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雪尽,承剑大典定于正月初三举行。
是日,浓雾弥漫,张书澈率领门下四位弟子御剑而起,向着剑山破空而去。
剑山过半,凛冽剑气与刺骨罡风骤然加剧。寻常四品以下武者,若无大典期间的特殊禁制庇护,断难抵御这般凌厉威压。
大典所在乃半山腰一处突兀而出的悬壁,名曰“承剑台”。
此台方圆不过篮球场大小,台面斑驳嶙峋,尽是岁月刻痕。
除却御空而至,另有一条几近垂直的羊肠石径蜿蜒而上,非身怀绝技者不敢轻试。
目的地已近在咫尺,只见近千人零零散散地悬浮在空中。
但今日的观礼人群却显得格外不同——有一群人竟整齐地聚集在崖台正上方的空域。
而人群中央,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鹤立鸡群,他们气度超凡,周身似有若无地萦绕着令人心悸的威压,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之感。
伯光一眼就看见了苏青青一行人,正欲御剑前往汇合。
可刚催动剑诀,却察觉到身旁的彦祖神色异常——他目光涣散,整个人魂不守舍,连剑光都跟着明灭不定。
伯光不禁暗自诧异:公孙露露明明就在那边,按常理彦祖该比自己更迫不及待才是,怎会如此失魂落魄?
伯光顺着彦祖的视线望去,待看清平台上的景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石壁之下竟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十口黑漆棺木。
他喉结滚动,声音发紧:“你们快看……”
长歌暗自皱眉。这些场面即便未曾亲见,也该在典籍中有所耳闻,偏生老五总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刘苏瞳孔微缩,眼前的景象确实比传闻更具冲击力。
彦祖的面色却是愈发阴沉。
伯光顺着他的目光仔细辨认,才发现他紧盯的是平台中央那几十位白衣老者。
这些老者须发皆白,如雕塑般盘膝而坐,每人膝上都横着一柄长剑,剑鞘上流转的寒光与他们的白发交相辉映。
伯光细细端详着那群老者,发现男人们的面容竟出奇地相似,不由得失了探究的兴致,遂与老师一同向青儿师妹处去。
刚催动飞剑,刘苏突然驻足高呼:“老三!”
见彦祖毫无反应,他疑惑地望向张先生,却见先生神色凝重,眉宇间似有阴云笼罩。
这厢的异状自然逃不过公孙露露等人的眼睛。她轻蹙蛾眉,眼中流露出掩不住的忧色。
就在此时,彦祖突然动了。但见他剑诀一引,脚下飞剑骤然加速,整个人如离弦之箭般向平台掠去。
长歌见状,面露惊恐,急忙出声阻拦:“老三,使不得!”
话音未落,一道流光,直追彦祖而去。
显然,承剑大典的平台绝非闲杂人等可随意踏足之地,而此刻彦祖的举动实在太过荒唐。
长歌与伯光见状,同时上前欲阻拦这莽撞之人。
就在长歌即将出手之际,张书澈却一把扣住他的手腕:“让他们去。”
伯光闻言一怔,“他们”?莫非是指我和彦祖?可我也是来拦人的啊!就在他愣神的刹那,彦祖已然登台。
“大胆!还不速速退下!”一声厉喝自半空炸响。
几名剑修当即幻剑,正要擒拿这知法犯法之徒,却见张书澈身形一闪,寒芒乍现,竟将众人尽数拦下。
这突如其来的剑拔弩张之势,顿时引得全场哗然,无数道目光齐刷刷投向此处。
当又一位有心人正欲挺身而出之际,忽闻一声闷响。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方才还傲然挺立,目空一切的彦祖,此刻竟双膝重重跪地,猛然磕头,那声响震得青石地面都似在颤动。
这一跪,硬生生压下了满场喧哗。
刘苏眸光微闪,若有所思地望向伯光——他与长歌确实未曾见过王家那位老剑豪,但伯光分明是见过的,为何方才也露出那般困惑神情?
彦祖俯首及地,再抬头时,额间已是一片殷红。鲜血混着泪水在脸上蜿蜒,鼻涕更是挂成了银丝,哪还有半分先前的傲气。
他浑身颤抖着,抽泣之声断断续续,活像只被雨淋透的鹌鹑。
在场所有熟悉彦祖的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伯光在短暂的失神后,立即御剑落下高台,如同彦祖一般重重跪地,额头与地面相触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位来自王氏百花分支的年轻人,当初父母执意让他寄居王家,正是因为与王家剑豪老祖的缘故。
伯光到来之时,正值老祖闭关之际。然而待老祖出关后,竟破例召见了他,并亲自指点一二。
伯光一时恍惚,不仅因为与老祖仅有一面之缘,更因他竟未能从这群盘坐的老者中认出老祖真身。
更令他内疚的是,他竟也未能及时察觉彦祖身上的异常为何。
彦祖挺直脊背,竭力控制着颤抖的身躯。他没有起身,双腿如虫蛹般在地面蠕动,艰难地挪出四五米后,又一次重重叩首,闷声更响。
伯光见状,连忙效仿其礼。
长歌与刘苏眼中已然泛起泪光,而一般的公孙露露亦是如此。
就在王彦祖以额抵地,第三次深深叩首之际,四周早已鸦雀无声。
平台上不知何时已多了七八道身影,皆如他这般膝行而前,在青石板上拖出深深的沟痕。
当彦祖终于挪到王家剑豪老祖座前时,额间渗出的鲜血早已浸透他俊朗的面容。混着泪水的血珠顺着下颌滴落,在青石板上绽开一朵朵凄艳的红梅。
他浑身颤抖着吐出每一口气息,却在最后一个响头叩下时,用染血的声音一字一顿道:“不肖子孙王彦祖,拜见老祖宗。”
恍惚间,往昔记忆如潮水涌来——初入蒙学时老祖握着他的手矫正剑姿的温暖,得知他有望考入剑院后,老祖单独为他开过小灶。
同样的事情,当得知自己的导师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剑修张书澈后,王伯光也曾向老祖求证。
老祖提起这位剑修时,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言辞间尽是赞誉。
在偌大的王家,能够一碗水端平,公正对待各房子弟的长辈,恐怕就只有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者了。
是日,浓雾弥漫,张书澈率领门下四位弟子御剑而起,向着剑山破空而去。
剑山过半,凛冽剑气与刺骨罡风骤然加剧。寻常四品以下武者,若无大典期间的特殊禁制庇护,断难抵御这般凌厉威压。
大典所在乃半山腰一处突兀而出的悬壁,名曰“承剑台”。
此台方圆不过篮球场大小,台面斑驳嶙峋,尽是岁月刻痕。
除却御空而至,另有一条几近垂直的羊肠石径蜿蜒而上,非身怀绝技者不敢轻试。
目的地已近在咫尺,只见近千人零零散散地悬浮在空中。
但今日的观礼人群却显得格外不同——有一群人竟整齐地聚集在崖台正上方的空域。
而人群中央,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鹤立鸡群,他们气度超凡,周身似有若无地萦绕着令人心悸的威压,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之感。
伯光一眼就看见了苏青青一行人,正欲御剑前往汇合。
可刚催动剑诀,却察觉到身旁的彦祖神色异常——他目光涣散,整个人魂不守舍,连剑光都跟着明灭不定。
伯光不禁暗自诧异:公孙露露明明就在那边,按常理彦祖该比自己更迫不及待才是,怎会如此失魂落魄?
伯光顺着彦祖的视线望去,待看清平台上的景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石壁之下竟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十口黑漆棺木。
他喉结滚动,声音发紧:“你们快看……”
长歌暗自皱眉。这些场面即便未曾亲见,也该在典籍中有所耳闻,偏生老五总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刘苏瞳孔微缩,眼前的景象确实比传闻更具冲击力。
彦祖的面色却是愈发阴沉。
伯光顺着他的目光仔细辨认,才发现他紧盯的是平台中央那几十位白衣老者。
这些老者须发皆白,如雕塑般盘膝而坐,每人膝上都横着一柄长剑,剑鞘上流转的寒光与他们的白发交相辉映。
伯光细细端详着那群老者,发现男人们的面容竟出奇地相似,不由得失了探究的兴致,遂与老师一同向青儿师妹处去。
刚催动飞剑,刘苏突然驻足高呼:“老三!”
见彦祖毫无反应,他疑惑地望向张先生,却见先生神色凝重,眉宇间似有阴云笼罩。
这厢的异状自然逃不过公孙露露等人的眼睛。她轻蹙蛾眉,眼中流露出掩不住的忧色。
就在此时,彦祖突然动了。但见他剑诀一引,脚下飞剑骤然加速,整个人如离弦之箭般向平台掠去。
长歌见状,面露惊恐,急忙出声阻拦:“老三,使不得!”
话音未落,一道流光,直追彦祖而去。
显然,承剑大典的平台绝非闲杂人等可随意踏足之地,而此刻彦祖的举动实在太过荒唐。
长歌与伯光见状,同时上前欲阻拦这莽撞之人。
就在长歌即将出手之际,张书澈却一把扣住他的手腕:“让他们去。”
伯光闻言一怔,“他们”?莫非是指我和彦祖?可我也是来拦人的啊!就在他愣神的刹那,彦祖已然登台。
“大胆!还不速速退下!”一声厉喝自半空炸响。
几名剑修当即幻剑,正要擒拿这知法犯法之徒,却见张书澈身形一闪,寒芒乍现,竟将众人尽数拦下。
这突如其来的剑拔弩张之势,顿时引得全场哗然,无数道目光齐刷刷投向此处。
当又一位有心人正欲挺身而出之际,忽闻一声闷响。
众人循声望去,但见方才还傲然挺立,目空一切的彦祖,此刻竟双膝重重跪地,猛然磕头,那声响震得青石地面都似在颤动。
这一跪,硬生生压下了满场喧哗。
刘苏眸光微闪,若有所思地望向伯光——他与长歌确实未曾见过王家那位老剑豪,但伯光分明是见过的,为何方才也露出那般困惑神情?
彦祖俯首及地,再抬头时,额间已是一片殷红。鲜血混着泪水在脸上蜿蜒,鼻涕更是挂成了银丝,哪还有半分先前的傲气。
他浑身颤抖着,抽泣之声断断续续,活像只被雨淋透的鹌鹑。
在场所有熟悉彦祖的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伯光在短暂的失神后,立即御剑落下高台,如同彦祖一般重重跪地,额头与地面相触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位来自王氏百花分支的年轻人,当初父母执意让他寄居王家,正是因为与王家剑豪老祖的缘故。
伯光到来之时,正值老祖闭关之际。然而待老祖出关后,竟破例召见了他,并亲自指点一二。
伯光一时恍惚,不仅因为与老祖仅有一面之缘,更因他竟未能从这群盘坐的老者中认出老祖真身。
更令他内疚的是,他竟也未能及时察觉彦祖身上的异常为何。
彦祖挺直脊背,竭力控制着颤抖的身躯。他没有起身,双腿如虫蛹般在地面蠕动,艰难地挪出四五米后,又一次重重叩首,闷声更响。
伯光见状,连忙效仿其礼。
长歌与刘苏眼中已然泛起泪光,而一般的公孙露露亦是如此。
就在王彦祖以额抵地,第三次深深叩首之际,四周早已鸦雀无声。
平台上不知何时已多了七八道身影,皆如他这般膝行而前,在青石板上拖出深深的沟痕。
当彦祖终于挪到王家剑豪老祖座前时,额间渗出的鲜血早已浸透他俊朗的面容。混着泪水的血珠顺着下颌滴落,在青石板上绽开一朵朵凄艳的红梅。
他浑身颤抖着吐出每一口气息,却在最后一个响头叩下时,用染血的声音一字一顿道:“不肖子孙王彦祖,拜见老祖宗。”
恍惚间,往昔记忆如潮水涌来——初入蒙学时老祖握着他的手矫正剑姿的温暖,得知他有望考入剑院后,老祖单独为他开过小灶。
同样的事情,当得知自己的导师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剑修张书澈后,王伯光也曾向老祖求证。
老祖提起这位剑修时,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言辞间尽是赞誉。
在偌大的王家,能够一碗水端平,公正对待各房子弟的长辈,恐怕就只有眼前这位面容慈祥的老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