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南疆,西贡谈判的唇枪舌剑尚未完全平息;东北边陲,羁縻州的草创初现曙光。就在这内外交困、精力被多方牵扯的当口,一道裹挟着塞外冰雪与血腥气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如同晴天霹雳,狠狠劈在了紫禁城的金銮殿上——北方草原,剧变已生!
军报来自帝国北疆最前沿的镇北关。守将韩擎苍的笔迹潦草而急促,几乎力透纸背,字里行间弥漫着硝烟与焦灼:
“……臣韩擎苍顿首急奏:自去岁起,漠北草原忽现枭雄,名唤铁勒真,自称黄金家族后裔,纠合鞑靼、瓦剌诸部,以雷霆之势横扫大漠,今已一统漠北漠南,建号‘大元’,称大汗……此獠非比寻常,不似以往游寇,其部众号令严明,骑射精绝,更兼缴获或仿制我朝流出之火器若干,虽粗劣,然于马上施放,颇具威胁……近月以来,其麾下骑兵屡屡犯边,规模渐大,动辄数千骑,飘忽不定,专掠边市,焚屯堡,杀吏民。半月前,竟敢围攻镇北关外围烽燧,守军一队五十人,血战至最后一卒,尽数殉国……虏势猖獗,边关告急,烽燧昼夜间举火不绝!臣虽誓与关城共存亡,然敌情不明,兵力寡弱,恐难久持……伏乞陛下速发天兵,北定边患!”
这封军报,像一块巨大的寒冰,瞬间冻结了朝堂上因南方暂时缓和而带来的些许轻松气氛。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草原统一?建国称汗?还有火器?这已不是以往小股部落的骚扰抢掠,而是一个拥有强大组织能力和一定技术实力的游牧政权,对帝国北疆发起的系统性挑战!
“铁勒真……大元……”江辰默念着这两个名字,眼神冰冷如刀。他推开龙案上关于西贡谈判条款的奏章,大步走到那幅巨大的北疆地图前。地图上,代表帝国疆域的朱红色在长城一线戛然而止,而长城之外广袤的漠南漠北,原本只是标注着零散的部落名称,此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用浓墨重彩的黑色,涂抹成了一个统一的、狰狞的庞然大物,正对着帝国的脊梁虎视眈眈。
“韩擎苍是员老将,沉稳持重,若非情势万分危急,绝不会发出这等求援急报!”兵部尚书声音沉重,“陛下,北疆危矣!必须立刻调兵遣将!”
“调兵?从何处调?”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反驳,一脸愁容,“南方谈判未定,南洋水师、东南沿海诸军皆需戒备,以防‘日落国’反复。东北新设羁縻州,亦需兵力镇抚。京营之兵,关系社稷根本,岂可轻动?国库近年虽有好转,然支撑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只怕……只怕力有未逮啊!”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虏骑蹂躏我边疆,屠戮我子民吗?”一位武将愤然出列,“韩将军那里只有万余守军,如何抵挡得住数万甚至十万虎狼之师?一旦镇北关有失,虏骑便可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京畿!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守、调兵与财政的矛盾瞬间爆发,争吵声不绝于耳。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沉默不语的皇帝身上。
江辰的手指,在地图上镇北关的位置重重敲击着。他能感受到那份急报背后,边关将士的血性与绝望,也能感受到北方那个新生的游牧汗国所带来的实质性威胁。这个铁勒真,选择在这个帝国注意力被南方牵制的时机崛起并发难,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其心机与野心,不容小觑。
“都吵够了没有!”江辰猛地转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意,瞬间压倒了所有的嘈杂。他目光如电,扫过众臣,“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为钱粮兵力争吵?难道要等铁勒真的马刀架到你们的脖子上,才知道后悔吗?”
大殿内鸦雀无声。
江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最高决策者,他不能被愤怒和焦虑冲昏头脑。他需要的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策略。
“韩擎苍和镇北关守军,必须救!北疆防线,绝不能垮!”江辰斩钉截铁地定下基调,“但如何救,需有章法。”
他迅速做出部署,语速快而清晰,显示出极强的决断力:
“第一,即刻传旨韩擎苍,褒奖其忠勇,命其依托关城险要,固守待援,不得浪战。将关外百姓、物资尽可能撤回关内,实行坚壁清野!”
“第二,从山西、直隶抽调三万精兵,由骁骑将军李光弼统领,火速驰援镇北关。另,命辽东都司派出五千骑兵,侧击扰敌后方,牵制其兵力。”
“第三,户部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北疆军需供应!若有延误,朕唯你是问!”
“第四,加强长城沿线所有关隘的戒备,严防敌人分兵渗透。”
“第五,”江辰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着军情司立刻动用一切力量,给朕查清这个铁勒真的底细!他的兵力构成、粮草来源、内部派系,还有,他那所谓的火器,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背后支持他?”
一道道旨意如同战鼓擂响,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信使骑着快马,背负着皇帝的意志,冲出京城,奔向四面八方。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就在援兵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又一封加急军报送到:铁勒真亲率主力五万余人,避开坚固的镇北关,利用其对地形的高度熟悉,从小路奇袭并攻破了防御相对薄弱的朔风隘!守将战死,数千守军溃散。虏骑已突入长城以内,兵分两路,一路劫掠富庶的河套地区,一路向东威胁帝国军事重镇大同府!
烽火,终于烧到了长城以内!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朝野上下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一些原本就反对与“日落国”强硬对抗的声音又冒了出来,认为正是南方的强硬政策导致了北方防御空虚,暗示应尽快结束南方的对峙,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威胁。
压力,如同北地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压向了江辰。他站在养心殿的窗前,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拳头紧紧握起。南方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此刻若示弱,前功尽弃。北方战事又急转直下,必须全力应对。
两线作战,这个帝国最危险的噩梦,似乎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铁勒真……你想趁火打劫?”江辰眼中寒光闪烁,一股属于“悍卒”的狠厉之气再次从他身上升起,“那就看看,是你的马刀快,还是朕的火炮利!”
他转身,对侍立在侧的兵部尚书厉声道:“传令李光弼,改变行军路线,不必再去镇北关,直接驰援大同!告诉大同守将,给朕死守待援!另外,将京营新组建的‘神机炮营’也调上去!朕要在长城之内,给这位铁勒真大汗,准备一份厚礼!”
帝国的北方,战云密布,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已然拉开血腥的序幕。
军报来自帝国北疆最前沿的镇北关。守将韩擎苍的笔迹潦草而急促,几乎力透纸背,字里行间弥漫着硝烟与焦灼:
“……臣韩擎苍顿首急奏:自去岁起,漠北草原忽现枭雄,名唤铁勒真,自称黄金家族后裔,纠合鞑靼、瓦剌诸部,以雷霆之势横扫大漠,今已一统漠北漠南,建号‘大元’,称大汗……此獠非比寻常,不似以往游寇,其部众号令严明,骑射精绝,更兼缴获或仿制我朝流出之火器若干,虽粗劣,然于马上施放,颇具威胁……近月以来,其麾下骑兵屡屡犯边,规模渐大,动辄数千骑,飘忽不定,专掠边市,焚屯堡,杀吏民。半月前,竟敢围攻镇北关外围烽燧,守军一队五十人,血战至最后一卒,尽数殉国……虏势猖獗,边关告急,烽燧昼夜间举火不绝!臣虽誓与关城共存亡,然敌情不明,兵力寡弱,恐难久持……伏乞陛下速发天兵,北定边患!”
这封军报,像一块巨大的寒冰,瞬间冻结了朝堂上因南方暂时缓和而带来的些许轻松气氛。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草原统一?建国称汗?还有火器?这已不是以往小股部落的骚扰抢掠,而是一个拥有强大组织能力和一定技术实力的游牧政权,对帝国北疆发起的系统性挑战!
“铁勒真……大元……”江辰默念着这两个名字,眼神冰冷如刀。他推开龙案上关于西贡谈判条款的奏章,大步走到那幅巨大的北疆地图前。地图上,代表帝国疆域的朱红色在长城一线戛然而止,而长城之外广袤的漠南漠北,原本只是标注着零散的部落名称,此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用浓墨重彩的黑色,涂抹成了一个统一的、狰狞的庞然大物,正对着帝国的脊梁虎视眈眈。
“韩擎苍是员老将,沉稳持重,若非情势万分危急,绝不会发出这等求援急报!”兵部尚书声音沉重,“陛下,北疆危矣!必须立刻调兵遣将!”
“调兵?从何处调?”户部尚书立刻出列反驳,一脸愁容,“南方谈判未定,南洋水师、东南沿海诸军皆需戒备,以防‘日落国’反复。东北新设羁縻州,亦需兵力镇抚。京营之兵,关系社稷根本,岂可轻动?国库近年虽有好转,然支撑两线,甚至三线作战,只怕……只怕力有未逮啊!”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虏骑蹂躏我边疆,屠戮我子民吗?”一位武将愤然出列,“韩将军那里只有万余守军,如何抵挡得住数万甚至十万虎狼之师?一旦镇北关有失,虏骑便可长驱直入,兵锋直指京畿!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守、调兵与财政的矛盾瞬间爆发,争吵声不绝于耳。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沉默不语的皇帝身上。
江辰的手指,在地图上镇北关的位置重重敲击着。他能感受到那份急报背后,边关将士的血性与绝望,也能感受到北方那个新生的游牧汗国所带来的实质性威胁。这个铁勒真,选择在这个帝国注意力被南方牵制的时机崛起并发难,时机拿捏得如此精准,其心机与野心,不容小觑。
“都吵够了没有!”江辰猛地转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凛冽的寒意,瞬间压倒了所有的嘈杂。他目光如电,扫过众臣,“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为钱粮兵力争吵?难道要等铁勒真的马刀架到你们的脖子上,才知道后悔吗?”
大殿内鸦雀无声。
江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最高决策者,他不能被愤怒和焦虑冲昏头脑。他需要的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策略。
“韩擎苍和镇北关守军,必须救!北疆防线,绝不能垮!”江辰斩钉截铁地定下基调,“但如何救,需有章法。”
他迅速做出部署,语速快而清晰,显示出极强的决断力:
“第一,即刻传旨韩擎苍,褒奖其忠勇,命其依托关城险要,固守待援,不得浪战。将关外百姓、物资尽可能撤回关内,实行坚壁清野!”
“第二,从山西、直隶抽调三万精兵,由骁骑将军李光弼统领,火速驰援镇北关。另,命辽东都司派出五千骑兵,侧击扰敌后方,牵制其兵力。”
“第三,户部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北疆军需供应!若有延误,朕唯你是问!”
“第四,加强长城沿线所有关隘的戒备,严防敌人分兵渗透。”
“第五,”江辰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着军情司立刻动用一切力量,给朕查清这个铁勒真的底细!他的兵力构成、粮草来源、内部派系,还有,他那所谓的火器,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背后支持他?”
一道道旨意如同战鼓擂响,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信使骑着快马,背负着皇帝的意志,冲出京城,奔向四面八方。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就在援兵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又一封加急军报送到:铁勒真亲率主力五万余人,避开坚固的镇北关,利用其对地形的高度熟悉,从小路奇袭并攻破了防御相对薄弱的朔风隘!守将战死,数千守军溃散。虏骑已突入长城以内,兵分两路,一路劫掠富庶的河套地区,一路向东威胁帝国军事重镇大同府!
烽火,终于烧到了长城以内!
消息传来,举国震动。朝野上下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一些原本就反对与“日落国”强硬对抗的声音又冒了出来,认为正是南方的强硬政策导致了北方防御空虚,暗示应尽快结束南方的对峙,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威胁。
压力,如同北地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压向了江辰。他站在养心殿的窗前,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拳头紧紧握起。南方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此刻若示弱,前功尽弃。北方战事又急转直下,必须全力应对。
两线作战,这个帝国最危险的噩梦,似乎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铁勒真……你想趁火打劫?”江辰眼中寒光闪烁,一股属于“悍卒”的狠厉之气再次从他身上升起,“那就看看,是你的马刀快,还是朕的火炮利!”
他转身,对侍立在侧的兵部尚书厉声道:“传令李光弼,改变行军路线,不必再去镇北关,直接驰援大同!告诉大同守将,给朕死守待援!另外,将京营新组建的‘神机炮营’也调上去!朕要在长城之内,给这位铁勒真大汗,准备一份厚礼!”
帝国的北方,战云密布,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已然拉开血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