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拾荒者的“道”-《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炼气二层的修为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没有在陈平的生活中激起一丝一毫的波澜。

  他的日子一如往昔。

  但他的心却再也无法像从前那般,只满足于丹堂的药渣和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精耕细作。

  那本《涓流诀》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处的大门,而那座堆满了宗门废弃物的千机崖,便是通往那扇大门唯一的、布满了荆棘与瓦砾的道路。

  他去过两次,一次是奉命,一次是借口。但这种“偶然”的机会充满了不确定性。他需要一个“必然”的、可以让他光明正大地定期前往那里的理由。

  他知道,这个理由只能从一个人身上去寻找——吴师兄。

  自药园连续两季大丰收,吴师兄的地位便水涨船高。如今他不仅是药园的管事,宗门庶务堂甚至将附近一片种植灵果的果园也划归到了他的名下。

  手里的权大了,吴师兄的架子自然也大了。他愈发地将日常琐事都丢给了手下人,自己则乐得清闲,时常在凉亭中品茶观景,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

  陈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选择了一个吴师兄心情最好的午后,端着一壶新沏的、混杂了他特制安神草药的香茶,恭恭敬敬地走到了凉亭。

  “吴师兄,请用茶。”

  “嗯。”吴师兄惬意地靠在躺椅上,眯着眼享受着山风。

  陈平为他斟满一杯,却没有立刻退下。他脸上带着几分欲言又止的、老实人的“憨厚”与“思虑”。

  吴师兄察觉到了,眼皮抬了抬:“怎么?有事?”

  “回吴师兄的话……”陈平躬着身子,用一种商量的、而非建议的语气小心翼翼地说道,“老汉这几日打扫园子时,有个浅薄的念头,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是。”陈平组织了一下语言,“老汉发现,咱们园子里每日产生的废料不少。有修剪下来的枝叶、用坏了的农具,还有些装东西剩下的破麻袋……往日里都是胡乱堆在一起,攒够了一车才拉去千机崖倒掉。”

  他顿了顿,观察着吴师兄的表情,见他没有不耐烦,才继续说道:

  “老汉寻思着……这,未免有些杂乱,有损咱们药园的体面。若是……若是有个法子,能将这些废料分门别类地处理。比如,草木归一堆,金铁归一处,破烂的瓦罐等物又归一处。如此,不仅园子里看着整齐干净,也算是为宗门庶务尽一份心力。这岂不更能彰显出,师兄您治下井然,心思缜密么?”

  说完,他又连忙补充了一句,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当然,这只是老汉一点浅见。只是这般一来,要多费些手脚,老汉是怕会给师兄您和各位兄弟平添麻烦。”

  吴师兄听完这番话,沉默了。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本就是个好大喜功又极爱面子的人,陈平的这番话,句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管理有方”、“心思缜密”,这不正是庶务堂的执事们最爱夸赞的词吗?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提议几乎不需要他付出任何精力。所有的苦活累活,眼前这个老实巴交的“福星”已经主动大包大揽了过去。

  他能得到的,是“美名”;而他付出的,不过是“点头”而已。

  “嗯。”吴师兄缓缓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一副颇为嘉许的神情,“陈平啊,难得你一个凡仆,竟有这份为主分忧的心思。很好,很好!此事便依你所言。以后,这药园和果园所有的废料分类、转运之事,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每隔半月,可自行前往千机崖一次。莫要辜负了我对你的这份看重。”

  “是!老奴定不负师兄所托!”

  陈平的头深深地埋了下去,嘴角却在那无人看见的阴影里,勾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当夜,他的木屋里再次亮起了那盏豆大的油灯。

  他没有修炼,也没有研究丹方。他像一个即将出远门的工匠,在仔细地打磨着自己的“吃饭家伙”。

  他将一根从废仓库里捡来已锈蚀的铁棍,于粗粝的岩石上花费数个时辰,一点点磨去铁锈,露出内里的寒光。随后,他又以石为锤,以另一块岩石为砧,不眠不休两天两夜,硬生生将那铁棍的一头敲打、弯折,成了一个极其好用的铁钩。

  他又寻来一根三丈长的、足够坚韧的“青竹”,将铁钩牢牢地绑在了竹竿的顶端。

  他又用捡来的废弃铁丝和柔韧的藤条,编织成了一个简陋的、网眼细密的“簸箕”。

  这些工具粗糙、丑陋,却又无比实用。

  半月之后,当陈平再次推着板车、名正言顺地来到千机崖边时,他的车上除了几堆被他分门别类码放整齐的垃圾,还多了一捆用破布包裹着的、长长的“渔具”。

  他依旧是先完成了自己的“正事”,将车上的垃圾倾倒干净。

  然后,他走到了自己早已选定好的、那片属于“千卷阁”的“黄土坡”前。

  他解开布包,取出了自己的工具。

  他先是用那根带着铁钩的长杆,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勘探员,极其有技巧地在垃圾山的不同位置进行着“钻探”。他通过铁钩从不同深度带出的、不同腐烂程度的纸张与竹简,来判断这片区域不同年代的垃圾大致的堆积层次。

  然后,他才用那个自制的簸箕,开始在某个他选定的、年代似乎最为久远的区域,进行着地毯式的“筛选”。

  他不再是那个撞大运的拾荒者。

  从今天起,他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道”,有了吃饭的“工具”,有了明确的“版图”。

  他成了一位专业的、以整座千机崖为目标的,寻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