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光里,终于没了硝烟的呛味,只剩渔船归港的橹声和船坞的打铁声交织在一起。王铁蛋领着工匠们,正给被俘的元军士兵分配工具——有的去修洛阳桥的焦痕,有的帮着加固新福船的甲板,每个俘虏身边都跟着水师士兵,却没人敢偷懒:昨天赵昺说了,只要好好干活,每月能领两斗米,表现好的还能跟家人团聚。
“动作快点!这根船梁得正午前装上去!”王铁蛋拍了拍一个元兵的肩,对方立刻加快了手里的活。他转头看见赵昺走过来,立刻迎上去:“殿下!俺们把孛罗的楼船拆了,木料正好用来修码头的栈桥,还能做十架新床弩!”
赵昺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船坞:陈老木正带着人给新福船刷桐油,防止海水腐蚀;几个士族子弟跟着水师士兵学划船,虽然动作笨拙,却学得认真。“俘虏们没闹情绪吧?”他问。
“没有!”王铁蛋咧嘴笑,“那个叫帖木儿的元兵,以前是铁匠,现在正帮俺改飞火流星呢,说能让火药燃得更久!”
两人正说着,阿珠抱着一摞账簿走来:“殿下,织坊这月织了三百匹布,除了给守军做护具,还能换五十石粮食;渔民们昨天捕了两千斤鱼,分了一半给俘虏和学堂的孩子。”
“好。”赵昺接过账簿,翻了两页,对阿珠道,“让织坊多织些粗布,畲族山寨那边缺冬衣,过两天让蓝飞虎带回去;另外,学堂再招二十个渔民子弟,不能让孩子只跟着捕鱼,得读书识字。”
刚安排完,林啸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封口的信:“殿下!从广州来的商队带的信,是以前崖山旧部李将军写的,说元廷要派五万大军,下个月从广州、福州两路夹击泉州,还说想跟咱们联手抗元!”
赵昺立刻召集张勇、蓝飞虎、赛义德到议事厅。拆开信,李将军的字迹力透纸背,写着“泉州港乃东南抗元根基,若泉州破,东南无存”,还说他在广州城外藏了三千兵马,想跟泉州约定时间,同时袭扰元军粮道。
“五万大军?两路夹击?”张勇皱起眉,“咱们现在加上俘虏改编的兵,也只有六千多人,就算李将军有三千,也不够硬碰硬。”
“不用硬碰。”赵昺指着地图,“福州到泉州的粮道,咱们熟,蓝飞虎的畲族能去袭扰;广州那边,赛义德的商队能当眼线,元军一动,咱们就知道;另外,咱们的新福船快造好了,到时候能从海面绕到元军背后,用飞火流星炸他们的粮船。”
蓝飞虎立刻点头:“俺这就回畲寨,让弟兄们把鹰嘴崖的暗哨加三倍,再跟周边的畲族部落联络,让他们也帮忙盯福州的元军!”
赛义德也道:“我在广州有不少商栈,能帮李将军传消息,还能给你们运硫磺和硝石——元军想断咱们的补给,没那么容易!”
“还有俘虏。”赵昺突然道,“那些元兵里,不少是汉人,被元廷强征来的。咱们可以挑些愿意反元的,教他们用床弩和震天雷,让他们也加入守军——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
众人都觉得这主意好。张勇立刻去挑选俘虏,没一会儿就带了五十多个汉人元兵来,为首的帖木儿单膝跪地:“殿下!俺们本是大宋百姓,被逼着帮元军打仗,现在能跟着您抗元,就算死也愿意!”
赵昺扶起他:“不用死,咱们要活着守住泉州,活着看元军被赶出大宋!从今天起,你们编入水师,跟着张将军学打仗,好好干,以后你们的家人,泉州港也会照看。”
帖木儿等人激动得红了眼,连连磕头。
傍晚,蓝飞虎要回畲寨,赵昺让人装了两车粮食、一百匹粗布和五架床弩,亲自送到码头。“路上小心,元军可能会在畲寨附近设哨探。”赵昺拍了拍蓝飞虎的肩,“有消息就用信鸽传,别耽误。”
蓝飞虎点头,跳上小船:“殿下放心!俺一定守好畲寨,不让福州的元军靠近泉州一步!”
小船渐渐驶远,赛义德走过来,递给赵昺一张商路图:“我让人查了,元军从广州来,会经过‘伶仃洋’,那里有个小岛能藏船,咱们可以提前把水底火雷沉在那里,等他们过就炸!”
赵昺接过图,指尖在伶仃洋的位置划过——那是当年文天祥被俘的地方,如今他们要在这里,为大宋守住最后一片抗元的根基。
夕阳落在海面上,把海水染成金色。渔民们唱着渔歌归港,学堂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跑回家,工匠们收了工具,坐在码头边吃晚饭,连被俘的元兵也跟着笑谈——泉州港的战后日子,没有仇杀,只有一起建设家园的暖意。
赵昺站在码头高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清楚:五万大军的威胁就在眼前,未来的仗会更难打。但只要泉州的军民还同心,只要有李将军的联兵,有赛义德的相助,有畲族的守护,就算元军来再多,他们也能守住这港城,守住这缕大宋的星火。
就像船坞里那艘快造好的新福船,虽然还没下海,却已透着能抗风浪的底气——这底气,来自每一个愿意为泉州港拼命的人,来自那份“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信念。泉州港的抗元路,还在继续,但他们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坚定。
“动作快点!这根船梁得正午前装上去!”王铁蛋拍了拍一个元兵的肩,对方立刻加快了手里的活。他转头看见赵昺走过来,立刻迎上去:“殿下!俺们把孛罗的楼船拆了,木料正好用来修码头的栈桥,还能做十架新床弩!”
赵昺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船坞:陈老木正带着人给新福船刷桐油,防止海水腐蚀;几个士族子弟跟着水师士兵学划船,虽然动作笨拙,却学得认真。“俘虏们没闹情绪吧?”他问。
“没有!”王铁蛋咧嘴笑,“那个叫帖木儿的元兵,以前是铁匠,现在正帮俺改飞火流星呢,说能让火药燃得更久!”
两人正说着,阿珠抱着一摞账簿走来:“殿下,织坊这月织了三百匹布,除了给守军做护具,还能换五十石粮食;渔民们昨天捕了两千斤鱼,分了一半给俘虏和学堂的孩子。”
“好。”赵昺接过账簿,翻了两页,对阿珠道,“让织坊多织些粗布,畲族山寨那边缺冬衣,过两天让蓝飞虎带回去;另外,学堂再招二十个渔民子弟,不能让孩子只跟着捕鱼,得读书识字。”
刚安排完,林啸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封口的信:“殿下!从广州来的商队带的信,是以前崖山旧部李将军写的,说元廷要派五万大军,下个月从广州、福州两路夹击泉州,还说想跟咱们联手抗元!”
赵昺立刻召集张勇、蓝飞虎、赛义德到议事厅。拆开信,李将军的字迹力透纸背,写着“泉州港乃东南抗元根基,若泉州破,东南无存”,还说他在广州城外藏了三千兵马,想跟泉州约定时间,同时袭扰元军粮道。
“五万大军?两路夹击?”张勇皱起眉,“咱们现在加上俘虏改编的兵,也只有六千多人,就算李将军有三千,也不够硬碰硬。”
“不用硬碰。”赵昺指着地图,“福州到泉州的粮道,咱们熟,蓝飞虎的畲族能去袭扰;广州那边,赛义德的商队能当眼线,元军一动,咱们就知道;另外,咱们的新福船快造好了,到时候能从海面绕到元军背后,用飞火流星炸他们的粮船。”
蓝飞虎立刻点头:“俺这就回畲寨,让弟兄们把鹰嘴崖的暗哨加三倍,再跟周边的畲族部落联络,让他们也帮忙盯福州的元军!”
赛义德也道:“我在广州有不少商栈,能帮李将军传消息,还能给你们运硫磺和硝石——元军想断咱们的补给,没那么容易!”
“还有俘虏。”赵昺突然道,“那些元兵里,不少是汉人,被元廷强征来的。咱们可以挑些愿意反元的,教他们用床弩和震天雷,让他们也加入守军——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
众人都觉得这主意好。张勇立刻去挑选俘虏,没一会儿就带了五十多个汉人元兵来,为首的帖木儿单膝跪地:“殿下!俺们本是大宋百姓,被逼着帮元军打仗,现在能跟着您抗元,就算死也愿意!”
赵昺扶起他:“不用死,咱们要活着守住泉州,活着看元军被赶出大宋!从今天起,你们编入水师,跟着张将军学打仗,好好干,以后你们的家人,泉州港也会照看。”
帖木儿等人激动得红了眼,连连磕头。
傍晚,蓝飞虎要回畲寨,赵昺让人装了两车粮食、一百匹粗布和五架床弩,亲自送到码头。“路上小心,元军可能会在畲寨附近设哨探。”赵昺拍了拍蓝飞虎的肩,“有消息就用信鸽传,别耽误。”
蓝飞虎点头,跳上小船:“殿下放心!俺一定守好畲寨,不让福州的元军靠近泉州一步!”
小船渐渐驶远,赛义德走过来,递给赵昺一张商路图:“我让人查了,元军从广州来,会经过‘伶仃洋’,那里有个小岛能藏船,咱们可以提前把水底火雷沉在那里,等他们过就炸!”
赵昺接过图,指尖在伶仃洋的位置划过——那是当年文天祥被俘的地方,如今他们要在这里,为大宋守住最后一片抗元的根基。
夕阳落在海面上,把海水染成金色。渔民们唱着渔歌归港,学堂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跑回家,工匠们收了工具,坐在码头边吃晚饭,连被俘的元兵也跟着笑谈——泉州港的战后日子,没有仇杀,只有一起建设家园的暖意。
赵昺站在码头高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清楚:五万大军的威胁就在眼前,未来的仗会更难打。但只要泉州的军民还同心,只要有李将军的联兵,有赛义德的相助,有畲族的守护,就算元军来再多,他们也能守住这港城,守住这缕大宋的星火。
就像船坞里那艘快造好的新福船,虽然还没下海,却已透着能抗风浪的底气——这底气,来自每一个愿意为泉州港拼命的人,来自那份“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信念。泉州港的抗元路,还在继续,但他们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