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夏日来得又快又猛,蝉鸣声中,南湖、豹子澖一带的荒地上,仿佛一夜间就立起了成片的帐篷和简易木屋。88军的建军工作,在何志远的强力推动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军部会议几乎每天一次,有时甚至一天两次。参会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除了核心的参谋班子,陆续报到的各师、旅主官也开始参与决策。
这日的军事会议,主题是“兵员与装备”。会议室设在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里,虽然简陋,但悬挂的大幅军事地图、堆积的公文卷宗,却透着十足的肃杀之气。
何志远坐在主位,左手边是以副军长李振邦、赵建明为首的战斗序列军官,右手边则是以参谋长周卫国为首的参谋团队。各师师长、直属旅旅长分坐两侧。
“军座,诸位同僚,” 负责征募补充的训练补充团团长罗瑞卿上校首先汇报,他指着地图上的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根据军政部指令和我们的申请,兵员主要从这三省征募。目前,首批三千名新兵已抵达武昌,正在接受检疫和基础整编。但按照我军满编九万六千人计算,缺口巨大,且时间紧迫。”
副军长赵建明接口道:“兵员是一方面,关键是骨干。军政部答应调拨的黄埔生和中央军骨干,到位的不到三成。很多部队不愿放人,特别是那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和下级军官。”
122师师长张汉卿中将,性格直率,拍着桌子道:“妈的,就知道会这样!好兵谁舍得给?咱们不能光指望上面拨,得自己想办法!我建议,派人到各战区,特别是那些被打散了的东北军、西北军部队里去‘挖墙角’!只要饷银足,不怕没人来!”
他这话引起了一些争议。133师师长刘振华中将比较持重:“张师长,这样搞会不会引起其他部队不满?到时候告到军政部,说我们破坏团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何志远一锤定音,“罗团长,征募新兵的工作不能停,标准要提高,优先招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学生。同时,李副军长(分管作战),你牵头成立一个‘军官招募组’,持我的亲笔信和军政部批文,主动去各部队联络,特别是那些非嫡系、待遇差但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我们可以承诺更好的装备、更高的饷银和更公平的晋升机会!记住,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兵,能带兵的官,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少爷!”
“是!” 李振邦和李振邦(注:原文此处似有重复,根据前文应为李振邦)同时应道。
何志远又看向赵建明:“赵副军长,饷银和安家费,我批条子,你亲自督办,务必按时足额发放!我们要让当兵的打鬼子没有后顾之忧!告诉后勤的弟兄,谁敢克扣军饷,喝兵血,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明白!” 赵建明凛然应命。
会议接着讨论装备问题。参谋长周卫国汇报了德方首批装备的运输情况:“……第一批轻武器和部分火炮已抵沪,正在转运途中,预计半月内可到武昌。但重炮、坦克及飞机等技术装备,运输和组装更复杂,需要时间。此外,配套的油料、配件消耗巨大,需建立长期供应渠道。”
何志远点头,这在他意料之中。“装备抵达后,立即组织验收和适应性训练。各师旅要尽快熟悉手中武器。我会从系统……嗯,从德国顾问团(他找了个借口)那里争取一些训练手册和教官。” 他心中暗想,系统签到和任务奖励或许能提供一些超越时代的训练方法,但需要合理“包装”后才能拿出来。
散会后,何志远单独留下了参谋长周卫国和情报高参郑云峰。
“卫国,云峰,部队组建,千头万绪,但有两件事必须立刻抓起来。” 何志远神色严肃,“第一,是情报。我们不能做瞎子、聋子。日军在华北、华东的一举一动,国内各派系的动向,甚至国际形势,都要密切关注。郑高参,你要尽快搭建起我们军一级的情报网,人员可以从军中挑选机灵可靠的,也可以……从特殊渠道招募。” 他暗示了可以利用江湖势力甚至地下党方面的人员(主角作为穿越者,知道团结一切力量的重要性)。
郑云峰心领神会:“是,军座。我已经物色了几个人选,正在考察。武汉三镇帮会、码头势力复杂,也可以尝试渗透。”
“第二,是政治和思想工作。” 何志远对周卫国道,“我们要让士兵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不能像旧军队一样,当兵吃粮。政治部要开展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激发民族意识。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于激进,目前阶段,以‘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战’、‘保家卫国’为主旋律。” 他深知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些红线暂时不能碰。
周卫国点头:“明白,军座。我会和吴主任(政治部主任吴育华)仔细研究方案。”
处理完军务,何志远想起系统发布的“仁心仁术”支线任务。他叫来副官长陈明:“陈副官长,军医院筹建的事情要抓紧。你派人去武汉几家主要的医院和医学院,公开招募医生护士,待遇从优。另外……” 他顿了顿,“上次在济世堂遇到的那个苏青瑶小姐,如果她母亲病情好转,可以试着接触一下,看她是否愿意来帮忙。”
陈明会意一笑:“是,军座,我这就去办。”
几天后,何志远在军部接待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湖北省保安处处长兼武汉警备司令的徐源泉。徐源泉是湖北本地实力派,老牌军阀出身,虽已归附中央,但在地方上依然树大根深。他此次来访,表面是拜会新邻居,实则是探听虚实。
徐源泉身材微胖,穿着绸衫,一副乡绅模样,但眼神精明。寒暄过后,他呷了口茶,笑道:“何军长年轻有为,率中央劲旅驻跸武昌,实乃我省之幸啊!日后防务治安,还需仰仗何军长多多支持。”
何志远知道这是地头蛇来划道了,客气地回应:“徐司令言重了。88军初来乍到,许多地方还要仰仗徐司令和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是营区建设、物资采购,难免叨扰。”
“好说,好说!” 徐源泉大手一挥,“何军长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面人去办!在这武汉三亩地,我徐某人的话还是管点用的。” 他话锋一转,“不过,近来市面上似乎有些关于贵军招兵、采购的议论……当然,我相信都是些无稽之谈。只是,如今物价波动,人心不稳,何军长行事若能更……稳妥些,避免与民争利,那就更好了。”
何志远心中冷笑,这是来暗示他88军出手阔绰,抬高了本地物价和人工,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了。他面色不变:“徐司令提醒的是。我军一切采买,均按市价,公平交易,且有严格军纪约束,绝不会扰民。若有奸商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还需徐司令的保安部队大力整顿才是。”
徐源泉干笑两声,又闲聊几句,便起身告辞。送走徐源泉,何志远脸色沉了下来。建军之路,果然不会一帆风顺,地方势力的掣肘已经初现端倪。
当晚,何志远意识沉入系统。这几日他坚持签到,又获得了“工兵铲500把”、“军用压缩饼干10吨”等零星物资,都悄悄混入正常补给中。他的积分也积累到了1600点。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再次进行基础抽奖,决定等积分再多些,尝试更高级的抽奖。
让他惊喜的是,之前那个“精锐步兵班”已经报到。班长王大山,一个皮肤黝黑、眼神锐利的中年汉子,带着十一个同样精悍的士兵,以“原东北军流散老兵,慕名来投”的理由,通过了严格的审查,被暂时编入军部警卫营接受进一步考察。何志远暗中观察,这个班军事素质极高,战术动作完全是德式风格,对命令的执行一丝不苟,忠诚度更是毋庸置疑。这让他对系统的能力更有信心。
就在他准备休息时,陈明来报:“军座,苏青瑶小姐来了,在外面等候,说想感谢军座那日相助,并……想问问军医院招募的事情。”
何志远微微一怔,随即道:“请她到小客厅吧。”
苏青瑶换了一身干净的护士服,更显得清丽脱俗。她见到何志远,还是有些紧张,但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何将军,谢谢您!我娘的病用了药,好多了。” 苏青瑶感激地说,“我……我听说您在招募医护人员,我想来报名。虽然我经验还浅,但我会努力学习的!”
何志远请她坐下,温和地问:“苏小姐有这份心,很难得。不过,军中条件艰苦,战时护理更是危险繁重,你可想清楚了?”
苏青瑶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想清楚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学护理,就是为了救人。在医院是救,在军队也是救,而且能救更多保家卫国的勇士!我不怕苦,也不怕危险!”
看着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何志远心中一动,点了点头:“好!欢迎你加入88军!你先在筹备中的军医院帮忙,负责护士的招募和初步培训工作,待遇按中尉军医发放。具体事务,我会让陈副官长安排。”
“谢谢何将军!” 苏青瑶站起身,郑重地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送走苏青瑶,何志远收到系统提示:
【支线任务“仁心仁术”进展更新:成功招募合格护士1名(苏青瑶)。当前进度:医生0/10,护士1/50。】
虽然只是第一步,但何志远感到一丝欣慰。建军、抗战,不仅仅是冰冷的武器和杀戮,也需要这样的人情和温暖,需要无数普通人汇聚起来的力量。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下的武昌城。城内灯火阑珊,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招兵、装备、训练、人事、地方关系、系统任务、甚至刚刚萌芽的情愫……千头万绪,都压在他这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军长肩上。
但他的目光,依旧坚定地望向北方。他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那里酝酿。他必须抓紧这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
“报告!” 机要参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军座,南京急电!关于德械装备验收团行程及……日军华北驻屯军异常调动的最新情报!”
何志远霍然转身:“拿进来!”
新的挑战和情报,又来了。漫长而充满未知的抗战之路,他和他刚刚萌芽的88军,正一步步踏入历史的洪流。
军部会议几乎每天一次,有时甚至一天两次。参会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除了核心的参谋班子,陆续报到的各师、旅主官也开始参与决策。
这日的军事会议,主题是“兵员与装备”。会议室设在临时搭建的木板房里,虽然简陋,但悬挂的大幅军事地图、堆积的公文卷宗,却透着十足的肃杀之气。
何志远坐在主位,左手边是以副军长李振邦、赵建明为首的战斗序列军官,右手边则是以参谋长周卫国为首的参谋团队。各师师长、直属旅旅长分坐两侧。
“军座,诸位同僚,” 负责征募补充的训练补充团团长罗瑞卿上校首先汇报,他指着地图上的湖北、湖南、河南等地,“根据军政部指令和我们的申请,兵员主要从这三省征募。目前,首批三千名新兵已抵达武昌,正在接受检疫和基础整编。但按照我军满编九万六千人计算,缺口巨大,且时间紧迫。”
副军长赵建明接口道:“兵员是一方面,关键是骨干。军政部答应调拨的黄埔生和中央军骨干,到位的不到三成。很多部队不愿放人,特别是那些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和下级军官。”
122师师长张汉卿中将,性格直率,拍着桌子道:“妈的,就知道会这样!好兵谁舍得给?咱们不能光指望上面拨,得自己想办法!我建议,派人到各战区,特别是那些被打散了的东北军、西北军部队里去‘挖墙角’!只要饷银足,不怕没人来!”
他这话引起了一些争议。133师师长刘振华中将比较持重:“张师长,这样搞会不会引起其他部队不满?到时候告到军政部,说我们破坏团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何志远一锤定音,“罗团长,征募新兵的工作不能停,标准要提高,优先招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学生。同时,李副军长(分管作战),你牵头成立一个‘军官招募组’,持我的亲笔信和军政部批文,主动去各部队联络,特别是那些非嫡系、待遇差但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我们可以承诺更好的装备、更高的饷银和更公平的晋升机会!记住,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兵,能带兵的官,不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少爷!”
“是!” 李振邦和李振邦(注:原文此处似有重复,根据前文应为李振邦)同时应道。
何志远又看向赵建明:“赵副军长,饷银和安家费,我批条子,你亲自督办,务必按时足额发放!我们要让当兵的打鬼子没有后顾之忧!告诉后勤的弟兄,谁敢克扣军饷,喝兵血,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明白!” 赵建明凛然应命。
会议接着讨论装备问题。参谋长周卫国汇报了德方首批装备的运输情况:“……第一批轻武器和部分火炮已抵沪,正在转运途中,预计半月内可到武昌。但重炮、坦克及飞机等技术装备,运输和组装更复杂,需要时间。此外,配套的油料、配件消耗巨大,需建立长期供应渠道。”
何志远点头,这在他意料之中。“装备抵达后,立即组织验收和适应性训练。各师旅要尽快熟悉手中武器。我会从系统……嗯,从德国顾问团(他找了个借口)那里争取一些训练手册和教官。” 他心中暗想,系统签到和任务奖励或许能提供一些超越时代的训练方法,但需要合理“包装”后才能拿出来。
散会后,何志远单独留下了参谋长周卫国和情报高参郑云峰。
“卫国,云峰,部队组建,千头万绪,但有两件事必须立刻抓起来。” 何志远神色严肃,“第一,是情报。我们不能做瞎子、聋子。日军在华北、华东的一举一动,国内各派系的动向,甚至国际形势,都要密切关注。郑高参,你要尽快搭建起我们军一级的情报网,人员可以从军中挑选机灵可靠的,也可以……从特殊渠道招募。” 他暗示了可以利用江湖势力甚至地下党方面的人员(主角作为穿越者,知道团结一切力量的重要性)。
郑云峰心领神会:“是,军座。我已经物色了几个人选,正在考察。武汉三镇帮会、码头势力复杂,也可以尝试渗透。”
“第二,是政治和思想工作。” 何志远对周卫国道,“我们要让士兵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不能像旧军队一样,当兵吃粮。政治部要开展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激发民族意识。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于激进,目前阶段,以‘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战’、‘保家卫国’为主旋律。” 他深知在国民党军队中,有些红线暂时不能碰。
周卫国点头:“明白,军座。我会和吴主任(政治部主任吴育华)仔细研究方案。”
处理完军务,何志远想起系统发布的“仁心仁术”支线任务。他叫来副官长陈明:“陈副官长,军医院筹建的事情要抓紧。你派人去武汉几家主要的医院和医学院,公开招募医生护士,待遇从优。另外……” 他顿了顿,“上次在济世堂遇到的那个苏青瑶小姐,如果她母亲病情好转,可以试着接触一下,看她是否愿意来帮忙。”
陈明会意一笑:“是,军座,我这就去办。”
几天后,何志远在军部接待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湖北省保安处处长兼武汉警备司令的徐源泉。徐源泉是湖北本地实力派,老牌军阀出身,虽已归附中央,但在地方上依然树大根深。他此次来访,表面是拜会新邻居,实则是探听虚实。
徐源泉身材微胖,穿着绸衫,一副乡绅模样,但眼神精明。寒暄过后,他呷了口茶,笑道:“何军长年轻有为,率中央劲旅驻跸武昌,实乃我省之幸啊!日后防务治安,还需仰仗何军长多多支持。”
何志远知道这是地头蛇来划道了,客气地回应:“徐司令言重了。88军初来乍到,许多地方还要仰仗徐司令和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是营区建设、物资采购,难免叨扰。”
“好说,好说!” 徐源泉大手一挥,“何军长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面人去办!在这武汉三亩地,我徐某人的话还是管点用的。” 他话锋一转,“不过,近来市面上似乎有些关于贵军招兵、采购的议论……当然,我相信都是些无稽之谈。只是,如今物价波动,人心不稳,何军长行事若能更……稳妥些,避免与民争利,那就更好了。”
何志远心中冷笑,这是来暗示他88军出手阔绰,抬高了本地物价和人工,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了。他面色不变:“徐司令提醒的是。我军一切采买,均按市价,公平交易,且有严格军纪约束,绝不会扰民。若有奸商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还需徐司令的保安部队大力整顿才是。”
徐源泉干笑两声,又闲聊几句,便起身告辞。送走徐源泉,何志远脸色沉了下来。建军之路,果然不会一帆风顺,地方势力的掣肘已经初现端倪。
当晚,何志远意识沉入系统。这几日他坚持签到,又获得了“工兵铲500把”、“军用压缩饼干10吨”等零星物资,都悄悄混入正常补给中。他的积分也积累到了1600点。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再次进行基础抽奖,决定等积分再多些,尝试更高级的抽奖。
让他惊喜的是,之前那个“精锐步兵班”已经报到。班长王大山,一个皮肤黝黑、眼神锐利的中年汉子,带着十一个同样精悍的士兵,以“原东北军流散老兵,慕名来投”的理由,通过了严格的审查,被暂时编入军部警卫营接受进一步考察。何志远暗中观察,这个班军事素质极高,战术动作完全是德式风格,对命令的执行一丝不苟,忠诚度更是毋庸置疑。这让他对系统的能力更有信心。
就在他准备休息时,陈明来报:“军座,苏青瑶小姐来了,在外面等候,说想感谢军座那日相助,并……想问问军医院招募的事情。”
何志远微微一怔,随即道:“请她到小客厅吧。”
苏青瑶换了一身干净的护士服,更显得清丽脱俗。她见到何志远,还是有些紧张,但比上次镇定了许多。
“何将军,谢谢您!我娘的病用了药,好多了。” 苏青瑶感激地说,“我……我听说您在招募医护人员,我想来报名。虽然我经验还浅,但我会努力学习的!”
何志远请她坐下,温和地问:“苏小姐有这份心,很难得。不过,军中条件艰苦,战时护理更是危险繁重,你可想清楚了?”
苏青瑶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想清楚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学护理,就是为了救人。在医院是救,在军队也是救,而且能救更多保家卫国的勇士!我不怕苦,也不怕危险!”
看着她清澈而坚定的眼神,何志远心中一动,点了点头:“好!欢迎你加入88军!你先在筹备中的军医院帮忙,负责护士的招募和初步培训工作,待遇按中尉军医发放。具体事务,我会让陈副官长安排。”
“谢谢何将军!” 苏青瑶站起身,郑重地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送走苏青瑶,何志远收到系统提示:
【支线任务“仁心仁术”进展更新:成功招募合格护士1名(苏青瑶)。当前进度:医生0/10,护士1/50。】
虽然只是第一步,但何志远感到一丝欣慰。建军、抗战,不仅仅是冰冷的武器和杀戮,也需要这样的人情和温暖,需要无数普通人汇聚起来的力量。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下的武昌城。城内灯火阑珊,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招兵、装备、训练、人事、地方关系、系统任务、甚至刚刚萌芽的情愫……千头万绪,都压在他这个年仅二十六岁的军长肩上。
但他的目光,依旧坚定地望向北方。他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那里酝酿。他必须抓紧这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
“报告!” 机要参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军座,南京急电!关于德械装备验收团行程及……日军华北驻屯军异常调动的最新情报!”
何志远霍然转身:“拿进来!”
新的挑战和情报,又来了。漫长而充满未知的抗战之路,他和他刚刚萌芽的88军,正一步步踏入历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