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东三环外的商住楼里灯火通明。
这里没有国贸顶层的开阔视野,窗外也不是璀璨的cbd夜景,而是对面楼里亮起的、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充满了琐碎而真实的人间气息。
“新世界集团(北京临时)作战指挥部”,这是方辰用马克笔在一块白板上写下的新名字,后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所有人挤在由三居室打通的大开间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外卖盒饭和速溶咖啡混合的味道。
“我宣布个事儿啊。”
方辰清了清嗓子,端着一杯速溶咖啡,煞有介事地站到白板前。
“经过我这几天的实地考察,咱们这栋楼底下,左拐五十米那家‘老王烧烤’的烤腰子,一绝!一会儿散会,我请客!”
没人搭理他。
苏眉正对着一面小镜子,一丝不苟地补着妆。
秦晚在敲击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款。
雷啸则抱着一台新买的平板,手指在上面飞快地划动着,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方辰自讨了个没趣,悻悻地坐回自己的角落。
“好了。”
闻人语的声音响起,她合上了手中的一个笔记本。
所有人几乎是瞬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齐刷刷地望向她。
这几天,闻人语带着方辰早出晚归,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这位年轻老板的心中酝酿。
“从菜市场回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闻人语站起身,环视众人。
“之前,我们想的是如何‘打进’京城。”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方辰画的笑脸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
“现在,我们的思路要彻底改变。”
“我们要做的,不是打进去,而是长出来。”
长出来?
众人面露不解。
“我们要像一棵榕树,把我们的根须,扎进这座城市最深的土壤里,去感知它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闻人语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
“我给这个新计划,起了个代号。”
她转过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字。
渗透。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人,都要变成情报员。”
她看向苏眉。
“苏眉。”
“在。”苏眉立刻站直了身体。
“忘了那些香槟和晚礼服。”
闻人语的语气平静而有力。
“你的新战场,不在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而在街边的烧烤摊,在烟雾缭绕的茶馆,在任何一个记者、编辑、分析师们会私下抱怨、交换信息的地方。”
“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和京城财经、社会、民生板块的媒体人交上朋友。我不要官方的合作,我要私交。我需要知道,他们跑新闻时听到的、却不能写在报纸上的东西。”
苏眉愣住了。
这和她过去十年建立起来的工作模式,完全是南辕北辙。
但她只是沉默了几秒钟,便用力地点了点头。
“明白。”
闻人语又看向沉默的雷啸。
“雷啸。”
“老板。”
“安保工作,暂时交给专业的公司。你现在的任务,是利用你所有的关系和资源,去建立一个覆盖全城的本地信息网。”
“出租车司机、小区保安、菜市场的小贩、甚至是胡同里遛鸟的大爷。”
闻人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所有人的脑海里。
“这些人,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传感器’。我要你把他们的耳朵,变成我们的耳朵。我要知道哪个小区的自来水管又爆了,哪个市场的菜价又涨了,哪条街的街坊又在抱怨购物不方便。”
“我不要报告上的数据,我要市场里的声音。”
雷啸抬起头,那张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第一次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这比当一个沉默的保镖,有意思多了。
“保证完成任务。”他沉声应道。
方辰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小声嘀咕。
“我的天,语姐,咱们这是要干嘛?搞特务工作啊?那我呢?我的代号是不是叫‘穿山甲’?”
……
计划下达的第三天。
夜幕降临,一家位于犄角旮旯里的烧烤店。
油腻的桌子,塑料的板凳,空气里弥漫着孜然和辣椒的焦香。
苏眉坐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脱下了精致的套装,换上了一身干练的牛仔裤和白衬衫,但那份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还是让她在喧闹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她对面坐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邋遢的中年男人。
男人叫老胡,是京城一家知名都市报的首席记者,跑了十五年的社会新闻,是圈子里有名的“活地图”。
“苏小姐,真没想到,你会约我在这种地方见面。”
老胡一边娴熟地撸着串,一边灌了一大口啤酒,眼神里带着几分玩味。
之前苏眉通过好几层关系才约到他,电话里客气得不行,他还以为又是个想花钱买版面的公关总监。
“胡哥,别叫我苏小姐,叫我小苏就行。”
苏眉笑着,亲自给他开了一瓶啤酒,递过去。
“实不相瞒,我们公司刚来北京,两眼一抹黑。我是想跟您这位老前辈,请教请教,学习学习。”
她没有提任何合作,姿态放得极低。
老胡打量着她,笑了。
“有意思。我见过太多你们这种南方来的大老板了,个个都端着,恨不得用钱把人砸晕。像你这么接地气的,第一个。”
他拿起一串烤得滋滋冒油的腰子,递给苏眉。
“尝尝?这家的,正宗。”
苏眉看着那串油光锃亮的东西,脸上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挣扎。
但仅仅一秒钟后,她便落落大方地接了过来,学着老胡的样子,咬了一大口。
一股浓烈的腥膻气,瞬间在她口腔里炸开。
她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但脸上却露出了一个惊喜的表情。
“嗯!真香!胡哥你可真会找地方!”
老胡哈哈大笑起来,显然对她的反应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肯陪自己吃烤腰子的女人,比那些在酒桌上说一万句漂亮话的公关,要实在得多。
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
酒过三巡,老胡已经有些微醺,开始大着舌头抱怨。
“小苏啊,你是不知道,我们这行,看着风光,其实憋屈着呢!就说上个月吧,城西那个‘佳美超市’,几十个退休老员工堵着门要工资,多大的新闻啊!稿子我都写好了,嘿,硬是被压下来了!”
“佳美超市?”苏眉心里一动,不动声色地追问。
“可不是嘛!那可是咱们京城的老牌子了,国营的!现在半死不活,听说欠了一屁股债,马上就要破产清算了。可惜了啊,他们有好几家店的位置,那叫一个黄金!”
苏眉安静地听着,将“佳美超市”四个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她知道,自己找到了第一根线头。
当所有人都领到任务,热火朝天地开始行动时,只有一个人被闲置了下来。
秦晚。
这位毕业于顶尖法学院、习惯了在高强度法律对抗中寻找乐趣的女王,这几天几乎无事可做。
直到这天深夜,闻人语单独把她留了下来。
“憋坏了吧?”闻人语递给她一罐冰咖啡。
秦晚没有接,只是推了推眼镜。
“我的价值,体现在规则的攻防里。现在我们不按规则出牌了,我确实不知道该做什么。”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失落。
“谁说我们不按规则出牌了?”
闻人语笑了。
她将一份文件放到秦晚面前。
“恰恰相反,我们要比任何人都更懂这里的规则。不仅要懂写在纸上的,更要懂那些没写在纸上的。”
秦晚疑惑地打开了文件。
封面上,是几个醒目的大字。
《北京市近十年城市发展规划、商业政策变迁及废止草案汇编》。
秦晚愣住了。
“你的任务最关键,也最需要耐心。”
闻人语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要你,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把京城这十年来,所有颁布的、甚至是被废止的商业法规、城市规划,全部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啃。”
“我要你在这些故纸堆里,找出这座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找出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掉的机会。”
“苏眉他们是眼睛,雷啸他们是耳朵。”
闻人语看着秦晚,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你,要成为我们的大脑。”
这里没有国贸顶层的开阔视野,窗外也不是璀璨的cbd夜景,而是对面楼里亮起的、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充满了琐碎而真实的人间气息。
“新世界集团(北京临时)作战指挥部”,这是方辰用马克笔在一块白板上写下的新名字,后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所有人挤在由三居室打通的大开间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外卖盒饭和速溶咖啡混合的味道。
“我宣布个事儿啊。”
方辰清了清嗓子,端着一杯速溶咖啡,煞有介事地站到白板前。
“经过我这几天的实地考察,咱们这栋楼底下,左拐五十米那家‘老王烧烤’的烤腰子,一绝!一会儿散会,我请客!”
没人搭理他。
苏眉正对着一面小镜子,一丝不苟地补着妆。
秦晚在敲击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款。
雷啸则抱着一台新买的平板,手指在上面飞快地划动着,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方辰自讨了个没趣,悻悻地坐回自己的角落。
“好了。”
闻人语的声音响起,她合上了手中的一个笔记本。
所有人几乎是瞬间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齐刷刷地望向她。
这几天,闻人语带着方辰早出晚归,没人知道她到底在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这位年轻老板的心中酝酿。
“从菜市场回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闻人语站起身,环视众人。
“之前,我们想的是如何‘打进’京城。”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方辰画的笑脸旁边,重重地画了一个向下的箭头。
“现在,我们的思路要彻底改变。”
“我们要做的,不是打进去,而是长出来。”
长出来?
众人面露不解。
“我们要像一棵榕树,把我们的根须,扎进这座城市最深的土壤里,去感知它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闻人语的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
“我给这个新计划,起了个代号。”
她转过身,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字。
渗透。
“从今天起,我们所有人,都要变成情报员。”
她看向苏眉。
“苏眉。”
“在。”苏眉立刻站直了身体。
“忘了那些香槟和晚礼服。”
闻人语的语气平静而有力。
“你的新战场,不在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而在街边的烧烤摊,在烟雾缭绕的茶馆,在任何一个记者、编辑、分析师们会私下抱怨、交换信息的地方。”
“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和京城财经、社会、民生板块的媒体人交上朋友。我不要官方的合作,我要私交。我需要知道,他们跑新闻时听到的、却不能写在报纸上的东西。”
苏眉愣住了。
这和她过去十年建立起来的工作模式,完全是南辕北辙。
但她只是沉默了几秒钟,便用力地点了点头。
“明白。”
闻人语又看向沉默的雷啸。
“雷啸。”
“老板。”
“安保工作,暂时交给专业的公司。你现在的任务,是利用你所有的关系和资源,去建立一个覆盖全城的本地信息网。”
“出租车司机、小区保安、菜市场的小贩、甚至是胡同里遛鸟的大爷。”
闻人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进所有人的脑海里。
“这些人,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传感器’。我要你把他们的耳朵,变成我们的耳朵。我要知道哪个小区的自来水管又爆了,哪个市场的菜价又涨了,哪条街的街坊又在抱怨购物不方便。”
“我不要报告上的数据,我要市场里的声音。”
雷啸抬起头,那张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第一次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这比当一个沉默的保镖,有意思多了。
“保证完成任务。”他沉声应道。
方辰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小声嘀咕。
“我的天,语姐,咱们这是要干嘛?搞特务工作啊?那我呢?我的代号是不是叫‘穿山甲’?”
……
计划下达的第三天。
夜幕降临,一家位于犄角旮旯里的烧烤店。
油腻的桌子,塑料的板凳,空气里弥漫着孜然和辣椒的焦香。
苏眉坐在这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她脱下了精致的套装,换上了一身干练的牛仔裤和白衬衫,但那份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还是让她在喧闹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她对面坐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邋遢的中年男人。
男人叫老胡,是京城一家知名都市报的首席记者,跑了十五年的社会新闻,是圈子里有名的“活地图”。
“苏小姐,真没想到,你会约我在这种地方见面。”
老胡一边娴熟地撸着串,一边灌了一大口啤酒,眼神里带着几分玩味。
之前苏眉通过好几层关系才约到他,电话里客气得不行,他还以为又是个想花钱买版面的公关总监。
“胡哥,别叫我苏小姐,叫我小苏就行。”
苏眉笑着,亲自给他开了一瓶啤酒,递过去。
“实不相瞒,我们公司刚来北京,两眼一抹黑。我是想跟您这位老前辈,请教请教,学习学习。”
她没有提任何合作,姿态放得极低。
老胡打量着她,笑了。
“有意思。我见过太多你们这种南方来的大老板了,个个都端着,恨不得用钱把人砸晕。像你这么接地气的,第一个。”
他拿起一串烤得滋滋冒油的腰子,递给苏眉。
“尝尝?这家的,正宗。”
苏眉看着那串油光锃亮的东西,脸上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挣扎。
但仅仅一秒钟后,她便落落大方地接了过来,学着老胡的样子,咬了一大口。
一股浓烈的腥膻气,瞬间在她口腔里炸开。
她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但脸上却露出了一个惊喜的表情。
“嗯!真香!胡哥你可真会找地方!”
老胡哈哈大笑起来,显然对她的反应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肯陪自己吃烤腰子的女人,比那些在酒桌上说一万句漂亮话的公关,要实在得多。
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
酒过三巡,老胡已经有些微醺,开始大着舌头抱怨。
“小苏啊,你是不知道,我们这行,看着风光,其实憋屈着呢!就说上个月吧,城西那个‘佳美超市’,几十个退休老员工堵着门要工资,多大的新闻啊!稿子我都写好了,嘿,硬是被压下来了!”
“佳美超市?”苏眉心里一动,不动声色地追问。
“可不是嘛!那可是咱们京城的老牌子了,国营的!现在半死不活,听说欠了一屁股债,马上就要破产清算了。可惜了啊,他们有好几家店的位置,那叫一个黄金!”
苏眉安静地听着,将“佳美超市”四个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她知道,自己找到了第一根线头。
当所有人都领到任务,热火朝天地开始行动时,只有一个人被闲置了下来。
秦晚。
这位毕业于顶尖法学院、习惯了在高强度法律对抗中寻找乐趣的女王,这几天几乎无事可做。
直到这天深夜,闻人语单独把她留了下来。
“憋坏了吧?”闻人语递给她一罐冰咖啡。
秦晚没有接,只是推了推眼镜。
“我的价值,体现在规则的攻防里。现在我们不按规则出牌了,我确实不知道该做什么。”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失落。
“谁说我们不按规则出牌了?”
闻人语笑了。
她将一份文件放到秦晚面前。
“恰恰相反,我们要比任何人都更懂这里的规则。不仅要懂写在纸上的,更要懂那些没写在纸上的。”
秦晚疑惑地打开了文件。
封面上,是几个醒目的大字。
《北京市近十年城市发展规划、商业政策变迁及废止草案汇编》。
秦晚愣住了。
“你的任务最关键,也最需要耐心。”
闻人语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凝重。
“我要你,成立一个政策研究室。把京城这十年来,所有颁布的、甚至是被废止的商业法规、城市规划,全部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啃。”
“我要你在这些故纸堆里,找出这座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找出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掉的机会。”
“苏眉他们是眼睛,雷啸他们是耳朵。”
闻人语看着秦晚,一字一句地说道。
“而你,要成为我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