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回首刹那,寒芒已至眉心。

  \"铿!\"

  骨肉碎裂之声骤响。

  贾华连人带马被劈作两半。

  \"蝼蚁之力。\"

  黄忠冷哼掠阵而过。

  铁骑洪流碾过残尸,继续 ** 逃窜的江东溃军。

  前方。

  周瑜只顾策马狂奔,哪还顾得上贾华死活。

  \"绝不可被刘备所擒!\"

  \"只要回到柴桑,尚存转机!\"

  他心中暗存此念,疯狂鞭策坐骑。

  骤然。

  肃杀号角穿透晨雾。

  侧翼沙尘暴起,遮天蔽日。

  无数玄甲铁骑似幽冥现世,截断去路。

  是那些并州狼骑!

  \"屠尽江东蝼蚁,片甲不留!\"

  张辽的怒吼震彻战场,长刀所过,三颗头颅腾空而起。

  三千狼骑化作无匹锋刃,狠狠楔入江东军阵。

  兵甲如纸,残肢与首级齐飞。

  仅一次冲锋,六千江东军便土崩瓦解。

  周瑜猛然勒缰,前进不得。

  前方铁骑封路,后方万千敌军合围。

  他已陷入十面埋伏。

  \"天欲亡我!\"

  \"周瑜究竟犯下何罪,竟至这般绝境——\"

  悲怆的质问刺破苍穹,转瞬湮没在喊杀声中。

  他的身影终被兵潮吞没。

  柴桑南门外,血色屠戮拉开帷幕。

  ...

  东方既白。

  杀声渐歇。

  刘备与秦牧策马踏过尸骸,向城池行进。

  得胜将士振臂欢呼,俘虏们跪伏血泊,瑟瑟求生。

  此时柴桑城内已无守军,刘备大军未遇抵抗便轻松入城。

  朝阳初升之际,南门城头已高悬“刘”字大旗。

  刘备立于城楼之上,遥望这座沐浴晨光的江东重镇。

  “报——!”

  传令兵疾驰而至:“文将军急报!北门外发现大批柴桑百姓身着江东 ** 被驱赶出城,现已被我军控制,请主公示下。”

  刘备闻言,目光转向身旁的秦牧:“果真如军师所料!”

  “那周瑜料定我军在北门设伏,竟以百姓为饵,妄图金蝉脱壳。”

  他眼中既有对秦牧的钦佩,亦隐含对周瑜手段之狠辣的震惊。

  秦牧淡然一哂:“他既能夺尽百姓口粮,驱使无辜者为盾,又岂会在意这些性命?”

  “只可惜他千算万算,却未算到主公胸襟非常,本就有意放他离去。”

  正言语间,黄忠与张辽联袂登城。

  “末将阵斩贾华、贺齐,俘敌三千!”

  “末将斩敌两千,生擒周瑜!”

  听得“周瑜”二字,刘备眸光骤亮。

  这个宿敌,这个江东仅次于孙策的统帅,终究未能逃脱。

  “带周瑜上城!”

  不多时,血染战袍的江 ** 督被押至城头。

  昔日 ** 倜傥的美周郎,此刻被强按着跪倒在刘备面前。

  四目相对时,周瑜眼中血丝密布,面颊涨得通红,仿佛随时都要迸裂。

  他奋力挣脱束缚,竭力想要挺直身躯,绝不愿对刘备屈膝行礼。

  刘备胸怀宽广,自然不会露出半点得意忘形之态。即便面对生死之敌周瑜,他内心依然保有敬意。

  于是抬手示意侍卫退下。

  周瑜这才踉跄着撑起身子,昂首挺胸傲然直视刘备。

  \"明公虽爱才,但此人断无归顺可能。\"

  \"不如赐他一死,也算全其名节。\"

  秦牧精准洞悉了刘备的心思。周瑜虽是敌手,却堪称当世罕见的文武全才。以刘备求贤若渴的秉性,怎会不想将其收归帐下?

  即便知道希望渺茫。

  听闻秦牧之言,刘备默然不语。

  \"周瑜虽才高,却是孙策死忠。\"

  \"他与孙策之情谊,好比曹仁之于曹操,审配之于袁绍。\"

  \"明公以为,若擒获曹仁审配,他们可会易主而事?\"

  寥寥数语,便打消了刘备的念头。

  未等刘备回应。

  周瑜突然纵声大笑,满脸讥讽地喝道:

  \"刘备!你一介草鞋贩夫,也敢妄想收服我为你效命?\"

  \"普天之下,唯有孙伯符配做我周瑜之主!\"

  \"你算什么东西?也配?\"

  这番狂妄言辞顿时激怒刘备。

  就在刘备要发作时。

  身后一人挺身而出。

  \"周瑜!你不过阶下之囚,安敢辱我主公?\"

  \"我主乃汉室贵胄,当世唯一的仁德明君,岂是孙策那等暴虐之徒可比!\"

  \"不是明公不配用你,是你这种背主之臣不配效忠明公!\"

  那人指着周瑜厉声呵斥。

  周瑜被驳得哑口无言,怒目圆睁瞪向说话之人。

  **

  火光映照下,他猛然认出了那张熟悉的面孔,身形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残存的自尊如同被撕裂的伤口,再次遭受无情践踏。

  \"鲁肃——\"

  周瑜双目赤红,几乎是从齿缝间碾出这个名字。

  本该是挚友、同僚、部属的那个人,如今却站在敌营之中,以胜利者的姿态对他冷言讥讽。

  \"背主之徒!\"周瑜的怒吼在夜风中炸开,\"伯符予你厚待,我视你为手足,你怎敢——\"

  鲁肃只是沉默,直到对方声嘶力竭,才从鼻腔里挤出一声冷笑。

  \"厚待?\"他指尖掐进掌心,\"孙策屠我满门时,你这位挚友可曾说过半个'不'字?\"

  积压多年的恨意如岩浆喷涌。周瑜喉头一哽,狰狞之色却更甚:\"若非你泄我火攻之计,江东岂会有此败!你这等叛臣,合该族诛!\"

  (

  鲁肃惊得说不出话。

  他万万没想到,孙策 ** 他全家的理由,竟是误以为自己在夏口之战出卖了周瑜。

  这突如其来的罪名砸得鲁肃头晕目眩。

  “周公瑾,你真以为自己的计策无懈可击?”

  “从朱治诈降开始,子璟军师便已看穿你的 ** 攻图谋。”

  “你的一举一动,全在子璟预料之中。”

  “子敬从未暗中投靠我,更不曾泄露你的计策。”

  “他被俘后,依然没有背叛孙策。”

  “直到孙策灭他满门,他才彻底醒悟,归顺于我。”

  “周公瑾,是你们先负子敬,一步一步将他推到我身边!”

  “你有什么资格指责子敬不忠不义?”

  “真正无情无义之人,是孙策和你!”

  刘备怒不可遏,挺身而出为鲁肃辩解。

  这一番话如雷霆贯耳,震得周瑜浑身一颤。

  他踉跄着后退半步,脸色凝固在惊愕之中。

  “我们……错了?”

  “他……从未背叛过我们?”

  “是伯符错杀他全家……是我们先负了他?”

  周瑜耳畔嗡嗡作响,无数质问在脑海回荡。

  “若非伯符屠戮鲁氏满门,鲁肃便不会投奔刘备。”

  “他不降刘备,丁奉、蒋钦便不会叛变,我军粮草就不会被焚。”

  “粮草尚在,我军便无需冒险突围,更不会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难道……这一切皆因我们而起?”

  “难道……真正错的是我们?”

  周瑜脸上的怒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悔恨。

  他的气势萎靡下去,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

  刘备不再多言,只冷冷瞥了他一眼。

  刘玄德肃然道:“周公瑾,你既执意追随孙伯符,孤亦敬你是条汉子。”

  “你愿做孙氏忠臣,孤便成全你这番忠义!”

  “黄泉路近,可有未了之言?”

  此言既出,显是已绝了招降之念,唯余刀光。

  周瑜身躯微颤。

  一股刺骨寒意自脊背攀升,顷刻遍及四肢百骸。

  “大丈夫何惧生死!”

  “但求死得明白!”

  周瑜强提最后气力,锐目如电射向秦牧,厉声道:

  “若某所料不差,阁下便是秦牧,是也不是?”

  秦牧缓步上前,负手而立:“正是秦某。”

  周瑜瞳孔骤缩,本已松开的十指再度紧握成拳。

  灰败面容上,青筋暴起。

  终得见此人...

  方才帐内听其对答,心中已有计较。

  此刻亲口确认,仍似惊雷贯耳,震得神魂俱颤。

  滔 ** 火,再难压制。

  就是此人!

  自两军对垒始,便如影随形,将他精心谋划尽数洞穿。

  就是此人!

  奇谋频出,使他步步受制。

  从夏口兵败,至今日沦为阶下囚!

  所有屈辱,皆源自于此人。

  恍若命中克星!

  “秦牧...秦牧...”

  周瑜牙关紧咬,恨意几要破胸而出。

  终是强自按下。

  成王败寇,夫复何言。

  纵是赴死,亦当存三分体面。

  遂强敛心神,沉声喝问:

  《智局》

  \"必是玄德公授意,在南郊设伏,待我入瓮。\"

  \"吾甚不解,何以确信我必择南门?\"

  周郎临终一问。

  \"因公瑾深信,乱世之中,信义沦丧,权谋当道。\"

  \"故而至死不信,我主竟会信守撤北之约,当真放行。\"

  \"既明此节,余下便如水到渠成。\"

  \"欲趁南营空虚,举兵南奔豫章,转投伯符。\"

  \"此乃唯一生路。\"

  \"牧自当 ** ,陈兵南郊,静候君至。\"

  秦牧语带锋芒。

  周瑜身形凝滞。

  颤抖的不止是双手。

  瞳中惊骇,更胜先前。

  \"此人竟能洞悉至此?\"

  \"吾所思所谋,皆在其算计之中?\"

  \"世间焉有此等人物?\"

  后退半步,眼中惧意已深。

  及至望向刘备时,却复现迷茫。

  不解其为何网开一面。

  若依常理,当诱敌尽歼,再取柴桑。

  方为上策。

  然这织席之辈,竟迂阔至此?

  \"刘玄德...\"

  \"当真世间异数。\"

  \"王道乃吾主之道,尔主孙策只行霸道。\"

  \"正因如此,我主虽出身寒微,却能令天下豪杰归心,甘效死力,共扶汉室!\"

  \"你可懂了?\"

  周瑜浑身剧震,如遭雷击。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伯符伯符,我曾以为你才是天命所归!\"

  \"如今看来,汉室气运未绝,天意终究在刘氏......\"

  周瑜仰天长啸,声含悲怆。

  刘备轻轻挥手。

  左右兵卒上前,将周瑜拖下城去。

  \"刘氏宗亲尽是庸碌之辈,偏生出了你这个异类!\"

  \"你这异类,竟得鬼神之谋相助!\"

  \"汉朝气运未尽,当真未尽!\"

  \"伯符,周瑜先行一步,在九泉之下候你!\"

  \"哈哈哈——\"

  癫狂的笑声中,周瑜被拖下城墙。

  城门前。

  周仓护卫的马车正缓缓驶入北门。

  车内坐着黄月英与小乔。

  途经城门时,小乔掀起车帘向外望去。

  恰在此时,狂笑的周瑜被押下城来。

  \"既生瑜,何生牧!\"

  \"既生瑜,何生牧——\"

  周瑜跪地长呼,仰天悲笑。

  身后刽子手已举起钢刀。

  就在这瞬息之间。

  周瑜忽然瞥见一张熟悉的面容。

  \"小乔?\"

  他失声惊呼。

  眼睁睁看着本该迎娶的佳人,在刘军护送下从眼前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