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刘孔昭与朱以海-《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天幕上,朱及第的声音平和而理性。

  “老铁们,看了之前关于徐达后代和各位勋贵的讨论,我觉得有句话得说在前面。”他调整了一下镜头,“我们后人评价历史,实在没必要因为子孙后代的表现,就去牵连或者过度解读他们的祖先。功过要分开看。”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点头附和:“确实。就像魏国公和定国公,从明仁宗朱高炽时期之后,他们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象征存在,代表着与国同休的荣誉。本质上,他们和明朝那几十万宗室子弟一样,都是在享受祖先披荆斩棘带来的恩泽。”

  网友【西瓜少年】评论:“这么说也挺有道理,祖宗是英雄,后代是普通人,也不能要求个个都成英雄。”

  画面一转,出现了刘基(刘伯温)的画像,随后过渡到明末一位武将形象。

  “不过,在明末的勋贵中,有一个人的表现非常复杂,值得单独拿出来说说,”“碳水教父”插话道,“就是末代诚意伯——刘孔昭。”

  朱及第接回话题:“对,刘孔昭。他是大明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后代。不过他在历史上的名声……确实不太好。尤其在拥立弘光帝的时候,他为了打击政敌,手段比较下作,甚至编造‘十八孩儿兑上坐’的谣言来攻击他人,政治品格不高。”

  网友【午后咖啡】发言:“一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但是,人的复杂性就在这里。”“叶赫那拉大贝勒”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当南京陷落,弘光朝廷崩溃,许多平日里高喊忠义的文官勋贵纷纷投降时,这个名声不好的刘孔昭,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天幕上展现出舟山群岛的海图与抗清势力的活动轨迹。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资料:“他带着残部退到了舟山群岛,坚持抗清。在那个海岛上,条件极其艰苦,孤立无援,但他一直没有放弃。”

  朱及第补充道:“要知道,他当时如果想投降,机会多的是。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继承老祖宗刘伯温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在东南沿海继续打着大明的旗号。”

  画面变得悲壮,呈现出海战与牺牲的场景。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的儿子刘永锡,”“碳水教父”语气低沉,“在抵抗清军的战斗中,英勇战死,为国殉葬了。”

  “而刘孔昭自己,”“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接着说,“最后的记载是下落不明。在清军对舟山群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清剿中,他很可能死于惨烈的海战,尸骨无存。虽然没有像史可法那样明确的殉国记载,但他的结局,大概率是为明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网友【宁静致远】感叹:“没想到,最后陪着大明走到尽头的,竟然有他这个‘名声不好’的人。”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老铁们,刘孔昭这个人,确实有污点,在权力斗争中用过不光彩的手段。但在大节面前,在所有人都觉得大势已去的时候,他选择了最难、最苦,也是最忠诚的一条路。他没有投降,没有逃避,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满门忠烈。”

  “叶赫那拉大贝勒”也感叹:“历史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缺点,就全然否定他的其他方面。刘孔昭或许不是一个完美的忠臣,但在明末那场考验中,他的选择,比无数道貌岸然者要高贵得多。他只是被历史的长河,淡淡地遗忘了。”

  奉天殿内,朱元璋目光微动,他未曾想到,刘伯温的后代竟会以这样一种复杂而壮烈的方式,为大明王朝谱写了最后的注脚。

  天幕上,朱及第看到评论区的新话题,立刻来了兴致。

  “老铁们,还有网友说,提到刘孔昭就不得不提一下鲁王朱以海,还特意点出了他的老祖宗——第一代鲁王朱檀!”朱及第调出朱檀的资料,“这位朱檀同志,在史书上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差。”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本来挺受重视,封地在兖州。但他年纪轻轻就不学好,迷信方术,乱服丹药,把眼睛都吃瞎了,十九岁就死了。朱元璋对这个儿子非常失望,给他的谥号是‘荒’,意思是昏聩胡闹。”

  网友【西瓜少年】评论:“这已经够惨了,还有更劲爆的?”

  天幕上浮现出明代宫廷的阴暗画面,隐约可见丹炉与缭绕的青烟。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史料,语气变得凝重,根据《明实录》和地方志的零星记载,鲁王朱檀和他的王妃汤氏,为了炼制所谓的,竟然听信方士妖言,残害幼童。

  画面中隐约显现出几个孩童的身影,引起了直播间一阵骚动。

  网友【晴天娃娃】惊呼:这是什么丧尽天良的事!

  碳水教父愤慨地补充:他们相信用幼童的某些器官入药,可以增强丹药的效力。这些无辜的孩子,就这样成了他们求仙问药的牺牲品。

  朱及第沉痛地解释道:实际上,这些恶行主要是朱檀主导的,但朱元璋在盛怒之下,却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他舍不得处死自己的儿子,于是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汤王妃身上。

  叶赫那拉大贝勒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帝王心术。朱元璋既要维护皇室颜面,又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可怜的汤氏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她被处以极刑,既震慑了其他藩王,又保全了朱元璋的父子之情。

  网友【午后阳光】评论:这也太不公平了!

  朱及第总结道: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汤王妃固然有罪,但她更像是朱元璋用来警告其他藩王的一个棋子。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朱檀,仅仅被朱元璋斥责为,连藩王的爵位都得以保全。这段往事,也为鲁王一系埋下了命运的伏笔。

  画面转到明末,展现出朱以海的形象。

  “但是,老铁们,家族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朱及第将话题拉回朱以海,“就是这位祖先名声极差的鲁王后裔,在南京、杭州相继陷落后,在绍兴被张国维、钱肃乐等文武官员拥立为‘监国’,举起了抗清的大旗。”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介绍:“朱以海和他那个荒唐的祖先完全不同,他性格坚毅,很有骨气。在那种大厦将倾的形势下,他没有选择逃跑或者投降,而是毅然担起了这份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责任。”

  天幕上呈现出浙东、福建沿海的地图,标注着朱以海政权辗转迁移的路线。

  “他的抗清之路非常艰难,”“碳水教父”说道,“清军攻势猛烈,他先后失去了绍兴、福州等地,最后只能退守到厦门、金门一带的海岛上,依靠郑成功的支持。”

  朱及第补充:“尽管条件艰苦,内部还有各种矛盾(比如和唐王隆武政权的争立),但朱以海始终没有放弃抗清立场。他一直在浙闽沿海坚持斗争,时间长达十几年,是南明诸王中坚持最久的之一。”

  网友【宁静致远】感叹:“这真是不容易,从王爷变成海岛流浪,还能坚持这么久。”

  “叶赫那拉大贝勒”总结道:“朱以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血脉的救赎。他的祖先朱檀,是朱元璋不肖子的典型,给鲁王这一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朱以海,用他十几年颠沛流离、矢志不渝的抗清历程,洗刷了祖先的污名,为鲁王这一脉赢得了尊严。”

  朱及第最后动情地说:“老铁们,这就是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你的祖先如何,就注定你的结局。朱以海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证明,哪怕出身于一个有着‘原罪’的家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坚守气节和承担责任,实现精神的超越,完成对家族名誉的救赎。他或许最终未能挽回大局,但他这份坚持,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也让我们看到,在黑暗的时代,总有人愿意燃烧自己,成为不灭的灯火。”

  奉天殿内,朱元璋神色复杂。他既对儿子朱檀的荒唐感到恼怒和羞愧,又对后世子孙朱以海的坚贞感到一丝欣慰。他不由得想到,自己对子孙的教育和约束,是否真的足够?而血脉中的品性,又究竟会以何种方式传承和变异?这一切,都让他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