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主动请缨-《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会议室里的气氛,在经历了祁同伟那番石破天惊的“舌战”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凝固。

  李达康颓然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那张一向强势、不容置疑的脸上,第一次显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和挫败。

  他引以为傲的政治手腕和逻辑,在祁同伟那结合了法理、政治、时局的三重打击下,被摧枯拉朽般地击得粉碎。

  他知道,再争辩下去,只会是自取其辱。他输了,输得毫无悬念,也输得莫名其妙。他想不通,那个一直以来在他眼中不过是个善于钻营的后辈,怎么会一夜之间,变得如此锋芒毕露,如此……可怕。

  陈海的内心,则是一片波澜壮阔。

  他看着祁同伟那挺拔的背影,激动得几乎要站起来鼓掌。太痛快了!祁同伟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从他心里掏出来,又用最精准、最有力的方式打了出去。这才是他所敬佩的学长,这才是汉东大学政法系曾经的那个天之骄子!

  季昌明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动容。他暗自点头,这个祁同伟,过去是他看走眼了。此人不仅有冲劲,更有大局观和惊人的政治智慧。汉东政法系统,后继有人啊。

  打破这片凝固的,是主位上的高育良。

  他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他看准了时机,现在,是他这个“老师”出来一锤定音,为自己的学生加冕的时刻了。

  “我同意同伟同志的意见。”高育良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反腐工作,没有特殊地区,没有特殊干部。一切都要依法办事,坚决执行最高检的指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煞白的李达康,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点拨”:“达康同志的顾虑,我也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害怕影响经济,就对腐败问题投鼠忌器。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相信,沙瑞金书记也是这个看法。”

  他巧妙地将沙瑞金再次搬了出来,彻底断绝了李达康任何翻盘的可能。

  李达康依旧闭着眼,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嗯”声。他知道,大势已去。

  会议的风向,彻底扭转。

  然而,祁同伟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沾沾自喜。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要的,不仅仅是驳倒李达康,更要在这件事上,建立起自己无可替代的权威。他要让所有人看到,他不仅能说,更能做!

  他乘胜追击,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将告一段落时,向前一步,目光炯炯地看着高育良和季昌明,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高书记,季检察长,李书记,丁义珍案案情重大,嫌疑人社会关系复杂,常年身居高位,极有可能在抓捕过程中出现意外。为了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我,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在此主动请缨!”

  他环视全场,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我愿在此立下军令状!”他举起右手,仿佛在宣誓,“由我亲自带队,成立省公安厅、省检察院联合抓捕指挥部。我保证,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定将犯罪嫌疑人丁义珍,活捉归案!如果任务失败,或者嫌犯脱逃,所有责任,由我祁同伟一人承担!”

  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在官场上,谁都懂得明哲保身。像这种责任重大、变数极多的事情,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而祁同伟,却主动将最重的担子,最可能引火烧身的责任,全部扛在了自己一个人的肩上。

  这份果决和担当,让陈海的眼中,瞬间充满了敬佩和感动。他觉得,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在大学里意气风发、敢作敢当的学长。那个曾经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的英雄,又回来了!

  季昌明也暗自点头,对这个过去印象中有些“浮”的公安厅长,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仅有智慧,更有魄力。把这个案子交给他,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高育良的脸上,则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自己的学生,终于长成了一棵可以独当一面的参天大树。他不仅赢得了辩论,更重要的是,他赢得了人心,赢得了主动权!

  “好!”高育良带头鼓起了掌,掌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响亮,“有同伟同志这番话,有这份担当,我就放心了!”

  他站起身,走到祁同伟面前,郑重地说道:“我代表省政法委宣布,丁义珍抓捕行动,就由你祁同伟同志,全权指挥!”

  祁同伟没有再多说一句豪言壮语,只是面向高育良,面向在座的所有领导,敬了一个标准的、无可挑剔的军礼。

  无声的动作,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汉东省的政法系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他祁同伟,主导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