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在那条僻静的小胡同里,一把揪住了那个抢钱的大汉赵大。赵大吓得魂不附体,浑身抖得像筛糠一样。
"好你个赵大!"济公揪着他的衣领,笑嘻嘻地说,"本来你要是老老实实在那儿多站一会儿,俺说不定心一软,那五吊钱就真赏给你了。可你偏偏要抢了就跑,这就叫没造化!俺告诉你,你命里就只有五百文的福分,非要贪那五吊钱,那可是要折寿的!信不信俺现在就把你揪到钱塘县衙门,打个官司让你尝尝牢饭的滋味?"
赵大一听要吃官司,更是吓得面无人色,拼命一挣,竟然挣脱了济公的手,撒腿就往胡同外跑。济公也不急着追,只在后面慢悠悠地喊了一声:"追!"
那赵大慌不择路,刚冲出胡同口,就听"哗啦"一声巨响,正撞上一个挑着担子卖瓷器的老汉。担子翻倒在地,十七个细瓷碗、两个描花碟子摔得粉碎。老汉一把抓住赵大,心疼得直跺脚:"哎哟我的青天老爷!这可都是上好的景德镇瓷器啊!你赔我的碗!"
赵大傻了眼,周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老汉算盘一打,非要他赔四吊五百文不可。赵大身上正好揣着刚抢来的五吊钱,只得哭丧着脸掏出四吊五百文赔给老汉,手里就剩下五百文了。
这一切,都被慢悠悠踱出胡同的济公看在眼里。他摇着破蒲扇,嘿嘿直笑:"你看你看,俺说什么来着?命里只有五百文,多一文都留不住!这下信了吧?"
赵大看着手里仅剩的五百文,再想想刚才那摔碎的瓷器,真是欲哭无泪,对济公的话已是信了七八分,垂头丧气地走了。
济公把身上剩下的钱都施舍给了路边的乞丐,拍拍空荡荡的袖子,继续在街上晃悠。这时,迎面走来两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一位是城中有名的善人赵文会赵员外,另一位是富商苏北山苏员外。两人一见济公,又惊又喜,连忙快步上前行礼。
"师父!您老人家可算出来了!"苏北山激动地说,"我们听说您被秦相府锁了去,担心得不得了,正要去灵隐寺打听消息呢!"
济公哈哈一笑,摆摆手:"没事没事!秦相请俺去喝了顿酒,聊了聊天,就把俺送回来了。你看俺这不是好好的?"
他便把在相府中如何给秦桓治病、如何与秦相对谈、如何被认作替僧、如何风光回寺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当然,那些神乎其神的手段和机锋暗藏的对话,他都一语带过,说得轻松写意。
苏北山听得啧啧称奇,又问:"师父可用过晚饭了?要不要一起去喝几杯?"
济公摸摸肚子:"正好俺也饿了。不过你们这是要往哪儿去?看这方向,不是去酒楼啊?"
赵文会接口道:"不瞒师父,我们听家人说,最近烟花巷里新来了一位姑娘,据说是官家小姐落难,误入风尘。我二人想去探望一下,若真是良家女子落难,也好设法相助。"
济公一听,眼睛一亮:"官家小姐落难烟花?有意思!俺也去瞧瞧!"
赵文会却面露难色:"师父,这...这勾栏院乃是非之地,您毕竟是出家人,去那种地方,恐怕...恐怕不太妥当吧?难免惹人闲话。"
济公满不在乎地挥挥扇子:"哎,建场作戏,随缘度化,有什么不妥?佛说众生平等,那勾栏院里的姑娘们,难道就不是众生?说不定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更需要度化呢!走走走,俺跟你们一起去!"
苏北山闻言哈哈大笑:"师父说得是!那就同去同去!"
三人于是结伴而行。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条挂着"烟花巷"牌匾的胡同。胡同里张灯结彩,丝竹之声隐隐可闻。他们走到路北第二个门前,但见门楼高耸,门前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光晕柔和。门上贴着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
"初鼓更消,推杯换盏多美乐。
鸡鸣三唱,人离财散落场空。"
济公驻足看了片刻,点点头,又摇摇头,也不知是赞叹还是感慨。
推门而入,早有门房迎上来,满脸堆笑:"原来是赵老爷、苏老爷!二位员外可是有些日子没来了!快请进!"
进得门来,迎面是一面精致的照壁,壁前摆着一个青瓷鱼盆,盆里栽着亭亭玉立的荷叶莲花。照壁上题着四句诗:
"下界神仙上界无,联人须用贵人扶。
兰房夜夜迎新客,斗转星移换丈夫。"
济公轻声念了一遍,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绕过照壁,是一个宽敞的院落,青砖铺地,整洁非常。北面是五间正房,前有廊后有厦,东西各有三间厢房,还有侧院相通。院子里搭着天棚,夏日可遮阳,雨天可挡雨。正房廊柱上又是一副对联:
"歌舞庭前,栽满相思树。
白莲池内,不断连理香。"
横批是:"日进斗金。"
三人刚走到院中,就见正房帘子一掀,一位穿戴体面的中年仆妇快步迎出,未语先笑:"哎哟!苏老爷、赵老爷!今天是什么风把您二位贵客吹来了?真是稀客啊!快请屋里坐!"
说着高高打起竹帘,将三人让进正房。
屋内陈设雅致,靠北墙是一张花梨木翘头案,案前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条案上左边是一个水晶鱼缸,里面几尾龙睛凤尾的金鱼悠然游动;右边是一个果盘,盛着时鲜水果;中间摆着一面铜镜。墙上挂着一幅条山,画的是半身美人图,旁边题诗云:
"百般体态百般姣,不画全身画半腰,
可恨丹青无妙笔,动人情处未曾描。"
落款是"惜花主人"。两旁的对联写道: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赵文会细细看罢,点头道:"这屋里的布置,倒有几分雅趣,不像寻常勾栏那般俗艳。"
三人刚落座,老鸨就满脸堆笑地进来招呼:"两位老爷可是许久不来了!今日怎么得闲?"
苏北山直截了当:"听说你这里新来了一位姑娘,是官家小姐落难?叫出来我们见见。"
老鸨脸上笑容一僵,随即又赔笑道:"老爷消息真灵通!不过...这位姑娘性子烈得很,恐怕不便见客。"
在苏北山和赵文会的坚持下,老鸨这才叹口气,道出实情。
原来这姑娘名叫尹春香,本是金陵人氏。其父尹铭传曾官至刺史,可惜夫人早亡,他又因故被议罪,携女滞留京城,住在胡万成的店里。本想找门路复官,却被骗子骗去数千两银子,功名无望,一气之下病倒在床三月,积蓄耗尽后撒手人寰。尹春香为葬父,自卖自身。胡万成欺她不知情,谎称是卖与官家为妾,实则以三百五十两银子转卖给了这勾栏院。
"这姑娘一来发现是烟花之地,当时就要寻死!"老鸨诉苦道,"我好说歹说,告诉她我这三百五十两银子来得不易,她若死了我就血本无归。她这才勉强答应暂住在此,说是若遇有缘人愿为她赎身,她必偿我银子。她还亲笔写了一首诗,说若有真心人来,可给他一看。"
说着,老鸨取出一幅诗笺。苏北山接过展开,只见上面娟秀的字迹写道:
"万种忧愁诉向谁?对人欢喜背人悲。
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
济公在一旁看了,点头不语。苏北山和赵文会相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恻隐之情。
"这位尹姑娘现在何处?带我们去见见。"赵文会道。
老鸨见二人确是诚心,便引他们出了正房,向东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另一个清幽的小院。院中三间北房,前出廊后出厦,收拾得十分整洁。
掀帘进屋,但见屋内布置更是清雅。北墙上挂着四幅条屏:
第一幅画一女子倚门而立,门外五六个男子驻足观望。题诗云: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欹倚门前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第二幅画一女子对镜梳妆,一男子作势欲走,女子伸手似要挽留。题诗云:
"姻缘本是百年期,相思日久岂肯离,描神画形传体态,二人心事二人知。"
第三幅画一女子与一公子执手相望,似要同寝。题诗云:
"欲砌雕栏花两技,相逢却是未开时,姣姿未货风和两,嘱咐东君好护持。"
第四幅画床帐半掩,男女相拥而眠。题诗云:
"驾风相交颠倒颠,五陵春色会神仙,轻回杏脸金钗坠,浅扫峨眉云鬓偏。"
两旁的对联是:"室贮金钗十二,门迎珠履三千。"
济公仔细看了这四幅画,又看看那对联,忽然嘿嘿一笑,对苏北山和赵文会说:"这屋子倒是别有洞天。只是不知这'金钗十二'、'珠履三千',是实指还是虚指?"
正说笑间,老鸨已到里间通报。只听里面传来一个清脆婉转的声音:"原来是贵客临门,奴家这就出来相见。"
帘栊轻响,一位素衣女子袅袅而出。但见她云鬓半偏,不施脂粉,却自有一种天然风韵;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忧愁,更显得楚楚动人。虽是布衣素服,却掩不住那份官家小姐的端庄气质。
尹春香向苏北山和赵文会盈盈一礼,抬头时目光扫过济公,见他虽衣衫褴褛却气度不凡,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还是礼貌地点头致意。
济公看着她,忽然收起嬉笑之色,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果然是'对人欢喜背人悲'...这烟花巷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奇女子。"
尹春香听到济公念出她诗中的句子,娇躯微微一颤,抬头深深看了济公一眼,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苏北山和赵文会见尹春香果然气质不凡,不似寻常风尘女子,心中更是怜惜。苏北山温声道:"尹姑娘,你的遭遇我等已略知一二。不知姑娘今后有何打算?"
尹春香轻拭眼角,声音虽轻却坚定:"奴家不幸落难至此,但求保全清白之身。若蒙哪位善人相助赎身,奴家愿为奴为婢,报答恩情。"
赵文会点头道:"姑娘放心,我等既知此事,断不会坐视不理。"他转向老鸨,"这位妈妈,尹姑娘的赎身银是多少?你开个价吧。"
老鸨眼珠一转,陪笑道:"赵老爷,苏老爷,您二位是明白人。这尹姑娘可是我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又这般品貌...若要赎身,少说也得这个数。"她伸出五指晃了晃。
"五百两?"苏北山皱眉。
"哎哟苏老爷,您说笑了!是五千两!"老鸨堆着笑,"这还看在你二位老爷的面子上呢!"
"五千两?"赵文会脸色一沉,"妈妈这价开得未免太高了!据我所知,你买来时才三百五十两,这才几天工夫,就敢要五千两?"
老鸨却不慌不忙:"老爷有所不知,这尹姑娘来了之后,我是好吃好喝伺候着,一点委屈没让她受。再说,以她的品貌,若是肯接客,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也赚得回来!我现在是忍痛割爱啊!"
双方正在讨价还价,济公却在一旁闲闲地踱步,东看看西瞧瞧,忽然在墙边一个书架前停下。书架上摆着几本书籍,他随手抽出一本,翻了几页,忽然"咦"了一声。
"尹姑娘,"济公转身问道,"这书架上的《女诫》、《列女传》,可是你在读?"
尹春香微微颔首:"闲暇时翻看,聊以自慰。"
济公点点头,又指着墙上挂的一幅水墨兰花图:"这画也是姑娘的手笔?"
"信手涂鸦,让师父见笑了。"
济公仔细看那画,但见几笔兰草疏疏落落,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题款是一首小诗:"幽谷生兰草,无人亦自芳。宁为霜下死,不作槛中香。"
"好一个'宁为霜下死,不作槛中香'!"济公击节赞叹,"姑娘果然不是寻常女子。"
他转身对老鸨道:"妈妈,你可知这尹姑娘为何值钱?不是因她的品貌,而是因她的才情与气节。这样的女子,你让她沦落风尘,岂不是暴殄天物?依俺看,五百两赎身银,已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了!"
老鸨还要争辩,济公却从破僧袖里摸出一张银票,拍在桌上:"这是一千两银票,五百两给尹姑娘赎身,另外五百两...算是给你这院里的姑娘们添些衣裳首饰,积点阴德罢!"
这一下,不仅老鸨愣住了,连苏北山和赵文会都吃了一惊。他们都知道济公平日不事生产,哪来这许多银子?
济公看出他们的疑惑,嘿嘿一笑:"这是秦相给俺的茶钱,俺留着也无用,正好用在刀刃上。"
老鸨看着那张货真价实的银票,又看看济公不容置疑的神情,知道这和尚来历不凡,不敢再争,只得赔笑收下:"既然圣僧开口,老身岂敢不从?这就给尹姑娘取卖身契来。"
不一会儿,卖身契取来。济公接过,看也不看,直接递给尹春香:"姑娘,从今往后,你就是自由身了。"
尹春香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纸,却觉得有千钧之重。她看着济公,眼中泪水终于滚落下来,盈盈拜倒:"圣僧大恩,春香没齿难忘!"
济公扶起她,正色道:"姑娘不必多礼。俺救你,不是图你报答,而是敬你的气节。只是你如今孤身一人,可有去处?"
尹春香黯然摇头:"京城举目无亲..."
苏北山接口道:"姑娘若是不嫌弃,可暂住舍下。内人早逝,舍下只有小女一人,正缺个伴读。姑娘才学不凡,可否教导小女读书识字?"
尹春香感激不尽,连忙道谢。
事情既已安排妥当,三人便带着尹春香离开这是非之地。走出烟花巷时,已是夜深人静。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
尹春香回头望了望那依旧灯火通明的勾栏院,轻声道:"今日得遇贵人,恍如重生。"
济公摇着破扇子,悠悠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姑娘今日跳出火坑,往后好自为之。"
四人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这一夜,对尹春香来说,无疑是人生的转折点。而对济公来说,这不过是他游戏人间、随手结下的又一桩善缘罢了。
将尹春香安顿在苏府后,济公婉拒了苏北山留宿的邀请,独自一人晃晃悠悠地走向灵隐寺。夜色中,他那破旧的僧袍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哼唱的小调随风飘散:
"红尘滚滚几时休,烟花巷里度春秋。
谁料贫僧伸援手,一朵莲花出浊流。
哈哈哈,妙哉妙哉!"
这笑声在夜空中回荡,带着几分洒脱,几分慈悲,还有几分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禅机。
        "好你个赵大!"济公揪着他的衣领,笑嘻嘻地说,"本来你要是老老实实在那儿多站一会儿,俺说不定心一软,那五吊钱就真赏给你了。可你偏偏要抢了就跑,这就叫没造化!俺告诉你,你命里就只有五百文的福分,非要贪那五吊钱,那可是要折寿的!信不信俺现在就把你揪到钱塘县衙门,打个官司让你尝尝牢饭的滋味?"
赵大一听要吃官司,更是吓得面无人色,拼命一挣,竟然挣脱了济公的手,撒腿就往胡同外跑。济公也不急着追,只在后面慢悠悠地喊了一声:"追!"
那赵大慌不择路,刚冲出胡同口,就听"哗啦"一声巨响,正撞上一个挑着担子卖瓷器的老汉。担子翻倒在地,十七个细瓷碗、两个描花碟子摔得粉碎。老汉一把抓住赵大,心疼得直跺脚:"哎哟我的青天老爷!这可都是上好的景德镇瓷器啊!你赔我的碗!"
赵大傻了眼,周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老汉算盘一打,非要他赔四吊五百文不可。赵大身上正好揣着刚抢来的五吊钱,只得哭丧着脸掏出四吊五百文赔给老汉,手里就剩下五百文了。
这一切,都被慢悠悠踱出胡同的济公看在眼里。他摇着破蒲扇,嘿嘿直笑:"你看你看,俺说什么来着?命里只有五百文,多一文都留不住!这下信了吧?"
赵大看着手里仅剩的五百文,再想想刚才那摔碎的瓷器,真是欲哭无泪,对济公的话已是信了七八分,垂头丧气地走了。
济公把身上剩下的钱都施舍给了路边的乞丐,拍拍空荡荡的袖子,继续在街上晃悠。这时,迎面走来两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一位是城中有名的善人赵文会赵员外,另一位是富商苏北山苏员外。两人一见济公,又惊又喜,连忙快步上前行礼。
"师父!您老人家可算出来了!"苏北山激动地说,"我们听说您被秦相府锁了去,担心得不得了,正要去灵隐寺打听消息呢!"
济公哈哈一笑,摆摆手:"没事没事!秦相请俺去喝了顿酒,聊了聊天,就把俺送回来了。你看俺这不是好好的?"
他便把在相府中如何给秦桓治病、如何与秦相对谈、如何被认作替僧、如何风光回寺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当然,那些神乎其神的手段和机锋暗藏的对话,他都一语带过,说得轻松写意。
苏北山听得啧啧称奇,又问:"师父可用过晚饭了?要不要一起去喝几杯?"
济公摸摸肚子:"正好俺也饿了。不过你们这是要往哪儿去?看这方向,不是去酒楼啊?"
赵文会接口道:"不瞒师父,我们听家人说,最近烟花巷里新来了一位姑娘,据说是官家小姐落难,误入风尘。我二人想去探望一下,若真是良家女子落难,也好设法相助。"
济公一听,眼睛一亮:"官家小姐落难烟花?有意思!俺也去瞧瞧!"
赵文会却面露难色:"师父,这...这勾栏院乃是非之地,您毕竟是出家人,去那种地方,恐怕...恐怕不太妥当吧?难免惹人闲话。"
济公满不在乎地挥挥扇子:"哎,建场作戏,随缘度化,有什么不妥?佛说众生平等,那勾栏院里的姑娘们,难道就不是众生?说不定比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更需要度化呢!走走走,俺跟你们一起去!"
苏北山闻言哈哈大笑:"师父说得是!那就同去同去!"
三人于是结伴而行。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条挂着"烟花巷"牌匾的胡同。胡同里张灯结彩,丝竹之声隐隐可闻。他们走到路北第二个门前,但见门楼高耸,门前悬挂着两盏大红灯笼,光晕柔和。门上贴着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
"初鼓更消,推杯换盏多美乐。
鸡鸣三唱,人离财散落场空。"
济公驻足看了片刻,点点头,又摇摇头,也不知是赞叹还是感慨。
推门而入,早有门房迎上来,满脸堆笑:"原来是赵老爷、苏老爷!二位员外可是有些日子没来了!快请进!"
进得门来,迎面是一面精致的照壁,壁前摆着一个青瓷鱼盆,盆里栽着亭亭玉立的荷叶莲花。照壁上题着四句诗:
"下界神仙上界无,联人须用贵人扶。
兰房夜夜迎新客,斗转星移换丈夫。"
济公轻声念了一遍,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绕过照壁,是一个宽敞的院落,青砖铺地,整洁非常。北面是五间正房,前有廊后有厦,东西各有三间厢房,还有侧院相通。院子里搭着天棚,夏日可遮阳,雨天可挡雨。正房廊柱上又是一副对联:
"歌舞庭前,栽满相思树。
白莲池内,不断连理香。"
横批是:"日进斗金。"
三人刚走到院中,就见正房帘子一掀,一位穿戴体面的中年仆妇快步迎出,未语先笑:"哎哟!苏老爷、赵老爷!今天是什么风把您二位贵客吹来了?真是稀客啊!快请屋里坐!"
说着高高打起竹帘,将三人让进正房。
屋内陈设雅致,靠北墙是一张花梨木翘头案,案前摆着八仙桌和太师椅。条案上左边是一个水晶鱼缸,里面几尾龙睛凤尾的金鱼悠然游动;右边是一个果盘,盛着时鲜水果;中间摆着一面铜镜。墙上挂着一幅条山,画的是半身美人图,旁边题诗云:
"百般体态百般姣,不画全身画半腰,
可恨丹青无妙笔,动人情处未曾描。"
落款是"惜花主人"。两旁的对联写道:
"得意客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偏长。"
赵文会细细看罢,点头道:"这屋里的布置,倒有几分雅趣,不像寻常勾栏那般俗艳。"
三人刚落座,老鸨就满脸堆笑地进来招呼:"两位老爷可是许久不来了!今日怎么得闲?"
苏北山直截了当:"听说你这里新来了一位姑娘,是官家小姐落难?叫出来我们见见。"
老鸨脸上笑容一僵,随即又赔笑道:"老爷消息真灵通!不过...这位姑娘性子烈得很,恐怕不便见客。"
在苏北山和赵文会的坚持下,老鸨这才叹口气,道出实情。
原来这姑娘名叫尹春香,本是金陵人氏。其父尹铭传曾官至刺史,可惜夫人早亡,他又因故被议罪,携女滞留京城,住在胡万成的店里。本想找门路复官,却被骗子骗去数千两银子,功名无望,一气之下病倒在床三月,积蓄耗尽后撒手人寰。尹春香为葬父,自卖自身。胡万成欺她不知情,谎称是卖与官家为妾,实则以三百五十两银子转卖给了这勾栏院。
"这姑娘一来发现是烟花之地,当时就要寻死!"老鸨诉苦道,"我好说歹说,告诉她我这三百五十两银子来得不易,她若死了我就血本无归。她这才勉强答应暂住在此,说是若遇有缘人愿为她赎身,她必偿我银子。她还亲笔写了一首诗,说若有真心人来,可给他一看。"
说着,老鸨取出一幅诗笺。苏北山接过展开,只见上面娟秀的字迹写道:
"万种忧愁诉向谁?对人欢喜背人悲。
此诗莫作寻常看,一句诗成千泪垂。"
济公在一旁看了,点头不语。苏北山和赵文会相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眼中的恻隐之情。
"这位尹姑娘现在何处?带我们去见见。"赵文会道。
老鸨见二人确是诚心,便引他们出了正房,向东穿过一道月亮门,来到另一个清幽的小院。院中三间北房,前出廊后出厦,收拾得十分整洁。
掀帘进屋,但见屋内布置更是清雅。北墙上挂着四幅条屏:
第一幅画一女子倚门而立,门外五六个男子驻足观望。题诗云:
"一緺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欹倚门前翘首立,往来多少断肠人。"
第二幅画一女子对镜梳妆,一男子作势欲走,女子伸手似要挽留。题诗云:
"姻缘本是百年期,相思日久岂肯离,描神画形传体态,二人心事二人知。"
第三幅画一女子与一公子执手相望,似要同寝。题诗云:
"欲砌雕栏花两技,相逢却是未开时,姣姿未货风和两,嘱咐东君好护持。"
第四幅画床帐半掩,男女相拥而眠。题诗云:
"驾风相交颠倒颠,五陵春色会神仙,轻回杏脸金钗坠,浅扫峨眉云鬓偏。"
两旁的对联是:"室贮金钗十二,门迎珠履三千。"
济公仔细看了这四幅画,又看看那对联,忽然嘿嘿一笑,对苏北山和赵文会说:"这屋子倒是别有洞天。只是不知这'金钗十二'、'珠履三千',是实指还是虚指?"
正说笑间,老鸨已到里间通报。只听里面传来一个清脆婉转的声音:"原来是贵客临门,奴家这就出来相见。"
帘栊轻响,一位素衣女子袅袅而出。但见她云鬓半偏,不施脂粉,却自有一种天然风韵;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忧愁,更显得楚楚动人。虽是布衣素服,却掩不住那份官家小姐的端庄气质。
尹春香向苏北山和赵文会盈盈一礼,抬头时目光扫过济公,见他虽衣衫褴褛却气度不凡,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还是礼貌地点头致意。
济公看着她,忽然收起嬉笑之色,轻轻叹了口气,喃喃道:"果然是'对人欢喜背人悲'...这烟花巷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奇女子。"
尹春香听到济公念出她诗中的句子,娇躯微微一颤,抬头深深看了济公一眼,眼中已有泪光闪动...
苏北山和赵文会见尹春香果然气质不凡,不似寻常风尘女子,心中更是怜惜。苏北山温声道:"尹姑娘,你的遭遇我等已略知一二。不知姑娘今后有何打算?"
尹春香轻拭眼角,声音虽轻却坚定:"奴家不幸落难至此,但求保全清白之身。若蒙哪位善人相助赎身,奴家愿为奴为婢,报答恩情。"
赵文会点头道:"姑娘放心,我等既知此事,断不会坐视不理。"他转向老鸨,"这位妈妈,尹姑娘的赎身银是多少?你开个价吧。"
老鸨眼珠一转,陪笑道:"赵老爷,苏老爷,您二位是明白人。这尹姑娘可是我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又这般品貌...若要赎身,少说也得这个数。"她伸出五指晃了晃。
"五百两?"苏北山皱眉。
"哎哟苏老爷,您说笑了!是五千两!"老鸨堆着笑,"这还看在你二位老爷的面子上呢!"
"五千两?"赵文会脸色一沉,"妈妈这价开得未免太高了!据我所知,你买来时才三百五十两,这才几天工夫,就敢要五千两?"
老鸨却不慌不忙:"老爷有所不知,这尹姑娘来了之后,我是好吃好喝伺候着,一点委屈没让她受。再说,以她的品貌,若是肯接客,莫说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也赚得回来!我现在是忍痛割爱啊!"
双方正在讨价还价,济公却在一旁闲闲地踱步,东看看西瞧瞧,忽然在墙边一个书架前停下。书架上摆着几本书籍,他随手抽出一本,翻了几页,忽然"咦"了一声。
"尹姑娘,"济公转身问道,"这书架上的《女诫》、《列女传》,可是你在读?"
尹春香微微颔首:"闲暇时翻看,聊以自慰。"
济公点点头,又指着墙上挂的一幅水墨兰花图:"这画也是姑娘的手笔?"
"信手涂鸦,让师父见笑了。"
济公仔细看那画,但见几笔兰草疏疏落落,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题款是一首小诗:"幽谷生兰草,无人亦自芳。宁为霜下死,不作槛中香。"
"好一个'宁为霜下死,不作槛中香'!"济公击节赞叹,"姑娘果然不是寻常女子。"
他转身对老鸨道:"妈妈,你可知这尹姑娘为何值钱?不是因她的品貌,而是因她的才情与气节。这样的女子,你让她沦落风尘,岂不是暴殄天物?依俺看,五百两赎身银,已是给你天大的面子了!"
老鸨还要争辩,济公却从破僧袖里摸出一张银票,拍在桌上:"这是一千两银票,五百两给尹姑娘赎身,另外五百两...算是给你这院里的姑娘们添些衣裳首饰,积点阴德罢!"
这一下,不仅老鸨愣住了,连苏北山和赵文会都吃了一惊。他们都知道济公平日不事生产,哪来这许多银子?
济公看出他们的疑惑,嘿嘿一笑:"这是秦相给俺的茶钱,俺留着也无用,正好用在刀刃上。"
老鸨看着那张货真价实的银票,又看看济公不容置疑的神情,知道这和尚来历不凡,不敢再争,只得赔笑收下:"既然圣僧开口,老身岂敢不从?这就给尹姑娘取卖身契来。"
不一会儿,卖身契取来。济公接过,看也不看,直接递给尹春香:"姑娘,从今往后,你就是自由身了。"
尹春香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纸,却觉得有千钧之重。她看着济公,眼中泪水终于滚落下来,盈盈拜倒:"圣僧大恩,春香没齿难忘!"
济公扶起她,正色道:"姑娘不必多礼。俺救你,不是图你报答,而是敬你的气节。只是你如今孤身一人,可有去处?"
尹春香黯然摇头:"京城举目无亲..."
苏北山接口道:"姑娘若是不嫌弃,可暂住舍下。内人早逝,舍下只有小女一人,正缺个伴读。姑娘才学不凡,可否教导小女读书识字?"
尹春香感激不尽,连忙道谢。
事情既已安排妥当,三人便带着尹春香离开这是非之地。走出烟花巷时,已是夜深人静。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
尹春香回头望了望那依旧灯火通明的勾栏院,轻声道:"今日得遇贵人,恍如重生。"
济公摇着破扇子,悠悠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姑娘今日跳出火坑,往后好自为之。"
四人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月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这一夜,对尹春香来说,无疑是人生的转折点。而对济公来说,这不过是他游戏人间、随手结下的又一桩善缘罢了。
将尹春香安顿在苏府后,济公婉拒了苏北山留宿的邀请,独自一人晃晃悠悠地走向灵隐寺。夜色中,他那破旧的僧袍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哼唱的小调随风飘散:
"红尘滚滚几时休,烟花巷里度春秋。
谁料贫僧伸援手,一朵莲花出浊流。
哈哈哈,妙哉妙哉!"
这笑声在夜空中回荡,带着几分洒脱,几分慈悲,还有几分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