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厅长亲征-《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内外交困。

  这是祁同伟重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四面楚歌的滋味。

  北京那只看不见的手,用一纸轻飘飘的“暂缓表决”,就将他通往副省级的康庄大道,变成了一条深不见底的、长满了荆棘的壕沟。

  而在壕沟的另一头,岩台县那座由地方势力和赵家利益共同筑起的铜墙铁壁,正散发着冰冷而嘲讽的气息,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此路不通。

  省公安厅的大楼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那些曾经热切的眼神,如今都变得躲闪而复杂。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厅长,这位刚刚还在云端之上、即将加冕的政治新星,此刻正悬于半空,上不去,也下不来。

  这种悬置状态,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而言,比直接的失败还要致命。

  高育良的电话一天要打来三遍,每一次的语气都比上一次更加焦虑。

  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去打探消息,得到的却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充满了官场智慧的回答:“要相信组织”、“再等等看”。

  “等?我们等得起吗!”高育良在电话里几乎是咆哮,“同伟,他们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把你的锐气活活磨光!等你成了明日黄花,再也没人记得你那些功劳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把你彻底摁死!”

  祁同伟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他知道,老师说的都对。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张围绕着他的、无形的大网,正在一点点地收紧。

  他必须破局。

  而且,必须用一种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石破天惊的方式!

  ……

  一个深夜,祁同伟独自一人,驱车来到了省委一号楼。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通过保密电话,请求与沙瑞金书记进行一次紧急的当面汇报。

  沙瑞金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这位省委书记的脸上,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祁同伟的晋升受阻,对他而言,同样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政治挫败。

  “同伟同志,坐吧。”沙瑞金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

  祁同伟没有坐。他走到办公室中央,身姿笔挺,像一杆即将出鞘的标枪。

  “书记,我考虑了很久。我认为,岩台县李建国的案子,不能再等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沙瑞金的眉头微微一皱:“这个案子,我听说了。情况很复杂,地方上的阻力也很大。育良同志建议,可以先放一放,从长计议。”

  “我们没有时间从长计议了。”祁同伟迎着沙瑞金审视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书记,您应该比我更清楚,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桩三年前的旧案了。它已经变成了我的‘试金石’,变成了对手用来攻击我们省委‘反腐决心’的一门口径巨大的炮。我们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退缩,那就等于向外界承认,我们汉东的反腐,是有禁区的,是有我们碰不起的人的!”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坚定。

  “所以,我决定,亲自去一趟岩台!”

  他看向沙瑞金,眼神变得无比诚恳。

  “沙书记,我不是冲动。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常规的调查手段,已经没用了。现在,我必须亲自去。我要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祁同伟,不仅能在大城市运筹帷幄,更能深入虎穴,去解决那些最棘手、最黑暗的问题!”

  “我要让那些躲在暗处,以为用程序和规则就能困住我的人看看,一个真正的人民警察,在面对血案和冤情时,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我要让汉东的老百姓看看,他们即将迎来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副省长!”

  沙瑞金久久地凝视着祁同伟,看着他眼中那份如同烈火般燃烧的信念。

  他从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近乎野蛮的生命力,一种足以冲破一切桎梏的强大力量。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

  祁同伟的这次亲征,既是一场豪赌,也是一次绝地反击。

  如果成功,那将是一份无可辩驳的、惊天动地的功绩,足以粉碎所有的谣言和阻碍。

  “好。”沙瑞金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祁同伟面前,一锤定音。

  他没有说“我批准”,也没有说“我支持”。

  他只是看着祁同伟的眼睛,用一种极其郑重的语气,说了四个字。

  “注意安全。”

  这四个字,比任何红头文件都更有分量。

  它意味着默许,意味着信任,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期许。

  ……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

  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越野车,悄无声息地驶出了省公安厅的大院。

  车上,没有警卫,没有秘书,只有三个人。

  开车的,是督察总队长石磊。

  副驾驶上,坐着的是省厅最顶尖的痕迹检验专家。

  而后排,祁同伟闭着眼睛,靠在座椅上,仿佛已经睡着了。

  他以“秘密督办重大刑事案件”为由,轻车简从,直奔那个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的偏远县城。

  越野车汇入了通往岩台的高速公路,如同投入黑夜的一滴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车窗外,是沉沉的夜色和飞速倒退的灯火。

  祁同伟知道,他此去,前路未卜,吉凶难料。

  但他更知道,这是他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