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车炮破浮屠,洛城启新程-《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开封的冬小麦刚冒出绿芽,祥兴军的营地里就响起了车马声——王老铁新铸的五台“车载连珠炮”,装在加固的马车上,车轮裹着铁皮,推起来稳当又快速。他蹲在车旁,给炮身裹上防雨的油布:“这炮跟着骑兵跑,元兵的铁疙瘩再硬,也能轰开!”

  赵昺站在营门口,看着陆续集结的队伍:张勇的禁军已扩充到一千五百人,火铳兵全员换装改进型连发火铳;罗成的江西义军带了新造的“火箭筒”,箭杆裹着浸油麻布,点燃后能射穿铁甲;秦峰的湖广义军则改装了十艘“火攻船”,船尾堆着硫磺和硝石,准备应对水路的元兵。

  “洛阳是通往大都的咽喉,守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心腹)带了三万兵,还调了‘铁浮屠’——全身裹铁甲的重骑兵,号称‘冲不垮的阵’。”赵昺指着地图上的洛阳城,“咱们分四路:张勇,你带禁军和车载连珠炮,主攻洛阳东门,重点破铁浮屠;陈九,你带火攻船沿洛水而上,烧元兵的水寨;罗成,你带义军绕到洛阳西门,用火箭筒轰城门;秦峰,你带水兵在洛水下游设防,防止元兵逃跑;蓝珠,你带医馆的人,在洛阳城外的孟津镇设医棚,接应逃出来的百姓。”

  众人领命出发。阿木和小石头被派去洛阳城外侦查,两人骑着快马,远远就看到洛阳东门的铁浮屠——骑兵们穿着厚重的铁甲,连马匹都裹着铁网,正围着城操练,马蹄踏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这铁甲太厚,火铳怕是打不穿。”小石头皱眉,阿木却盯着铁浮屠的马腿:“你看,马腿没裹铁甲!要是能轰中马腿,他们就跑不动了!”

  两人悄悄靠近,还发现元兵在东门外侧挖了浅沟,沟里埋了尖木,想绊倒冲阵的人马。他们把防御细节画在麻纸上,连夜赶回营中,报给张勇:“统领,铁浮屠的马腿是弱点,东门的浅沟可以用木板铺过去!”

  三日后,祥兴军抵达洛阳城外。张勇把车载连珠炮架在东门对面的高坡上,王老铁的徒弟们调试炮口,对准操练的铁浮屠:“距离六百步,正好在射程内!”张勇挥手:“试炮!”

  五台车载连珠炮同时开火,铁弹带着尖啸飞向铁浮屠。“铛铛”几声,铁甲虽没被打穿,却震得骑兵们手臂发麻,几匹战马的腿被铁弹擦中,嘶鸣着跪倒,铁浮屠的阵形顿时乱了一角。王保保在城头看到,气得大喊:“铁浮屠冲锋!踏碎他们的炮!”

  数百名铁浮屠催马冲来,马蹄踏过浅沟,溅起尘土。阿木和火铳兵们早有准备,举着连发火铳,专门瞄准马腿射击——“砰砰”声中,冲在最前的十几匹战马倒地,后面的铁浮屠收不住脚,纷纷撞在一起。“火箭筒准备!”罗成的吼声传来,义军们点燃火箭,箭支带着火苗飞向铁浮屠,铁甲上的麻布(防寒用)瞬间燃起来,骑兵们慌了,有的跳下马想灭火,有的转身往回逃。

  “冲!”张勇挥刀,禁军们推着木板铺过浅沟,车载连珠炮继续轰击城门。洛阳西门方向,罗成的义军已用火箭筒轰开了一道缺口,秦峰的水兵也趁势冲上岸,包抄元兵的侧翼。陈九的火攻船则悄悄靠近洛水的元兵水寨,点燃船尾的硫磺,“轰隆”一声,火攻船撞进水寨,火焰窜起三丈高,元兵的战船纷纷起火。

  城头上的王保保看着三面被围,铁浮屠也散了,心里发慌。就在这时,洛阳城内传来喊杀声——是孟津镇的百姓!蓝珠在医棚救治逃荒百姓时,得知城内百姓早想反元,便派信使联络了城内的义士。义士们趁元兵混乱,打开了北门,举着菜刀和锄头,对着元兵砍杀:“祥兴军来了!咱们得救了!”

  王保保想从北门逃,刚到城门洞,就被阿木举枪射中肩膀。他摔下马背,刚要拔刀,张勇的刀已架在他脖子上:“降不降?”王保保咬牙:“俺乃大元将领,宁死不降!”张勇冷笑:“不降就押着你,让你看着咱们打下大都!”

  夕阳西下时,洛阳城彻底收复。百姓们涌到街上,有的给祥兴军递热水,有的牵着自家的牛,要帮着运粮草。一个叫王小二的少年,手里捧着刚烙好的饼,塞给小石头:“俺也想当小兵,跟着你们打元兵!”小石头笑着拍拍他的肩:“等你再长高点,咱们一起北伐!”

  蓝珠的医棚里,挤满了受伤的百姓和士兵。一个老奶奶拉着她的手,把家里唯一的银镯子塞过来:“姑娘,俺没别的谢你,这镯子你拿着,保佑你平平安安!”蓝珠连忙推辞:“大娘,俺不能要,治病是俺该做的!”

  议事厅里,赵昺正和众人商量后续:“洛阳的粮库还剩不少,陆大人已经开始给百姓分粮种;王师傅,你在洛阳开个冶铁坊,多铸车载连珠炮和火箭筒,为打大都做准备;罗成、秦峰,你们去联络河北的义军,咱们北上时,让他们从侧翼接应。”

  夜深了,赵昺站在洛阳城头,望着北方的星空。远处的洛水,陈九的战船还在巡逻,船灯像星星一样;城内的民居里,灯火次第亮起,百姓们的笑声顺着风飘过来;练兵场里,祥兴军还在操练,车载连珠炮的试射声偶尔响起,震得空气都在颤。

  他知道,拿下洛阳,北伐已走了一半。前方的河北、大都还有元廷的重兵,但他看着身边凝聚的民心——从武夷山的流民,到江南的百姓,再到中原的义士,每个人都在为“驱元复汉”拼力;再看着手中的铁火利器——从最初的祥兴炮,到如今的车载连珠炮、火箭筒,每一件都浸着工匠的心血。

  夜风里,冶铁坊的锤声“叮叮当当”,和远处的练兵声、百姓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赵昺握紧腰间的潜龙佩,佩上的微光映在脸上——下一步,就是河北,就是大都。这北伐的路,虽远虽难,但有民心作盾,铁火为矛,终能走到尽头,让汉家的旗帜,重新插在大都的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