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眸中哀色稍纵即逝,旋即抬首凝望父亲。
刘父喉间滚出两声轻咳:“小子,你爹这剑院虚头听着光鲜,在剑城还得是苏家的名望好用。”
他忽地笑出眼角细纹,旧日剑气破开岁月尘封:“你爹最大的本事,便是娶到你的娘亲”。
话音突然中断,刘父神色一滞,眼神顿时恍惚起来:“当年老子也是提剑纵马的狂生,手下败将能从百花乡排到万剑山。”
刘父突然重重拍在儿子肩头:“但苏家老祖宗还在!天塌下来?你只管挺直腰杆把天捅个窟窿!”
父亲这话里分明藏着弦外之音,倒像是……在教他尽管放肆,惹了祸事自有靠山?
“莫学井蛙。”刘父忽转肃容:“剑城那些天骄,都不简单”。
“百花乡不过是梁山七城之一,此番前往剑城……”他顿了顿:“那里可是蛟龙盘踞,鸾凤栖梧的去处。”
刘苏虽生于斯,长于斯,从未踏出这方寸乡土,却早已将梁地七城年考的金榜名录铭刻心间:若论文章策论,他敢与各乡魁首一较高下。
至于武经剑术……少年垂眸凝视着自己尚未完全长开的手掌,三年寒暑淬炼,方才可论成败。
“孩儿明白,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他轻声应道,声音里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刘苏坐得笔直,烛光勾勒出少年人挺拔的轮廓:“唯愿效仿父亲斩棘剑,遇岩则绕,逢山便开。”
“好!”刘父眼底隐有水光浮动,忽又别过脸去,粗粝的手掌在膝头摩挲了两下:“只是为父……”他喉结滚动数下,话到嘴边却化作一声轻叹。
终是没好意思说出口——竟是没件像样的东西能给儿子。
刘苏恍若洞悉父亲腹中盘桓的心思,取出一个锦绣花匣。
指尖轻启匣扣的刹那,但见一株通体澄澈的冰魄幽兰,四瓣琉璃般的薄瓣舒展如月华倾泻,蕊心处点点星芒随呼吸明灭,竟将周遭烛焰都逼得瑟缩轻颤。
“四叶三蕊,月华流转……”刘父的手指悬在花瓣上方颤抖,他自诩见多识广,此物竟辨不出半分端倪。
他猛然闭目沉思许久,方才缓缓开口:“此物当承天地气运而生,到苏家后可孝敬老祖宗”……
云端飞舟,书才子王伯光执笔临摹古帖的腕底忽地一滞。
昨夜之景犹在目前——大伯斜倚藤榻,谆谆告诫之声犹萦耳畔:“刘家雏凤额生三才纹,足踏北斗痕。光儿当效竹林清咏,与刘郎缔结星霜之契。”
狼毫搁上青玉笔山时。伯光踱步至甲板,但见云海翻涌如泼墨。
刘苏凭栏而立的背影竟似嵌在日光里的剪影,掌中书页却如蝶翼轻颤。
“刘老板雅兴不减啊。”王伯光目光如炬,话音未落便瞥见对方指缝间漏的靛蓝书封。
他眉头微蹙,声音里掺了几分犹疑:“这是……《蓝侠客游志》?不知是哪位鸿儒新着?”
刘苏反手将书卷掩于袖底:“不过江湖散人的闲笔,难登大雅之堂。”
“能让刘兄青眼,必非凡品。”王伯光忽有星火自瞳孔深处亮起:“蓝侠客?可是那位掌中绘江山,袖里纳沧溟的四品宗师?江湖传言他作画时以剑气调丹青,落笔处能闻金石裂帛之声。”
刘苏信手将书册推入伯光怀中。
伯光凝目细观,见某页绘着歪斜茅屋,旁书“客栈床榻藏臭虫三窝”,不禁哑然。那些鸿儒大家笔下的瑶池仙境,倒不如这页虫豸来得真切。
刘苏屈指叩响护栏:“蓝侠客以断剑为笔,血渍为墨,写的才是红尘里会呼吸的山河。”
王伯光蓦然长笑,惊起云海中沉睡的银鳞:“原来传言竟是真的!”
笑声化作回音在云间游走:“你十五年不曾踏出百花乡界碑……原是把自己炼作了活典籍!”
他忽然指向书中插图某处酒旗招展的茶寮:“就像这处写老茶垢里泡着半部江湖……”
伯光所言确是实情,刘苏困守一隅,只得在书卷中窥探天地。
话题随着飞舟的轻微震颤沉入云海,流散的日光斜切进舱室。
王伯光他忽然倾身向前:“刘兄此去剑城,离剑院开学尚有二十余日,不知有何安排?”
刘苏垂睫啜饮茶汤的动作稍顿:“王兄又作何计较?”
“实不相瞒。我王氏主脉在剑城,此去正是要投奔本家。”云层在此刻豁然洞开,骤然明亮的日光将伯光眉峰染成淡金:“若刘兄尚无定所,不妨与王某同行,路上也有个照应。”
“伯光此意——”刘苏忽然抬眸,瞳孔深处似有冰刃破开云雾:“莫非另有缘由?”
“一来念着咱们多年的情分,二也是遵长辈之命。”王伯光喉结微微滚动:“剑城虽大,到底是个陌生地界,结伴而行总好过孤身闯荡。”
飞舟恰在此刻穿透云层。
剧烈颠簸中刘苏霍然起身:“即便我无处可去——”他背光而立的身影在舱壁上投下利剑般的暗影,“也断不会投奔王家的。”
王伯光神色一滞,眉峰微蹙。他素知刘苏行事沉稳持重,此刻言语虽显凿凿,必有其缘由。
沉吟片刻,他整肃面容,沉声问道:“刘兄此言,可是另有隐情?”
“你我相交多年……”刘苏目光掠过窗檐:“王氏主脉风光无限,然豪门似海,暗礁遍布。且你非嫡支……”
这番直言不讳的剖析让王伯光面色微变:“多谢刘兄提醒,我自会多加小心。”
说罢抬头追问:“听刘兄方才言语,莫非已有落脚之处?”
刘苏垂眸沉吟片刻:“说来也巧,你我倒是同病相怜。”
“剑城刘姓?”王伯光将所知晓剑城名门望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面带疑惑:“城中排得上号的家族我都有所了解,倒不曾听闻……”
“伯光兄对剑城望族如数家珍啊。”刘苏先是喜出望外,眉梢眼角都染上了掩不住的欢欣,连声追问起来:“实不相瞒,此番投奔的是母族苏氏。说来惭愧,我对苏家所知甚少,还望指点。”
刘父喉间滚出两声轻咳:“小子,你爹这剑院虚头听着光鲜,在剑城还得是苏家的名望好用。”
他忽地笑出眼角细纹,旧日剑气破开岁月尘封:“你爹最大的本事,便是娶到你的娘亲”。
话音突然中断,刘父神色一滞,眼神顿时恍惚起来:“当年老子也是提剑纵马的狂生,手下败将能从百花乡排到万剑山。”
刘父突然重重拍在儿子肩头:“但苏家老祖宗还在!天塌下来?你只管挺直腰杆把天捅个窟窿!”
父亲这话里分明藏着弦外之音,倒像是……在教他尽管放肆,惹了祸事自有靠山?
“莫学井蛙。”刘父忽转肃容:“剑城那些天骄,都不简单”。
“百花乡不过是梁山七城之一,此番前往剑城……”他顿了顿:“那里可是蛟龙盘踞,鸾凤栖梧的去处。”
刘苏虽生于斯,长于斯,从未踏出这方寸乡土,却早已将梁地七城年考的金榜名录铭刻心间:若论文章策论,他敢与各乡魁首一较高下。
至于武经剑术……少年垂眸凝视着自己尚未完全长开的手掌,三年寒暑淬炼,方才可论成败。
“孩儿明白,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他轻声应道,声音里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刘苏坐得笔直,烛光勾勒出少年人挺拔的轮廓:“唯愿效仿父亲斩棘剑,遇岩则绕,逢山便开。”
“好!”刘父眼底隐有水光浮动,忽又别过脸去,粗粝的手掌在膝头摩挲了两下:“只是为父……”他喉结滚动数下,话到嘴边却化作一声轻叹。
终是没好意思说出口——竟是没件像样的东西能给儿子。
刘苏恍若洞悉父亲腹中盘桓的心思,取出一个锦绣花匣。
指尖轻启匣扣的刹那,但见一株通体澄澈的冰魄幽兰,四瓣琉璃般的薄瓣舒展如月华倾泻,蕊心处点点星芒随呼吸明灭,竟将周遭烛焰都逼得瑟缩轻颤。
“四叶三蕊,月华流转……”刘父的手指悬在花瓣上方颤抖,他自诩见多识广,此物竟辨不出半分端倪。
他猛然闭目沉思许久,方才缓缓开口:“此物当承天地气运而生,到苏家后可孝敬老祖宗”……
云端飞舟,书才子王伯光执笔临摹古帖的腕底忽地一滞。
昨夜之景犹在目前——大伯斜倚藤榻,谆谆告诫之声犹萦耳畔:“刘家雏凤额生三才纹,足踏北斗痕。光儿当效竹林清咏,与刘郎缔结星霜之契。”
狼毫搁上青玉笔山时。伯光踱步至甲板,但见云海翻涌如泼墨。
刘苏凭栏而立的背影竟似嵌在日光里的剪影,掌中书页却如蝶翼轻颤。
“刘老板雅兴不减啊。”王伯光目光如炬,话音未落便瞥见对方指缝间漏的靛蓝书封。
他眉头微蹙,声音里掺了几分犹疑:“这是……《蓝侠客游志》?不知是哪位鸿儒新着?”
刘苏反手将书卷掩于袖底:“不过江湖散人的闲笔,难登大雅之堂。”
“能让刘兄青眼,必非凡品。”王伯光忽有星火自瞳孔深处亮起:“蓝侠客?可是那位掌中绘江山,袖里纳沧溟的四品宗师?江湖传言他作画时以剑气调丹青,落笔处能闻金石裂帛之声。”
刘苏信手将书册推入伯光怀中。
伯光凝目细观,见某页绘着歪斜茅屋,旁书“客栈床榻藏臭虫三窝”,不禁哑然。那些鸿儒大家笔下的瑶池仙境,倒不如这页虫豸来得真切。
刘苏屈指叩响护栏:“蓝侠客以断剑为笔,血渍为墨,写的才是红尘里会呼吸的山河。”
王伯光蓦然长笑,惊起云海中沉睡的银鳞:“原来传言竟是真的!”
笑声化作回音在云间游走:“你十五年不曾踏出百花乡界碑……原是把自己炼作了活典籍!”
他忽然指向书中插图某处酒旗招展的茶寮:“就像这处写老茶垢里泡着半部江湖……”
伯光所言确是实情,刘苏困守一隅,只得在书卷中窥探天地。
话题随着飞舟的轻微震颤沉入云海,流散的日光斜切进舱室。
王伯光他忽然倾身向前:“刘兄此去剑城,离剑院开学尚有二十余日,不知有何安排?”
刘苏垂睫啜饮茶汤的动作稍顿:“王兄又作何计较?”
“实不相瞒。我王氏主脉在剑城,此去正是要投奔本家。”云层在此刻豁然洞开,骤然明亮的日光将伯光眉峰染成淡金:“若刘兄尚无定所,不妨与王某同行,路上也有个照应。”
“伯光此意——”刘苏忽然抬眸,瞳孔深处似有冰刃破开云雾:“莫非另有缘由?”
“一来念着咱们多年的情分,二也是遵长辈之命。”王伯光喉结微微滚动:“剑城虽大,到底是个陌生地界,结伴而行总好过孤身闯荡。”
飞舟恰在此刻穿透云层。
剧烈颠簸中刘苏霍然起身:“即便我无处可去——”他背光而立的身影在舱壁上投下利剑般的暗影,“也断不会投奔王家的。”
王伯光神色一滞,眉峰微蹙。他素知刘苏行事沉稳持重,此刻言语虽显凿凿,必有其缘由。
沉吟片刻,他整肃面容,沉声问道:“刘兄此言,可是另有隐情?”
“你我相交多年……”刘苏目光掠过窗檐:“王氏主脉风光无限,然豪门似海,暗礁遍布。且你非嫡支……”
这番直言不讳的剖析让王伯光面色微变:“多谢刘兄提醒,我自会多加小心。”
说罢抬头追问:“听刘兄方才言语,莫非已有落脚之处?”
刘苏垂眸沉吟片刻:“说来也巧,你我倒是同病相怜。”
“剑城刘姓?”王伯光将所知晓剑城名门望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面带疑惑:“城中排得上号的家族我都有所了解,倒不曾听闻……”
“伯光兄对剑城望族如数家珍啊。”刘苏先是喜出望外,眉梢眼角都染上了掩不住的欢欣,连声追问起来:“实不相瞒,此番投奔的是母族苏氏。说来惭愧,我对苏家所知甚少,还望指点。”