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心墙与微光
监护室的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内,是直面过往伤疤与现实博弈的无声战场;门外,宋墨涵背靠着冰凉墙壁,指尖还残留着顾锦城手心的微凉与颤抖。那条来自心理专家苏晴的信息,像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紧紧攥在掌心,金属的棱角硌得皮肤生疼。赵启明离去时那意味深长的一瞥,顾锦城瞬间紧绷又强行压抑的神情,都像阴云般笼罩在她心头。b7区,蝰蛇……这些词汇如同带着倒刺的钩子,每一次提及,都在顾锦城心上划开新的伤口。她不能慌,不能乱。
五分钟后,李主任和赵启明一前一后走了出来。李主任面色凝重,看到宋墨涵,停下脚步,语气缓和了些:“小宋,锦城的情况比预想稳定,但精神消耗很大,需要绝对静养。后续的治疗和……评估,都需要时间。”
“我明白,李主任。”宋墨涵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赵启明。
赵启明脸上没什么表情,公事公办地开口:“宋医生,顾队长已经初步陈述了遇袭经过。关于一些细节,后续可能还需要你的配合。”他的话语简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总部对此事高度重视,任何线索都至关重要。”
“我会配合调查。”宋墨涵迎上他的目光,不卑不亢,“但在顾队长脱离危险期前,我希望外界干扰能降到最低。他的身体状况,陈主任应该有最专业的判断。”
她将“专业”二字稍稍加重,意在提醒对方,这里首先是医院,然后才是调查现场。赵启明眼神微动,似乎有些意外于她的直觉,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多言,与李主任一同离开。
走廊重新恢复寂静。宋墨涵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这才拿起手机,回复了苏晴的信息:“苏医生您好,我是宋墨涵。感谢您的到来。我现在有时间,您看在哪里方便?”
信息几乎秒回,对方似乎一直在等待:“太好了。医院三楼东侧有一个小型阳光休息区,现在应该没人,我们在那里见面可以吗?”
“好的,我马上到。”
三楼,阳光休息区。
这里与其叫阳光休息区,不如叫“微光休息区”。清晨的阳光被厚重的窗格过滤,只剩下稀薄的光影,空气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一个穿着简约卡其色风衣、气质知性温婉的女人已经等在那里,她看起来三十岁上下,眼神清澈而包容,见到宋墨涵,她站起身,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伸出手:“宋医生,我是苏晴。冒昧打扰,希望没有影响你休息。”
“苏医生客气了。”宋墨涵与她轻轻一握,触手温暖干燥,带着一种能让人放松的安定力量。
两人在靠窗的藤椅上坐下。苏晴没有急于打开笔记本或录音设备,只是将一杯刚刚接好的温水推到宋墨涵面前,声音柔和:“我先说明一下我的立场和原则。我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所有谈话内容,除非涉及明确的自伤或伤人风险,否则都将严格保密,不会作为调查组的情报。我的唯一目的,是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经历创伤事件的当事人稳定情绪,预防ptSd的发生和发展。这不仅包括你,也包括顾队长。”
她的开场白直接而坦诚,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宋墨涵本能筑起的部分心防。宋墨涵捧着温热的纸杯,指尖的寒意似乎被驱散了些许。
“我理解。”宋墨涵低声说,“谢谢您。”
“不必谢,这是我的工作。”苏晴微笑,“你可以把这次谈话看作一次普通的倾诉。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任何情绪——恐惧、后怕、愤怒、无力感——都是正常的反应。你愿意和我聊聊,从……你们在岩洞里等待救援开始,你的感受吗?”
她没有一上来就追问核心冲突,而是从宋墨涵自身的体验切入,技巧娴熟而充满关怀。
宋墨涵沉默了片刻,岩洞里冰冷绝望的感觉再次袭来。她缓缓开口,描述着黑暗、潮湿、顾锦城不断流失的体温、自己徒手处理伤口时的颤抖、以及那种与世隔绝、不知救援何时会来的漫长煎熬。她的语气起初还带着一丝的克制,但随着叙述深入,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上了细微的颤音。
“……我最怕的,不是死在那里。”宋墨涵抬起眼,看向苏晴,眼眶微红,但眼神执拗,“我最怕的,是明明我已经抓住了他,用尽了所有办法,却还是留不住他。那种无力感……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苏晴安静地听着,眼神充满共情,适时递上一张纸巾,没有打断。
“他醒来后,第一个问题,是问我‘手疼不疼’。”宋墨涵的声音哽咽了一下,随即又用力抿住唇,将那阵酸涩压下,“他自己一身是伤,刚从鬼门关回来……”
“这说明,在他心里,你的安危和细微感受,与他自身的伤痛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苏晴温和地解读,“在极端环境下,这种下意识的关怀,往往折射出最真实的情感重量。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联结。”
宋墨涵点了点头,泪水终于无声滑落。在专业的心理医生面前,她允许自己短暂地卸下坚强的外壳,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
待她情绪稍平,苏晴才继续引导:“我注意到,你在叙述中,多次提到顾队长即使在意识模糊时,也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这种状态,在安全环境后,是否有所缓解?”
宋墨涵擦干眼泪,思绪回到了顾锦城苏醒后的那一幕,以及赵启明问话时他瞬间的反应。她斟酌着用词:“他……清醒得很快。本能还在,对环境、对人……尤其是对某些特定的话题,非常敏感。”
她点到即止,没有提及b7区和蝰蛇。
苏晴了然,并不深究,转而问道:“那么对于你来说,当他表现出这种超出常理的警惕,甚至可能带着一丝……攻击性时,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是理解,是距离感,还是其他?”
这个问题精准地戳中了宋墨涵内心隐约的不安。她沉默了很久,才轻声回答:“我理解那是他的经历刻在他身上的烙印,是保护他自己……也可能是在保护我的方式。但有时候,会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由他的过去筑成的墙。我触摸不到墙后面的全部,也不知道该如何帮他推倒那面墙,甚至不确定,我是否被允许进入墙内。”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剖析自己在这段关系里的无力感。顾锦城爱她,她确信。但他的爱,总是与责任、守护、以及那些她无法触及的黑暗记忆缠绕在一起。
“信任的建立,尤其是对经历过严重创伤的人而言,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极度耐心的过程。”苏晴的声音如同潺潺溪流,平和而具有力量,“你不需要强行去推倒那面墙,那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防御。你能做的,是让他确信,无论墙内是什么,你都会在墙的这一边,稳稳地接住他。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良药。”
她顿了顿,补充道:“至于顾队长后续的心理评估与干预,我会在他身体状况允许后,以最温和的方式介入。这需要你的协助,比如在他情绪波动时,提供一些安抚,或者观察他睡眠、梦魇的情况。”
“我会的。”宋墨涵毫不犹豫地答应。
谈话又持续了十几分钟,苏晴问了一些关于宋墨涵自身睡眠、食欲和注意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建议。整个过程,苏晴都表现得更像一个温暖的同行者,而非冰冷的评估者。
结束时,苏晴递给宋墨涵一张名片:“这是我的私人联系方式,24小时开机。任何时候,只要你觉得需要倾诉或支持,都可以打给我。”
“谢谢您,苏医生。”宋墨涵由衷地道谢。这次谈话,虽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却让她淤塞的心绪通畅了许多。
离开阳光休息区,宋墨涵没有立刻回监护室外,而是先去了一趟护理站。她找到陈静,了解顾锦城最新的生命体征数据,并以其主治医师助理的身份(这是李主任特批的临时权限),仔细查阅了顾锦城的术后用药和护理记录。
当她看到体温曲线出现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上升趋势时,医生的本能让她警惕起来。她立刻找到值班护士:“3床顾锦城的体温,最近一次测量是多少?伤口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有变化吗?”
护士查看记录:“半小时前测的,37.1c,比之前略高一点,但还在正常范围。引流液……颜色稍微偏深了一点,量没有明显增多。”
“通知陈主任,我建议提前一次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检查,重点关注感染指标。”宋墨涵果断地说。术后感染是最大的威胁之一,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护士见她神色严肃,不敢怠慢,立刻去执行。
处理完这些,宋墨涵才回到监护室外。隔着玻璃,她看到顾锦城似乎又睡着了,眉头却依旧微微蹙着,仿佛在睡梦中也不得安宁。她的心揪了一下。
她拿出手机,给苏晴发了一条信息:“苏医生,谢谢您刚才的开导。另外,作为他的医生,我注意到他可能有早期感染的迹象,已建议加强监测。生理上的痛苦可能会加剧心理层面的波动,届时可能需要您的专业支持。”
苏晴很快回复:“收到。辛苦了,宋医生。请随时与我保持联系。生理与心理的康复本就一体,我们共同努力。”
放下手机,宋墨涵再次将手掌贴上冰冷的玻璃。里面的男人,是铁血强悍的特战队长,也是伤痕累累、需要她精心医治的病人,更是她愿意用尽全力去温暖和守护的爱人。
迷雾依旧浓重,来自过去的阴影与现实中的暗流仍在涌动。但此刻,宋墨涵的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坚定。她不仅是他的爱人,也是他的医生,是他生理和心理双重战场上,最亲密的战友。
微光虽弱,却能刺破最沉的黑夜。而她,愿做那持光之人,照亮他回家的路。
监护室的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内,是直面过往伤疤与现实博弈的无声战场;门外,宋墨涵背靠着冰凉墙壁,指尖还残留着顾锦城手心的微凉与颤抖。那条来自心理专家苏晴的信息,像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紧紧攥在掌心,金属的棱角硌得皮肤生疼。赵启明离去时那意味深长的一瞥,顾锦城瞬间紧绷又强行压抑的神情,都像阴云般笼罩在她心头。b7区,蝰蛇……这些词汇如同带着倒刺的钩子,每一次提及,都在顾锦城心上划开新的伤口。她不能慌,不能乱。
五分钟后,李主任和赵启明一前一后走了出来。李主任面色凝重,看到宋墨涵,停下脚步,语气缓和了些:“小宋,锦城的情况比预想稳定,但精神消耗很大,需要绝对静养。后续的治疗和……评估,都需要时间。”
“我明白,李主任。”宋墨涵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赵启明。
赵启明脸上没什么表情,公事公办地开口:“宋医生,顾队长已经初步陈述了遇袭经过。关于一些细节,后续可能还需要你的配合。”他的话语简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总部对此事高度重视,任何线索都至关重要。”
“我会配合调查。”宋墨涵迎上他的目光,不卑不亢,“但在顾队长脱离危险期前,我希望外界干扰能降到最低。他的身体状况,陈主任应该有最专业的判断。”
她将“专业”二字稍稍加重,意在提醒对方,这里首先是医院,然后才是调查现场。赵启明眼神微动,似乎有些意外于她的直觉,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多言,与李主任一同离开。
走廊重新恢复寂静。宋墨涵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这才拿起手机,回复了苏晴的信息:“苏医生您好,我是宋墨涵。感谢您的到来。我现在有时间,您看在哪里方便?”
信息几乎秒回,对方似乎一直在等待:“太好了。医院三楼东侧有一个小型阳光休息区,现在应该没人,我们在那里见面可以吗?”
“好的,我马上到。”
三楼,阳光休息区。
这里与其叫阳光休息区,不如叫“微光休息区”。清晨的阳光被厚重的窗格过滤,只剩下稀薄的光影,空气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一个穿着简约卡其色风衣、气质知性温婉的女人已经等在那里,她看起来三十岁上下,眼神清澈而包容,见到宋墨涵,她站起身,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伸出手:“宋医生,我是苏晴。冒昧打扰,希望没有影响你休息。”
“苏医生客气了。”宋墨涵与她轻轻一握,触手温暖干燥,带着一种能让人放松的安定力量。
两人在靠窗的藤椅上坐下。苏晴没有急于打开笔记本或录音设备,只是将一杯刚刚接好的温水推到宋墨涵面前,声音柔和:“我先说明一下我的立场和原则。我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所有谈话内容,除非涉及明确的自伤或伤人风险,否则都将严格保密,不会作为调查组的情报。我的唯一目的,是提供心理支持,帮助经历创伤事件的当事人稳定情绪,预防ptSd的发生和发展。这不仅包括你,也包括顾队长。”
她的开场白直接而坦诚,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宋墨涵本能筑起的部分心防。宋墨涵捧着温热的纸杯,指尖的寒意似乎被驱散了些许。
“我理解。”宋墨涵低声说,“谢谢您。”
“不必谢,这是我的工作。”苏晴微笑,“你可以把这次谈话看作一次普通的倾诉。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任何情绪——恐惧、后怕、愤怒、无力感——都是正常的反应。你愿意和我聊聊,从……你们在岩洞里等待救援开始,你的感受吗?”
她没有一上来就追问核心冲突,而是从宋墨涵自身的体验切入,技巧娴熟而充满关怀。
宋墨涵沉默了片刻,岩洞里冰冷绝望的感觉再次袭来。她缓缓开口,描述着黑暗、潮湿、顾锦城不断流失的体温、自己徒手处理伤口时的颤抖、以及那种与世隔绝、不知救援何时会来的漫长煎熬。她的语气起初还带着一丝的克制,但随着叙述深入,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上了细微的颤音。
“……我最怕的,不是死在那里。”宋墨涵抬起眼,看向苏晴,眼眶微红,但眼神执拗,“我最怕的,是明明我已经抓住了他,用尽了所有办法,却还是留不住他。那种无力感……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苏晴安静地听着,眼神充满共情,适时递上一张纸巾,没有打断。
“他醒来后,第一个问题,是问我‘手疼不疼’。”宋墨涵的声音哽咽了一下,随即又用力抿住唇,将那阵酸涩压下,“他自己一身是伤,刚从鬼门关回来……”
“这说明,在他心里,你的安危和细微感受,与他自身的伤痛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苏晴温和地解读,“在极端环境下,这种下意识的关怀,往往折射出最真实的情感重量。这是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联结。”
宋墨涵点了点头,泪水终于无声滑落。在专业的心理医生面前,她允许自己短暂地卸下坚强的外壳,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
待她情绪稍平,苏晴才继续引导:“我注意到,你在叙述中,多次提到顾队长即使在意识模糊时,也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这种状态,在安全环境后,是否有所缓解?”
宋墨涵擦干眼泪,思绪回到了顾锦城苏醒后的那一幕,以及赵启明问话时他瞬间的反应。她斟酌着用词:“他……清醒得很快。本能还在,对环境、对人……尤其是对某些特定的话题,非常敏感。”
她点到即止,没有提及b7区和蝰蛇。
苏晴了然,并不深究,转而问道:“那么对于你来说,当他表现出这种超出常理的警惕,甚至可能带着一丝……攻击性时,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是理解,是距离感,还是其他?”
这个问题精准地戳中了宋墨涵内心隐约的不安。她沉默了很久,才轻声回答:“我理解那是他的经历刻在他身上的烙印,是保护他自己……也可能是在保护我的方式。但有时候,会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由他的过去筑成的墙。我触摸不到墙后面的全部,也不知道该如何帮他推倒那面墙,甚至不确定,我是否被允许进入墙内。”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剖析自己在这段关系里的无力感。顾锦城爱她,她确信。但他的爱,总是与责任、守护、以及那些她无法触及的黑暗记忆缠绕在一起。
“信任的建立,尤其是对经历过严重创伤的人而言,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极度耐心的过程。”苏晴的声音如同潺潺溪流,平和而具有力量,“你不需要强行去推倒那面墙,那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防御。你能做的,是让他确信,无论墙内是什么,你都会在墙的这一边,稳稳地接住他。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良药。”
她顿了顿,补充道:“至于顾队长后续的心理评估与干预,我会在他身体状况允许后,以最温和的方式介入。这需要你的协助,比如在他情绪波动时,提供一些安抚,或者观察他睡眠、梦魇的情况。”
“我会的。”宋墨涵毫不犹豫地答应。
谈话又持续了十几分钟,苏晴问了一些关于宋墨涵自身睡眠、食欲和注意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建议。整个过程,苏晴都表现得更像一个温暖的同行者,而非冰冷的评估者。
结束时,苏晴递给宋墨涵一张名片:“这是我的私人联系方式,24小时开机。任何时候,只要你觉得需要倾诉或支持,都可以打给我。”
“谢谢您,苏医生。”宋墨涵由衷地道谢。这次谈话,虽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却让她淤塞的心绪通畅了许多。
离开阳光休息区,宋墨涵没有立刻回监护室外,而是先去了一趟护理站。她找到陈静,了解顾锦城最新的生命体征数据,并以其主治医师助理的身份(这是李主任特批的临时权限),仔细查阅了顾锦城的术后用药和护理记录。
当她看到体温曲线出现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上升趋势时,医生的本能让她警惕起来。她立刻找到值班护士:“3床顾锦城的体温,最近一次测量是多少?伤口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有变化吗?”
护士查看记录:“半小时前测的,37.1c,比之前略高一点,但还在正常范围。引流液……颜色稍微偏深了一点,量没有明显增多。”
“通知陈主任,我建议提前一次血常规和降钙素原检查,重点关注感染指标。”宋墨涵果断地说。术后感染是最大的威胁之一,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护士见她神色严肃,不敢怠慢,立刻去执行。
处理完这些,宋墨涵才回到监护室外。隔着玻璃,她看到顾锦城似乎又睡着了,眉头却依旧微微蹙着,仿佛在睡梦中也不得安宁。她的心揪了一下。
她拿出手机,给苏晴发了一条信息:“苏医生,谢谢您刚才的开导。另外,作为他的医生,我注意到他可能有早期感染的迹象,已建议加强监测。生理上的痛苦可能会加剧心理层面的波动,届时可能需要您的专业支持。”
苏晴很快回复:“收到。辛苦了,宋医生。请随时与我保持联系。生理与心理的康复本就一体,我们共同努力。”
放下手机,宋墨涵再次将手掌贴上冰冷的玻璃。里面的男人,是铁血强悍的特战队长,也是伤痕累累、需要她精心医治的病人,更是她愿意用尽全力去温暖和守护的爱人。
迷雾依旧浓重,来自过去的阴影与现实中的暗流仍在涌动。但此刻,宋墨涵的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坚定。她不仅是他的爱人,也是他的医生,是他生理和心理双重战场上,最亲密的战友。
微光虽弱,却能刺破最沉的黑夜。而她,愿做那持光之人,照亮他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