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兴州还裹着寒气,融雪在土路上积成小水洼,车轮碾过就溅起泥水。林啸带着十个士兵,赶着三辆装硫磺的马车,刚过建宁边界的青石岭,就见路边突然冲出二十多个元军,手里的弯刀闪着冷光,为首的小校叉着腰喊:“停下!奉阿剌罕大人令,凡运往兴州的货物,都得检查!”
林啸心里一紧——这批硫磺是用各族凑的粮换的,要是被查走,兴州的震天雷就成了空壳。他翻身下马,脸上堆着笑:“官爷,这是运往泉州城的硝石,给药铺用的,不是往兴州运的。”
“放屁!”元军小校一脚踹翻马车旁的竹筐,里面的硫磺粉撒出来,黄灿灿的一片,“这是硫磺!还敢骗老子?来人,把人绑了,货拉去千户所!”
士兵们立刻拔刀,林啸也摸向腰间的短铳,可元军人多,眼看就要吃亏,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是慕容烈带着五十个吐谷浑骑兵,手里的铜柄弯刀在阳光下亮得刺眼。“住手!”慕容烈勒马停在元军面前,胡茬气得发抖,“俺们兴州的货,你们也敢动?”
元军小校见对方人多,也慌了,却还硬撑:“这是元廷的地界,你们敢抗命?”
“地界?”阿古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党项族的青壮扛着尖木枪,密密麻麻站了一片,“这青石岭的路,是俺们和兴州一起修的,凭啥成你们的地界?”
元军见势不妙,扔下刀就想跑,慕容烈策马追上,一弯刀挑飞小校的头盔:“想走?把硫磺留下!”元军吓得屁滚尿流,丢下马车就逃,林啸松了口气,冲慕容烈拱手:“多亏慕容首领来得及时,不然这批货就没了。”
“俺们在土堡等了三天,见你没回来,就知道出事了。”慕容烈笑着拍他的肩,“拓跋青还带着鲜卑兵在前面探路,怕还有元军卡哨,咱们一起走,安全!”
三辆马车重新上路,吐谷浑骑兵在前开路,党项青壮在后护着,车轮碾过泥水的声音,混着马蹄声,在山谷里响了一路——没人说话,却都知道,这批硫磺是兴州的“救命药”,绝不能丢。
与此同时,土堡东侧的粮窖旁,王铁蛋正带着人给粮窖盖新的草帘,却发现墙角多了几个奇怪的记号——用炭画的三角,每个三角都对着粮窖的通风口。“这是谁画的?”王铁蛋蹲在地上,摸了摸炭痕,还没干,“俺早上来的时候还没有。”
正好蓝珠带着猎手巡山,路过粮窖,见王铁蛋纳闷,就走过去看:“这是元军的标记!俺在探子身上见过,三角代表‘易燃目标’,通风口是放火的地方!”
两人心里一沉,蓝珠立刻让人盯着粮窖,自己往陆仲远的木屋走——早上她看见李三从粮窖方向回来,手里还攥着块炭。刚走到木屋外,就听见里面传来陆仲远的声音,带着慌:“钱穆的信说,三月初一大军就到,让我把粮窖的通风口都标出来,到时候好放火……可各族凑粮帮我补硫磺的亏空,我这么做,是不是太不是人了?”
蓝珠攥紧了手里的弓箭,刚要推门,就见李三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要往东侧走。她立刻让猎手跟上李三,自己则悄悄退回去,直奔箭楼找赵昺。
赵昺正在箭楼上看张勇练兵——士兵们的枪阵比之前整齐多了,十架新做的桦木床弩排在土堡墙边,弩箭上的铁镞闪着寒光。见蓝珠急着跑来,他就知道出事了:“怎么了?是不是探子有动静?”
“殿下!粮窖旁有元军的标记,是陆仲远的亲信李三画的!”蓝珠压低声音,把刚才听到的话都说了,“陆仲远还跟钱穆有联系,说元军三月初一就到!”
赵昺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盯着土堡里陆仲远的木屋,窗户关着,却能看见里面的烛火在晃。“别声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蓝珠说,“你让猎手盯着李三,看他还跟谁接触;再让张勇加派士兵守粮窖,把那些标记都擦了,换成假的通风口——要是陆仲远真要放火,就让他烧错地方。”
蓝珠点头刚要走,林啸就带着硫磺马车回到了土堡,各族百姓都围了过来,尉迟跋还提着筐葡萄干,往士兵手里塞:“路上辛苦了,吃点葡萄干垫垫!”完颜骨则盯着马车上的硫磺,笑着说:“有了这硫磺,震天雷就能做出来,元军再来,就让他们尝尝厉害!”
陆仲远也挤在人群里,看着马车里的硫磺,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慌得厉害——他刚收到李三的回话,说标记都画好了,可现在见硫磺运回来,各族百姓笑得那么开心,又想起之前凑粮时大家的信任,心里的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当天夜里,陆仲远悄悄走出木屋,想去粮窖看看标记还在不在,却见张勇带着士兵在粮窖旁巡逻,墙角的炭痕已经没了,换成了几个新的土洞,看着像通风口,却都是封死的。他心里一沉,知道赵昺可能已经察觉了。
回到木屋,李三已经在里面等着,手里拿着封新的密信:“钱穆派人送来的,说让咱们三月初一那天,在土堡的西城门放把火,引元军进来。”
陆仲远接过信,手指发抖,信纸在烛火下泛着黄。他看着信上“陆氏田产”四个字,又想起白天各族百姓围着硫磺马车的笑脸,突然把信扔在地上,一脚踩灭了烛火:“别干了!咱们不能害了兴州的人!”
李三愣了:“大人,那陆氏的田产怎么办?钱穆说……”
“田产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啥都没了!”陆仲远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想起之前冬训时赵昺给的台阶,想起凑粮时自己拿出的麦种,想起党项族青壮挖陷坑时溅起的泥水——他不能做这个罪人。
可就在这时,木屋的门突然被推开,赵昺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张勇,手里的短铳对着李三:“李三,你勾结元军,还想放火烧粮窖,该当何罪?”
李三吓得瘫在地上,陆仲远则低着头,声音沙哑:“殿下,是我错了,我不该跟钱穆联系,不该让李三画标记……要罚就罚我,别连累李三。”
赵昺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张勇说:“把李三关起来,严加看管。”然后又转向陆仲远:“陆长史,我知道你心里有挣扎,也知道你没真的放火烧粮。兴州的人,只要肯回头,就还是一家人——三月初一元军要来,你若愿意,就帮我们守西城门,戴罪立功。”
陆仲远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相信,他看着赵昺,又看了看窗外的星空——土堡里的篝火还亮着,铁坊的火星偶尔溅出来,像星星落在地上。他重重地点头:“殿下放心,我一定守好西城门,绝不让元军进来!”
夜风吹过土堡,融雪的气息里带着麦种的清香。赵昺站在木屋外,望着远处的粮窖,心里知道,三月初一的硬仗躲不过了,但现在,不仅有各族百姓的同心,还有陆仲远的回头——这场仗,他们未必会输。
而建宁的千户所里,孛罗帖木儿正拿着先遣队的报告,脸上满是得意:“兴州的粮窖标记好了,西城门还有内应,三月初一大军一到,定能踏平兴州!”他不知道,那所谓的“内应”,已经变了心;那所谓的“标记”,早就成了陷阱。
林啸心里一紧——这批硫磺是用各族凑的粮换的,要是被查走,兴州的震天雷就成了空壳。他翻身下马,脸上堆着笑:“官爷,这是运往泉州城的硝石,给药铺用的,不是往兴州运的。”
“放屁!”元军小校一脚踹翻马车旁的竹筐,里面的硫磺粉撒出来,黄灿灿的一片,“这是硫磺!还敢骗老子?来人,把人绑了,货拉去千户所!”
士兵们立刻拔刀,林啸也摸向腰间的短铳,可元军人多,眼看就要吃亏,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是慕容烈带着五十个吐谷浑骑兵,手里的铜柄弯刀在阳光下亮得刺眼。“住手!”慕容烈勒马停在元军面前,胡茬气得发抖,“俺们兴州的货,你们也敢动?”
元军小校见对方人多,也慌了,却还硬撑:“这是元廷的地界,你们敢抗命?”
“地界?”阿古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党项族的青壮扛着尖木枪,密密麻麻站了一片,“这青石岭的路,是俺们和兴州一起修的,凭啥成你们的地界?”
元军见势不妙,扔下刀就想跑,慕容烈策马追上,一弯刀挑飞小校的头盔:“想走?把硫磺留下!”元军吓得屁滚尿流,丢下马车就逃,林啸松了口气,冲慕容烈拱手:“多亏慕容首领来得及时,不然这批货就没了。”
“俺们在土堡等了三天,见你没回来,就知道出事了。”慕容烈笑着拍他的肩,“拓跋青还带着鲜卑兵在前面探路,怕还有元军卡哨,咱们一起走,安全!”
三辆马车重新上路,吐谷浑骑兵在前开路,党项青壮在后护着,车轮碾过泥水的声音,混着马蹄声,在山谷里响了一路——没人说话,却都知道,这批硫磺是兴州的“救命药”,绝不能丢。
与此同时,土堡东侧的粮窖旁,王铁蛋正带着人给粮窖盖新的草帘,却发现墙角多了几个奇怪的记号——用炭画的三角,每个三角都对着粮窖的通风口。“这是谁画的?”王铁蛋蹲在地上,摸了摸炭痕,还没干,“俺早上来的时候还没有。”
正好蓝珠带着猎手巡山,路过粮窖,见王铁蛋纳闷,就走过去看:“这是元军的标记!俺在探子身上见过,三角代表‘易燃目标’,通风口是放火的地方!”
两人心里一沉,蓝珠立刻让人盯着粮窖,自己往陆仲远的木屋走——早上她看见李三从粮窖方向回来,手里还攥着块炭。刚走到木屋外,就听见里面传来陆仲远的声音,带着慌:“钱穆的信说,三月初一大军就到,让我把粮窖的通风口都标出来,到时候好放火……可各族凑粮帮我补硫磺的亏空,我这么做,是不是太不是人了?”
蓝珠攥紧了手里的弓箭,刚要推门,就见李三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要往东侧走。她立刻让猎手跟上李三,自己则悄悄退回去,直奔箭楼找赵昺。
赵昺正在箭楼上看张勇练兵——士兵们的枪阵比之前整齐多了,十架新做的桦木床弩排在土堡墙边,弩箭上的铁镞闪着寒光。见蓝珠急着跑来,他就知道出事了:“怎么了?是不是探子有动静?”
“殿下!粮窖旁有元军的标记,是陆仲远的亲信李三画的!”蓝珠压低声音,把刚才听到的话都说了,“陆仲远还跟钱穆有联系,说元军三月初一就到!”
赵昺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盯着土堡里陆仲远的木屋,窗户关着,却能看见里面的烛火在晃。“别声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蓝珠说,“你让猎手盯着李三,看他还跟谁接触;再让张勇加派士兵守粮窖,把那些标记都擦了,换成假的通风口——要是陆仲远真要放火,就让他烧错地方。”
蓝珠点头刚要走,林啸就带着硫磺马车回到了土堡,各族百姓都围了过来,尉迟跋还提着筐葡萄干,往士兵手里塞:“路上辛苦了,吃点葡萄干垫垫!”完颜骨则盯着马车上的硫磺,笑着说:“有了这硫磺,震天雷就能做出来,元军再来,就让他们尝尝厉害!”
陆仲远也挤在人群里,看着马车里的硫磺,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慌得厉害——他刚收到李三的回话,说标记都画好了,可现在见硫磺运回来,各族百姓笑得那么开心,又想起之前凑粮时大家的信任,心里的愧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当天夜里,陆仲远悄悄走出木屋,想去粮窖看看标记还在不在,却见张勇带着士兵在粮窖旁巡逻,墙角的炭痕已经没了,换成了几个新的土洞,看着像通风口,却都是封死的。他心里一沉,知道赵昺可能已经察觉了。
回到木屋,李三已经在里面等着,手里拿着封新的密信:“钱穆派人送来的,说让咱们三月初一那天,在土堡的西城门放把火,引元军进来。”
陆仲远接过信,手指发抖,信纸在烛火下泛着黄。他看着信上“陆氏田产”四个字,又想起白天各族百姓围着硫磺马车的笑脸,突然把信扔在地上,一脚踩灭了烛火:“别干了!咱们不能害了兴州的人!”
李三愣了:“大人,那陆氏的田产怎么办?钱穆说……”
“田产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啥都没了!”陆仲远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想起之前冬训时赵昺给的台阶,想起凑粮时自己拿出的麦种,想起党项族青壮挖陷坑时溅起的泥水——他不能做这个罪人。
可就在这时,木屋的门突然被推开,赵昺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张勇,手里的短铳对着李三:“李三,你勾结元军,还想放火烧粮窖,该当何罪?”
李三吓得瘫在地上,陆仲远则低着头,声音沙哑:“殿下,是我错了,我不该跟钱穆联系,不该让李三画标记……要罚就罚我,别连累李三。”
赵昺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张勇说:“把李三关起来,严加看管。”然后又转向陆仲远:“陆长史,我知道你心里有挣扎,也知道你没真的放火烧粮。兴州的人,只要肯回头,就还是一家人——三月初一元军要来,你若愿意,就帮我们守西城门,戴罪立功。”
陆仲远猛地抬头,眼里满是不敢相信,他看着赵昺,又看了看窗外的星空——土堡里的篝火还亮着,铁坊的火星偶尔溅出来,像星星落在地上。他重重地点头:“殿下放心,我一定守好西城门,绝不让元军进来!”
夜风吹过土堡,融雪的气息里带着麦种的清香。赵昺站在木屋外,望着远处的粮窖,心里知道,三月初一的硬仗躲不过了,但现在,不仅有各族百姓的同心,还有陆仲远的回头——这场仗,他们未必会输。
而建宁的千户所里,孛罗帖木儿正拿着先遣队的报告,脸上满是得意:“兴州的粮窖标记好了,西城门还有内应,三月初一大军一到,定能踏平兴州!”他不知道,那所谓的“内应”,已经变了心;那所谓的“标记”,早就成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