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道深处,时光在枯燥与充实交织的循环中悄然流逝。
陈平没有沉溺于灵石带来的修行便利,那颗在凡俗世界锤炼了五十余年的心,早已如脚下岩石般坚硬,不会轻易被外物动摇。
他为自己定下了一套近乎苛刻的作息:每日只取一块下品灵石,花三个时辰将其中灵气尽数吸收,用以巩固刚踏入的炼气五层境界;剩下的所有时间,全用来挖掘。
这不是贪婪,而是为那场即将到来的、前路未卜的远行,积攒最基础的"资本"。
一个月后,当他终于在矿洞一角,整整齐齐码放出一百二十块大小相近的下品灵石时,便毅然停下了手中的矿镐。
够了。
对一个即将在陌生散修之城落脚的"穷苦老农"来说,这个数目不多不少,正合适——足以支付一年房租、置办些简单家当,再余下少许周转。再多,便不是"资本",而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罪孽"。
盘缠既已备妥,他的心神便从"物"的筹备,转向了"人"的伪装。
他寻到一汪因岩壁渗水积下的清澈小水潭,借着火把摇曳的光俯下身,仔细审视水面倒映的那张脸。
那是张四十余岁、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脸——肤色古铜,眼神冷硬,一道狰狞刀疤从左眉贯穿至嘴角,为这张本就平凡的脸,添了三分挥之不去的凶悍与煞气。
这张脸,是他逃离流云宗时,为自己裹上的第一层"壳"。它足以让他在危机四伏的荒野中,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
可若要进入百川坊那等鱼龙混杂、人心叵测的修仙者城池,这张脸便错得离谱。
他在心中默默推演:一个孤身带疤的中年散修出现在百川坊,无异于在脑门上写了四个大字——"我有故事"。
而任何"故事",都必然跟着"麻烦"。要么被当成软弱可欺的肥羊,觊觎他那点可怜家当;要么被视作心狠手辣的恶徒,让人敬而远之,阻断了他融入坊市、收集情报的路。
无论哪一种,都与他的"苟"道背道而驰。
这层壳太硬,也太扎眼,必须换掉。
他需要一层新的、更柔软、更不起眼的壳。
他在水潭边静坐整整一夜,脑海中闪过无数个曾在燕尾城当铺见过的底层人物,最终,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渐渐清晰——
一个年过花甲、修为低微(炼气三四层便够)、因家乡遭兽灾而流离失所、半生与草木为伍的"灵植夫"。
这个身份,妙在"五可":
其一,可解释他的年迈与风霜;其二,可解释他的贫穷与窘迫;其三,可解释他那身远超常人的草药知识;其四,可为他未来在坊市中以贩卖灵谷草药为生,提供最合情合理的"出身";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只想侍弄几亩薄田、了此残生的老农,是修仙世界里最无害、也最不会引人注意的存在。
身份既定,他便开始"再换新颜"的细致工夫。
他从行囊中取出早已备好的"易容"药膏。这一回,他没再刻画那道凶悍刀疤,而是用能催生"老人斑"的淡褐色油膏,在额角与手背上多添了几点岁月痕迹;又用另一种药液,将本就花白的头发,彻底染成霜雪般的银白。
他甚至用上那柄凡铁小刀,在自己牙齿上极其小心地刻出几个无伤大雅的"豁口"。
做完这一切,矿洞里没有铜镜,他便寻到一处洞壁——那里长着片不知名的、能发幽幽荧光的奇异苔藓。
他就借着那如鬼火般幽暗的微光,一遍遍审视自己的新面孔,练习着老农特有的、带些讨好与畏缩的眼神,还有那因缺牙而漏风的、憨厚迟缓的语调。
他还为这个新身份,编了段天衣无缝的过往:
"……老朽姓陈,南疆边陲人。家乡的小山村,半年前毁于一场突来的兽潮。老伴和儿子都没逃出来……老朽侥幸捡回条命,听闻百川坊是散修的活路,便带着这点微末积蓄来寻营生,想租块薄田,或是开间米铺,安度余年……"
这个故事悲惨又平凡,还因那场无人能查证的"兽潮",成了死无对证的过往。
等他将这一切准备妥当,已是半月之后。
临行前,他没急着离开。先将矿洞里剩余的未开采灵石,全用厚土重新掩埋;又在自己打通的通道里,巧妙布置了几处能引发小规模坍塌的"陷阱"。
他同样没动用任何法术,只用几根腐朽枕木,以极精妙的力学结构虚虚支撑着几块巨石。任何不熟悉此地、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只要稍一碰触,便会引来灭顶之灾。
这不是杀阵,只是一个凡人,为自己那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退路",上的几道最简陋、也最有效的"门锁"。
做完这一切,他才背起那个只装了一百二十块下品灵石与几件换洗衣物、略显干瘪的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庇护自己近一年的黑暗。
随后,他头也不回地走出洞口。
灿烂阳光瞬间将他笼罩。
他眯了眯早已习惯黑暗的眼睛,定了定神辨明方向,便迈开了脚步。
他的背,比之前更佝偻三分;他的步伐,也比之前更蹒跚半分。
那个曾短暂存在的刀疤脸过客"平安散人",便如一阵掠过荒野的风,无声无息消失在茫茫天地间。
走向那座遥远巨城的,只剩一个来自南疆、痛失亲人、前来讨生活的凡俗老农——陈平。
        陈平没有沉溺于灵石带来的修行便利,那颗在凡俗世界锤炼了五十余年的心,早已如脚下岩石般坚硬,不会轻易被外物动摇。
他为自己定下了一套近乎苛刻的作息:每日只取一块下品灵石,花三个时辰将其中灵气尽数吸收,用以巩固刚踏入的炼气五层境界;剩下的所有时间,全用来挖掘。
这不是贪婪,而是为那场即将到来的、前路未卜的远行,积攒最基础的"资本"。
一个月后,当他终于在矿洞一角,整整齐齐码放出一百二十块大小相近的下品灵石时,便毅然停下了手中的矿镐。
够了。
对一个即将在陌生散修之城落脚的"穷苦老农"来说,这个数目不多不少,正合适——足以支付一年房租、置办些简单家当,再余下少许周转。再多,便不是"资本",而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罪孽"。
盘缠既已备妥,他的心神便从"物"的筹备,转向了"人"的伪装。
他寻到一汪因岩壁渗水积下的清澈小水潭,借着火把摇曳的光俯下身,仔细审视水面倒映的那张脸。
那是张四十余岁、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脸——肤色古铜,眼神冷硬,一道狰狞刀疤从左眉贯穿至嘴角,为这张本就平凡的脸,添了三分挥之不去的凶悍与煞气。
这张脸,是他逃离流云宗时,为自己裹上的第一层"壳"。它足以让他在危机四伏的荒野中,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
可若要进入百川坊那等鱼龙混杂、人心叵测的修仙者城池,这张脸便错得离谱。
他在心中默默推演:一个孤身带疤的中年散修出现在百川坊,无异于在脑门上写了四个大字——"我有故事"。
而任何"故事",都必然跟着"麻烦"。要么被当成软弱可欺的肥羊,觊觎他那点可怜家当;要么被视作心狠手辣的恶徒,让人敬而远之,阻断了他融入坊市、收集情报的路。
无论哪一种,都与他的"苟"道背道而驰。
这层壳太硬,也太扎眼,必须换掉。
他需要一层新的、更柔软、更不起眼的壳。
他在水潭边静坐整整一夜,脑海中闪过无数个曾在燕尾城当铺见过的底层人物,最终,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渐渐清晰——
一个年过花甲、修为低微(炼气三四层便够)、因家乡遭兽灾而流离失所、半生与草木为伍的"灵植夫"。
这个身份,妙在"五可":
其一,可解释他的年迈与风霜;其二,可解释他的贫穷与窘迫;其三,可解释他那身远超常人的草药知识;其四,可为他未来在坊市中以贩卖灵谷草药为生,提供最合情合理的"出身";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只想侍弄几亩薄田、了此残生的老农,是修仙世界里最无害、也最不会引人注意的存在。
身份既定,他便开始"再换新颜"的细致工夫。
他从行囊中取出早已备好的"易容"药膏。这一回,他没再刻画那道凶悍刀疤,而是用能催生"老人斑"的淡褐色油膏,在额角与手背上多添了几点岁月痕迹;又用另一种药液,将本就花白的头发,彻底染成霜雪般的银白。
他甚至用上那柄凡铁小刀,在自己牙齿上极其小心地刻出几个无伤大雅的"豁口"。
做完这一切,矿洞里没有铜镜,他便寻到一处洞壁——那里长着片不知名的、能发幽幽荧光的奇异苔藓。
他就借着那如鬼火般幽暗的微光,一遍遍审视自己的新面孔,练习着老农特有的、带些讨好与畏缩的眼神,还有那因缺牙而漏风的、憨厚迟缓的语调。
他还为这个新身份,编了段天衣无缝的过往:
"……老朽姓陈,南疆边陲人。家乡的小山村,半年前毁于一场突来的兽潮。老伴和儿子都没逃出来……老朽侥幸捡回条命,听闻百川坊是散修的活路,便带着这点微末积蓄来寻营生,想租块薄田,或是开间米铺,安度余年……"
这个故事悲惨又平凡,还因那场无人能查证的"兽潮",成了死无对证的过往。
等他将这一切准备妥当,已是半月之后。
临行前,他没急着离开。先将矿洞里剩余的未开采灵石,全用厚土重新掩埋;又在自己打通的通道里,巧妙布置了几处能引发小规模坍塌的"陷阱"。
他同样没动用任何法术,只用几根腐朽枕木,以极精妙的力学结构虚虚支撑着几块巨石。任何不熟悉此地、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只要稍一碰触,便会引来灭顶之灾。
这不是杀阵,只是一个凡人,为自己那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退路",上的几道最简陋、也最有效的"门锁"。
做完这一切,他才背起那个只装了一百二十块下品灵石与几件换洗衣物、略显干瘪的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庇护自己近一年的黑暗。
随后,他头也不回地走出洞口。
灿烂阳光瞬间将他笼罩。
他眯了眯早已习惯黑暗的眼睛,定了定神辨明方向,便迈开了脚步。
他的背,比之前更佝偻三分;他的步伐,也比之前更蹒跚半分。
那个曾短暂存在的刀疤脸过客"平安散人",便如一阵掠过荒野的风,无声无息消失在茫茫天地间。
走向那座遥远巨城的,只剩一个来自南疆、痛失亲人、前来讨生活的凡俗老农——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