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关的晨光刚透雾,元军阵地上就传来“嘎吱嘎吱”的绞盘声——扩廓帖木儿的二十门回回炮已架好,黑沉沉的石弹堆在炮旁,炮口对准关隘的土城墙,像蛰伏的巨兽。
“放!”随着扩廓帖木儿的怒吼,石弹裹着风声砸向城墙,“轰隆”一声,土墙上的夯土簌簌掉落,出现一个浅坑。可没等元军欢呼,第二发石弹砸在城墙上时,却被墙上堆叠的湿木和沙袋卸了力——湿木吸饱了水,韧性十足,石弹撞上去只嵌进半寸,反而被反弹的木屑溅得元军士兵躲闪。
“这招管用!”王铁蛋在城头拍着大腿,昨天夜里,他带着工匠和百姓们把附近的老槐树砍了,泡在溪水里浸成湿木,再和沙袋交替堆在城墙内侧,就是为了防回回炮。“再把空陶罐摆上去!”他喊着,乡亲们立刻把家里的陶罐搬来,倒扣在城墙缺口处——石弹砸中陶罐,碎片飞溅,反而扎向城下冲锋的元军步兵,疼得他们惨叫着后退。
扩廓帖木儿看着纹丝不动的关隘,气得踹翻炮架旁的木箱:“加大装药量!把城墙炸塌!”可元军刚调整好炮位,远处的山林里突然传来喊杀声——是蓝飞虎带着三百畲族勇士绕后了!他们趁着晨雾,从元军炮阵侧面的小路摸过来,手里的标枪精准扎向操作回回炮的士兵。
“护炮!”元军副将嘶吼着,可畲族勇士们动作太快,一个勇士跳上炮架,挥刀砍断绞盘绳,回回炮的石弹“咚”地掉在地上,砸伤了两个士兵。蓝飞虎则直奔最中间的回回炮,一刀劈死炮长,转身夺过火把,往炮架旁的火药桶扔去——“轰!”火药桶炸开,火星溅到旁边的炮架上,很快燃起大火。
“不好!撤炮!”扩廓帖木儿见状,赶紧下令撤回剩余的回回炮。可义军哪肯放过,许成带着五百义军从关隘冲出来,连发火弩射向撤退的元军,陈二郎举着长枪,第一个追上一辆炮车,一枪挑翻推车的士兵,大喊:“留下炮!”新兵们跟着围上来,把炮车牢牢守住。
阵后的临时草棚里,老丈正带着乡亲们往城头运水。见元军退了,他拎着水桶跑向蓝飞虎,递过毛巾:“蓝将军,快擦擦汗!俺们熬了绿豆汤,解解暑!”几个农妇也提着食盒赶来,把热乎的包子分给畲族勇士,一个勇士咬着包子,笑着说:“这比元军的干粮好吃多了!”
王小铁在城头举着望远镜,突然大喊:“爹!元军往东边跑了,好像要绕去闽江口!”王铁蛋立刻把消息传给赵昺,赵昺当下决定:“张勇的水师在闽江口布了水雷,咱们派一队义军去东边的渡口,守住他们的退路!”许成主动请命,带着两百义军和陈二郎的新兵,往渡口疾驰。
蓝珠的医帐里,此刻正忙着救治伤员。一个义军士兵的胳膊被石弹擦伤,蓝珠给他敷上药,又递过一碗绿豆汤:“喝了补补力气,后面还得靠你呢。”士兵刚接过碗,帐外就传来俘虏的声音——几个元军士兵被押过来,他们身上带着伤,眼神里满是疲惫。蓝珠没犹豫,让学徒给他们也敷上药,还端来粥:“先吃饭,伤好了再说。”一个元军士兵捧着粥,眼眶泛红:“俺们……俺们也是被逼的,元军抢了俺们的地,不打仗就杀俺家人……”
夕阳西下时,许成从渡口传回消息:元军想从渡口坐船绕后,却被义军拦住,还缴获了三艘船。南平关的城墙上,军民们一起修补白天被砸坏的工事,王铁蛋正教工匠们把缴获的回回炮改造成“抛石机”——去掉炸药,改成抛粮食和草药,以后能给前线送补给。
老丈蹲在田埂上,看着刚冒芽的占城稻,对身边的王小铁说:“等打完仗,俺们就把这田种满稻子,让大家都吃饱饭。”王小铁点点头,手里攥着一个新做的信号风筝:“俺还要跟着爹,造更多厉害的东西,再也不让元军来欺负咱们。”
赵昺站在关隘上,望着闽江口的方向——张勇的水师已经传来消息,元军的侧翼船队被水雷炸沉了两艘,剩下的都退了回去。他转头看着身边忙碌的军民,有的在加固工事,有的在分发粮食,有的在教孩子们读书,心里满是坚定:扩廓帖木儿的回回炮没炸塌城墙,他的铁骑也冲不破民心筑的“关隘”,这场仗,他们赢定了。
而在元军大营里,扩廓帖木儿看着仅剩的几门回回炮,又看着帐外饿肚子的士兵,脸色越来越沉。副将小心翼翼地进来说:“将军,粮道被畲族部落断了,咱们的粮食只够两天了……”扩廓帖木儿沉默良久,突然拔出弯刀,却没砍向任何人,只是狠狠劈在桌案上:“明天……最后一战!要是还拿不下南平关,就撤军!”
帐外的月光很冷,元军士兵们缩在帐篷里,没人说话,只有远处南平关传来的灯火,温暖得刺眼——他们中很多人,也想起了自家的田埂和孩子,想起了没被元军抢走时,那顿热乎的家常饭。
闽地的春夜,风里带着稻芽的清香和烟火的暖意。南平关的灯火下,军民们还在忙碌,没人知道明天的战斗会有多难,但每个人的眼里都透着光——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站在一起,就没有守不住的关隘,没有打不赢的仗,更没有回不去的家。
“放!”随着扩廓帖木儿的怒吼,石弹裹着风声砸向城墙,“轰隆”一声,土墙上的夯土簌簌掉落,出现一个浅坑。可没等元军欢呼,第二发石弹砸在城墙上时,却被墙上堆叠的湿木和沙袋卸了力——湿木吸饱了水,韧性十足,石弹撞上去只嵌进半寸,反而被反弹的木屑溅得元军士兵躲闪。
“这招管用!”王铁蛋在城头拍着大腿,昨天夜里,他带着工匠和百姓们把附近的老槐树砍了,泡在溪水里浸成湿木,再和沙袋交替堆在城墙内侧,就是为了防回回炮。“再把空陶罐摆上去!”他喊着,乡亲们立刻把家里的陶罐搬来,倒扣在城墙缺口处——石弹砸中陶罐,碎片飞溅,反而扎向城下冲锋的元军步兵,疼得他们惨叫着后退。
扩廓帖木儿看着纹丝不动的关隘,气得踹翻炮架旁的木箱:“加大装药量!把城墙炸塌!”可元军刚调整好炮位,远处的山林里突然传来喊杀声——是蓝飞虎带着三百畲族勇士绕后了!他们趁着晨雾,从元军炮阵侧面的小路摸过来,手里的标枪精准扎向操作回回炮的士兵。
“护炮!”元军副将嘶吼着,可畲族勇士们动作太快,一个勇士跳上炮架,挥刀砍断绞盘绳,回回炮的石弹“咚”地掉在地上,砸伤了两个士兵。蓝飞虎则直奔最中间的回回炮,一刀劈死炮长,转身夺过火把,往炮架旁的火药桶扔去——“轰!”火药桶炸开,火星溅到旁边的炮架上,很快燃起大火。
“不好!撤炮!”扩廓帖木儿见状,赶紧下令撤回剩余的回回炮。可义军哪肯放过,许成带着五百义军从关隘冲出来,连发火弩射向撤退的元军,陈二郎举着长枪,第一个追上一辆炮车,一枪挑翻推车的士兵,大喊:“留下炮!”新兵们跟着围上来,把炮车牢牢守住。
阵后的临时草棚里,老丈正带着乡亲们往城头运水。见元军退了,他拎着水桶跑向蓝飞虎,递过毛巾:“蓝将军,快擦擦汗!俺们熬了绿豆汤,解解暑!”几个农妇也提着食盒赶来,把热乎的包子分给畲族勇士,一个勇士咬着包子,笑着说:“这比元军的干粮好吃多了!”
王小铁在城头举着望远镜,突然大喊:“爹!元军往东边跑了,好像要绕去闽江口!”王铁蛋立刻把消息传给赵昺,赵昺当下决定:“张勇的水师在闽江口布了水雷,咱们派一队义军去东边的渡口,守住他们的退路!”许成主动请命,带着两百义军和陈二郎的新兵,往渡口疾驰。
蓝珠的医帐里,此刻正忙着救治伤员。一个义军士兵的胳膊被石弹擦伤,蓝珠给他敷上药,又递过一碗绿豆汤:“喝了补补力气,后面还得靠你呢。”士兵刚接过碗,帐外就传来俘虏的声音——几个元军士兵被押过来,他们身上带着伤,眼神里满是疲惫。蓝珠没犹豫,让学徒给他们也敷上药,还端来粥:“先吃饭,伤好了再说。”一个元军士兵捧着粥,眼眶泛红:“俺们……俺们也是被逼的,元军抢了俺们的地,不打仗就杀俺家人……”
夕阳西下时,许成从渡口传回消息:元军想从渡口坐船绕后,却被义军拦住,还缴获了三艘船。南平关的城墙上,军民们一起修补白天被砸坏的工事,王铁蛋正教工匠们把缴获的回回炮改造成“抛石机”——去掉炸药,改成抛粮食和草药,以后能给前线送补给。
老丈蹲在田埂上,看着刚冒芽的占城稻,对身边的王小铁说:“等打完仗,俺们就把这田种满稻子,让大家都吃饱饭。”王小铁点点头,手里攥着一个新做的信号风筝:“俺还要跟着爹,造更多厉害的东西,再也不让元军来欺负咱们。”
赵昺站在关隘上,望着闽江口的方向——张勇的水师已经传来消息,元军的侧翼船队被水雷炸沉了两艘,剩下的都退了回去。他转头看着身边忙碌的军民,有的在加固工事,有的在分发粮食,有的在教孩子们读书,心里满是坚定:扩廓帖木儿的回回炮没炸塌城墙,他的铁骑也冲不破民心筑的“关隘”,这场仗,他们赢定了。
而在元军大营里,扩廓帖木儿看着仅剩的几门回回炮,又看着帐外饿肚子的士兵,脸色越来越沉。副将小心翼翼地进来说:“将军,粮道被畲族部落断了,咱们的粮食只够两天了……”扩廓帖木儿沉默良久,突然拔出弯刀,却没砍向任何人,只是狠狠劈在桌案上:“明天……最后一战!要是还拿不下南平关,就撤军!”
帐外的月光很冷,元军士兵们缩在帐篷里,没人说话,只有远处南平关传来的灯火,温暖得刺眼——他们中很多人,也想起了自家的田埂和孩子,想起了没被元军抢走时,那顿热乎的家常饭。
闽地的春夜,风里带着稻芽的清香和烟火的暖意。南平关的灯火下,军民们还在忙碌,没人知道明天的战斗会有多难,但每个人的眼里都透着光——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站在一起,就没有守不住的关隘,没有打不赢的仗,更没有回不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