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波澜渐渐平息,但那响彻云霄的“万岁”之声似乎仍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回荡。新朝初立,万象待新,而稳定人心、巩固权力的第一步,便是毋庸置疑的——论功行赏。这既是对过往血战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格局的划定。
三日后,紫宸殿。
与登基大典的万众瞩目不同,此次大朝会的气氛更加肃穆而凝重。殿内,新朝的文武百官依班次列立。左侧,是以张崮、李铁为首的黑水军系将领,他们虽已换上崭新的朝服,但眉宇间的杀伐之气和与有荣焉的激动难以掩饰,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右侧,则是以周廷璧为首的原朝廷降臣及新擢升的文官,他们显得更为恭谨,眼神中交织着期待、忐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丹陛之上那尊九龙宝座。启明皇帝江辰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常朝所用),面色平静,不怒自威。御座旁,内侍省新任命的大太监手持明黄绢帛的圣旨,肃然而立。
“陛下有旨——”大太监尖细而拖长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华朝新立,乾坤肇始。追思创业之艰,感念将士之功。今日特酬勋劳,颁赐爵赏。众卿听宣!”
殿内百官,尤其是左侧的将领们,呼吸都不由自主地粗重了几分,纷纷屏息凝神。
大太监展开第一道圣旨,朗声宣读:
“咨尔张崮,起于微末,秉性忠勇,智勇双全。随朕起兵,屡为前锋,破阵摧城,无往不克。潼武关下,鏖战坚城;太平原中,督师破敌。勋劳卓着,堪称股肱。兹特封为:靖国公,授枢密院正使,总理天下兵马之事,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钦此!”
“靖国公”!国公!勋爵之极!更是执掌天下兵马的枢密院正使!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虽然早有预料张崮必定位列第一,但如此厚重的封赏,依旧让人震撼。世袭罔替的国公,加上实权最大的军事长官,可谓位极人臣!
张崮虎躯一震,大步出班,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铿锵有力:“臣!张崮!谢陛下天恩!臣必肝脑涂地,效死以报!卫我华朝,万死不辞!”
“咨尔李铁,”大太监继续宣读第二道旨意,“性烈如火,悍勇绝伦。每战必先,陷阵杀敌,望野原单骑破阵,京城下率先登城,功勋赫赫,勇冠三军。兹特封为:武威侯,授京畿卫戍都督,总辖京城防务,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钦此!”
侯爵!虽略低于国公,但同样是超品爵位!京畿卫戍都督,更是将皇帝和都城的安全交托其手,信任之重,无以复加!
李铁激动得满脸通红,嗷一嗓子就吼了出来:“俺李铁谢陛下!陛下放心!有俺老李在,京城掉根毛都算俺的失职!谁敢炸刺,俺拧下他的脑袋!”他这粗豪的表态,引得几位严肃的文官微微蹙眉,却让江辰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就是李铁,纯粹的军人。
紧接着,一道道封赏旨意接连宣读。
“咨尔徐锋,镇守北疆,独挡蛮族,力保后方无虞,功在社稷。特封为定北侯,授北疆大都护,节度北疆诸军事……”
“咨尔王镇(原工兵营主管),匠心独运,督造火器,修筑工事,克敌制胜,居功至伟。特封为安平伯,授工部尚书,领将作大监事……”
“咨尔周廷璧,深明大义,襄赞政务,拟定典仪,安定人心。特封为文渊阁大学士,授礼部尚书,入内阁参赞机务……”
原黑水军系的骨干将领,依据战功大小、能力特长,分别获封侯、伯、子、男等爵位,并担任枢密院副使、各卫都督、兵部侍郎、地方总兵等要职,牢牢掌控了军权。
而投诚的文官,如周廷璧等人,则多以入阁、担任六部尚书、侍郎等文职要务为主,虽爵位不高(多为伯爵或赐爵号不加实封),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行政权力,这也让许多原本心怀忐忑的降臣大大松了口气,甚至喜出望外。
封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名单很长,涵盖了军政两界的众多骨干。每一次唱名,都伴随着一位功臣的出列、谢恩,以及周围同僚或羡慕、或祝贺、或复杂的目光。金银绢帛的赏赐更是丰厚无比,几乎人人有份。
整个大殿的气氛,逐渐从肃穆转向一种热烈和兴奋。新朝的权力架构,在这封赏之中,逐渐清晰起来。一个以原黑水军为核心,吸收部分旧朝精英的新统治集团,正式成型。
然而,就在封赏接近尾声,众人以为即将圆满结束之时,端坐于龙椅上的江辰,却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
“赏功,乃人主之责。然,赏不可滥,功不可虚。”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特别是在那些激动不已的武将脸上停留了片刻,“今日所授爵位官职,非尔等享乐之资,乃是万钧之责!”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北疆,蛮族铁骑仍在叩关!南方,割据势力未平!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国内百废待兴,处处需钱粮!尔等既受国恩,享此尊荣,便当时刻谨记,需以国事为重,以百姓为念!”
他目光锐利如刀:“武臣,当恪尽职守,勤练兵马,戒骄戒躁,不得居功自傲,更不得纵兵扰民!文臣,当清廉奉公,尽心政务,不得结党营私,不得敷衍塞责!”
“朕,”他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股冰冷的杀意,“能予之,便能夺之!今日之功臣,若明日有负朕望,有负天下,国法森严,绝不容情!望诸卿,好自为之,与朕同心,共筑华朝盛世!”
一番话,如同冰水泼下,瞬间浇熄了部分将领因封赏而产生的骄狂之气。所有人,包括兴高采烈的李铁,都神色一凛,纷纷躬身应是:“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必恪尽职守,不负圣恩!”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赏赐之后,紧跟着便是敲打和警示。江辰深知,这些骄兵悍将和心思各异的文臣,若不加约束,必成祸患。
大朝会在一片更加复杂和收敛的气氛中结束。功臣们怀着激动、兴奋、以及一丝敬畏的心情退朝。丹书铁券、高官厚禄令人向往,但皇帝最后那番警告,也如同紧箍咒般,套在了每个人的头上。
退朝后,江辰单独留下了张崮、李铁、周廷璧等寥寥数位核心重臣。
御书房内,气氛稍缓。江辰看着自己最信赖的几位部下,语气缓和了许多:“方才在殿上,话说的重了些,非是不信你们,而是规矩必须立下。”
“陛下苦心,臣等明白!”张崮立刻表态,“兄弟们骤然显贵,难免有忘形之时,陛下及时敲打,是为臣等好,也是为江山好。”
“嗯。”江辰点点头,话锋一转,“封赏已毕,接下来,便是做事了。枢密院要立刻拿出一个方案,如何支援徐锋,稳定北疆。京畿防务,李铁你要尽快彻底接手,整编旧军,肃清残敌。礼部要抓紧拟定新朝各项典章制度。户部、工部,尽快统计府库,恢复生产……”
他将一项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布置下去。登基和封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艰巨的开始。
权力和责任的蛋糕已经分下,接下来,就要看这些新贵的公侯伯爷们,能否真正扛起打造一个盛世华朝的重任。而潜在的矛盾与挑战,也将在未来的具体事务中,逐渐显现。
一场新的、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然拉开序幕。
三日后,紫宸殿。
与登基大典的万众瞩目不同,此次大朝会的气氛更加肃穆而凝重。殿内,新朝的文武百官依班次列立。左侧,是以张崮、李铁为首的黑水军系将领,他们虽已换上崭新的朝服,但眉宇间的杀伐之气和与有荣焉的激动难以掩饰,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右侧,则是以周廷璧为首的原朝廷降臣及新擢升的文官,他们显得更为恭谨,眼神中交织着期待、忐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丹陛之上那尊九龙宝座。启明皇帝江辰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常朝所用),面色平静,不怒自威。御座旁,内侍省新任命的大太监手持明黄绢帛的圣旨,肃然而立。
“陛下有旨——”大太监尖细而拖长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华朝新立,乾坤肇始。追思创业之艰,感念将士之功。今日特酬勋劳,颁赐爵赏。众卿听宣!”
殿内百官,尤其是左侧的将领们,呼吸都不由自主地粗重了几分,纷纷屏息凝神。
大太监展开第一道圣旨,朗声宣读:
“咨尔张崮,起于微末,秉性忠勇,智勇双全。随朕起兵,屡为前锋,破阵摧城,无往不克。潼武关下,鏖战坚城;太平原中,督师破敌。勋劳卓着,堪称股肱。兹特封为:靖国公,授枢密院正使,总理天下兵马之事,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钦此!”
“靖国公”!国公!勋爵之极!更是执掌天下兵马的枢密院正使!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虽然早有预料张崮必定位列第一,但如此厚重的封赏,依旧让人震撼。世袭罔替的国公,加上实权最大的军事长官,可谓位极人臣!
张崮虎躯一震,大步出班,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却铿锵有力:“臣!张崮!谢陛下天恩!臣必肝脑涂地,效死以报!卫我华朝,万死不辞!”
“咨尔李铁,”大太监继续宣读第二道旨意,“性烈如火,悍勇绝伦。每战必先,陷阵杀敌,望野原单骑破阵,京城下率先登城,功勋赫赫,勇冠三军。兹特封为:武威侯,授京畿卫戍都督,总辖京城防务,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钦此!”
侯爵!虽略低于国公,但同样是超品爵位!京畿卫戍都督,更是将皇帝和都城的安全交托其手,信任之重,无以复加!
李铁激动得满脸通红,嗷一嗓子就吼了出来:“俺李铁谢陛下!陛下放心!有俺老李在,京城掉根毛都算俺的失职!谁敢炸刺,俺拧下他的脑袋!”他这粗豪的表态,引得几位严肃的文官微微蹙眉,却让江辰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就是李铁,纯粹的军人。
紧接着,一道道封赏旨意接连宣读。
“咨尔徐锋,镇守北疆,独挡蛮族,力保后方无虞,功在社稷。特封为定北侯,授北疆大都护,节度北疆诸军事……”
“咨尔王镇(原工兵营主管),匠心独运,督造火器,修筑工事,克敌制胜,居功至伟。特封为安平伯,授工部尚书,领将作大监事……”
“咨尔周廷璧,深明大义,襄赞政务,拟定典仪,安定人心。特封为文渊阁大学士,授礼部尚书,入内阁参赞机务……”
原黑水军系的骨干将领,依据战功大小、能力特长,分别获封侯、伯、子、男等爵位,并担任枢密院副使、各卫都督、兵部侍郎、地方总兵等要职,牢牢掌控了军权。
而投诚的文官,如周廷璧等人,则多以入阁、担任六部尚书、侍郎等文职要务为主,虽爵位不高(多为伯爵或赐爵号不加实封),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行政权力,这也让许多原本心怀忐忑的降臣大大松了口气,甚至喜出望外。
封赏持续了近一个时辰,名单很长,涵盖了军政两界的众多骨干。每一次唱名,都伴随着一位功臣的出列、谢恩,以及周围同僚或羡慕、或祝贺、或复杂的目光。金银绢帛的赏赐更是丰厚无比,几乎人人有份。
整个大殿的气氛,逐渐从肃穆转向一种热烈和兴奋。新朝的权力架构,在这封赏之中,逐渐清晰起来。一个以原黑水军为核心,吸收部分旧朝精英的新统治集团,正式成型。
然而,就在封赏接近尾声,众人以为即将圆满结束之时,端坐于龙椅上的江辰,却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
“赏功,乃人主之责。然,赏不可滥,功不可虚。”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特别是在那些激动不已的武将脸上停留了片刻,“今日所授爵位官职,非尔等享乐之资,乃是万钧之责!”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北疆,蛮族铁骑仍在叩关!南方,割据势力未平!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国内百废待兴,处处需钱粮!尔等既受国恩,享此尊荣,便当时刻谨记,需以国事为重,以百姓为念!”
他目光锐利如刀:“武臣,当恪尽职守,勤练兵马,戒骄戒躁,不得居功自傲,更不得纵兵扰民!文臣,当清廉奉公,尽心政务,不得结党营私,不得敷衍塞责!”
“朕,”他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股冰冷的杀意,“能予之,便能夺之!今日之功臣,若明日有负朕望,有负天下,国法森严,绝不容情!望诸卿,好自为之,与朕同心,共筑华朝盛世!”
一番话,如同冰水泼下,瞬间浇熄了部分将领因封赏而产生的骄狂之气。所有人,包括兴高采烈的李铁,都神色一凛,纷纷躬身应是:“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必恪尽职守,不负圣恩!”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赏赐之后,紧跟着便是敲打和警示。江辰深知,这些骄兵悍将和心思各异的文臣,若不加约束,必成祸患。
大朝会在一片更加复杂和收敛的气氛中结束。功臣们怀着激动、兴奋、以及一丝敬畏的心情退朝。丹书铁券、高官厚禄令人向往,但皇帝最后那番警告,也如同紧箍咒般,套在了每个人的头上。
退朝后,江辰单独留下了张崮、李铁、周廷璧等寥寥数位核心重臣。
御书房内,气氛稍缓。江辰看着自己最信赖的几位部下,语气缓和了许多:“方才在殿上,话说的重了些,非是不信你们,而是规矩必须立下。”
“陛下苦心,臣等明白!”张崮立刻表态,“兄弟们骤然显贵,难免有忘形之时,陛下及时敲打,是为臣等好,也是为江山好。”
“嗯。”江辰点点头,话锋一转,“封赏已毕,接下来,便是做事了。枢密院要立刻拿出一个方案,如何支援徐锋,稳定北疆。京畿防务,李铁你要尽快彻底接手,整编旧军,肃清残敌。礼部要抓紧拟定新朝各项典章制度。户部、工部,尽快统计府库,恢复生产……”
他将一项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布置下去。登基和封赏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加艰巨的开始。
权力和责任的蛋糕已经分下,接下来,就要看这些新贵的公侯伯爷们,能否真正扛起打造一个盛世华朝的重任。而潜在的矛盾与挑战,也将在未来的具体事务中,逐渐显现。
一场新的、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