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薛定谔的伪装-《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夜色再次成为最好的掩护。

  李文渊和赵虎带着精心包裹的账册、书信以及那几锭剥去铅皮的白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县衙。果然,暗处有几双眼睛一直盯着县衙的动静,但在【薛定谔的伪装】生效前,他们看到的只是李文渊和赵虎空手而出,行为鬼祟,似乎只是想趁夜溜走。

  “快去禀报钱爷!那瘟神想跑!”一个眼线低声对同伴说道。

  李文渊心中冷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确认那些眼线已经看到他们“空手”离开后,在一个视觉死角,迅速将那张奇异的光粒贴纸拍在了装有证据的包袱上。

  贴纸融入包袱,仿佛从未存在过。但在李文渊的感知中,这个包袱已经进入了那种奇特的“叠加状态”。

  “走,去车马行。”李文渊对赵虎说道。

  两人来到县城一家规模不大的车马行。掌柜的已经睡下,被叫醒后颇有些不耐烦,但看到是李文渊(瘟神之名还是有点威慑力),又见赵虎虎视眈眈,只好起身接待。

  “李…李大人,这么晚了,有何贵干?”掌柜的打着哈欠问道。

  “租一辆马车,要快,现在就要。”李文渊说道,同时将那个在钱不多眼线眼中是“空包袱”,在掌柜眼中也是空包袱(因为掌柜不是特定观察者),但实际上装着铁证的包袱,随手放在了柜台上。

  掌柜的看了一眼那普通的包袱,没在意,为难道:“大人,这么晚了,车夫都歇了…”

  “无妨,赵虎会驾车。”李文渊打断他,直接拍出一块五两的银子(这是他们仅剩的流动资金之一),“这是定金,够了吧?”

  看到银子,掌柜的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够!够!大人稍等,我这就去给您备车!”

  很快,一辆半旧的马车准备妥当。李文渊将那个处于叠加状态的包袱随意地扔进车厢,和赵虎一起驾车离开了车马行。

  马车嘚嘚地行驶在寂静的街道上。果然,没走多远,就被一伙人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王五,他带着十几个手持棍棒的家丁,显然是接到了眼线的报信,前来阻拦。

  “哟,李大人,这深更半夜的,是要去哪儿啊?”王五阴阳怪气地说道,目光扫过马车,在他以及他带来的这些“特定观察者”眼中,马车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些干草。

  李文渊坐在车辕上,面色平静:“怎么?王五,这青云县的路,李某走不得?”

  “走得,当然走得。”王五皮笑肉不笑,“不过,钱爷吩咐了,最近县城不太平,让我们多关照一下李大人。李大人这是要出远门?行李好像没带啊?”他故意探头往车里看了看,确认是“空车”。

  “出去办点私事,很快就回。”李文渊淡淡道,“怎么?王五爷要检查行李?”

  “不敢不敢。”王五嘴上说着不敢,却带着人围着马车转了一圈,仔细打量,甚至用棍子捅了捅车厢里的干草,确认没有任何“异常物品”(在他们看来)。

  最终,王五没发现任何问题,只当李文渊是真的有什么急事要连夜外出,或者只是想虚张声势。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让开道路,阴笑道:“既然李大人有私事,那我们就不打扰了。不过,路上可要小心点,最近野狗多,别被咬了。”

  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李文渊懒得理他,对赵虎示意了一下。赵虎一抖缰绳,马车缓缓启动,驶出了青云县城。

  出了城,确认后面没有尾巴跟着,李文渊才真正松了口气。【薛定谔的伪装】果然神奇!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里?直接去州府吗?”赵虎问道。

  “不,不去州府。”李文渊摇头,“我们去邻县,永安县。”

  “永安县?”赵虎有些疑惑。

  “没错。”李文渊眼中闪着精光,“我打听过了,永安县令姓方,是去年的新科进士,据说为人刚正,与周通判素来不和。而且,永安县有直达州府的官道,驿马充足。我们将证据交给方县令,由他通过官方渠道,直接呈报给刺史大人或者那位即将到来的巡查御史!这样比我们自己去州府安全得多,也更有效力!”

  这是李文渊深思熟虑后的计划。直接去州府风险太大,容易在半路被截杀。而通过一个与周通判有矛盾、且同属官员体系的县令来递交证据,则要稳妥得多。方县令为了政绩,也为了打击对手,必然会重视这些证据。

  赵虎恍然大悟,佩服道:“大人英明!”

  马车在夜色中朝着永安县方向疾驰。黎明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永安县县衙。

  通报之后,永安县令方文靖很快就在二堂接见了他们。方县令年纪不大,三十岁左右,面容清瘦,眼神明亮,透着一股书卷气和正气。

  “下官永安县令方文靖,不知李…兄台驾临,有何指教?”方文靖看着一身常服、风尘仆仆的李文渊,语气有些疑惑和客气。他虽然不认识李文渊,但能感觉到对方气度不凡,而且直闯县衙,必有要事。(李文渊被罢官,已无官职,故方文靖称其兄台)

  李文渊拱手道:“方县令,在下李文渊,乃青云县前县令。”

  “青云县前县令?”方文靖愣了一下,随即恍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显然听说过李文渊的“大名”和最近的种种传闻。“原来是李兄,久仰。不知李兄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李文渊也不绕圈子,直接取下车厢里的那个包袱,在方文靖面前打开。

  当账册、书信和那几锭白花花的官银呈现在方文靖面前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无比!他快速翻阅了几页账册,又看了看那些书信,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这是…钱不多和周通判贪腐漕运、矿山,乃至克扣河工款项的铁证!”方文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文渊,“李兄,这些东西,你是从何得来?”

  “方县令不必管我从何得来。”李文渊沉声道,“只需确认这些证据的真伪。如今周通判罗织罪名,欲置我于死地,州府巡查御史不日将至。我希望方县令能将这些证据,通过安全渠道,尽快呈报给冯刺史或巡查御史大人!扳倒这群国之蛀虫,还青云县,乃至云州一个朗朗乾坤!”

  方文靖拿着账本的手微微颤抖,显然内心极为激动。他与周通判本就不和,深知其贪酷,如今拿到如此铁证,岂能不动心?这不仅是为民除害,也是他难得的政绩!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李文渊拱手道:“李兄高义!不畏强权,搜集此等铁证!方某佩服!此事关乎重大,方某即刻安排可靠之人,动用六百里加急,直送州府刺史衙门和巡查御史行辕!必不辜负李兄所托!”

  “如此,便有劳方县令了!”李文渊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将证据交给方文靖后,李文渊和赵虎没有停留,立刻驾车返回青云县。他们必须赶在钱不多和周通判察觉之前回去,稳住局面。

  回程的路上,天色已大亮。李文渊看着道路两旁逐渐苏醒的田野村庄,心中充满了决然。

  证据已经送出,反击的号角即将吹响。接下来,就是等待风暴来临,以及思考如何在这场风暴中,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并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当他回到青云县衙时,发现县衙门口的气氛格外凝重。孙小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门口来回踱步,看到李文渊回来,如同见到救星般扑了上来。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州府…州府巡查御史已经到了!现在就在周通判府上!听说…听说马上就要来传唤您了!”

  来了!终于来了!

  李文渊眼神一凛,整理了一下衣袍,对惶恐的孙小乙和紧张的赵虎说道:

  “不必慌张。该来的,总会来。”

  “准备好,我们要‘迎接’贵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