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的夜,静得只剩风声。三更的梆子声刚过,南门城头突然亮起一盏红灯,在墨色的夜空里,像一颗淬了血的眼睛。红灯摇曳三下,又迅速熄灭——这是铁穆耳与奸细约定的信号,意味着“城内得手,速攻”。
城外,铁穆耳勒着马,三万大军列阵在南门之外,甲胄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看着城头的红灯,嘴角扬起一抹得逞的笑,对身边的托合帖木儿道:“赵昺果然上钩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拿下建宁,活捉赵十三!”
“遵命!”托合帖木儿拔出弯刀,高声喊道:“弟兄们!冲啊!拿下建宁,抢粮抢钱!”
元军士兵们本就因粮草短缺憋了一肚子火,听到“抢粮”二字,顿时红了眼,举着刀枪,朝着南门冲去。城门果然虚掩着,几名“建宁守军”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大喊着:“不好了!粮仓被烧了!快逃啊!”
元军士兵们见状,更是肆无忌惮,蜂拥着冲进城门。可刚进城内,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城门后的街道上,早已埋好了震天雷,冲在最前面的元军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尸体堆成了小山。
“不好!有埋伏!”托合帖木儿大喊着,想率军撤退,可后面的元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往里冲,街道狭窄,根本退不出去。
就在这时,两侧的屋顶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林啸带着火铳手们站起身,枪口对准了拥挤的元军。“开火!”林啸一声令下,火铳声此起彼伏,元军士兵像割麦子一样倒下,惨叫声响彻夜空。
铁穆耳在城外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听到枪声不断,心中暗道不好——他还是中了赵昺的计!“快!撤军!”他嘶吼着,可已经晚了,南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将元军的退路彻底封死。
城头上,赵昺站在火把下,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看着被困在城内的元军:“铁穆耳!你想里应外合,攻破建宁,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自投罗网!”
元军士兵们被困在街道上,前有火铳,后有城门,左右两侧的民居里,还不断有建宁的士兵和百姓扔出石头、火把。有的百姓甚至拿起菜刀、锄头,朝着元军冲去——他们早就把建宁当成了自己的家,绝不容许元军破坏这里的安稳。
托合帖木儿看着眼前的景象,彻底慌了神,他挥舞着弯刀,想杀出一条血路,可刚冲出去几步,就被一支冷箭射中了肩膀。他惨叫一声,跌下马来,被建宁的士兵们团团围住。
“托合帖木儿,你还不投降吗?”赵昺骑着马,走到他面前,沉声道,“你已经输了,再抵抗下去,只会白白送命。”
托合帖木儿看着周围愤怒的百姓,又看了看远处火光中的铁穆耳,突然惨笑起来:“我输了……我输得彻彻底底……”他猛地拔出腰间的匕首,朝着自己的胸口刺去,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盔甲。
铁穆耳在城外看到托合帖木儿自杀,心中涌起一股绝望——他带来的三万大军,被困在城内的就有两万,剩下的一万,也被蓝珠的畲族猎手们牵制在城外的山林里,根本无法支援。
“殿下!咱们快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身边的亲兵拉着铁穆耳的马,焦急地说。
铁穆耳看着城内的火光,又看了看手中的虎头刀,眼中满是不甘。他恨自己低估了赵昺,恨自己没能剿灭宋室余孽,可他也知道,再留在这里,只会全军覆没。“撤!”他咬着牙,说出这个字,带着剩下的亲兵,朝着福州的方向逃去。
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元军士兵们有的弃械投降,有的还在负隅顽抗,但最终都被建宁的队伍一一制服。直到天快亮时,城内的枪声才渐渐平息,街道上到处都是元军的尸体和武器,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
赵昺站在南门的城楼上,看着渐渐亮起的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林啸、方国珍、蓝珠等人走到他身边,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满是兴奋。
“公子,咱们赢了!”方国珍激动地说,“咱们不仅守住了建宁,还歼灭了两万多的元军,缴获了不少武器和粮草!”
赵昺点头,目光扫过城下的百姓——他们正自发地清理街道,有的在救治受伤的士兵,有的在安慰失去亲人的孤儿,虽然经历了一场大战,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坚定。
“是啊,咱们赢了。”赵昺轻声道,“但这不是结束,是开始。”他看向福州的方向,“铁穆耳逃回了福州,他肯定还会卷土重来。而且,大都的忽必烈,也绝不会容忍咱们在江南壮大。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赵昺说得对。但经历了这场大战,他们对赵昺更加信任,也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只要跟着赵昺,就算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他们也能战胜。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突然飞奔而来,神色慌张地说:“公子,不好了!大都派了十万大军,由丞相伯颜亲自统领,正在朝着江南赶来!”
赵昺脸色一变——伯颜!那个灭了南宋的元军统帅!他没想到,忽必烈竟然会派伯颜来江南。看来,忽必烈是真的急了,想要彻底剿灭他这个“宋室余孽”。
“看来,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赵昺沉声道,“林啸,你立刻去整顿兵马,修复城墙,把缴获的武器分发给士兵们,加强防备。方国珍,你去泉州,联络赛义德,让他尽快送些硫磺和硝石来,咱们要多造些火铳和震天雷。蓝珠姑娘,你去联络周边的畲族部落,让他们派兵来支援建宁,咱们一起对抗伯颜的十万大军。”
众人纷纷领命,转身去准备。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群山,眼神坚定——伯颜又如何?十万大军又如何?他既然能守住建宁,就能继续守下去!他要让忽必烈知道,江南的百姓,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要让天下人知道,宋室的薪火,还没有熄灭!
城外,铁穆耳勒着马,三万大军列阵在南门之外,甲胄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看着城头的红灯,嘴角扬起一抹得逞的笑,对身边的托合帖木儿道:“赵昺果然上钩了!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拿下建宁,活捉赵十三!”
“遵命!”托合帖木儿拔出弯刀,高声喊道:“弟兄们!冲啊!拿下建宁,抢粮抢钱!”
元军士兵们本就因粮草短缺憋了一肚子火,听到“抢粮”二字,顿时红了眼,举着刀枪,朝着南门冲去。城门果然虚掩着,几名“建宁守军”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大喊着:“不好了!粮仓被烧了!快逃啊!”
元军士兵们见状,更是肆无忌惮,蜂拥着冲进城门。可刚进城内,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城门后的街道上,早已埋好了震天雷,冲在最前面的元军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尸体堆成了小山。
“不好!有埋伏!”托合帖木儿大喊着,想率军撤退,可后面的元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往里冲,街道狭窄,根本退不出去。
就在这时,两侧的屋顶上突然亮起无数火把,林啸带着火铳手们站起身,枪口对准了拥挤的元军。“开火!”林啸一声令下,火铳声此起彼伏,元军士兵像割麦子一样倒下,惨叫声响彻夜空。
铁穆耳在城外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听到枪声不断,心中暗道不好——他还是中了赵昺的计!“快!撤军!”他嘶吼着,可已经晚了,南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将元军的退路彻底封死。
城头上,赵昺站在火把下,手持长枪,目光如炬地看着被困在城内的元军:“铁穆耳!你想里应外合,攻破建宁,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自投罗网!”
元军士兵们被困在街道上,前有火铳,后有城门,左右两侧的民居里,还不断有建宁的士兵和百姓扔出石头、火把。有的百姓甚至拿起菜刀、锄头,朝着元军冲去——他们早就把建宁当成了自己的家,绝不容许元军破坏这里的安稳。
托合帖木儿看着眼前的景象,彻底慌了神,他挥舞着弯刀,想杀出一条血路,可刚冲出去几步,就被一支冷箭射中了肩膀。他惨叫一声,跌下马来,被建宁的士兵们团团围住。
“托合帖木儿,你还不投降吗?”赵昺骑着马,走到他面前,沉声道,“你已经输了,再抵抗下去,只会白白送命。”
托合帖木儿看着周围愤怒的百姓,又看了看远处火光中的铁穆耳,突然惨笑起来:“我输了……我输得彻彻底底……”他猛地拔出腰间的匕首,朝着自己的胸口刺去,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盔甲。
铁穆耳在城外看到托合帖木儿自杀,心中涌起一股绝望——他带来的三万大军,被困在城内的就有两万,剩下的一万,也被蓝珠的畲族猎手们牵制在城外的山林里,根本无法支援。
“殿下!咱们快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身边的亲兵拉着铁穆耳的马,焦急地说。
铁穆耳看着城内的火光,又看了看手中的虎头刀,眼中满是不甘。他恨自己低估了赵昺,恨自己没能剿灭宋室余孽,可他也知道,再留在这里,只会全军覆没。“撤!”他咬着牙,说出这个字,带着剩下的亲兵,朝着福州的方向逃去。
城内的战斗还在继续,元军士兵们有的弃械投降,有的还在负隅顽抗,但最终都被建宁的队伍一一制服。直到天快亮时,城内的枪声才渐渐平息,街道上到处都是元军的尸体和武器,鲜血染红了青石板路。
赵昺站在南门的城楼上,看着渐渐亮起的天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林啸、方国珍、蓝珠等人走到他身边,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满是兴奋。
“公子,咱们赢了!”方国珍激动地说,“咱们不仅守住了建宁,还歼灭了两万多的元军,缴获了不少武器和粮草!”
赵昺点头,目光扫过城下的百姓——他们正自发地清理街道,有的在救治受伤的士兵,有的在安慰失去亲人的孤儿,虽然经历了一场大战,但他们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坚定。
“是啊,咱们赢了。”赵昺轻声道,“但这不是结束,是开始。”他看向福州的方向,“铁穆耳逃回了福州,他肯定还会卷土重来。而且,大都的忽必烈,也绝不会容忍咱们在江南壮大。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赵昺说得对。但经历了这场大战,他们对赵昺更加信任,也对未来更加有信心——只要跟着赵昺,就算面对再强大的敌人,他们也能战胜。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突然飞奔而来,神色慌张地说:“公子,不好了!大都派了十万大军,由丞相伯颜亲自统领,正在朝着江南赶来!”
赵昺脸色一变——伯颜!那个灭了南宋的元军统帅!他没想到,忽必烈竟然会派伯颜来江南。看来,忽必烈是真的急了,想要彻底剿灭他这个“宋室余孽”。
“看来,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赵昺沉声道,“林啸,你立刻去整顿兵马,修复城墙,把缴获的武器分发给士兵们,加强防备。方国珍,你去泉州,联络赛义德,让他尽快送些硫磺和硝石来,咱们要多造些火铳和震天雷。蓝珠姑娘,你去联络周边的畲族部落,让他们派兵来支援建宁,咱们一起对抗伯颜的十万大军。”
众人纷纷领命,转身去准备。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群山,眼神坚定——伯颜又如何?十万大军又如何?他既然能守住建宁,就能继续守下去!他要让忽必烈知道,江南的百姓,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他要让天下人知道,宋室的薪火,还没有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