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沾在稻穗上时,兴州盐滩边的土路上就扬起了烟尘——两拨人马一前一后赶来,前面是于阗部落的使者,穿着织金的褐袍,腰间挂着和田玉坠;后面是克烈部的人,裹着厚实的羊皮袄,马背上驮着鼓鼓的皮囊。赵昺正和王铁蛋查看稻穗灌浆,听见马蹄声,抬头便见林啸引着使者过来。
“殿下!于阗使者乌恩奇,克烈部使者巴图,特来求‘兴州耐盐种’!”林啸声音刚落,乌恩奇就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块晒干的土块,土块泛着白霜,一捏就碎:“殿下,于阗绿洲边缘都是这种盐碱土,雪水少,去年种麦只收了三成。听说兴州盐滩能种稻,俺们部落长老让俺带土来,求您给条活路!”
巴图也跟着递上一袋黑土,土粒粗糙,混着细沙:“俺们克烈部在草原洼地种过粮,可洼地积水一泡,土就发黏,麦种全烂了。俺们想试试稻种,可不知道这草原土能不能行——要是能种成,部落的老人孩子就不用再靠打猎凑粮了!”
王铁蛋接过土块,先掰了块于阗的盐碱土尝了尝,又抓了把克烈的黑土搓了搓,眉头先皱后舒:“于阗的土盐重水少,得改沉淀池为‘叠水坝’,一层沙砾一层红柳枝,让雪水多滤两遍,再挖窄沟引水,省着用;克烈的土黏,得掺贺兰山的沙砾和麦秆灰,松了土才能让稻根透气——这两种法子,都得靠你们自己的地情调。”
乌恩奇听得眼睛发亮,可转眼又叹了口气:“俺们部落里有老人说,这稻种是‘汉人的庄稼’,怕在西域活不了;还有人听盐沙队的余党说,殿下给稻种是想‘占俺们的地’……”话没说完,巴图也点头:“俺们那边也有这话!有个小部落首领,说之前盐沙队的人给过他‘好粮种’,结果种下去全是草,现在大伙都怕再上当。”
这话刚落,嵬名阿骨就牵着一头壮实的公羊走了过来,公羊的毛油光水滑,他指着羊说:“俺之前也怕!怕汉人抢水,怕稻子毁草场,可你看——这羊吃了汉人的麦秆,比往年肥了一圈!草场没毁,还多了稻田的收成都,盐沙队的话能信?他们巴不得俺们两族打架,好抢俺们的羊、你们的玉!”
陈老根也拎着个粮袋过来,倒出金黄的米粒:“俺们河南迁来的人,之前连盐滩水都不敢碰,现在一亩稻顶两亩麦!巴图使者,你看这米,要是草原洼地能种,冬天就不用冻着肚子打猎了!”
乌恩奇和巴图对视一眼,刚要说话,就见几个党项妇女扶着个于阗牧民过来——那牧民脸色蜡黄,胳膊上起了不少红疹,正是跟着使者来的随从。蓝珠赶紧迎上去,摸了摸牧民的额头,又看了看红疹,转身从药棚里拿了苦豆子和一把晒干的甘草:“这是盐气蚀的病,再加上一路风寒。用苦豆子煮水擦洗红疹,甘草熬汤喝,两天就能缓过来——于阗的甘草多,以后你们那边有人得这病,也能这么治。”
说着,蓝珠就教随行的于阗妇女煮药,没半个时辰,那牧民就坐了起来,声音也亮了:“舒服多了!之前在部落里,萨满跳了三天舞都没好,没想到这草就能治!”乌恩奇这下彻底放了心,对着赵昺躬身:“殿下,俺信了!求您教俺们修叠水坝,俺们于阗人愿意跟着您种稻!”
巴图也跟着躬身:“俺也信!克烈部的洼地多,要是能掺沙砾种稻,俺们愿意派牧民来学!”
当天下午,王铁蛋就带着两族使者去了盐滩边的试验田。他指着刚挖好的窄沟:“于阗缺水,沟要挖得窄,深两尺,这样水不会渗得太快;沟边种上红柳,既能固土,又能吸盐。”又蹲下来,把克烈的黑土和沙砾、麦秆灰混在一起,抓了把稻种撒进去:“你们看,这样土就松了,稻根能扎下去,积水也能渗走。”
嵬名阿骨让党项牧民牵来几匹马来,驮上沙砾和红柳枝:“俺们党项人熟路,贺兰山的沙砾有的是,俺派二十个牧民跟着你们去于阗,帮着修叠水坝!”陈老根也接口:“俺们汉人农户会挖沟,派十个老把式去克烈部,教你们掺土种稻!”
可没等众人分头准备,林啸就急匆匆跑过来:“殿下!盐沙队余党在东边的山口拦着,说要抢稻种,还说要烧了试验田!”
“反了他们!”嵬名阿骨立刻拔刀,巴图也抽出腰间的弯刀:“俺们克烈部的人最恨挑拨离间的人!殿下,俺们跟你一起去!”乌恩奇也喊:“于阗的男儿也不是软骨头!一起收拾他们!”
赵昺点头,让王铁蛋和蓝珠留在盐滩照看,自己带着林啸、嵬名阿骨、陈老根,还有两族使者的随从,往山口赶去。盐沙队的人不过二十来个,见来了这么多人,刚要跑,党项牧民的马就围了上去,巴图带着克烈部的人扔出套马索,一下子绊倒了几个,乌恩奇的随从也抽出短刀,堵住了退路。没一会儿,盐沙队的人就全被捆了起来,头目还想喊,陈老根一锄头柄砸在他肩上:“之前骗俺们,现在还敢来!这稻种是天下人的粮,不是你能抢的!”
解决了盐沙队余党,众人回到盐滩时,夕阳已经西斜。王铁蛋抱着一袋饱满的稻种走过来,递给乌恩奇和巴图:“这是‘兴州耐盐种’的新种,晒足了太阳,你们先带回去试种;等明年春天,俺再带更多稻种去你们部落。”
乌恩奇和巴图接过稻种,袋子沉甸甸的,像是捧着一团希望。他们对着赵昺和兴州的百姓躬身行礼,转身翻身上马——马背上除了稻种,还有王铁蛋画的叠水坝图纸,蓝珠配的草药方子,还有陈老根写的种稻口诀。
赵昺站在盐滩边,看着使者的身影消失在贺兰山的山口,风里飘着稻花香。王铁蛋拍了拍他的肩:“殿下,明年于阗的绿洲边、克烈的洼地里,就能长出稻子了!”赵昺点头,望向远方——他仿佛看到于阗人在叠水坝边引水,克烈牧民在改良的土地上撒种,还有更远的吐蕃部落、回鹘部落,都捧着稻种,在各自的土地上播种希望。
这复国的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征战,而是各族百姓用一捧土、一粒种、一碗水,共同铺就的。贺兰山的雪水还在流,兴州的稻种已启程,而天下同心的盛世图景,正随着稻芽的生长,在山川之间慢慢铺展开来。
“殿下!于阗使者乌恩奇,克烈部使者巴图,特来求‘兴州耐盐种’!”林啸声音刚落,乌恩奇就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块晒干的土块,土块泛着白霜,一捏就碎:“殿下,于阗绿洲边缘都是这种盐碱土,雪水少,去年种麦只收了三成。听说兴州盐滩能种稻,俺们部落长老让俺带土来,求您给条活路!”
巴图也跟着递上一袋黑土,土粒粗糙,混着细沙:“俺们克烈部在草原洼地种过粮,可洼地积水一泡,土就发黏,麦种全烂了。俺们想试试稻种,可不知道这草原土能不能行——要是能种成,部落的老人孩子就不用再靠打猎凑粮了!”
王铁蛋接过土块,先掰了块于阗的盐碱土尝了尝,又抓了把克烈的黑土搓了搓,眉头先皱后舒:“于阗的土盐重水少,得改沉淀池为‘叠水坝’,一层沙砾一层红柳枝,让雪水多滤两遍,再挖窄沟引水,省着用;克烈的土黏,得掺贺兰山的沙砾和麦秆灰,松了土才能让稻根透气——这两种法子,都得靠你们自己的地情调。”
乌恩奇听得眼睛发亮,可转眼又叹了口气:“俺们部落里有老人说,这稻种是‘汉人的庄稼’,怕在西域活不了;还有人听盐沙队的余党说,殿下给稻种是想‘占俺们的地’……”话没说完,巴图也点头:“俺们那边也有这话!有个小部落首领,说之前盐沙队的人给过他‘好粮种’,结果种下去全是草,现在大伙都怕再上当。”
这话刚落,嵬名阿骨就牵着一头壮实的公羊走了过来,公羊的毛油光水滑,他指着羊说:“俺之前也怕!怕汉人抢水,怕稻子毁草场,可你看——这羊吃了汉人的麦秆,比往年肥了一圈!草场没毁,还多了稻田的收成都,盐沙队的话能信?他们巴不得俺们两族打架,好抢俺们的羊、你们的玉!”
陈老根也拎着个粮袋过来,倒出金黄的米粒:“俺们河南迁来的人,之前连盐滩水都不敢碰,现在一亩稻顶两亩麦!巴图使者,你看这米,要是草原洼地能种,冬天就不用冻着肚子打猎了!”
乌恩奇和巴图对视一眼,刚要说话,就见几个党项妇女扶着个于阗牧民过来——那牧民脸色蜡黄,胳膊上起了不少红疹,正是跟着使者来的随从。蓝珠赶紧迎上去,摸了摸牧民的额头,又看了看红疹,转身从药棚里拿了苦豆子和一把晒干的甘草:“这是盐气蚀的病,再加上一路风寒。用苦豆子煮水擦洗红疹,甘草熬汤喝,两天就能缓过来——于阗的甘草多,以后你们那边有人得这病,也能这么治。”
说着,蓝珠就教随行的于阗妇女煮药,没半个时辰,那牧民就坐了起来,声音也亮了:“舒服多了!之前在部落里,萨满跳了三天舞都没好,没想到这草就能治!”乌恩奇这下彻底放了心,对着赵昺躬身:“殿下,俺信了!求您教俺们修叠水坝,俺们于阗人愿意跟着您种稻!”
巴图也跟着躬身:“俺也信!克烈部的洼地多,要是能掺沙砾种稻,俺们愿意派牧民来学!”
当天下午,王铁蛋就带着两族使者去了盐滩边的试验田。他指着刚挖好的窄沟:“于阗缺水,沟要挖得窄,深两尺,这样水不会渗得太快;沟边种上红柳,既能固土,又能吸盐。”又蹲下来,把克烈的黑土和沙砾、麦秆灰混在一起,抓了把稻种撒进去:“你们看,这样土就松了,稻根能扎下去,积水也能渗走。”
嵬名阿骨让党项牧民牵来几匹马来,驮上沙砾和红柳枝:“俺们党项人熟路,贺兰山的沙砾有的是,俺派二十个牧民跟着你们去于阗,帮着修叠水坝!”陈老根也接口:“俺们汉人农户会挖沟,派十个老把式去克烈部,教你们掺土种稻!”
可没等众人分头准备,林啸就急匆匆跑过来:“殿下!盐沙队余党在东边的山口拦着,说要抢稻种,还说要烧了试验田!”
“反了他们!”嵬名阿骨立刻拔刀,巴图也抽出腰间的弯刀:“俺们克烈部的人最恨挑拨离间的人!殿下,俺们跟你一起去!”乌恩奇也喊:“于阗的男儿也不是软骨头!一起收拾他们!”
赵昺点头,让王铁蛋和蓝珠留在盐滩照看,自己带着林啸、嵬名阿骨、陈老根,还有两族使者的随从,往山口赶去。盐沙队的人不过二十来个,见来了这么多人,刚要跑,党项牧民的马就围了上去,巴图带着克烈部的人扔出套马索,一下子绊倒了几个,乌恩奇的随从也抽出短刀,堵住了退路。没一会儿,盐沙队的人就全被捆了起来,头目还想喊,陈老根一锄头柄砸在他肩上:“之前骗俺们,现在还敢来!这稻种是天下人的粮,不是你能抢的!”
解决了盐沙队余党,众人回到盐滩时,夕阳已经西斜。王铁蛋抱着一袋饱满的稻种走过来,递给乌恩奇和巴图:“这是‘兴州耐盐种’的新种,晒足了太阳,你们先带回去试种;等明年春天,俺再带更多稻种去你们部落。”
乌恩奇和巴图接过稻种,袋子沉甸甸的,像是捧着一团希望。他们对着赵昺和兴州的百姓躬身行礼,转身翻身上马——马背上除了稻种,还有王铁蛋画的叠水坝图纸,蓝珠配的草药方子,还有陈老根写的种稻口诀。
赵昺站在盐滩边,看着使者的身影消失在贺兰山的山口,风里飘着稻花香。王铁蛋拍了拍他的肩:“殿下,明年于阗的绿洲边、克烈的洼地里,就能长出稻子了!”赵昺点头,望向远方——他仿佛看到于阗人在叠水坝边引水,克烈牧民在改良的土地上撒种,还有更远的吐蕃部落、回鹘部落,都捧着稻种,在各自的土地上播种希望。
这复国的路,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征战,而是各族百姓用一捧土、一粒种、一碗水,共同铺就的。贺兰山的雪水还在流,兴州的稻种已启程,而天下同心的盛世图景,正随着稻芽的生长,在山川之间慢慢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