核心——争的不是对错,是角度。而这两个角度看似对立,实则互补。
“事物总有正反两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简曲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哲思:“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世界的复杂。”
“所以,‘社团希望我加入’和‘因我兴趣而加入’,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
梁迹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它们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才促成‘我加入逻辑社’这样的最终结果。”
一场无解的争论,在两人超越对错的思考中悄然化解。他们不再执着于单一的因果,而是承认了多重因果的并存。
周围成员看着他们从针锋相对到相视一笑,再用几句哲理的话轻松化解矛盾,陷入沉默。
这不只是逻辑碰撞,更是思维境界的展现。
逻辑社今天迎来了一位真正能与社长并驾齐驱的人物。
所有人都预感到,这个社团的未来,有这两位在,一定会更加…不平凡。
思想上一达成共鸣,气氛就轻松了不少。
简曲把话题拉回正事,语气恢复了认真:
“既然你已经是逻辑社的正式成员,按社团规则,你可以正当申请调用社团的人力资源了。”
“比如需要人手配合项目,或者……应付某些状况。”
他话中有话,显然指的是牧莹那个“演戏”的提议。
没想到,梁迹脸上没有露出预期中的轻松,反而浮现出清晰的疑惑。
“借人?”他微微皱眉反问:“这好像是,牧莹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吧?”
这反应让简曲目光一闪。他敏锐地察觉到,梁迹的语气里没有庆幸,反而带着一种疏离。
“你的意思是,你其实并不想借人?”
简曲身体微微前倾,直接问道:“或者说,你本来就不打算配合牧莹的计划?”
问题直指核心。
梁迹沉默了一下,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疲惫又无奈的复杂表情。
他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声长叹:“唉……这事特别复杂。”
这句话,已经足够让简曲意识到:梁迹和牧莹之间的事,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
简曲清楚,这位新社员身上,显然背负着比“配合演戏”更深的局。
“看来这里人多,说话不方便。”
他扫了一眼周围,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换个地方。”
他带头走向活动室内侧那间用磨砂玻璃隔开的茶水间。梁迹稍作迟疑,也跟了过去。
两人在小圆桌旁坐下。简曲递过一杯热茶,双手交叉,平静地看向梁迹。
梁迹捧着茶杯沉默片刻,像是下了决心。他抬起头,压低声音却清晰地说:
“我确实是在利用牧莹。”
“利用她想接近我、甚至想从洛诗蝶那儿‘抢走’我的心态,来达成我自己的目的。”
他坦承了行为的本质。
简曲听完,脸上毫无意外,仿佛早有预料。他端起茶杯轻轻吹气,冷静地抛出一句:
“你的这个目的……”
“注定不会成功。”
语气斩钉截铁,不留余地。
梁迹手一颤,茶水差点洒出。他猛地抬头看向简曲,脸上写满惊疑。
无数疑问瞬间涌上心头。
他自认计划周密,引入牧莹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简曲这句断言,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
“你……”梁迹声音微紧,“你知道了什么?”
他们终于明白,社长说的“真正的测试不流露于表面”是什么意思。
测试内容,根本不是什么逻辑题。而是价值观的共鸣,是行为模式的本能趋同。
梁迹和简曲,这两个初次正式见面的人,用一场几分钟的“戏”,完成了对彼此核心价值的确认。
他们以外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达成了共识。
“欢迎加入逻辑社,梁迹。”
简曲神色郑重,他伸出手,语气正式。
“逻辑社确实是我感兴趣的社团。”
梁迹也收敛了随意,神情凝重地伸手与他相握:“能加入,是我的荣幸。”
但简曲却微微摇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认真纠正道:
“不,你弄错了因果。”
“是我通过牧莹,先向你发出了邀请。”
“所以正确的逻辑是——逻辑社庆幸你的加入。”
他强调是社团的“邀请”在先,导致了梁迹的“加入”在后。
梁迹眉头一挑,认真反驳:
“这说法不全面。”
“我对逻辑社本身就有兴趣。”
“就算没有牧莹邀请,我迟早也会申请加入。”
他坚持“兴趣”才是根本原因。
简曲对这类争论格外执着,立刻回应:
“你的‘兴趣’是潜在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正因为逻辑社采取了让牧莹邀请你的行动,才把你的兴趣转化为了实际行动。”
“这条因果链不会错。”
梁迹毫不退让:
“逻辑社的行动是外因,我的兴趣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是因为我有兴趣,你的邀请才有效。”
“所以,兴趣才是根本原因。”
两人站在活动室中央,围绕“谁先想加入谁”这个问题,展开严谨到近乎钻牛角尖的辩论。
语速平稳,逻辑清晰,谁也不让。
周围的社团成员早已目瞪口呆。看着两位大佬为一件事的因果争得一丝不苟,他们感觉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就是大佬的交流方式吗?连加入社团都能辩出一套逻辑链?
就在辩论僵持不下时,梁迹和简曲几乎同时,从对方那执着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光芒。
这丝熟悉感,让两人同时顿了一下。
他们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
那笑容里有无奈,有释然,更有一种棋逢对手的默契。
“呵…”简曲先轻笑出声,摇头,“根本没必要争!”
“因为,”梁迹接口,语气轻松下来,“我们之间的因果,本就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
他们瞬间就懂了对方的核心——争的不是对错,是角度。而这两个角度看似对立,实则互补。
“事物总有正反两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简曲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哲思:“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世界的复杂。”
“所以,‘社团希望我加入’和‘因我兴趣而加入’,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
梁迹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它们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才促成‘我加入逻辑社’这样的最终结果。”
一场无解的争论,在两人超越对错的思考中悄然化解。他们不再执着于单一的因果,而是承认了多重因果的并存。
周围成员看着他们从针锋相对到相视一笑,再用几句哲理的话轻松化解矛盾,陷入沉默。
这不只是逻辑碰撞,更是思维境界的展现。
逻辑社今天迎来了一位真正能与社长并驾齐驱的人物。
所有人都预感到,这个社团的未来,有这两位在,一定会更加…不平凡。
思想上一达成共鸣,气氛就轻松了不少。
简曲把话题拉回正事,语气恢复了认真:
“既然你已经是逻辑社的正式成员,按社团规则,你可以正当申请调用社团的人力资源了。”
“比如需要人手配合项目,或者……应付某些状况。”
他话中有话,显然指的是牧莹那个“演戏”的提议。
没想到,梁迹脸上没有露出预期中的轻松,反而浮现出清晰的疑惑。
“借人?”他微微皱眉反问:“这好像是,牧莹自己提出来的想法吧?”
这反应让简曲目光一闪。他敏锐地察觉到,梁迹的语气里没有庆幸,反而带着一种疏离。
“你的意思是,你其实并不想借人?”
简曲身体微微前倾,直接问道:“或者说,你本来就不打算配合牧莹的计划?”
问题直指核心。
梁迹沉默了一下,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疲惫又无奈的复杂表情。
他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声长叹:“唉……这事特别复杂。”
这句话,已经足够让简曲意识到:梁迹和牧莹之间的事,远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
简曲清楚,这位新社员身上,显然背负着比“配合演戏”更深的局。
“看来这里人多,说话不方便。”
他扫了一眼周围,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换个地方。”
他带头走向活动室内侧那间用磨砂玻璃隔开的茶水间。梁迹稍作迟疑,也跟了过去。
两人在小圆桌旁坐下。简曲递过一杯热茶,双手交叉,平静地看向梁迹。
梁迹捧着茶杯沉默片刻,像是下了决心。他抬起头,压低声音却清晰地说:
“我确实是在利用牧莹。”
“利用她想接近我、甚至想从洛诗蝶那儿‘抢走’我的心态,来达成我自己的目的。”
他坦承了行为的本质。
简曲听完,脸上毫无意外,仿佛早有预料。他端起茶杯轻轻吹气,冷静地抛出一句:
“你的这个目的……”
“注定不会成功。”
语气斩钉截铁,不留余地。
梁迹手一颤,茶水差点洒出。他猛地抬头看向简曲,脸上写满惊疑。
无数疑问瞬间涌上心头。
他自认计划周密,引入牧莹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简曲这句断言,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
“你……”梁迹声音微紧,“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