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建宁城东门的空气就凝着铁腥味。元军的阵列在两里外铺开,黑色的旌旗上“阿剌罕”三个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五十架回回炮像巨兽般蹲在阵前,炮口对准了城墙的砖石。
“放!”随着元军万户的吼声,五十枚石弹带着呼啸掠过半空,砸在东门城墙上。赵昺早让人在城墙内侧加了三层铁板,石弹撞上去迸出火星,却只砸出几道浅坑,可震力还是让城楼上的士兵晃了晃,几个新兵没站稳,手里的长枪滑落在地。
“稳住!”张勇一把扶住身边的畲族猎手,将他按在箭楼的箭孔后,“瞄准元军的炮手,别让他们再填弹!”
城墙上的床弩瞬间发射,三尺长的弩箭穿透晨雾,直插元军阵中。一个正在给回回炮装石弹的元兵被弩箭钉在炮架上,鲜血顺着木架往下淌,旁边的元兵慌了神,石弹没放稳,滚落在地砸伤了自己人的脚。
“殿下,元军的回回炮太多了,再轰下去,铁板撑不住!”林啸趴在城垛后,指着远处不断补充石弹的元军后勤队,“要不要让王老铁把震天雷运上来?”
赵昺盯着元军的阵形,摇了摇头:“再等等,阿剌罕没那么简单,他肯定会趁我们应对回回炮时,派步兵爬云梯。”话音刚落,就见元军阵中冲出数百名步兵,每人扛着一架云梯,朝着城墙冲来,后面还跟着持盾的刀手,掩护他们架梯。
“畲族的兄弟们,射箭!”蓝珠的声音从城楼西侧传来,她手里握着长弓,一箭射穿了一个元兵的咽喉。畲族猎手们跟着放箭,箭雨像密网般罩向元军,可元军的盾牌阵挡得严实,还是有十几架云梯靠在了城墙上。
“推下去!”张勇提着长刀冲过去,一脚踹在云梯上,云梯上的元兵尖叫着摔下去,砸在下面的同伴身上。几个元兵趁机爬上城头,挥刀砍向义军,却被早有准备的战俘们围住——正是之前闹肚子的那十几个降兵,为首的郎中老李握着短刀,精准地刺向一个元兵的腰侧:“俺们虽曾为元军,可也不愿再助纣为虐!”
赵昺看到这一幕,朝陆仲远递了个眼神。陆仲远站在城楼上,看着战俘们与义军并肩作战,脸色微变,之前攥紧的袖口悄悄松开了些——他一直担心降兵会叛,可此刻这些人的刀,分明砍向的是元军。
就在这时,元军的回回炮突然停了火,阵前的步兵也开始往后撤。林啸皱眉:“不对,他们怎么撤得这么快?”
赵昺立刻抓起望远镜(王老铁用铜镜和铜管仿制的简易望远镜),看向元军后方的树林。透过晨雾,他隐约看到树林里有骑兵的影子在晃动,马背上还驮着绳梯——是伏兵!阿剌罕故意让步兵撤退,想引义军出城追击,再让骑兵从侧翼包抄。
“别追!”赵昺大声喊道,“元军有伏兵,守住城墙!”
可还是有几个年轻的义军士兵没忍住,提着刀冲下城墙,朝着撤退的元兵追去。就在他们跑出五十步时,树林里的骑兵突然冲了出来,马刀闪着寒光,直劈向那几个士兵。
“不好!”张勇正要冲下去救人,就见城墙上突然扔出三枚黑陶罐——是王老铁的震天雷!
“轰隆!”震天雷在骑兵阵中炸开,碎石和火药溅得四处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元兵被炸翻,马匹受惊嘶鸣着乱撞,伏兵的阵形瞬间乱了。那几个义军士兵趁机退回城下,惊魂未定地拍着胸口。
王老铁喘着粗气跑上城楼,手里还抱着两个震天雷:“殿下,俺就剩这俩了!刚才要是再晚扔一步,那几个娃就没了!”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这震天雷救了人命。”他转头看向陆仲远,“陆长史,刚才你也看到了,不管是畲族兄弟,还是降兵,只要心向抗元,就是我们的自己人。旧制里的‘华夷之分’‘降兵为奴’,在生死面前,不值一提。”
陆仲远沉默了片刻,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臣之前……是臣狭隘了。”他第一次主动走到城垛边,看着城下收拾尸体的元军,“臣这就去清点伤亡,再让人把城墙上的缺口补好,防备元军再次攻城。”
蓝珠这时走了过来,手里的药箱沾了不少血:“殿下,伤员都处理好了,多亏了老李郎中,他懂正骨,好几个断了胳膊的士兵,经他处理后都能抬箭了。”
老李正好从城下上来,听到这话,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俺就是懂点医术,能帮上忙就好。俺们这些降兵,以前跟着元军作恶,现在能为抗元出点力,也算是赎过了。”
赵昺点点头,看向远处重新列阵的元军——阿剌罕的伏兵被破,可他的回回炮还在,看样子是要准备第二次攻城了。他拿起号角,对着城下喊道:“所有将士听令!元军虽凶,可我们有城墙,有兄弟,有百姓!只要我们守住建宁,就守住了东南的希望!”
城墙上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盖过了元军的鼓声。赵昺望着身边的张勇、蓝珠、林啸,还有渐渐放下顾虑的陆仲远,心里清楚:这场守城战,不仅是和元军的较量,更是义军内部凝聚人心的战场。
而两里外的元军阵中,阿剌罕看着城墙上的义军,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他身边的副将低声道:“大人,震天雷威力不小,我们的伏兵也被识破了,要不要先撤兵,等调更多回回炮来再攻?”
阿剌罕攥紧了马鞭:“撤?本帅带了五千骑兵,还攻不下一座小城?传令下去,午时三刻,用火箭烧城门!我就不信,他们能守住!”
阳光渐渐升高,城墙上的火把已经熄灭,可空气中的硝烟味更浓了。赵昺知道,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
“放!”随着元军万户的吼声,五十枚石弹带着呼啸掠过半空,砸在东门城墙上。赵昺早让人在城墙内侧加了三层铁板,石弹撞上去迸出火星,却只砸出几道浅坑,可震力还是让城楼上的士兵晃了晃,几个新兵没站稳,手里的长枪滑落在地。
“稳住!”张勇一把扶住身边的畲族猎手,将他按在箭楼的箭孔后,“瞄准元军的炮手,别让他们再填弹!”
城墙上的床弩瞬间发射,三尺长的弩箭穿透晨雾,直插元军阵中。一个正在给回回炮装石弹的元兵被弩箭钉在炮架上,鲜血顺着木架往下淌,旁边的元兵慌了神,石弹没放稳,滚落在地砸伤了自己人的脚。
“殿下,元军的回回炮太多了,再轰下去,铁板撑不住!”林啸趴在城垛后,指着远处不断补充石弹的元军后勤队,“要不要让王老铁把震天雷运上来?”
赵昺盯着元军的阵形,摇了摇头:“再等等,阿剌罕没那么简单,他肯定会趁我们应对回回炮时,派步兵爬云梯。”话音刚落,就见元军阵中冲出数百名步兵,每人扛着一架云梯,朝着城墙冲来,后面还跟着持盾的刀手,掩护他们架梯。
“畲族的兄弟们,射箭!”蓝珠的声音从城楼西侧传来,她手里握着长弓,一箭射穿了一个元兵的咽喉。畲族猎手们跟着放箭,箭雨像密网般罩向元军,可元军的盾牌阵挡得严实,还是有十几架云梯靠在了城墙上。
“推下去!”张勇提着长刀冲过去,一脚踹在云梯上,云梯上的元兵尖叫着摔下去,砸在下面的同伴身上。几个元兵趁机爬上城头,挥刀砍向义军,却被早有准备的战俘们围住——正是之前闹肚子的那十几个降兵,为首的郎中老李握着短刀,精准地刺向一个元兵的腰侧:“俺们虽曾为元军,可也不愿再助纣为虐!”
赵昺看到这一幕,朝陆仲远递了个眼神。陆仲远站在城楼上,看着战俘们与义军并肩作战,脸色微变,之前攥紧的袖口悄悄松开了些——他一直担心降兵会叛,可此刻这些人的刀,分明砍向的是元军。
就在这时,元军的回回炮突然停了火,阵前的步兵也开始往后撤。林啸皱眉:“不对,他们怎么撤得这么快?”
赵昺立刻抓起望远镜(王老铁用铜镜和铜管仿制的简易望远镜),看向元军后方的树林。透过晨雾,他隐约看到树林里有骑兵的影子在晃动,马背上还驮着绳梯——是伏兵!阿剌罕故意让步兵撤退,想引义军出城追击,再让骑兵从侧翼包抄。
“别追!”赵昺大声喊道,“元军有伏兵,守住城墙!”
可还是有几个年轻的义军士兵没忍住,提着刀冲下城墙,朝着撤退的元兵追去。就在他们跑出五十步时,树林里的骑兵突然冲了出来,马刀闪着寒光,直劈向那几个士兵。
“不好!”张勇正要冲下去救人,就见城墙上突然扔出三枚黑陶罐——是王老铁的震天雷!
“轰隆!”震天雷在骑兵阵中炸开,碎石和火药溅得四处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元兵被炸翻,马匹受惊嘶鸣着乱撞,伏兵的阵形瞬间乱了。那几个义军士兵趁机退回城下,惊魂未定地拍着胸口。
王老铁喘着粗气跑上城楼,手里还抱着两个震天雷:“殿下,俺就剩这俩了!刚才要是再晚扔一步,那几个娃就没了!”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这震天雷救了人命。”他转头看向陆仲远,“陆长史,刚才你也看到了,不管是畲族兄弟,还是降兵,只要心向抗元,就是我们的自己人。旧制里的‘华夷之分’‘降兵为奴’,在生死面前,不值一提。”
陆仲远沉默了片刻,拱手道:“殿下所言极是,臣之前……是臣狭隘了。”他第一次主动走到城垛边,看着城下收拾尸体的元军,“臣这就去清点伤亡,再让人把城墙上的缺口补好,防备元军再次攻城。”
蓝珠这时走了过来,手里的药箱沾了不少血:“殿下,伤员都处理好了,多亏了老李郎中,他懂正骨,好几个断了胳膊的士兵,经他处理后都能抬箭了。”
老李正好从城下上来,听到这话,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头:“俺就是懂点医术,能帮上忙就好。俺们这些降兵,以前跟着元军作恶,现在能为抗元出点力,也算是赎过了。”
赵昺点点头,看向远处重新列阵的元军——阿剌罕的伏兵被破,可他的回回炮还在,看样子是要准备第二次攻城了。他拿起号角,对着城下喊道:“所有将士听令!元军虽凶,可我们有城墙,有兄弟,有百姓!只要我们守住建宁,就守住了东南的希望!”
城墙上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盖过了元军的鼓声。赵昺望着身边的张勇、蓝珠、林啸,还有渐渐放下顾虑的陆仲远,心里清楚:这场守城战,不仅是和元军的较量,更是义军内部凝聚人心的战场。
而两里外的元军阵中,阿剌罕看着城墙上的义军,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他身边的副将低声道:“大人,震天雷威力不小,我们的伏兵也被识破了,要不要先撤兵,等调更多回回炮来再攻?”
阿剌罕攥紧了马鞭:“撤?本帅带了五千骑兵,还攻不下一座小城?传令下去,午时三刻,用火箭烧城门!我就不信,他们能守住!”
阳光渐渐升高,城墙上的火把已经熄灭,可空气中的硝烟味更浓了。赵昺知道,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