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遥寄家书,灵根初长-《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三月了。

  春风吹过百川坊的青石板,比冬雪早了一步。

  平安居后院,那棵半死的老槐树,枝头也冒出几粒米大的绿芽。

  陈平坐在廊下,手里端着杯粗茶,茶早就凉了。

  他的目光落在院角那几盆青线草上。草叶绿得发亮,叶尖挂着露珠,晨光照上去,闪着碎光。

  体内,炼气七层的真元在转。像刚解冻的河,流得慢,带着冰封后的沉。每转一圈,经脉深处就有细小的雷鸣声。

  根基,在一点点重新扎稳。

  巷口,传来青鳞兽的蹄声,还有车轮碾过石板的“隆隆”声。

  陈平放下茶杯。

  他没起身,就坐着。

  他知道,那封捎着故乡风尘的信,又到了。

  一会儿,个人影出现在铺子门口。

  来人一身风尘,精神头不错,是清风商队的孙总管。

  他今天一个人来的,没带护卫,也没提食盒,脸上挂着笑,熟门熟路地进了米铺。

  “陈老先生!”孙德海一进门,就对着陈平深深一揖。

  陈平这才慢慢站起来,脸上还是那副乡下老头的憨厚和局促。

  “孙总管,一路辛苦。”

  “不敢当。”孙德海摆摆手,让陈平坐下。他在对面那张旧木凳上坐下,眼睛在铺子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那几袋没卖完的灵米上。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火漆封好的信,双手递上。

  “老先生,我这次南下,又路过了燕尾城。城里那位‘陈大善人’,托我给您捎封家书。”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一封可能藏着秘密的信,变成了普通的家信。

  陈平伸出那双满是老茧、有点抖的手,接了过来。

  “有劳总管了。”

  孙德海看他收下,就笑着告辞,说要去坊市里买点东西,晚点再来。

  陈平没留他。

  他把孙德海送到门口,看着那微胖的背影汇进人流,不见了。

  巷子里再也看不到那件酱紫色的袍子,陈平才直起身。他靠着门板,脸上的局促和惶恐没了,只剩下一片平静。

  他回到后院,闩上门。

  他没马上拆信。

  他把信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是“定神墨”的檀香味,没别的味道。他又对着光,把信纸的每一寸都看了一遍,火漆完好,纸里也没有灵力波动。

  做完这些,他才回屋,点上油灯。

  他坐在桌前,看着那封信。灯火晃,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过了很久,他才伸出手指,用根细竹签,小心地挑开火漆。

  信纸展开,是侄子陈守义的馆阁体小楷。

  信里说的,还是生意。字里行间,都是对粮价的抱怨,对收成的担心,对日子的盘算。每个字,都像个凡俗商人的心里话。

  陈平的目光,落在了几个词上。

  “……叔公赐下之‘绣谱’,侄已收到。家中女眷正日夜研习,针法初见成效……”

  看到这,陈平点了点头,肩膀耸了耸。第一步,成了。

  他的目光往下移。

  “……尤值一提者,家中那株最为娇嫩之‘茶苗’,得益于叔公前番所赠‘北地铁料’之助,又辅以‘绣谱’所载之法精心培育,如今……已抽出第二片嫩叶,长势喜人……”

  茶苗……第二片嫩叶……

  陈平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拿着信纸的手,抖了起来。

  他闭上眼,把那张薄薄的信纸,紧紧贴在胸口。

  那几个字,像一股暖流,从他胸口散开,流遍全身。

  炼气二层!

  家里的第一棵“仙苗”,没靠别人,就凭他送去的功法和那点东西,自己,迈出了这第二步!

  他闭上眼,手里的信纸贴在胸口。他的身子晃了晃,抬手捂住了脸。肩膀开始抖动。

  他慢慢睁开眼,把信纸折好,塞进怀里。

  他吹灭了油灯。

  黑暗里,他坐着,很久没动。

  窗外,月亮升到头顶。

  乱麻巷里,没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