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汴梁风起,旧臣归心-《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宿州城的晨光刚漫过城墙,赵昺已立在府衙的地图前。案上摊着新绘的中原舆图,徐州、宿州两处红圈旁,又添了几道向西的箭头——直指汴梁。

  “陛下,汴梁守将答失八都鲁派人来了。”张勇掀帘而入,身后跟着一名身着儒衫的中年人,衣衫虽整洁,却难掩旅途疲惫。

  中年人快步上前,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音:“罪臣刘秉忠,叩见陛下!”

  赵昺一愣,随即上前扶起他:“你是……前朝翰林学士刘秉忠?元廷灭宋后,你不是隐居嵩山了吗?怎会替答失八都鲁送信?”

  刘秉忠直起身,眼眶泛红:“罪臣虽隐居,却日夜惦记故宋。答失八都鲁深知元廷气数将尽,又听闻陛下收复徐、宿,善待百姓,故派罪臣前来,愿献汴梁城降宋!”

  帐内众人皆是一喜——汴梁乃中原重镇,若能不战而得,北伐之路便少了最大阻碍。

  刘秉忠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奉上:“这是答失八都鲁的降书。他已暗中控制汴梁四门,只待陛下大军抵达,便开城迎接。唯一顾虑,是他麾下副将脱脱帖木儿,此人是忽必烈的死忠,若察觉降意,恐生变故。”

  赵昺展开降书,字迹潦草却字字恳切,末尾盖着答失八都鲁的将印。他指尖在舆图上的汴梁城轻轻一敲:“脱脱帖木儿……此人倒是个硬骨头。”

  “陛下,”林啸上前,“属下愿带天地会兄弟,提前潜入汴梁,协助答失八都鲁除掉脱脱帖木儿,扫清障碍。”

  赵昺点头:“好。你与刘秉忠同行,务必谨慎。张勇,你率三万禁军,随后跟进,切记不可暴露行踪,待城内信号响起,再兵临城下。”

  两日后,汴梁城外的官道上,一支商队缓缓前行。林啸扮作商人,与刘秉忠并肩而行,身后跟着数十名“伙计”——皆是天地会的精锐。

  城门处,元军士兵正逐一盘查。刘秉忠掏出答失八都鲁的令牌,士兵们立刻放行。入城后,街道上行人稀疏,元军士兵随处可见,气氛比徐、宿两城凝重许多。

  “脱脱帖木儿近日查得紧,连寻常百姓都要盘问。”刘秉忠压低声音,“答失八都鲁已在府衙设下宴席,邀脱脱帖木儿赴宴,今夜便动手。我们先去府衙汇合。”

  夜幕降临,答失八都鲁的府衙内,灯火通明。脱脱帖木儿一身戎装,带着数名亲兵,踏入宴会厅。他目光锐利,扫过席上的众人,最后落在答失八都鲁身上:“将军深夜设宴,不知有何要事?”

  答失八都鲁端起酒杯,脸上堆着笑:“今日得了些好酒,特请将军来尝尝。”

  酒过三巡,答失八都鲁使了个眼色。帐后突然冲出数名刀斧手,直扑脱脱帖木儿。可脱脱帖木儿早有防备,猛地掀翻酒桌,拔出弯刀格挡:“好你个答失八都鲁,竟敢通宋叛元!”

  亲兵们立刻围了上来,双方厮杀在一起。宴会厅内,桌椅翻倒,酒坛碎裂,血腥味很快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林啸带着天地会兄弟从后门冲入,手中短刀寒光闪烁,瞬间解决了脱脱帖木儿的亲兵。脱脱帖木儿见势不妙,想要突围,却被林啸拦住去路。

  “脱脱帖木儿,你的死期到了!”林啸话音未落,刀已出鞘,直劈而下。脱脱帖木儿举刀抵挡,却被林啸的内力震得手臂发麻。几个回合下来,他渐落下风,被林啸一刀划破胸膛,倒在血泊中。

  答失八都鲁见脱脱帖木儿已死,长舒一口气,立刻下令:“传令四门,升起宋旗,迎接陛下大军!”

  城外,张勇率领的禁军早已整装待发。见汴梁城头升起“宋”字大旗,他立刻下令:“进军!”

  三万禁军浩浩荡荡,朝着汴梁城进发。城门大开,答失八都鲁率领麾下将领,跪倒在城门两侧,齐声喊道:“末将答失八都鲁,率汴梁全体将士,恭迎陛下入城!”

  赵昺策马入城,望着街道两旁围观的百姓。起初,百姓们还带着畏惧,不敢靠近。可当他们看到宋军士兵秋毫无犯,甚至有人扶起跌倒的老人时,渐渐围了上来,有人高呼“王师万岁”,声音越来越响,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行至昔日的宋朝皇宫前,赵昺翻身下马。宫墙早已斑驳,朱漆大门也换了元廷的匾额。他伸手抚摸着宫墙上的砖石,心中百感交集。

  “陛下,”刘秉忠走到他身旁,轻声道,“宫中有一处‘忆宋阁’,是罪臣当年偷偷修建的,里面供奉着太祖、太宗的牌位,从未被元人发现。”

  赵昺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跟着刘秉忠走进皇宫,来到忆宋阁。阁内昏暗,正中摆着两座牌位,虽蒙尘却依旧庄严。他上前,轻轻擦拭着牌位上的灰尘,双膝跪地,声音哽咽:“太祖、太宗在上,后世子孙赵昺,今日收复汴梁,虽未复全功,却已迈出第一步。他日,必复我大宋河山,告慰列祖列宗!”

  起身时,赵昺的眼中已没了泪水,只剩坚定。他转身对众人道:“传朕命令,整修皇宫,恢复大宋礼制。答失八都鲁,你仍任汴梁守将,率部驻守,安抚百姓。刘秉忠,朕任命你为枢密院参知政事,辅佐朕处理军政要务。”

  “臣遵旨!”两人齐声应道。

  消息传到临安,文天祥大喜,立刻上书,请赵昺迁都汴梁,以振民心。而远在大都的忽必烈,得知汴梁失守,气得吐血,下令调集漠北大军,誓要夺回汴梁。

  汴梁城头,赵昺望着北方,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他知道,忽必烈的反扑很快就会到来,一场更大的硬仗,即将打响。但此刻,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收复汴梁,不仅是收复一座城,更是收复了中原百姓的民心。

  “备好粮草,整肃军队。”赵昺转身,声音铿锵,“朕要在汴梁,等着忽必烈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