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深知,在汉东这盘错综复杂的权力棋局上,要想为自己的学生祁同伟铺平那条通往权力之巅的道路,光靠“功高盖主”的赫赫战功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的决战,永远发生在那些看不见硝烟的、密闭的会议室里。
他将自己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面前没有摆放棋盘,而是一张摊开的、写着汉东省所有在任省委常委名字的白纸。
他用一支红笔,在组织部长吴春林的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叉。
“吴春林这块石头,又臭又硬。”他喃喃自语,“他是‘稳健派’最后的堡垒,也是王建民倒台后,最不希望我们汉大帮坐大的人。从他那里正面突破,无异于以卵击石,必然会陷入无休止的程序扯皮之中。”
他的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最终,停在了另一个名字上。
周岳,省委宣传部部长。
高育良的眼中,闪过一丝运筹帷幄的精光。
“周岳……”他缓缓念出这个名字,“他不属于任何派系,明面上与世无争。但他这个人,比任何人都更在乎省委的‘脸面’,更看重所谓的‘舆论导向’和‘正面形象’。这,就是他最大的软肋,也是我们最好的突破口。”
一个周密的计划,在他那颗属于顶级政治家的大脑中,清晰地成型。
……
第二天上午,省委宣传部部长周岳的办公室里,气氛儒雅,充满了书卷气。
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咖啡的混合味道,与省委大院其他办公室那种严肃、刻板的氛围截然不同。
高育良的到访,让周岳略感意外,但他还是热情地迎了上去。
“育良书记,您可是稀客啊!快请坐。”
“老周,没打扰你工作吧?”高育良微笑着,姿态放得很平,像一位前来串门的旧友。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寒暄了几句。
高育良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对宣传部近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老周啊,最近我们宣传口的工作,打得漂亮啊。”
高育良端起秘书泡好的咖啡,由衷地赞叹道,“无论是‘六十亿大案’的后续报道,还是‘吕州善后’的专题追踪,都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既彰显了我们省委反腐的决心,又体现了我们对民生的人文关怀。沙书记那边,对你们的工作,可是赞不绝口啊。”
这番话,让周岳听得如沐春风,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都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只是做了些分内的工作。”
“不过啊,”高育令看似无意地叹了口气,将话题引向了他此行真正的目的,“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祁同伟同志这个‘公平守护神’、‘打拐英雄’的正面形象,已经成功地立起来了。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他下面那支几万人的公安队伍,思想还不统一,纪律还不够严明。我这个政法委书记,天天都在担心啊,万一将来队伍里哪个不长眼的,出了什么丑闻,那不是反过来,要玷污我们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这张光辉‘名片’吗?”
周岳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他知道,正题来了。
“所以我在想,”高育良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我们是不是应该趁热打铁,从根子上,加强党对公安队伍的绝对领导,让同伟同志这样自带正面光环、在队伍里又有绝对威望的英雄人物,去亲自抓一抓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纪律监督。”
他看着周岳,眼神诚恳无比。
“这样一来,把整个公安厅打造成一块铁板,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绝对忠诚的铁军。那我们公安厅这张代表着政府形象的‘脸面’,才能擦得更亮,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汉东的整体形象,保驾护航嘛!”
这番话,句句都打在了周岳的心坎上!
他是一个宣传部长,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形象”、“舆论”和“正面效应”。
高育良没有跟他谈权力,没有跟他谈派系,他只是将一次看似敏感的人事任命,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关乎“汉东省整体正面形象”的重大公关战略。
这个逻辑,周岳无法反驳,更无法拒绝。
他沉吟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对高育良这手“借力打力”的由衷欣赏。
“育良书记,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他的回答,充满了政治智慧,“从宣传工作的角度看,一个统一、高效、形象正面的政法队伍,确实是我们汉东省最重要的‘宣传窗口’之一。你这个提议,有利于我们后续工作的展开,我个人……是持开放态度的。”
高育良笑了。
他知道,“持开放态度”,这句官场上的标准话术,从周岳的口中说出来,就等同于一张心照不宣的“赞成票”。
他站起身,与周岳重重地握了握手:“好,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
当他走出宣传部的大楼,重新沐浴在汉东深秋那和煦的阳光下时,他的内心一片平静。
他知道,这场战争最关键的第一块拼图,已经被他,稳稳地拼上了。
“笔杆子已经拿到手,”他在心中自语,“接下来,该去争取枪杆子了。”
真正的决战,永远发生在那些看不见硝烟的、密闭的会议室里。
他将自己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面前没有摆放棋盘,而是一张摊开的、写着汉东省所有在任省委常委名字的白纸。
他用一支红笔,在组织部长吴春林的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叉。
“吴春林这块石头,又臭又硬。”他喃喃自语,“他是‘稳健派’最后的堡垒,也是王建民倒台后,最不希望我们汉大帮坐大的人。从他那里正面突破,无异于以卵击石,必然会陷入无休止的程序扯皮之中。”
他的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最终,停在了另一个名字上。
周岳,省委宣传部部长。
高育良的眼中,闪过一丝运筹帷幄的精光。
“周岳……”他缓缓念出这个名字,“他不属于任何派系,明面上与世无争。但他这个人,比任何人都更在乎省委的‘脸面’,更看重所谓的‘舆论导向’和‘正面形象’。这,就是他最大的软肋,也是我们最好的突破口。”
一个周密的计划,在他那颗属于顶级政治家的大脑中,清晰地成型。
……
第二天上午,省委宣传部部长周岳的办公室里,气氛儒雅,充满了书卷气。
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咖啡的混合味道,与省委大院其他办公室那种严肃、刻板的氛围截然不同。
高育良的到访,让周岳略感意外,但他还是热情地迎了上去。
“育良书记,您可是稀客啊!快请坐。”
“老周,没打扰你工作吧?”高育良微笑着,姿态放得很平,像一位前来串门的旧友。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寒暄了几句。
高育良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对宣传部近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老周啊,最近我们宣传口的工作,打得漂亮啊。”
高育良端起秘书泡好的咖啡,由衷地赞叹道,“无论是‘六十亿大案’的后续报道,还是‘吕州善后’的专题追踪,都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既彰显了我们省委反腐的决心,又体现了我们对民生的人文关怀。沙书记那边,对你们的工作,可是赞不绝口啊。”
这番话,让周岳听得如沐春风,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都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只是做了些分内的工作。”
“不过啊,”高育令看似无意地叹了口气,将话题引向了他此行真正的目的,“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祁同伟同志这个‘公平守护神’、‘打拐英雄’的正面形象,已经成功地立起来了。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他下面那支几万人的公安队伍,思想还不统一,纪律还不够严明。我这个政法委书记,天天都在担心啊,万一将来队伍里哪个不长眼的,出了什么丑闻,那不是反过来,要玷污我们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这张光辉‘名片’吗?”
周岳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他知道,正题来了。
“所以我在想,”高育良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我们是不是应该趁热打铁,从根子上,加强党对公安队伍的绝对领导,让同伟同志这样自带正面光环、在队伍里又有绝对威望的英雄人物,去亲自抓一抓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纪律监督。”
他看着周岳,眼神诚恳无比。
“这样一来,把整个公安厅打造成一块铁板,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绝对忠诚的铁军。那我们公安厅这张代表着政府形象的‘脸面’,才能擦得更亮,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汉东的整体形象,保驾护航嘛!”
这番话,句句都打在了周岳的心坎上!
他是一个宣传部长,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形象”、“舆论”和“正面效应”。
高育良没有跟他谈权力,没有跟他谈派系,他只是将一次看似敏感的人事任命,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关乎“汉东省整体正面形象”的重大公关战略。
这个逻辑,周岳无法反驳,更无法拒绝。
他沉吟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对高育良这手“借力打力”的由衷欣赏。
“育良书记,你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他的回答,充满了政治智慧,“从宣传工作的角度看,一个统一、高效、形象正面的政法队伍,确实是我们汉东省最重要的‘宣传窗口’之一。你这个提议,有利于我们后续工作的展开,我个人……是持开放态度的。”
高育良笑了。
他知道,“持开放态度”,这句官场上的标准话术,从周岳的口中说出来,就等同于一张心照不宣的“赞成票”。
他站起身,与周岳重重地握了握手:“好,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
当他走出宣传部的大楼,重新沐浴在汉东深秋那和煦的阳光下时,他的内心一片平静。
他知道,这场战争最关键的第一块拼图,已经被他,稳稳地拼上了。
“笔杆子已经拿到手,”他在心中自语,“接下来,该去争取枪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