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凡火炼真丹 平安散初成-《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丹方在陈平识海中缓缓旋转,如星图般闪烁着微光。每一个字,每一味药,都散发着创造的气息。

  他没有立即动手。

  第二日,平安居照常开门。陈平依旧坐在柜台后,对外界喧嚣充耳不闻,宛如一尊枯槁的石像。

  他在等待。

  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也为这第一次真正的"开炉"做着周全的准备。

  下午,客人稀少。陈平以"米粮受潮,需添置新炭"为由,让凡人少年狗子去凡人区的炭行买回了一大袋果木炭。

  陆沉前来买米时,陈平看似随意地问道:"小陆,你常在坊市底层走动,可知何处的'枯焦草'最是便宜?"

  陆沉一愣,不解这位陈老为何会寻这等连灵兽都弃之不食的下品杂草,但还是恭敬地答道:"陈老,此物不值钱,平日里都是混在废弃药渣里一并扔掉的。您若是要,去城北垃圾山的丹渣区,怕是能寻到不少。"

  陈平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当晚,他没有再去垃圾山。后院里,他生起一堆小小的凡火,将白天从不同药铺分批次买来的几味灵草置于火上,用文火耐心烘烤,逼出最后一丝水分。

  万事俱备。

  三更时分,乱麻巷的最后一点人声被夜色吞没。平安居后院,一盏兽油风灯悄然点亮,光亮微弱却无烟气。

  陈平没有丹炉。

  他的"炉",是那只早已被他盘得温润如玉的石臼。

  他将风干的灵草按照新丹方上"君臣佐使"的顺序一一置入臼中,拿起沉重的石杵。

  陈平闭上双眼,将炼气五层的水木真元缓缓渡入石臼与石杵。

  他要做的不是"炼",而是"调和"。

  以真元为引,他在方寸大小的石臼内构建起一个微弱却稳定的"场"。

  睁开眼,陈平开始了来到百川坊后的第一次"制药"。

  "咚……咚……咚……"

  沉闷的撞击声被他刻意压低。动作缓慢,每一杵下去,力道恰到好处,既能将草药根茎彻底碾碎,又不损伤其中脆弱的灵性。

  当主药"冰蚕草"被碾为淡蓝色细腻粉末时,他没有取出,而是直接加入第二味辅药。

  两种属性不同的药粉在石臼中接触,产生了一股互相排斥的灵力波动。

  陈平神情专注,立刻将备好的"枯焦草"之灰撒入其中。

  奇妙反应发生了。

  那股"火中土"的燥热之气如同公正的"调停者",在阴阳两种药性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原本互相排斥的躁动,如两股逆流的溪水找到共同宣泄口,缓缓融为了一体。

  成了!

  陈平心中涌起一丝明悟。

  接下来的过程如行云流水。

  他将剩下的辅药严格按五行生克之理依次加入。每加入一种,便用渡入真元的石杵,以蕴含"水生木"韵律的节奏反复研磨调和。

  后院没有冲天宝光,没有醉人丹香。

  只有一个佝偻老者在昏黄灯火下,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着一场足以让任何丹师斥为"荒谬"的炼金术。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味药材研磨殆尽,石臼中五颜六色的驳杂药粉已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捧通体淡青、细腻如上等米粉、散发着雨后青草与湿润泥土清香的药散。

  陈平缓缓停下手,看着臼底凝聚了他全部智慧与心血的药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没有测试药效。

  他知道,这东西成了。

  陈平寻来几张干净油纸,将青色药散郑重地分装成一个个指甲盖大小的四方小包。

  看着那些朴实无华的纸包,陈平沉吟片刻,心中已为它取好名字。

  既是我陈平安所制,又取其药性平和、护持己身之意。

  那便,叫"平安散"吧。

  他将几包新鲜出炉的"平安散"与柜台上早已卖不出价的青线草并排放在一起。

  它们看起来普通,毫不起眼。

  然而,陈平知道,自己在这间小小的米铺里,终于有了第一件真正可以被称之为"货物"的东西。

  一件足以让那些在瓶颈前苦苦挣扎的"陆沉"们看到曙光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