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元军大营的号角就撕裂了晨雾。伯颜站在高台上,看着五千名元兵扛着土袋、推着冲车,在三百名弓箭手的掩护下,朝着山口缓缓移动。他手中的马鞭指向山口,声音冷得像冰:“今日午时之前,若攻不下山口,前锋营的千户,都提着脑袋来见我!”
“开炮!”元军阵中的回回炮率先发难,十几枚巨石呼啸着砸向宋军的土墙。昨日刚修补好的土墙瞬间被砸出两个大洞,碎石飞溅,躲在后面的宋军士兵被砸得血肉模糊。王小铁红着眼,大喊着调整炮位:“对准元军的炮队!快!”可宋军的三门回回炮刚发射两轮,就被元军的箭雨压制——几个负责填装石弹的士兵刚探出头,就被箭矢射穿了喉咙。
“冲!”元军前锋营的千户挥舞着弯刀,带着士兵们扛着土袋冲向山口。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将土袋扔进土墙的缺口里,有的士兵甚至直接抱着土袋,整个人扑进缺口,用身体充当“人墙”。张勇提着染血的长刀,在土墙缺口处来回砍杀,刀刃已经卷了边,手臂上被砍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顺着刀柄往下滴,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一个年轻的宋军士兵被元兵的长枪刺穿了小腹,他却死死抓住枪杆,另一只手拔出短刀,朝着元兵的喉咙刺去,两人一同倒在血泊里。山口处的尸体越堆越高,原本狭窄的山口,竟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和土袋填得渐渐平缓。
“殿下,咱们的箭不多了!”林啸带着几个士兵,扛着最后几箱箭跑到赵昺身边,声音里带着急色。赵昺看向土墙后的士兵,不少人已经拿起了石头、木棍,甚至是断裂的刀鞘,与爬上来的元兵厮杀。他刚要开口,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陆长史带着城中百姓来了!
“殿下!我们来送粮草和箭了!”陆长史骑着一匹瘦马,身后跟着数百名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十几岁的少年,还有扛着锄头的农夫。他们推着小车,车上装满了箭支、馒头,还有用布包好的草药。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汉,颤巍巍地将一筐箭递给士兵,说:“小将军,拿着!这是俺们连夜削的木箭,尖头磨利了,能杀人!”
百姓们的到来,像一剂强心针,让宋军士兵们士气大振。张勇大喊着:“兄弟们!乡亲们都来帮咱们了,咱们不能退!”他猛地跃起,一刀劈死冲在最前面的元兵,鲜血溅在他的脸上,却让他的眼神更加坚定。
可元军的攻势依旧凶猛。伯颜见缺口迟迟填不满,又下令调来了两千名归降的宋军——这些人被元军称为“归义营”,此刻被刀架着脖子,推到了阵前。“往前冲!攻下山口,既往不咎!后退一步,格杀勿论!”元军百户长挥舞着弯刀,对着归义营的士兵们大喊。
归义营的士兵们面面相觑,他们曾是宋军,如今却被逼着攻打自己人。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兵,名叫李二,曾是张勇手下的兵,他看着土墙后熟悉的旗帜,突然扔掉手中的长枪,朝着元军百户长扑去:“俺们宁死也不打自己人!”
“反了!”百户长一刀砍死李二,可更多的归义营士兵举起了武器,朝着元军杀去。他们知道,就算攻下山口,也难逃一死,不如战死在故土上,做个堂堂正正的宋人。归义营的倒戈,让元军的阵脚大乱,伯颜气得大骂:“废物!都是废物!”
趁着元军混乱,蓝飞虎带着畲族猎手从山林里冲了出来,他们骑着快马,手中的弯刀专砍元军的马腿;方国珍则带着海盗,绕到元军的侧翼,点燃了他们的冲车和土袋。火借风势,很快烧了起来,元军士兵们纷纷后退,生怕被大火吞噬。
“撤!快撤!”元军千户见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撤退。伯颜站在高台上,看着再次败退的士兵,脸色铁青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低头看了看日晷,午时已过,山口依旧牢牢掌握在宋军手中,而他的前锋营,已经死伤了三千多人。
山口的战斗终于停歇。宋军士兵们瘫坐在地上,不少人直接昏了过去,百姓们则忙着救治伤员,清理战场。赵昺走到李二的尸体旁,蹲下身,将他圆睁的双眼合上,声音低沉:“李二兄弟,好样的。”
张勇拄着长刀,走到赵昺身边,手臂上的伤口已经用布条包扎好,却依旧渗着血:“殿下,伯颜这次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攻了。”
赵昺摇摇头,望向元军大营的方向:“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传令下去,立刻加固土墙,多挖陷阱,箭支和粮草也要尽快补充。另外,厚葬李二和归义营的兄弟们,他们都是英雄。”
夕阳西下,山口的血迹被晚霞染得通红。宋军士兵和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坚定。他们知道,伯颜的五万大军还在,下一次的进攻,只会更加猛烈。可他们也知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算是铜墙铁壁,也能守住这座危城,守住大宋的最后一丝希望。
而元军大营里,伯颜将谋士的建议扔在地上,眼神里透着疯狂:“围困?填坑?都没用!明日,本帅亲自督战,调一万精兵,就算把整个山口都填成尸山,也要踏过去!”
帐篷外,夕阳渐渐落下,黑暗笼罩了大地。山口的风,带着血腥气,呼啸着穿过山谷,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血战的惨烈,也预示着明日更加残酷的较量。
“开炮!”元军阵中的回回炮率先发难,十几枚巨石呼啸着砸向宋军的土墙。昨日刚修补好的土墙瞬间被砸出两个大洞,碎石飞溅,躲在后面的宋军士兵被砸得血肉模糊。王小铁红着眼,大喊着调整炮位:“对准元军的炮队!快!”可宋军的三门回回炮刚发射两轮,就被元军的箭雨压制——几个负责填装石弹的士兵刚探出头,就被箭矢射穿了喉咙。
“冲!”元军前锋营的千户挥舞着弯刀,带着士兵们扛着土袋冲向山口。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将土袋扔进土墙的缺口里,有的士兵甚至直接抱着土袋,整个人扑进缺口,用身体充当“人墙”。张勇提着染血的长刀,在土墙缺口处来回砍杀,刀刃已经卷了边,手臂上被砍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顺着刀柄往下滴,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一个年轻的宋军士兵被元兵的长枪刺穿了小腹,他却死死抓住枪杆,另一只手拔出短刀,朝着元兵的喉咙刺去,两人一同倒在血泊里。山口处的尸体越堆越高,原本狭窄的山口,竟被双方士兵的尸体和土袋填得渐渐平缓。
“殿下,咱们的箭不多了!”林啸带着几个士兵,扛着最后几箱箭跑到赵昺身边,声音里带着急色。赵昺看向土墙后的士兵,不少人已经拿起了石头、木棍,甚至是断裂的刀鞘,与爬上来的元兵厮杀。他刚要开口,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陆长史带着城中百姓来了!
“殿下!我们来送粮草和箭了!”陆长史骑着一匹瘦马,身后跟着数百名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十几岁的少年,还有扛着锄头的农夫。他们推着小车,车上装满了箭支、馒头,还有用布包好的草药。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汉,颤巍巍地将一筐箭递给士兵,说:“小将军,拿着!这是俺们连夜削的木箭,尖头磨利了,能杀人!”
百姓们的到来,像一剂强心针,让宋军士兵们士气大振。张勇大喊着:“兄弟们!乡亲们都来帮咱们了,咱们不能退!”他猛地跃起,一刀劈死冲在最前面的元兵,鲜血溅在他的脸上,却让他的眼神更加坚定。
可元军的攻势依旧凶猛。伯颜见缺口迟迟填不满,又下令调来了两千名归降的宋军——这些人被元军称为“归义营”,此刻被刀架着脖子,推到了阵前。“往前冲!攻下山口,既往不咎!后退一步,格杀勿论!”元军百户长挥舞着弯刀,对着归义营的士兵们大喊。
归义营的士兵们面面相觑,他们曾是宋军,如今却被逼着攻打自己人。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兵,名叫李二,曾是张勇手下的兵,他看着土墙后熟悉的旗帜,突然扔掉手中的长枪,朝着元军百户长扑去:“俺们宁死也不打自己人!”
“反了!”百户长一刀砍死李二,可更多的归义营士兵举起了武器,朝着元军杀去。他们知道,就算攻下山口,也难逃一死,不如战死在故土上,做个堂堂正正的宋人。归义营的倒戈,让元军的阵脚大乱,伯颜气得大骂:“废物!都是废物!”
趁着元军混乱,蓝飞虎带着畲族猎手从山林里冲了出来,他们骑着快马,手中的弯刀专砍元军的马腿;方国珍则带着海盗,绕到元军的侧翼,点燃了他们的冲车和土袋。火借风势,很快烧了起来,元军士兵们纷纷后退,生怕被大火吞噬。
“撤!快撤!”元军千户见大势已去,急忙下令撤退。伯颜站在高台上,看着再次败退的士兵,脸色铁青得几乎要滴出水来。他低头看了看日晷,午时已过,山口依旧牢牢掌握在宋军手中,而他的前锋营,已经死伤了三千多人。
山口的战斗终于停歇。宋军士兵们瘫坐在地上,不少人直接昏了过去,百姓们则忙着救治伤员,清理战场。赵昺走到李二的尸体旁,蹲下身,将他圆睁的双眼合上,声音低沉:“李二兄弟,好样的。”
张勇拄着长刀,走到赵昺身边,手臂上的伤口已经用布条包扎好,却依旧渗着血:“殿下,伯颜这次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攻了。”
赵昺摇摇头,望向元军大营的方向:“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传令下去,立刻加固土墙,多挖陷阱,箭支和粮草也要尽快补充。另外,厚葬李二和归义营的兄弟们,他们都是英雄。”
夕阳西下,山口的血迹被晚霞染得通红。宋军士兵和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坚定。他们知道,伯颜的五万大军还在,下一次的进攻,只会更加猛烈。可他们也知道,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算是铜墙铁壁,也能守住这座危城,守住大宋的最后一丝希望。
而元军大营里,伯颜将谋士的建议扔在地上,眼神里透着疯狂:“围困?填坑?都没用!明日,本帅亲自督战,调一万精兵,就算把整个山口都填成尸山,也要踏过去!”
帐篷外,夕阳渐渐落下,黑暗笼罩了大地。山口的风,带着血腥气,呼啸着穿过山谷,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血战的惨烈,也预示着明日更加残酷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