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闩落下,咔哒一声轻响,将乱麻巷的喧嚣与红尘,彻底关在门外。
平安居内,复归沉寂。
陈平未急着修行。他行至后院,引井水浣手。清冽的井水浸过指尖,透骨的凉意,他反复洗了三遍,直到手心洁净,才擦干入内。
这是他前世身为匠人,刻在骨子里的敬畏。他要补的,不是价值连城的古物,而是一段被弃如敝履的智慧。
内室油灯,灯芯拨到了最亮。昏黄光晕如暖珀,将桌上那张残破兽皮丹方,温柔包裹。
陈平落座。
他没有去寻丹方的错漏,而是先通读了一遍。墨迹干涸,笔锋却藏着一股狂意。他仿佛看见,不知多少年前的某个夜晚,一个同样困于瓶颈的修士,在孤灯下,怀着孤注一掷的豪情,写下这篇惊世之方。
“……以‘冰蚕草’之至阴,辅以‘烈阳花’之至阳,欲求水火既济,阴阳化生……”
“好大的气魄。”陈平心中暗赞。
这位前辈,想在一方丹炉内,模拟阴阳大道,炼制出既能回补真元,又能淬炼经脉的灵药。
天才的构想。
可惜,终究是败了。
陈平的目光,落在那两味主药上。冰蚕草,阴水。烈阳草,阳火。水火不容。丹方创造者并非无备,他以“厚土根”为引,欲以土克水、火生土之理,在水火间搭一座桥。
思路没错。
那错在何处?
陈平阖目。
识海中,并非丹方文字,而是流云宗故纸堆里的残图,是吴师兄醉后的牢骚,是那些被旁人视作垃圾的碎片,此刻尽数点亮,自行推演组合。
许久,他猛然睁眼!
目光如刀,钉在一味辅药上——青木藤。
丹方载,取其汁液,与烈阳花同研,增其药性。
“错了……大错特错!”
青木藤,纯木之性。
前辈只知火生土,却忘了五行中,还有一条更霸道的克伐——木克土!
得了青木藤之助的烈阳花,不再是纯阳之火,而是更具侵略性的“木中火”。这火,非但不能生厚土根,反而会将其死死克制,彻底摧毁!
桥一断,水火便在丹炉中,走向最彻底的毁灭。
症结,找到了。
剩下的,便是开方。
寻常丹师,或会寻更珍贵的土行灵药,强行镇压。
但那不是陈平的道。
他的道,是捡漏,是于尘埃里寻珠。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药园田埂边,最卑贱的杂草——枯焦草。此草生于火山岩缝,性燥烈,无灵气,连灵兽都嫌弃。一本残破的《百工杂记》却载,凡俗铁匠锻打兵刃时,将此草灰烬投入炉火,能凭空再高三分温度。
其灰,性属“火中土”!
一个堪称险招,也只有他这身兼仙凡两道的“怪胎”才能想出的法子,豁然成形!
他不去镇压那“木中火”。
他要釜底抽薪,将助长其势的青木藤,换成能让阳火更纯粹、更猛烈,又能与厚土根相生的……枯焦草之灰!
如此,木克土的死局破解,反成火生土、土生金(丹炉)的良性循环。
他并未停下。
目光又移向丹方中繁复的“九转还火”之法,他缓缓摇头。
“大道至简。五行既已调和,何须繁复火候?文火慢炖,静待水到渠成。”
他取来半截木炭,又从行囊中取出一张干净兽皮。
提笔,落墨。
那张狂放而充满错误的废丹方,被他以更内敛、更稳妥的笔触,重新书写了一遍。
灯火下,两张丹方并排。一张狂放,是天才的遗憾。一张沉静,是匠人的圆满。
陈平看着笔下新方,唇角,终是勾起一抹浅笑。
灯火摇曳,映着他眼底的安然。
平安居内,复归沉寂。
陈平未急着修行。他行至后院,引井水浣手。清冽的井水浸过指尖,透骨的凉意,他反复洗了三遍,直到手心洁净,才擦干入内。
这是他前世身为匠人,刻在骨子里的敬畏。他要补的,不是价值连城的古物,而是一段被弃如敝履的智慧。
内室油灯,灯芯拨到了最亮。昏黄光晕如暖珀,将桌上那张残破兽皮丹方,温柔包裹。
陈平落座。
他没有去寻丹方的错漏,而是先通读了一遍。墨迹干涸,笔锋却藏着一股狂意。他仿佛看见,不知多少年前的某个夜晚,一个同样困于瓶颈的修士,在孤灯下,怀着孤注一掷的豪情,写下这篇惊世之方。
“……以‘冰蚕草’之至阴,辅以‘烈阳花’之至阳,欲求水火既济,阴阳化生……”
“好大的气魄。”陈平心中暗赞。
这位前辈,想在一方丹炉内,模拟阴阳大道,炼制出既能回补真元,又能淬炼经脉的灵药。
天才的构想。
可惜,终究是败了。
陈平的目光,落在那两味主药上。冰蚕草,阴水。烈阳草,阳火。水火不容。丹方创造者并非无备,他以“厚土根”为引,欲以土克水、火生土之理,在水火间搭一座桥。
思路没错。
那错在何处?
陈平阖目。
识海中,并非丹方文字,而是流云宗故纸堆里的残图,是吴师兄醉后的牢骚,是那些被旁人视作垃圾的碎片,此刻尽数点亮,自行推演组合。
许久,他猛然睁眼!
目光如刀,钉在一味辅药上——青木藤。
丹方载,取其汁液,与烈阳花同研,增其药性。
“错了……大错特错!”
青木藤,纯木之性。
前辈只知火生土,却忘了五行中,还有一条更霸道的克伐——木克土!
得了青木藤之助的烈阳花,不再是纯阳之火,而是更具侵略性的“木中火”。这火,非但不能生厚土根,反而会将其死死克制,彻底摧毁!
桥一断,水火便在丹炉中,走向最彻底的毁灭。
症结,找到了。
剩下的,便是开方。
寻常丹师,或会寻更珍贵的土行灵药,强行镇压。
但那不是陈平的道。
他的道,是捡漏,是于尘埃里寻珠。
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药园田埂边,最卑贱的杂草——枯焦草。此草生于火山岩缝,性燥烈,无灵气,连灵兽都嫌弃。一本残破的《百工杂记》却载,凡俗铁匠锻打兵刃时,将此草灰烬投入炉火,能凭空再高三分温度。
其灰,性属“火中土”!
一个堪称险招,也只有他这身兼仙凡两道的“怪胎”才能想出的法子,豁然成形!
他不去镇压那“木中火”。
他要釜底抽薪,将助长其势的青木藤,换成能让阳火更纯粹、更猛烈,又能与厚土根相生的……枯焦草之灰!
如此,木克土的死局破解,反成火生土、土生金(丹炉)的良性循环。
他并未停下。
目光又移向丹方中繁复的“九转还火”之法,他缓缓摇头。
“大道至简。五行既已调和,何须繁复火候?文火慢炖,静待水到渠成。”
他取来半截木炭,又从行囊中取出一张干净兽皮。
提笔,落墨。
那张狂放而充满错误的废丹方,被他以更内敛、更稳妥的笔触,重新书写了一遍。
灯火下,两张丹方并排。一张狂放,是天才的遗憾。一张沉静,是匠人的圆满。
陈平看着笔下新方,唇角,终是勾起一抹浅笑。
灯火摇曳,映着他眼底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