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照片后的秘密-《罪案清道夫:秦风》

  这张照片,很可能就是在沈卫东坠崖的雁鸣山拍摄的!

  而更让秦风心跳加速的是,当他小心翼翼地将照片从相册的透明夹层中取出时,发现照片的背面,用蓝色墨水笔写着一行字迹。

  由于年代久远,墨水有些晕染扩散,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立刻辨认。

  那似乎是一串混合了数字和字母的代号,或者某种编码:

  “K7? … 3? … L… 后面的看不清了……”

  笔迹略显潦草,与韩胜利后期沉稳的签名风格有所不同,更像是年轻时随手写下的。

  这串模糊的数字和代号,代表着什么?

  是某个保险箱的密码?是一个秘密账户的代号?还是记录着某个不为人知的地点或事件?

  “立刻进行高清扫描和图像增强处理!想办法还原这串字符!”秦风立即下达指令,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这张老照片,以及背后神秘的字符,无疑是一件关键物证!

  它直接将韩胜利与沈卫东,以及雁鸣山这个死亡地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几乎在同一时间,江欣蓉那边的财务数据筛查也有了重大突破。

  她带领团队,克服了数据格式老旧、部分记录缺失等困难,成功复原并比对了韩氏集团(前身胜利商贸)在沈卫东去世前一年、去世当年以及去世后一年的详细财务报表。

  “秦队,发现重大疑点!”江欣蓉的声音通过内部加密线路传来,清晰而冷静,“在沈卫东去世前半年左右,公司账目上出现了三笔异常的大额资金流出。”

  “第一笔,金额两百万元,流向一个注册在海外的‘技术咨询公司’,但该公司背景成疑,且后续并未查到有任何实质性的技术服务交付记录。”

  “第二笔,金额一百五十万元,名义是‘项目预付款’,支付给一个与公司业务毫无关联的建材供应商。”

  “第三笔,金额最大,高达五百万元,标注为‘特殊业务拓展经费’,流向一个当时新成立的、注册资本极低的皮包公司,该公司在收到款项后不久就注销了。”

  “这三笔资金,加起来接近九百万元,在当时的胜利商贸是一笔巨款。”

  江欣蓉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而这三笔异常资金的唯一审批人,经核对签名和流程记录,都是韩胜利!”

  “更重要的是,在沈卫东‘意外’去世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似乎很快‘好转’起来,之前的一些债务压力骤然减轻。而韩胜利收购沈卫东遗孀手中股份所支付的‘低价’,与这几笔不明资金流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财务报表的疑点,为沈卫东的死亡动机提供了冰冷而坚实的注脚。

  巨额资金的异常流动,指向了可能的资金转移和利益输送。

  结合那张在雁鸣山拍摄的、背后写着神秘代号的老照片。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

  沈卫东的死亡,很可能不是意外,而是一场由他最亲密的合伙人精心策划的、为了吞并其财富和事业的血腥阴谋。

  而韩奕的死,则是这场跨越了二十多年的阴谋,所带来的血腥回响。

  负责对韩家另一位年迈叔公进行外围监视的侦查员,在凌晨时分发回了一条紧急汇报。

  “秦队,目标(指那位叔公)晚上似乎睡得不太安稳,我们安置在窗外的定向麦克风捕捉到一些断断续续的梦话。”

  侦查员的声音在加密频道里压得很低,带着一丝发现重要线索的兴奋和紧张。

  “他反复念叨着几个词……‘悬崖’……‘推’……‘不能说’……还有‘韩家完了’……”

  “这几个词翻来覆去出现了好几次,声音模糊,但结合口型比对,基本可以确认。”

  “说完这些,他似乎惊醒了,房间里传来开灯和喝水的声音,之后就没再说什么。”

  这段无意间泄露的梦呓,虽然零碎,却如同几块关键的拼图,瞬间与沈卫东坠崖案联系了起来。

  “悬崖”和“推”,几乎直接指向了雁鸣山那场“意外”的可能真相——不是失足,而是被人推下!

  “不能说”和“韩家完了”,则透露出说话人内心巨大的恐惧和压力,他知晓内情,却因某种原因不敢吐露,并预感到秘密曝光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这为沈卫东死于他杀的可能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侧面印证,也暗示了韩家内部确实有人对当年的真相心知肚明。

  警方对陈年旧案的深入调查,显然触动了某些人最敏感的神经。

  很快,苏晓再次代表她的当事人韩建明,向秦风发出了正式且措辞严厉的沟通函。

  函件中明确指出:“警方近期将大量侦查资源投入到与韩奕先生死亡案无直接关联的、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之中,此举已明显偏离案件侦查的主要方向,属于过度调查。”

  “我方当事人认为,警方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当前案件的直接证据和嫌疑人上,而非纠缠于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且无法验证的历史传闻。”

  “此类调查不仅无助于查明韩奕先生死亡的真相,反而会无端耗费司法资源,并对韩氏集团及韩家成员的声誉造成不必要的持续损害。”

  “我方敦促警方立即纠正此调查方向,回归案件本身。”

  与此同时,秦风也感受到来自上级的询问压力有所增加,显然韩家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渠道表达了不满。

  苏晓在一次就程序问题进行必要接触时,也当面重申了这一立场,语气虽然保持专业,但态度比以往更加坚决。

  “秦队长,我希望您能理解我当事人的关切。将一起当前的命案与二十多年前的旧事强行关联,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这在法律上和逻辑上都难以成立,也容易引发对警方办案公正性的质疑。”

  她试图将警方的调查视线,重新拉回到韩家内部当前的继承权斗争和明显的人际矛盾上,为真正的核心秘密构筑更坚固的防线。

  秦风看着办公桌上并排放置的两样东西。

  左边是技术部门刚刚送来的、经过图像增强处理后的老照片扫描件。

  照片上,韩胜利与沈卫东在雁鸣山悬崖边勾肩搭背,笑容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照片背面那串依旧难以完全辨认,但轮廓已清晰不少的“K73?L…”字符,仿佛无声的呐喊。

  右边是江欣蓉团队整理出的、关于那几笔近九百万元异常资金流向的简要报告。

  白纸黑字,冰冷地记录着韩胜利在沈卫东死前半年的可疑操作。

  耳边回响着老仆陈伯惊恐的“报应”嘶吼,以及那位叔公梦魇中泄露的“悬崖…推…不能说…”的碎片。

  再加上韩家此刻异常激烈、试图阻挠调查的反应。

  所有的线索和迹象,都如同汇向同一处的溪流。

  秦风几乎可以肯定——沈卫东之死,绝非意外!

  那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动机是贪婪,目的是吞并。

  而韩奕的死亡,绝非一起独立的、源于当前利益争夺的凶案。

  它是二十多年前那场罪恶的延续,是迟到的复仇,是跨越了世代的血债血偿。

  两起死亡事件,一明一暗,一今一古,被一条无形的、染血的线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韩奕死亡案的调查,从这一刻起,正式与二十多年前沈卫东坠崖的悬案,彻底地、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了一起。

  揭开其中一个的真相,就意味着必然要触动另一个早已结痂的伤疤。

  他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凶手,而是一段被刻意埋葬的、充满了背叛与鲜血的家族秘史。

  而真相,就埋藏在这段秘史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