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清脆的“滴”,像一声发令枪响。
然而,枪响之后,赛道上却空空荡荡。
一整个上午,麦香坊·社区客厅的客流量,用雷啸的话说,就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还能富余出两根指头去挖鼻孔”。
马路对面,华联超市的高音喇叭依旧在勤勤恳恳地制造着噪音污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华联超市店庆大酬宾!凭购物小票,免费领大面包喽!”
成群结队的大爷大妈,提着菜篮子,推着小推车,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超市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两相对比,这边新开的“社区客厅”,简直冷清得像一间开在闹市区的……殡仪馆休息室。
雷啸靠在吧台边,嘴里叼着根牙签,两条腿抖得跟缝纫机似的,眼睛一百八十度地来回扫射。
“方辰,你给我交个底,闻人董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压低了声音,活像个地下党接头。
“咱这又是沙发又是书架的,装修花了几十万,结果一上午就卖出去三杯咖啡俩面包,总共一百二十八块钱。我刚心算了一下,连咱们今天开空调的电费都不够。”
方辰正襟危坐,手里捧着一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头也没抬。
“雷队,稍安勿躁。”
他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翻过一页书。
“你看到的,是数量。而我看到的,是质量。”
“质量?”雷啸把牙签吐了出来,“啥质量?金子做的还是钻石做的?能当饭吃?”
方辰终于抬起了头,镜片后的目光,投向了窗边那个陷在沙发里的白领。
“你看他。”
“从进来到现在,四十七分钟。咖啡喝完了,面包吃完了,但他没走。他就在那儿发呆,看了四十分钟的马路牙子。”
他又把目光转向角落的儿童区。
“还有那位妈妈。一个小时零五分钟。她儿子把那几块破木头翻来覆去拼了八百遍,她就在旁边刷手机,脸上那个表情,我翻译一下,叫‘老娘终于解放了’。”
方辰合上书,看着一脸懵逼的雷啸,嘴角勾起一个高深莫测的笑。
“你再看看对面。”
“那些领到免费面包的大妈,有任何一个人,脸上有这种表情吗?”
“她们的表情,只有两种。一种是抢到之后的洋洋得意,另一种是没抢到的骂骂咧咧。”
“雷队,你还没明白吗?”
方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对面是在用‘价格’筛选顾客,所以筛出来的,都是一群对价格最敏感的蝗虫。”
“而我们,是在用‘时间’和‘空间’,筛选用户。”
“能被我们筛进来的,每一个,都是一颗种子。”
雷啸听得云里雾里,刚想再问,就看见那个发呆了快一个小时的白领,终于动了。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吧作响,脸上那种被榨干的疲惫,似乎真的消散了不少。
他拎起公文包,走到门口,路过闻人语身边时,脚步顿了一下。
“老板娘。”
他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谢谢。”
闻人语正在擦拭一台手冲壶,闻言抬起头,对他笑了笑。
“是我们该谢谢您的光顾,咖啡还合口味吗?”
“啊,好喝,好喝。”
白领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抹真诚的笑容。
“我不是说咖啡。我是说……你这个地方。”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他刚刚“瘫”了许久的沙发,眼神里有些复杂的情绪。
“感觉……像个充电站。我刚才电量都红了,现在,好像又满了。”
说完,他对着闻人语点了点头,推门走了出去,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几分。
雷啸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他活了三十多年,头一次听说有人把咖啡店叫“充电站”的。
这他妈比“加油站”还离谱。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份离谱,角落里那位年轻妈妈也抱着孩子走了过来。
“美女老板。”
她一脸惊喜地看着苏眉。
“你们这儿也太神仙了吧!我儿子平时在家闹得能把房顶掀了,在这儿居然能自己玩一个多小时!”
苏眉微笑着回答:“我们选的都是一些能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益智玩具。”
“太好了!太好了!”
年轻妈妈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激动地掏出手机。
“你们这儿怎么办卡?有充值活动吗?以后我天天带他来!我充一千!不,两千!”
苏眉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调出方辰团队连夜赶出来的会员系统二维码。
“滴。”
一声轻响,麦香坊·社区客厅,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储值会员。
一个愿意为“让自己清净一小时”的权利,而预付两千块的,铁杆信徒。
下午,阳光正好。
一个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颤巍巍地推门进来。
他没看吧台,也没看面包,径直走到书架前,从上面抽出一本旧版的《城南旧事》,找了个最安静的角落坐下。
店员小妹刚想上去问他需要点什么,被闻人语用眼神制止了。
老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戴上老花镜,就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安安静静地看了起来。
一看,就是一个下午。
临走时,他把书工工整整地放回原处,对着吧台这边,微微鞠了一躬。
整个过程,没有消费一分钱。
雷啸看得眼皮直跳,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一下午,又多了三笔电费的亏空。
然而,闻人语却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傍晚,夕阳西下。
金色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给整个“社区客厅”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店里的人不多,三三两两。
看书的老大爷,明天还会再来。
年轻的妈妈,已经约好了闺蜜明天带娃一起来。
疲惫的白领,或许下一次被老板骂完,还会选择来这里“充电”。
他们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有人在低声交谈,有人在敲击着笔记本电脑,更多的人,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脸上带着一种在城市里极为罕见的,松弛的表情。
王德发老师傅端着一盘刚烤好的饼干,从后厨走出来,看到这一幕,脚步慢了下来。
他看着那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客人,看着空气中浮动的光尘,看着那份与马路对面的喧嚣格格不入的宁静。
他揉了一辈子面,第一次觉得,自己烤出来的东西,好像有了灵魂。
“闻人董……”
老人家的眼眶有些湿润。
“我好像……有点明白,你说的‘家’是啥意思了。”
闻人语递给他一块饼干。
“王师傅,这还只是个开始。”
……
华联超市,顶层办公室。
李俊彦靠在真皮老板椅上,正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分割成十六个小画面的监控屏幕。
其中一个画面,正对着马路对面的麦香坊。
“呵。”
他发出一声轻蔑的鼻音。
女助理适时地递上一杯红酒,奉承道:“李总,对面这一天到晚的,就没超过十个客人。我看啊,那个闻人语就是钱多烧的,开这么个店,搞行为艺术呢。”
李俊彦晃了晃杯中的红酒,眼神戏谑。
他将麦香坊的监控画面放大,清晰地看到里面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真正掏钱买东西的,寥寥无几。
“开店不是开善堂。”
他抿了一口酒,语气里充满了上位者的傲慢。
“一个破面包卖到二十块,一杯兑水的咖啡敢卖三十五。就靠这几只迷途的羔羊,她连付给咱们的房租都不够。”
“李总英明!”
“通知下去。”
李俊彦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光芒。
“明天的促销活动,加码!除了送面包,消费满九十八,再送一板三十个的鲜鸡蛋!”
“我要让附近三公里的老百姓都知道,花里胡哨的装修,比不上一颗实实在在的鸡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像一个审判官,俯瞰着那家在夜色中亮着温暖灯光的小店。
“等着瞧吧。”
“这种装神弄鬼的店,撑不过一个星期。”
“到时候,我还得考虑一下,要不要发发善心,派人去帮她把那些没人要的破沙发,当垃圾清走。”
然而,枪响之后,赛道上却空空荡荡。
一整个上午,麦香坊·社区客厅的客流量,用雷啸的话说,就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还能富余出两根指头去挖鼻孔”。
马路对面,华联超市的高音喇叭依旧在勤勤恳恳地制造着噪音污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华联超市店庆大酬宾!凭购物小票,免费领大面包喽!”
成群结队的大爷大妈,提着菜篮子,推着小推车,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超市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两相对比,这边新开的“社区客厅”,简直冷清得像一间开在闹市区的……殡仪馆休息室。
雷啸靠在吧台边,嘴里叼着根牙签,两条腿抖得跟缝纫机似的,眼睛一百八十度地来回扫射。
“方辰,你给我交个底,闻人董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压低了声音,活像个地下党接头。
“咱这又是沙发又是书架的,装修花了几十万,结果一上午就卖出去三杯咖啡俩面包,总共一百二十八块钱。我刚心算了一下,连咱们今天开空调的电费都不够。”
方辰正襟危坐,手里捧着一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头也没抬。
“雷队,稍安勿躁。”
他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翻过一页书。
“你看到的,是数量。而我看到的,是质量。”
“质量?”雷啸把牙签吐了出来,“啥质量?金子做的还是钻石做的?能当饭吃?”
方辰终于抬起了头,镜片后的目光,投向了窗边那个陷在沙发里的白领。
“你看他。”
“从进来到现在,四十七分钟。咖啡喝完了,面包吃完了,但他没走。他就在那儿发呆,看了四十分钟的马路牙子。”
他又把目光转向角落的儿童区。
“还有那位妈妈。一个小时零五分钟。她儿子把那几块破木头翻来覆去拼了八百遍,她就在旁边刷手机,脸上那个表情,我翻译一下,叫‘老娘终于解放了’。”
方辰合上书,看着一脸懵逼的雷啸,嘴角勾起一个高深莫测的笑。
“你再看看对面。”
“那些领到免费面包的大妈,有任何一个人,脸上有这种表情吗?”
“她们的表情,只有两种。一种是抢到之后的洋洋得意,另一种是没抢到的骂骂咧咧。”
“雷队,你还没明白吗?”
方辰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对面是在用‘价格’筛选顾客,所以筛出来的,都是一群对价格最敏感的蝗虫。”
“而我们,是在用‘时间’和‘空间’,筛选用户。”
“能被我们筛进来的,每一个,都是一颗种子。”
雷啸听得云里雾里,刚想再问,就看见那个发呆了快一个小时的白领,终于动了。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吧作响,脸上那种被榨干的疲惫,似乎真的消散了不少。
他拎起公文包,走到门口,路过闻人语身边时,脚步顿了一下。
“老板娘。”
他挠了挠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谢谢。”
闻人语正在擦拭一台手冲壶,闻言抬起头,对他笑了笑。
“是我们该谢谢您的光顾,咖啡还合口味吗?”
“啊,好喝,好喝。”
白领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抹真诚的笑容。
“我不是说咖啡。我是说……你这个地方。”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他刚刚“瘫”了许久的沙发,眼神里有些复杂的情绪。
“感觉……像个充电站。我刚才电量都红了,现在,好像又满了。”
说完,他对着闻人语点了点头,推门走了出去,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几分。
雷啸的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他活了三十多年,头一次听说有人把咖啡店叫“充电站”的。
这他妈比“加油站”还离谱。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份离谱,角落里那位年轻妈妈也抱着孩子走了过来。
“美女老板。”
她一脸惊喜地看着苏眉。
“你们这儿也太神仙了吧!我儿子平时在家闹得能把房顶掀了,在这儿居然能自己玩一个多小时!”
苏眉微笑着回答:“我们选的都是一些能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益智玩具。”
“太好了!太好了!”
年轻妈妈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激动地掏出手机。
“你们这儿怎么办卡?有充值活动吗?以后我天天带他来!我充一千!不,两千!”
苏眉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调出方辰团队连夜赶出来的会员系统二维码。
“滴。”
一声轻响,麦香坊·社区客厅,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储值会员。
一个愿意为“让自己清净一小时”的权利,而预付两千块的,铁杆信徒。
下午,阳光正好。
一个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颤巍巍地推门进来。
他没看吧台,也没看面包,径直走到书架前,从上面抽出一本旧版的《城南旧事》,找了个最安静的角落坐下。
店员小妹刚想上去问他需要点什么,被闻人语用眼神制止了。
老大爷从怀里掏出一个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戴上老花镜,就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安安静静地看了起来。
一看,就是一个下午。
临走时,他把书工工整整地放回原处,对着吧台这边,微微鞠了一躬。
整个过程,没有消费一分钱。
雷啸看得眼皮直跳,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一下午,又多了三笔电费的亏空。
然而,闻人语却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傍晚,夕阳西下。
金色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给整个“社区客厅”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店里的人不多,三三两两。
看书的老大爷,明天还会再来。
年轻的妈妈,已经约好了闺蜜明天带娃一起来。
疲惫的白领,或许下一次被老板骂完,还会选择来这里“充电”。
他们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有人在低声交谈,有人在敲击着笔记本电脑,更多的人,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脸上带着一种在城市里极为罕见的,松弛的表情。
王德发老师傅端着一盘刚烤好的饼干,从后厨走出来,看到这一幕,脚步慢了下来。
他看着那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客人,看着空气中浮动的光尘,看着那份与马路对面的喧嚣格格不入的宁静。
他揉了一辈子面,第一次觉得,自己烤出来的东西,好像有了灵魂。
“闻人董……”
老人家的眼眶有些湿润。
“我好像……有点明白,你说的‘家’是啥意思了。”
闻人语递给他一块饼干。
“王师傅,这还只是个开始。”
……
华联超市,顶层办公室。
李俊彦靠在真皮老板椅上,正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分割成十六个小画面的监控屏幕。
其中一个画面,正对着马路对面的麦香坊。
“呵。”
他发出一声轻蔑的鼻音。
女助理适时地递上一杯红酒,奉承道:“李总,对面这一天到晚的,就没超过十个客人。我看啊,那个闻人语就是钱多烧的,开这么个店,搞行为艺术呢。”
李俊彦晃了晃杯中的红酒,眼神戏谑。
他将麦香坊的监控画面放大,清晰地看到里面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着”,真正掏钱买东西的,寥寥无几。
“开店不是开善堂。”
他抿了一口酒,语气里充满了上位者的傲慢。
“一个破面包卖到二十块,一杯兑水的咖啡敢卖三十五。就靠这几只迷途的羔羊,她连付给咱们的房租都不够。”
“李总英明!”
“通知下去。”
李俊彦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光芒。
“明天的促销活动,加码!除了送面包,消费满九十八,再送一板三十个的鲜鸡蛋!”
“我要让附近三公里的老百姓都知道,花里胡哨的装修,比不上一颗实实在在的鸡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像一个审判官,俯瞰着那家在夜色中亮着温暖灯光的小店。
“等着瞧吧。”
“这种装神弄鬼的店,撑不过一个星期。”
“到时候,我还得考虑一下,要不要发发善心,派人去帮她把那些没人要的破沙发,当垃圾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