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里,平安居的米铺前,他低头称米,一言不发。来往的客人只当他是寻常老翁,却不知他耳中已将这百川坊的每一丝脉动尽收心底。
夜幕降临,后院工坊内,他独坐灯下。白日赚来的铜钱,在他手中化作一包包"平安散"。
心底那根弦,名为"善缘",总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动。他深知,在这百川坊,灵石是安身之本,信息是立命之器,而"人情",则是最不起眼却最坚韧的护身符。
半月后,秋雨如期而至。
寒雨淅淅沥沥,平安居的生意冷清下来。他坐在柜台后,借着门外灰蒙蒙的天光,细细擦拭着那只已被盘得温润的石杵。
铺门上的铜钱门帘"哗啦"一响,一个蓑衣湿透的年轻伙计匆匆闯入。
是"迎客居"的伙计,曾随商队护卫来买过米粮。
"陈老......"伙计气喘吁吁,脸上写满焦虑,"您这儿可有上好的参片?要能吊命的那种!"
他缓缓抬头,浑浊的眼中不起波澜:"迎客居家大业大,什么名贵药材寻不到?怎地跑到我这米铺来了?"
"哎!别提了!"伙计一跺脚,急得快要哭出来,"是'清风商队'的孙总管,出事了!"
竹筒倒豆子般,伙计道出原委。百川坊天气多变,前几日还暑热难当,这场秋雨下来,寒气逼人。那位养尊处优的孙总管,本就是凡人之躯,常年行走在南方,何曾受过这等湿寒?昨夜多贪了几杯冰镇"灵果酒",今早便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已请了三四位炼气期医师,灌了数碗灵药,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愈发虚弱,眼看就要不行了。
"那些仙师的药,金贵是金贵,可孙总管这凡人身子骨,根本受不住那股霸道药力!如今商队里都快乱成一锅粥了!我这才想着,您老人家见多识广,或许有凡俗间的法子......"
他静静听着,心中已然明了。
寒湿入体,脾胃失和。这在凡俗世界,不过是一场寻常风寒罢了。那些修士医师,只知以灵气强行冲刷,无异于以虎狼之药治婴儿之疾,不把人折腾死才怪。
《青囊吐纳诀》中,至少七八种可对治此症的凡俗药方在他脑海中闪过。
"老朽这里只有粗粮,哪有什么能吊命的参片。"他缓缓摇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惋惜。
伙计闻言,眼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熄灭了,叹着气转身欲走。
"不过......"他又叫住了伙计,"老朽早年曾随一位云游郎中学过几个专治水土不服的土方子。也不知当用不当用。"
伙计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
关了店门,他冒着寒雨,去凡人区药铺,用几个铜板买来二两陈年老姜、一把散寒紫苏和几钱和胃陈皮。
回到铺中,他没有避讳,当着伙计的面将老姜切片,与几味寻常草药一同置入瓦罐,以凡火慢慢熬煮。
半个时辰后,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烈辛辣气息的红褐色姜汤熬好了。
他将汤药连同剩下的药材一并交给伙计:"拿回去,让孙总管趁热喝下。嘱他盖好被子,好生睡上一觉,发一身大汗。若是命不该绝,兴许便好了。"他顿了顿,又道:"就说,是路过的老郎中留下的方子。成与不成,都只是老朽一点心意,切莫再来寻我。"
伙计捧着滚烫的姜汤,如获至宝,千恩万谢后匆匆离去。
平安居再次恢复了沉静。
他望着窗外连绵的秋雨,缓缓坐回柜台之后。那颗名为"善缘"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夜幕降临,后院工坊内,他独坐灯下。白日赚来的铜钱,在他手中化作一包包"平安散"。
心底那根弦,名为"善缘",总在不经意间轻轻拨动。他深知,在这百川坊,灵石是安身之本,信息是立命之器,而"人情",则是最不起眼却最坚韧的护身符。
半月后,秋雨如期而至。
寒雨淅淅沥沥,平安居的生意冷清下来。他坐在柜台后,借着门外灰蒙蒙的天光,细细擦拭着那只已被盘得温润的石杵。
铺门上的铜钱门帘"哗啦"一响,一个蓑衣湿透的年轻伙计匆匆闯入。
是"迎客居"的伙计,曾随商队护卫来买过米粮。
"陈老......"伙计气喘吁吁,脸上写满焦虑,"您这儿可有上好的参片?要能吊命的那种!"
他缓缓抬头,浑浊的眼中不起波澜:"迎客居家大业大,什么名贵药材寻不到?怎地跑到我这米铺来了?"
"哎!别提了!"伙计一跺脚,急得快要哭出来,"是'清风商队'的孙总管,出事了!"
竹筒倒豆子般,伙计道出原委。百川坊天气多变,前几日还暑热难当,这场秋雨下来,寒气逼人。那位养尊处优的孙总管,本就是凡人之躯,常年行走在南方,何曾受过这等湿寒?昨夜多贪了几杯冰镇"灵果酒",今早便上吐下泻,高烧不退。已请了三四位炼气期医师,灌了数碗灵药,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愈发虚弱,眼看就要不行了。
"那些仙师的药,金贵是金贵,可孙总管这凡人身子骨,根本受不住那股霸道药力!如今商队里都快乱成一锅粥了!我这才想着,您老人家见多识广,或许有凡俗间的法子......"
他静静听着,心中已然明了。
寒湿入体,脾胃失和。这在凡俗世界,不过是一场寻常风寒罢了。那些修士医师,只知以灵气强行冲刷,无异于以虎狼之药治婴儿之疾,不把人折腾死才怪。
《青囊吐纳诀》中,至少七八种可对治此症的凡俗药方在他脑海中闪过。
"老朽这里只有粗粮,哪有什么能吊命的参片。"他缓缓摇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惋惜。
伙计闻言,眼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熄灭了,叹着气转身欲走。
"不过......"他又叫住了伙计,"老朽早年曾随一位云游郎中学过几个专治水土不服的土方子。也不知当用不当用。"
伙计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
关了店门,他冒着寒雨,去凡人区药铺,用几个铜板买来二两陈年老姜、一把散寒紫苏和几钱和胃陈皮。
回到铺中,他没有避讳,当着伙计的面将老姜切片,与几味寻常草药一同置入瓦罐,以凡火慢慢熬煮。
半个时辰后,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烈辛辣气息的红褐色姜汤熬好了。
他将汤药连同剩下的药材一并交给伙计:"拿回去,让孙总管趁热喝下。嘱他盖好被子,好生睡上一觉,发一身大汗。若是命不该绝,兴许便好了。"他顿了顿,又道:"就说,是路过的老郎中留下的方子。成与不成,都只是老朽一点心意,切莫再来寻我。"
伙计捧着滚烫的姜汤,如获至宝,千恩万谢后匆匆离去。
平安居再次恢复了沉静。
他望着窗外连绵的秋雨,缓缓坐回柜台之后。那颗名为"善缘"的种子,已悄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